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國外資料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節 波斯文資料
三部蒙古通史
十三世紀蒙古征服的結果,使所有說波斯語、用波斯文的地區都處于蒙古統治之下,先後受大蒙古國的阿姆河行省和元世祖之弟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國的統治達一百多年(河中地區受察合台汗國的統治,時間更長)。
波斯文化素稱發達,留下了大量有關這個時期的曆史文獻,其中最重要的是三部大型史書: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拉施都丁主編的《史集》、瓦薩甫的《瓦薩甫史》。
《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費尼(&lsquoAla&rsquoual-din&lsquoAta-Malik-i-Juwayni,1226&mdash1283),呼羅珊志費因(今伊朗霍臘散省内沙布爾西北)人。
其祖任花剌子模國财政大臣(Sahib-diwan);父巴哈丁,1233年為蒙古人所俘,被呼羅珊蒙古長官成帖木兒錄用為财政官(仍稱Sahib-diwan),其後一直在阿姆河行省擔任此職。
志費尼以大臣子出任阿姆河行省長官阿兒渾的書記,曾三次随阿兒渾入朝,前兩次皆中途折回,第三次于1252年複抵達蒙古首都哈剌和林,至1253年秋返回。
在蒙古逗留期間,他開始撰寫《世界征服者史》(Ta&rsquorikh-i-Jahan-Gusha)。
此後,他跟随旭烈兀讨滅木剌夷(亦思馬因派)和報達哈裡發國。
1259年被任命為報達副長官,直到去世,可能因公務繁忙,1260年以後就不再繼續寫他的著作了。
其書始于蒙古興起,隻寫到1257年滅木剌夷國,還有若幹拟定的章節沒有寫,是未完成的著作。
書分三部分,第一部述蒙古建國及其征服畏兀兒、西遼和花剌子模,窩闊台至貴由時期的蒙古政事和拔都西征;第二部述花剌子模興亡史和統治波斯的曆任蒙古長官(成帖木兒、闊裡吉思、阿兒渾)事迹;第三部述蒙哥登基和旭烈兀西征,木剌夷興亡史。
作者精熟中亞曆史,且所記載的大部分是親身見聞,故非常詳細、确實,尤其是成吉思汗西征、旭烈兀西征和蒙古對波斯的統治等部分。
作者親睹蒙哥登基後對政敵窩闊台、察合台兩系諸王大臣的無情鎮壓,這段史事在《元史》中多被删略或隐瞞,所以他的詳盡記載更是珍貴。
此書一直以抄本流傳,本世紀初,伊朗學者卡茲維尼以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最古的1290年抄本為底本,用其他多種抄本進行校勘,于1912、1916和1935年先後出版了一、二、三卷波斯原文集校本(《吉伯叢書·舊編》第十六号,倫敦)。
英國波斯學家波義耳據此譯為英文,并加詳細注釋(曼徹斯特大學出版社,1958)。
何高濟據英譯本重譯為漢文(上、下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史集》主纂者拉施都丁(Rashidal-DinFadlAllah,1247&mdash1318),哈馬丹人,先任伊利汗阿八哈(1265&mdash1282年在位)禦醫,後為合贊汗(1295&mdash1304年在位)賞識,擢任宰相,輔佐合贊汗進行政治、經濟改革,政績甚著。
完者都汗(1304&mdash1316年在位)時期,仍任宰相,權位益隆,諸子并任地方長官。
1317年,因政敵進讒,被不賽因汗(1317&mdash1335年在位)罷黜。
次年處死。
拉施都丁于1300年奉合贊汗旨主持編纂蒙古曆史。
1307編成進呈,複依完者都汗之命增編世界各民族曆史和輿地圖志,1311年完成。
全書定名為《史集》(Jamial-Tawarikh),按原書總目錄,分作三卷(mojalad)。
第一卷為蒙古史,系奉合贊汗旨所修,完者都汗欽定稱為《合贊汗祝福史》(Tarikh-iMubarak-iGhazani),分兩章(bab):第一章&mdash&mdash蒙古、突厥諸部族志;第二章&mdash&mdash成吉思汗先世紀,成吉思汗紀,窩闊台合罕、術赤、察合台、拖雷、貴由汗、蒙哥合罕、忽必烈合罕、鐵穆耳合罕紀傳,旭烈兀、阿八哈、帖古疊兒、阿魯渾、海合都、合贊六代伊利汗傳。
