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太史卷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蓋上下四方各有定位,之東則離西,之上則離下,此可離也。
若無之而非我,無之而非道,惡能離諸?故以迷悟作辍言者,皆非也。
<詩>雲「民之質矣,日用飲食」,夫日用飲食,又豈有作與辍哉?學者日用不知,不為凝滞所隔,則為聰明,所亂于是。
身在高堂廣廈中,日向他人尋覓佳處。
又如忘己之頭,狂走呼号,别求首領。
古先生名為可憐憫者,莫大于此。
嘗記<惟心訣>有言,全體見猶希妙悟,從來俱足,仍待功成。
倘知人人尋常日用,無時不見前,無人不具足,又何必鑽研故紙,強生枝節,如蠶作繭,自苦自縛?袁先生空野獨步,如香象之絕俦;高岸先登,歎小狐之未濟。
時一過而存予,真大慈之用也。
于其還楚,漫書數言,以志别緒。
亭州有卓吾先生在焉,試一往訊之,其有以開予也夫?[<澹園集>卷三十九] ○王穉登:袁伯修太史白蘇齋 白傅蘇公總解禅,高齋懷古帝城邊。
談詩己口口人受,詩偈都令侍女傳。
藜火分來看貝葉,玉堂口處湧青蓮。
香山赤壁千年事,賴爾風流稱昔賢。
[<南有堂集>卷七] ○湯顯祖:寄袁石浦太史 蹇散之姿,天幸以金玉之遊,牽拘黾勉,忽自忘其非神仙侶也。
亦恃王子聲在座。
交知零落,倏離而去,念之怅然!在都一吏部郎相诒以散局見處,謂可燕南趙北之間,便回馬首,不謂墨絲金骨,銷纏四年。
玉堂人頗記平昌令夜半雪中回嘯否?[<湯顯祖集>卷四十五] ○陶望齡:懷伯修先生近體四章 玉暑論交地,黃金講法台。
空中花自雨,句外語如雷。
赤水探珠罷,春池拾礫回。
端居歲雲晚,愁絕北窗梅。
楚越應非異,無何共一鄉。
逢迎童仆慣,坐起主寶忘。
劇語驚河漢,悲歌托鳳凰。
知音吾敢附,未訝接與狂。
清晨孤盤發,獨自禮迦文。
貝葉閑開帙,優昙轉憶君。
難忘禦街月,無定越山雲。
泯然知何寄,津頭坐夕曛。
客行常念返,車馬亦生光。
此去懷京國,翻如别故鄉。
狂誰憐浪士,病己失醫王。
煙水西湖曲,扁舟莫相忘。
[<歇庵集>卷一] 寄懷袁伯修 楚袁潇灑似龐公,十載交遊伯仲中。
尺素懷人勞強飯,一瓶饷遠笑擎空。
總無兒女謀身易,亦有威儀與俗同。
苦憶西郊共攜手,江南今已楝花風。
[<歇庵集>卷二] 得袁石浦書并枉新什志喜十四韻 失喜驚妻問,江洲遠信傳。
入懷珠蒲把,開紙舌生蓮。
鬧處偷颦看,幽時靜憶眠。
逢人随口誦,逐句費心箋。
獨露當陽劍,勤加最後鞭。
句新詩有眼,琴古韻無弦。
曩者官聯暑,同時客寓燕。
效颦徒豎指,失刹在空拳。
射虎雄随廣,飛丸富逐嫣。
驽蹄虛剪拂,朽質謝雕镌。
離索竟誰訴,蹉跎隻自憐。
法仍慚白白,講已罷玄玄。
金鑄司倉佛,丹懷郭泰仙。
原因風力厚,铩翮會飛骞。
[<歇庵集>卷二] 與袁石浦 謝生歸已歲暮,所赍手訊百有二十日而始見,歡喜何可言?通都大邑,賢士所聚,猶有岩谷之歎,況真慮岩谷者乎?黃昭素不知何日能還都,渠如黃楊,則仆更是虎刺、山茄樹也。
可歎、可愧。
舍弟迷謬與仆等,能詩,頗勝其兄,仆向不入此保社。
昨與六休同遊,為所牽綴,間或有作,旋亦遺忘。
