五.欲擒故縱——劉備三讓徐州城

關燈
然遇到了蘇無名所說的那種情況。

    隻見那十幾個穿着葬服的胡人,來到一座新墳前祭奠,他們象征性地哭了幾聲,眼裡竟然連一滴淚水都沒有。

    撤下祭品後,他們沿着墳墓巡視了一圈後,就不禁相視而笑。

    蘇無名一看情況果如所料,就高興地說道:“找到盜賊了。

    ”随即派吏卒把那些胡人全抓起來,掘開墳墓,劈開棺材一看,哪裡有什麼死人,而是晶瑩奪目的稀世珍寶!于是上奏武則天。

     武則天驚奇地問道:“你怎麼這樣料事如神?”蘇無名解釋:當他到洛州之時,正巧碰見那些胡人出葬。

    他們哭的聲音很大,但從臉上的表情來看并不傷心,并且反而有些驚慌。

    他一看便猜是盜賊往城外轉移贓物,但不知他們把偷的東西埋在什麼地方了。

    寒食節掃墓,估計他們要出城查看贓物是否安然無恙。

    他們祭奠而哭聲不哀痛,可知裡面埋的不是死人;又巡行墳墓相視而笑,是慶幸墳墓沒有損壞。

    他一開始不讓官府抓賊,是害怕打草驚蛇,賊人一急,必定取出寶物逃走。

    官府不查,他們就放了心,因此才沒把寶物取走。

     欲擒故縱之例說——蔣介石以退為進 熟悉蔣介石的人們都知道,蔣介石對權力的欲望極濃。

    為了當官,他可以不擇手段,也可以說,在運用權術方面,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他能審時度勢,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手段,比如他十生多次以退為進,在耍弄這一權術時,靈活娴熟,運用自如,巧妙之極。

     1918年3月15日,孫中山委派蔣介石去汕頭,擔任援閩粵軍司令部的作戰科主任一職。

    當時的粵軍将領中專門學過軍事的人很少。

    蔣介石在軍事上可以說是科班出身,1906年留學日本,次年入保定軍官學校,1908年又在日本入振武學校。

    他早年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知識的熏陶。

    孫中山委派他這一職,也正是“知人善任”。

    蔣介石上任後,為粵軍出謀劃策,拟定作戰計劃,做了不少事情,起到了很大作用,深受粵軍首領陳炯明、鄧仲元的賞識和信任。

    按理說,這裡是蔣介石充分發揮才能、安心工作的好地方。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蔣介石隻幹了四個月,于7月31日給陳炯明寫了辭呈,“拂袖而去”了。

     8月1日,陳炯明派人持親筆信趕到潮安車站,此時蔣介石準備上車但還未上車。

    來人把陳之信遞給蔣介石,并百般挽留。

    蔣介石拆開信看到信中有“粵軍可百敗而不可無兄”之語,深感陳挽留自己的心是誠懇的,情是真切的,但他思考片刻,還是執意上車離去。

    來人遺憾地攤攤雙手,失望而歸。

     8月2日,鄧仲元又派專人去汕頭強留,仍然沒有把他留住。

    蔣介石毅然登船去香港,然後又由香港乘船達到上海。

    蔣介石到上海五天後去見孫中山。

    孫中山也勸他重回粵軍。

    孫中山還指出,粵軍需要你,你也需要粵軍。

    “你還是回去吧!”孫中山如是說。

     往後,8月26日、29日、31日,陳炯明接連三次給蔣介石寫信,鄧仲元也寫信,都請蔣介石重回粵軍。

    9月18日,粵軍在福建前線又打了一個勝仗。

    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權衡利弊,決心重回粵軍。

    經過這麼一退一進,他的身價提高了,被提拔為第二支隊司令官。

     從“拂袖而去”到“複職升遷”,蔣介石嘗到了“以退為進”的甜頭。

    從此以後,蔣介石就經常采取這種做法,而且手段越來越高明。

    其高明之處在于:往往選擇軍事上最需要他的時候,突然提出辭職,或者幹脆不辭而别。

    他這種做法的效果是,以此引起孫中山的注意,也的确引起了孫中山的注意。

    孫中山從革命大局的利益出發,常常對蔣極力挽留,不但逐電文加以勸慰,而且還常常出動黨内的重要人物,如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恺等前去邀請。

    這無疑提高了蔣的身價。

     欲擒故縱之例說——明日光臨的用意 很多台北人在年節想買些食品罐頭饋贈親友,或購點肉松、臘肉解解饞時,可能立即會聯想到那家位于博愛路台北郵局隔壁的美味香食品行。

     這是一家經營了50年之久的老店,誰也不會想到其維持聲譽于不墜的方法,竟然是——每天隻制造有限的産品,如果有顧客上門來,買不到東西時,就告訴他,請他明日及早光臨。

     那麼,為何不多制造點貨品,來方便顧客的需求呢?原來,“甯缺毋濫”是美味香食品行的經營原則。

     雖然這不是一間門面堂皇的店鋪,可是,為了維護它的聲譽,倒也需要花費相當的心血。

    小自選購采買,大至接待顧客,在老闆、師傅與售貨員的通力合作之下,已使得客人們能放心地進出這家食品行,而不會有受騙的顧慮。

     每天清晨,為采買加工所需要的肉類,該食品行的師傅們都親自到台北及臨近的所有市場去選購上好的豬肉。

    這樣一來,有了原料,取材上就占了先。

     這家食品行的另一個經營原則是——不做外銷。

     美味香食品行真正招牌食品是煙熏火腿。

     煙制熏品是一門藝術。

    佐料、鹵汁、火候都需要講究,美味香的熏品是隻問質精,不求量多,為不使顧客對該行的食品失卻信心,甯可請他明日及早光臨,絕不以火候不夠的産品供應。

     這就是美味香食品行不願拓展外銷市場的原因,以免在接受大批訂貨時,趕制不及,或濫竽充數,而影響了50年來辛苦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