第二卷也分兩章:第一章為完者都汗傳;第二章為世界史,包括古代波斯諸王、穆罕默德和曆代哈裡發、波斯諸穆斯林王朝(哥疾甯、塞爾柱、花剌子模、法兒思、木剌夷)以及烏古斯、中國、猶太、拂朗、印度諸民族史。
第三卷為《諸域志》(Sawaral-Aqalim)。
現存各種抄本均無第三卷和第二卷中的完者都汗傳,可能并未編成。
1927年,土耳其學者托甘在伊斯坦布爾TopkapiSarayi圖書館發現了《史集》的一個附編的單獨抄本,稱為《五世系譜》(Shu&lsquoab-iPanjgana),包括阿拉伯、猶太、蒙古、拂朗、中國五民族,可能原是第二卷的附錄。
《史集》是伊利汗國的官修國史,拉施都丁及其助手們利用了伊利汗宮廷檔案如《金冊》(Altandebter,可能就是元朝頒發給各汗國的《實錄》)等,以及波斯、阿拉伯曆史著作如《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阿昔兒的《全史》等,還征詢于任職伊利汗國的蒙、漢及其他民族官員,收集了大量書面和口頭資料,尤其是熟悉蒙拉施都丁《史集》刊本、譯本表年代譯校者書名出版地内容1836E.Quatrem.reDjamiel-TevarikhHistoiredesMongolsdelaPerse.Paris旭烈兀汗傳原文校訂、法文譯注本 《瓦薩甫史》T&rsquoartkh-iWassaf是瓦薩甫(Shihabal-Din&lsquoAbdAllahSharafShirazi,1264-1334)所著《地域之分割與歲月之推移》(Kitabtajziyatal-Amsarwatazjiyatal-A&rsquosar)一書的簡稱。
作者為洩剌失人,擔任伊利汗國稅務官,得到宰相拉施都丁的賞識和庇護。
他編撰此書,意在續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故始于1257年旭烈兀滅木剌夷後進兵報達之役,體裁亦仿志費尼書。
1312年,因拉施都丁之薦,谒見完者都汗于新都孫丹尼牙,呈獻其書并獻頌辭,由此獲得“禦前贊頌人”(wassaf-iHadrat)的賜号,此後即以号行。
此書初為四卷,第一卷述蒙哥之死,元世祖、元成宗兩朝暨旭烈兀、阿八哈、帖古疊兒三代伊利汗時代史事;第二卷述伊利汗阿魯渾時代暨法兒思、羅耳阿塔畢史;第三卷述伊利汗海合都至合贊時代暨起兒漫、德裡算端史;第四卷述元成宗之死,武宗、仁宗暨伊利汗合贊後期和完者都汗時代史事,并于卷末采志費尼書簡略補叙成吉思汗至蒙哥前四汗史。
1328年,又續編成第五卷,述伊利汗完者都後期、不賽因汗時代(迄于1328年)暨窩闊台、術赤和察合台後裔史事。
《瓦薩甫史》是以伊利汗國為主體的大蒙古國全史,面面俱到,其所載元朝與海都等西北諸王的關系尤為可貴。
但作者聲稱要用華貴文體寫作,目的不單是記述史事,更在于樹立文采的典範,以緻鋪陳過當,反使史事淹沒在滿紙華麗詞藻之中。
有1853年孟買刊全書石印影本,極佳。
1856年,維也納出版了哈默爾校訂的第一卷原文及其德文譯本。
伊利汗國時期的其他曆史文獻《納昔兒史話》(Tabaqat-iNasiri)作者術茲劄尼(Minhajb·SirajMuhammadJuzjani1193&mdash?)先仕于呼羅珊之古耳朝,蒙古入侵後逃奔德裡蘇丹國,任法官。
書成于1254&mdash1260年,共23章,述阿拉伯帝國及波斯、印度穆斯林王朝史,最後寫到蒙古的入侵。
有關成吉思汗蒙古軍在阿富汗地區的戰事,記載最為詳細,多有不見于他書的資料。
有W.N.Lees校訂本(第11,17&mdash23章,加爾各答,1863&mdash1864),H.G.Raverty英譯本(第7&mdash23章,倫敦,1981)。
《完者都算端史》(Ta&rsquorikh-iUljaituSultan)哈沙尼(Abu&rsquolQasim&rsquoAbd-Allahal-Qashani)著。
作者自稱是《史集》的真正作者。
此書為伊利汗完者都一代之詳細編年史,包括了有關這一時期察合台汗國的史事。
有1969年德黑蘭刊本(ed.byMahinHambly)。