前得京信時,有志喜詩。
舍弟亦锺韻,今錄此佳什,秀色可玩。
二令弟每讪家兄作本分詩,以仆觀之,自是令弟過份耳,争怪得阿兄耶! 又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一大睡者,二大醒者。
惟夢魇未覺,人謂睡着則已,欲醒未醒,則正在夢境叫号谵呓,純是苦趣。
仆魇者也,足下雖振其手搖其足,未肯霍然寤也。
欲自在得耶?憶侍雅論,時覺自心時時受益,自遠勝友,轉複茫然。
雖苦自鞭策,較往日已加緊切,而愈求愈遠不自知,其入于支離艱僻之内,此古人所以願親近善知識,以為勝于衣食父母也。
長安如奕棋,世路日艱矣,歎歎! 又 秋間連得良訊,兼蒙厚奠,謝謝!仆比日詩學禅學俱覺長進,恨不得與吾丈面商之耳。
從來詩道大明派頭甚正,至我朝何李諸公,忽爾衰絕。
楊用修博學多識,向甚慕之,謂其述作,必能超絕等夷,昨得其全集,其持論正與諸君等。
然其七言律與五言絕句,大有佳者,所恨太似古人,遂減成色。
習氣所羁,要自難免。
弇州諸體近鄖陽者辄佳,使芟繁撮要,選作三兩卷,自足傳世。
若未刻者,其佳可知矣。
丈如抄得,乞錄示。
須煩無養,二生何如?[<歇庵集>卷十五] ○江盈科:飲袁太史伯修齋中 高齋列坐共飛觞,一縷天風透骨涼。
盆石活如螺吐肉,階樹瘦比鶴休糧。
征來舊母甘勝醴,選得歌兒曲繞梁。
醉後移樽吸新月,幾回蔔地徙胡床。
[<雪濤閣集>卷四] 白蘇齋冊子引 白蘇齋者,今翰林石浦袁公所為自顔其齋者也。
公舉丙戌進士第一,通籍金閨,為文學侍從之臣,固主上所儲,需他日舟楫鹽梅之用者也。
夫白太傅、蘇長公兩君子,其高文亮節,名理玄言,固皆獨拔一時,垂輝百代,而淵蓄厚抱,不究于用,為世所惜。
乃石浦于兩君子津津然不勝向往,直将精魂與遊,若恨吾生之晚而不得與旦暮遇者。
此何以解?吾嘗睹夫人之身所為流注天下,觸景成象,惟是一段元神。
元神活潑,則抒為文章、激為氣節、洩為名理、豎為勳猷,無之非是。
要以無意出之,無心造之。
譬諸水焉,升為雲,降為雨,流為川,止為淵,總一活潑之妙,随觸各足,而水無心。
彼白、蘇兩君子,所謂元神活潑者也。
千載而下,讀其議論,想見其為人,大都其衷灑然,其趣怡然。
彼直以世為宇,以身為寄,而以出處隐見、悲愉歡戚為陰陽寒暑呼吸之運,故見華非華,見色非色,見诟非诟,見醜非醜,大化與俱,造物以遊,無處非适,無往非得,茲石浦所為寤寐想象冀旦暮遇焉者也。
公既已曆金門、上玉堂,稱貴倨矣,然其寄興蕭遠,煙霞丘壑宛然在念,直忘其身之太史而所居之玉堂也者。
視草之暇,退食清燕,焚香趺坐,形神俱融,白耶,蘇耶!羹牆相見,夢寐相接,蓋真曠世一室,恍焉契合于形骸之外。
夫人之元神無不活潑有弗然者,或牿之也。
牿有二端,座俗之慮,入焉而牿;義理之見,入焉而牿。
二者清濁不同,其能為牿,則若藏谷之于亡羊,均也。
公靜觀無始,洞見故吾,湛然虛明,一無所著。
何物座俗,何物義理,都歸無有。
猶之眼睛,一片直是空洞,沙礫金屑,兩無所留。
故芥粒須彌,無微無巨,當其在前,無不立見。
世有用我如鹽梅者乎、舟楫乎?迫而動、感而應,無象起象,無用緻用,唐虞事業豈待外索哉?然則白、蘇兩君子能為可用而不必用,石浦不蕲于用而能為可用,元神所注,何不可了?白乎,蘇乎,袁乎,其一耶?其非一耶?齋之所自為名,豈欺我哉! 公弟次君與餘同官姑蘇,語及其事,吳中諸公相與被之聲歌,侈之圖繪,爛然成帙,予因而序之如此。
[<雪濤閣集>卷八] ○王衡:題白蘇齋為袁太史作 古人頌風流,大雅遺典刑。
道喪薄俗時,蕩者蒙其名。
朗朗白少傅,容與握道平。
曠代眉山公,神宇更瑩晶。
胸次高雲流,落筆春泉鳴。
高雲曠何際,春泉靜無聲。
以茲廓落心,治我節峥嵘。
春酒社中熟,雜花湖上明。
于此最酣适,縱橫說無生。
曤若奔電驚,止若寒蟬停。
學士淡蕩人,尚友心自傾。
寤寐對兩公,萬慮真可輕。
灑落豪素契,寥寂松醪盟。
熙朝寡靜論,拱揖延高清。
緬懷何能已,千載同此情。
[<王缑山先生集>卷四] ○湯賓尹:哭袁伯修太史兼柬小修 燕市悲歌歲月徂,幽明此日泣殊途。
半生俠骨無人識,萬裡歸骸有弟扶。
門掩古槐秋堕葉,煙迷孤棹夜啼烏。
遺文零落名山老,事業如今屬少孤。
[<居東集>卷二] ○鄒元标:祭袁玉蟠宮允文 天扶元化,代有名儒。
匪無名儒,而多管窺。
猗維先生,天挺雄姿。
笃生湖湘,能自得師。
真窺元始,玩心庖羲。
收功一源,陋彼支離。
大言小言,琳琅并垂。
學成行尊,德望群推。
爾我論文,迹阻形随。
剖析疑義,疊奏埙篪。
我母謝世,先生大慈。
恤死存生,遺以此詞。
方望先生,為世蓍龜。
胡天不愁,吾道之衰。
如彼瞽者,怅怅莫之。
如彼跛者,誰為持危?世道交喪,中心怅而。
束刍難緻,南望神馳。
嗚呼!身不必顯,斯文在茲。
壽不必永,萬古維斯。
身有去來,神無不之。
孰短孰長,我又何悲?哀
蓋上下四方各有定位,之東則離西,之上則離下,此可離也。
若無之而非我,無之而非道,惡能離諸?故以迷悟作辍言者,皆非也。
<詩>雲「民之質矣,日用飲食」,夫日用飲食,又豈有作與辍哉?學者日用不知,不為凝滞所隔,則為聰明,所亂于是。
身在高堂廣廈中,日向他人尋覓佳處。
又如忘己之頭,狂走呼号,别求首領。
古先生名為可憐憫者,莫大于此。
嘗記<惟心訣>有言,全體見猶希妙悟,從來俱足,仍待功成。
倘知人人尋常日用,無時不見前,無人不具足,又何必鑽研故紙,強生枝節,如蠶作繭,自苦自縛?袁先生空野獨步,如香象之絕俦;高岸先登,歎小狐之未濟。
時一過而存予,真大慈之用也。
于其還楚,漫書數言,以志别緒。
亭州有卓吾先生在焉,試一往訊之,其有以開予也夫?[<澹園集>卷三十九] ○王穉登:袁伯修太史白蘇齋 白傅蘇公總解禅,高齋懷古帝城邊。
談詩己口口人受,詩偈都令侍女傳。
藜火分來看貝葉,玉堂口處湧青蓮。
香山赤壁千年事,賴爾風流稱昔賢。
[<南有堂集>卷七] ○湯顯祖:寄袁石浦太史 蹇散之姿,天幸以金玉之遊,牽拘黾勉,忽自忘其非神仙侶也。
亦恃王子聲在座。
交知零落,倏離而去,念之怅然!在都一吏部郎相诒以散局見處,謂可燕南趙北之間,便回馬首,不謂墨絲金骨,銷纏四年。
玉堂人頗記平昌令夜半雪中回嘯否?[<湯顯祖集>卷四十五] ○陶望齡:懷伯修先生近體四章 玉暑論交地,黃金講法台。
空中花自雨,句外語如雷。
赤水探珠罷,春池拾礫回。
端居歲雲晚,愁絕北窗梅。