《拉施都丁書信集》(Mukatabat-iRashidi)系其秘書所編集,主要為拉施都丁寫給他的擔任各地方長官的兒子們和其他官員的有關政治、财政事務的信件,是研究伊利汗國史極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有蘇聯學者法林的俄文譯本(莫
波斯文化素稱發達,留下了大量有關這個時期的曆史文獻,其中最重要的是三部大型史書: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拉施都丁主編的《史集》、瓦薩甫的《瓦薩甫史》。
《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費尼(&lsquoAla&rsquoual-din&lsquoAta-Malik-i-Juwayni,1226&mdash1283),呼羅珊志費因(今伊朗霍臘散省内沙布爾西北)人。
其祖任花剌子模國财政大臣(Sahib-diwan);父巴哈丁,1233年為蒙古人所俘,被呼羅珊蒙古長官成帖木兒錄用為财政官(仍稱Sahib-diwan),其後一直在阿姆河行省擔任此職。
志費尼以大臣子出任阿姆河行省長官阿兒渾的書記,曾三次随阿兒渾入朝,前兩次皆中途折回,第三次于1252年複抵達蒙古首都哈剌和林,至1253年秋返回。
在蒙古逗留期間,他開始撰寫《世界征服者史》(Ta&rsquorikh-i-Jahan-Gusha)。
此後,他跟随旭烈兀讨滅木剌夷(亦思馬因派)和報達哈裡發國。
1259年被任命為報達副長官,直到去世,可能因公務繁忙,1260年以後就不再繼續寫他的著作了。
其書始于蒙古興起,隻寫到1257年滅木剌夷國,還有若幹拟定的章節沒有寫,是未完成的著作。
書分三部分,第一部述蒙古建國及其征服畏兀兒、西遼和花剌子模,窩闊台至貴由時期的蒙古政事和拔都西征;第二部述花剌子模興亡史和統治波斯的曆任蒙古長官(成帖木兒、闊裡吉思、阿兒渾)事迹;第三部述蒙哥登基和旭烈兀西征,木剌夷興亡史。
作者精熟中亞曆史,且所記載的大部分是親身見聞,故非常詳細、确實,尤其是成吉思汗西征、旭烈兀西征和蒙古對波斯的統治等部分。
作者親睹蒙哥登基後對政敵窩闊台、察合台兩系諸王大臣的無情鎮壓,這段史事在《元史》中多被删略或隐瞞,所以他的詳盡記載更是珍貴。
此書一直以抄本流傳,本世紀初,伊朗學者卡茲維尼以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最古的1290年抄本為底本,用其他多種抄本進行校勘,于1912、1916和1935年先後出版了一、二、三卷波斯原文集校本(《吉伯叢書·舊編》第十六号,倫敦)。
英國波斯學家波義耳據此譯為英文,并加詳細注釋(曼徹斯特大學出版社,1958)。
何高濟據英譯本重譯為漢文(上、下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史集》主纂者拉施都丁(Rashidal-DinFadlAllah,1247&mdash1318),哈馬丹人,先任伊利汗阿八哈(1265&mdash1282年在位)禦醫,後為合贊汗(1295&mdash1304年在位)賞識,擢任宰相,輔佐合贊汗進行政治、經濟改革,政績甚著。
完者都汗(1304&mdash1316年在位)時期,仍任宰相,權位益隆,諸子并任地方長官。
1317年,因政敵進讒,被不賽因汗(1317&mdash1335年在位)罷黜。
次年處死。
拉施都丁于1300年奉合贊汗旨主持編纂蒙古曆史。
1307編成進呈,複依完者都汗之命增編世界各民族曆史和輿地圖志,1311年完成。
全書定名為《史集》(Jamial-Tawarikh),按原書總目錄,分作三卷(mojalad)。
第一卷為蒙古史,系奉合贊汗旨所修,完者都汗欽定稱為《合贊汗祝福史》(Tarikh-iMubarak-iGhazani),分兩章(bab):第一章&mdash&mdash蒙古、突厥諸部族志;第二章&mdash&mdash成吉思汗先世紀,成吉思汗紀,窩闊台合罕、術赤、察合台、拖雷、貴由汗、蒙哥合罕、忽必烈合罕、鐵穆耳合罕紀傳,旭烈兀、阿八哈、帖古疊兒、阿魯渾、海合都、合贊六代伊利汗傳。
第二卷也分兩章:第一章為完者都汗傳;第二章為世界史,包括古代波斯諸王、穆罕默德和曆代哈裡發、波斯諸穆斯林王朝(哥疾甯、塞爾柱、花剌子模、法兒思、木剌夷)以及烏古斯、中國、猶太、拂朗、印度諸民族史。
第三卷為《諸域志》(Sawaral-Aqalim)。
現存各種抄本均無第三卷和第二卷中的完者都汗傳,可能并未編成。
1927年,土耳其學者托甘在伊斯坦布爾TopkapiSarayi圖書館發現了《史集》的一個附編的單獨抄本,稱為《五世系譜》(Shu&lsquoab-iPanjgana),包括阿拉伯、猶太、蒙古、拂朗、中國五民族,可能原是第二卷的附錄。
《史集》是伊利汗國的官修國史,拉施都丁及其助手們利用了伊利汗宮廷檔案如《金冊》(Altandebter,可能就是元朝頒發給各汗國的《實錄》)等,以及波斯、阿拉伯曆史著作如《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阿昔兒的《全史》等,還征詢于任職伊利汗國的蒙、漢及其他民族官員,收集了大量書面和口頭資料,尤其是熟悉蒙拉施都丁《史集》刊本、譯本表年代譯校者書名出版地内容1836E.Quatrem.reDjamiel-TevarikhHistoiredesMongolsdelaPerse.Paris旭烈兀汗傳原文校訂、法文譯注本 《瓦薩甫史》T&rsquoartkh-iWassaf是瓦薩甫(Shihabal-Din&lsquoAbdAllahSharafShirazi,1264-1334)所著《地域之分割與歲月之推移》(Kitabtajziyatal-Amsarwatazjiyatal-A&rsquosar)一書的簡稱。
作者為洩剌失人,擔任伊利汗國稅務官,得到宰相拉施都丁的賞識和庇護。
他編撰此書,意在續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故始于1257年旭烈兀滅木剌夷後進兵報達之役,體裁亦仿志費尼書。
1312年,因拉施都丁之薦,谒見完者都汗于新都孫丹尼牙,呈獻其書并獻頌辭,由此獲得“禦前贊頌人”(wassaf-iHadrat)的賜号,此後即以号行。
此書初為四卷,第一卷述蒙哥之死,元世祖、元成宗兩朝暨旭烈兀、阿八哈、帖古疊兒三代伊利汗時代史事;第二卷述伊利汗阿魯渾時代暨法兒思、羅耳阿塔畢史;第三卷述伊利汗海合都至合贊時代暨起兒漫、德裡算端史;第四卷述元成宗之死,武宗、仁宗暨伊利汗合贊後期和完者都汗時代史事,并于卷末采志費尼書簡略補叙成吉思汗至蒙哥前四汗史。
1328年,又續編成第五卷,述伊利汗完者都後期、不賽因汗時代(迄于1328年)暨窩闊台、術赤和察合台後裔史事。
《瓦薩甫史》是以伊利汗國為主體的大蒙古國全史,面面俱到,其所載元朝與海都等西北諸王的關系尤為可貴。
但作者聲稱要用華貴文體寫作,目的不單是記述史事,更在于樹立文采的典範,以緻鋪陳過當,反使史事淹沒在滿紙華麗詞藻之中。
有1853年孟買刊全書石印影本,極佳。
1856年,維也納出版了哈默爾校訂的第一卷原文及其德文譯本。
伊利汗國時期的其他曆史文獻《納昔兒史話》(Tabaqat-iNasiri)作者術茲劄尼(Minhajb·SirajMuhammadJuzjani1193&mdash?)先仕于呼羅珊之古耳朝,蒙古入侵後逃奔德裡蘇丹國,任法官。
書成于1254&mdash1260年,共23章,述阿拉伯帝國及波斯、印度穆斯林王朝史,最後寫到蒙古的入侵。
有關成吉思汗蒙古軍在阿富汗地區的戰事,記載最為詳細,多有不見于他書的資料。
有W.N.Lees校訂本(第11,17&mdash23章,加爾各答,1863&mdash1864),H.G.Raverty英譯本(第7&mdash23章,倫敦,1981)。
《完者都算端史》(Ta&rsquorikh-iUljaituSultan)哈沙尼(Abu&rsquolQasim&rsquoAbd-Allahal-Qashani)著。
作者自稱是《史集》的真正作者。
此書為伊利汗完者都一代之詳細編年史,包括了有關這一時期察合台汗國的史事。
有1969年德黑蘭刊本(ed.byMahinHambly)。
《拉施都丁書信集》(Mukatabat-iRashidi)系其秘書所編集,主要為拉施都丁寫給他的擔任各地方長官的兒子們和其他官員的有關政治、财政事務的信件,是研究伊利汗國史極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有蘇聯學者法林的俄文譯本(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