楚越應非異,無何共一鄉。
逢迎童仆慣,坐起主寶忘。
劇語驚河漢,悲歌托鳳凰。
知音吾敢附,未訝接與狂。
清晨孤盤發,獨自禮迦文。
貝葉閑開帙,優昙轉憶君。
難忘禦街月,無定越山雲。
泯然知何寄,津頭坐夕曛。
客行常念返,車馬亦生光。
此去懷京國,翻如别故鄉。
狂誰憐浪士,病己失醫王。
煙水西湖曲,扁舟莫相忘。
[<歇庵集>卷一] 寄懷袁伯修 楚袁潇灑似龐公,十載交遊伯仲中。
尺素懷人勞強飯,一瓶饷遠笑擎空。
總無兒女謀身易,亦有威儀與俗同。
苦憶西郊共攜手,江南今已楝花風。
[<歇庵集>卷二] 得袁石浦書并枉新什志喜十四韻 失喜驚妻問,江洲遠信傳。
入懷珠蒲把,開紙舌生蓮。
鬧處偷颦看,幽時靜憶眠。
逢人随口誦,逐句費心箋。
獨露當陽劍,勤加最後鞭。
句新詩有眼,琴古韻無弦。
曩者官聯暑,同時客寓燕。
效颦徒豎指,失刹在空拳。
射虎雄随廣,飛丸富逐嫣。
驽蹄虛剪拂,朽質謝雕镌。
離索竟誰訴,蹉跎隻自憐。
法仍慚白白,講已罷玄玄。
金鑄司倉佛,丹懷郭泰仙。
原因風力厚,铩翮會飛骞。
[<歇庵集>卷二] 與袁石浦 謝生歸已歲暮,所赍手訊百有二十日而始見,歡喜何可言?通都大邑,賢士所聚,猶有岩谷之歎,況真慮岩谷者乎?黃昭素不知何日能還都,渠如黃楊,則仆更是虎刺、山茄樹也。
可歎、可愧。
舍弟迷謬與仆等,能詩,頗勝其兄,仆向不入此保社。
昨與六休同遊,為所牽綴,間或有作,旋亦遺忘。
前得京信時,有志喜詩。
舍弟亦锺韻,今錄此佳什,秀色可玩。
二令弟每讪家兄作本分詩,以仆觀之,自是令弟過份耳,争怪得阿兄耶! 又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一大睡者,二大醒者。
惟夢魇未覺,人謂睡着則已,欲醒未醒,則正在夢境叫号谵呓,純是苦趣。
仆魇者也,足下雖振其手搖其足,未肯霍然寤也。
欲自在得耶?憶侍雅論,時覺自心時時受益,自遠勝友,轉複茫然。
雖苦自鞭策,較往日已加緊切,而愈求愈遠不自知,其入于支離艱僻之内,此古人所以願親近善知識,以為勝于衣食父母也。
長安如奕棋,世路日艱矣,歎歎! 又 秋間連得良訊,兼蒙厚奠,謝謝!仆比日詩學禅學俱覺長進,恨不得與吾丈面商之耳。
從來詩道大明派頭甚正,至我朝何李諸公,忽爾衰絕。
楊用修博學多識,向甚慕之,謂其述作,必能超絕等夷,昨得其全集,其持論正與諸君等。
然其七言律與五言絕句,大有佳者,所恨太似古人,遂減成色。
習氣所羁,要自難免。
弇州諸體近鄖陽者辄佳,使芟繁撮要,選作三兩卷,自足傳世。
若未刻者,其佳可知矣。
丈如抄得,乞錄示。
須煩無養,二生何如?[<歇庵集>卷十五] ○江盈科:飲袁太史伯修齋中 高齋列坐共飛觞,一縷天風透骨涼。
盆石活如螺吐肉,階樹瘦比鶴休糧。
征來舊母甘勝醴,選得歌兒曲繞梁。
醉後移樽吸新月,幾回蔔地徙胡床。
[<雪濤閣集>卷四] 白蘇齋冊子引 白蘇齋者,今翰林石浦袁公所為自顔其齋者也。
公舉丙戌進士第一,通籍金閨,為文學侍從之臣,固主上所儲,需他日舟楫鹽梅之用者也。
夫白太傅、蘇長公兩君子,其高文亮節,名理玄言,固皆獨拔一時,垂輝百代,而淵蓄厚抱,不究于用,為世所惜。
乃石浦于兩君子津津然不勝向往,直将精魂與遊,若恨吾生之晚而不得與旦暮遇者。
此何以解?吾嘗睹夫人之身所為流注天下,觸景成象,惟是一段元神。
元神活潑,則抒為文章、激為氣節、洩為名理、豎為勳猷,無之非是。
要以無意出之,無心造之。
譬諸水焉,升為雲,降為雨,流為川,止為淵,總一活潑之妙,随觸各足,而水無心。
彼白、蘇兩君子,所謂元神活潑者也。
千載而下,讀其議論,想見其為人,大都其衷灑然,其趣怡然。
彼直以世為宇,以身為寄,而以出處隐見、悲愉歡戚為陰陽寒暑呼吸之運,故見華非華,見色非色,見诟非诟,見醜非醜,大化與俱,造物以遊,無處非适,無往非得,茲石浦所為寤寐想象冀旦暮遇焉者也。
公既已曆金門、上玉堂,稱貴倨矣,然其寄興蕭遠,煙霞丘壑宛然在念,直忘其身之太史而所居之玉堂也者。
視草之暇,退食清燕,焚香趺坐,形神俱融,白耶,蘇耶!羹牆相見,夢寐相接,蓋真曠世一室,恍焉契合于形骸之外。
夫人之元神無不活潑有弗然者,或牿之也。
牿有二端,座俗之慮,入焉而牿;義理之見,入焉而牿。
二者清濁不同,其能為牿,則若藏谷之于亡羊,均也。
公靜觀無始,洞見故吾,湛然虛明,一無所著。
何物座俗,何物義理,都歸無有。
猶之眼睛,一片直是空洞,沙礫金屑,兩無所留。
故芥粒須彌,無微無巨,當其在前,無不立見。
世有用我如鹽梅者乎、舟楫乎?迫而動、感而應,無象起象,無用緻用,唐虞事業豈待外索哉?然則白、蘇兩君子能為可用而不必用,石浦不蕲于用而能為可用,元神所注,何不可了?白乎,蘇乎,袁乎,其一耶?其非一耶?齋之所自為名,豈欺我哉! 公弟次君與餘同官姑蘇,語及其事,吳中諸公相與被之聲歌,侈之圖繪,爛然成帙,予因而序之如此。
[<雪濤閣集>卷八] ○王衡:題白蘇齋為袁太史作 古人頌風流,大雅遺典刑。
道喪薄俗時,蕩者蒙其名。
朗朗白少傅,容與握道平。
曠代眉山公,神宇更瑩晶。
胸次高雲流,落筆春泉鳴。
高雲曠何際,春泉靜無聲。
以茲廓落心,治我節峥嵘。
春酒社中熟,雜花湖上明。
于此最酣适,縱橫說無生。
曤若奔電驚,止若寒蟬停。
學士淡蕩人,尚友心自傾。
寤寐對兩公,萬慮真可輕。
灑落豪素契,寥寂松醪盟。
熙朝寡靜論,拱揖延高清。
緬懷何能已,千載同此情。
[<王缑山先生集>卷四] ○湯賓尹:哭袁伯修太史兼柬小修 燕市悲歌歲月徂,幽明此日泣殊途。
半生俠骨無人識,萬裡歸骸有弟扶。
門掩古槐秋堕葉,煙迷孤棹夜啼烏。
遺文零落名山老,事業如今屬少孤。
[<居東集>卷二] ○鄒元标:祭袁玉蟠宮允文 天扶元化,代有名儒。
匪無名儒,而多管窺。
猗維先生,天挺雄姿。
笃生湖湘,能自得師。
真窺元始,玩心庖羲。
收功一源,陋彼支離。
大言小言,琳琅并垂。
學成行尊,德望群推。
爾我論文,迹阻形随。
剖析疑義,疊奏埙篪。
我母謝世,先生大慈。
恤死存生,遺以此詞。
方望先生,為世蓍龜。
胡天不愁,吾道之衰。
如彼瞽者,怅怅莫之。
如彼跛者,誰為持危?世道交喪,中心怅而。
束刍難緻,南望神馳。
嗚呼!身不必顯,斯文在茲。
壽不必永,萬古維斯。
身有去來,神無不之。
孰短孰長,我又何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