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招雄魂劉備設靈台 謀奸事彭羕寄反書

關燈
,大封功臣時,益州太守這個美差卻封給了老将嚴顔。

    彭羕以為受了愚弄,心裡大為不滿,從此對劉備等人耿耿于懷。

    第二點,前番關羽遭吳人殺戮,本來這完全是關羽自己的狂妄輕敵所緻,而劉備将罪責發落在劉封和孟達的頭上。

    彭羕和孟達最為知交,深知孟達對劉備也是滿腹怨恨,便想乘此機會同孟達結成同黨,共投大魏。

    因而寫下密信叫孟達多多提防,自以為無人知曉。

    尤其是西川平定以後,彭茉漸漸失寵,軍國大事一切都操縱在孔明等人手中,故而他無心于漢,萌生了外心。

    今日大殿上又拿出昔年裝瘋弄傻的樣子,發了幾句牢騷話,重提雒城舊事,為的是喚起劉備對他的信任。

    然而,劉備别說沒意識到他這一點,就是聽也不想聽。

    這更觸發了彭羕的謀反之心,毫不考慮結果,就寫成了這封信。

    不料送信使出城才幾步就被收監了。

    此刻他聽得喝叫聲,仍然沒有意識到東窗事發,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整頓袍帽,搶步出來雙膝跪下,&ldquo臣彭羕接旨。

    &rdquo 馬超對他怒目而視看了片時,方才朗聲宣讀漢中王的旨意:&ldquo彭羕謀反叛逆,勾連孟達,唆使投魏,圖謀不軌,反心昭然,命馬超拘捕收監。

    欽此。

    &rdquo 讀畢,衛軍早已像餓虎惡狼一樣撲了上去,将彭羕去冠卸袍,戴枷上鎖,押着就走。

    馬超将彭羕送入大牢,進王府來禀複劉備。

     卻說彭羕初時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他估計送信的人決不會出事,所以在班房中大叫大嚷:&ldquo緣何将我無故打入大牢?彭羕身犯何罪?速速放我,待我與漢中王當面質對!&rdquo一直叫了半天。

    到了天黑時分,既沒人來問他的罪,也沒人為他送水送飯。

    彭羕漸漸覺得氣象不對,便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了一想,夠得着殺頭條件的隻有密謀叛亂一節,方才意識到謀反事發。

    心裡忐忑,不敢再嚷,等候劉備大殿提審再作辯解。

     不料,劉備此刻的心情已經煩躁不安,哪有閑工夫來提審他。

    至深夜,令獄卒送一杯酒進大牢。

    時交三更,彭羕捧着漢中王送與他的一杯酒,知道是賜他服毒而亡,得個全屍,大哭大罵了一場。

    直哭得精疲力竭,罵得瘋瘋傻傻,方将這杯酒一飲而盡。

    無幾,七竅流紅,死于獄中。

    同時,劉備命人将這信使斬于西門之外。

     等到劉備處置了彭羕等人,天已放明。

    此事幹得十分機密,從抓人到殺人,簡直沒人知道。

    其實,劉備并不是故意要隐瞞,而是不想驚動文武百官,以免再有人讨情。

    當孔明知道實情,人已殺,屍體也收拾了。

    心裡又是一氣:劉備意氣用事,從此再不與我商量了,看來這個家我也沒法當了。

     自從劉備為關羽開喪祭吊,終日啼哭,傷心過度,又逢彭羕叛反,心裡又大大地氣了一場,心力交瘁,便覺支撐不住,十二月中旬,病倒床榻。

    一病半個多月,病勢稍愈。

    這一病,正好病過了年,這過年衆文官都不敢大鬧。

    因此,劉備按兵不動。

     卻說建安二十五年的這一年,魏國又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曹操在洛陽,自葬關羽以後,每夜合眼便見關羽,頭腦痛不可忍,遍求良醫治療,不能痊可。

    後請得神醫華佗診脈視疾,又疑華佗與吉平同道,乘機害他,将華佗酷刑追拷,置其死地。

    自殺了華佗,病勢愈重,又憂吳、蜀之事。

    近臣多有勸他廢漢立魏,早正大位,曹操不允。

    一日,夢見三馬同槽而食,疑是馬騰父子為禍,而馬騰早亡,不知此兆主何吉兇。

    有人說:&ldquo祿馬,吉兆也。

    祿馬歸于曹,王上何必疑乎?&rdquo殊不知這正暗示了司馬懿父子将篡魏業。

    這一夜,曹操就寝卧室。

    至三更時,覺頭昏目眩,極不舒适,就起身離床,伏幾而卧。

    忽聞殿中聲如裂帛,曹操急看時,見伏皇後、皇子等二十餘人渾身血污,立于愁雲之中,隐隐可聞索命之聲。

    曹操拔劍望空砍去,又是一聲響亮,驚倒于地。

    近侍救出,遷于别宮養病。

    次日,覺氣悶喘急,目不見物,急召曹洪、司馬懿等人同至卧榻前囑以後事,群臣涕泣領命而出;曹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又吩咐設立疑家七十二:&ldquo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

    &rdquo囑畢,長歎一聲,淚如雨下。

    須臾,氣絕而死。

    壽六十六歲,正是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七。

     魏王既薨,衆官用金棺銀椁将操入殓,星夜舉哀,遣人往各處去報喪。

    華歆等人谄事魏王,草拟诏書,威逼獻帝應允。

    獻帝隻得聽從,故下诏即封曹王為魏王、丞相、冀州牧。

    曹丕當即登位,威逼獻帝,更甚其父。

    其時,報稱石邑縣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黃龍現于邺郡。

    于是衆官商議:種種瑞征,乃魏當代漢之兆,可安排受禅之禮,令漢帝将天下讓于魏王。

    遂入見獻帝,威逼漢帝禅位于魏王曹丕。

    獻帝迫于無奈,隻得令近臣草禅國之诏,令符寶郎責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宮獻納。

    曹王受了八般大禮,登了帝位,改為黃初元年。

    國号大魏。

    遂降旨封獻帝為山陽公,即日便行。

    暗囑心腹将獻帝弑于山陽道中。

     曹丕繼了父位,又篡了漢室,恐弟兄三人前來争奪,又設計陷害同胞手足,首先割去了曹彰的兵權,使他一氣之下,命赴陰司。

    後再分遣二使往曹植、曹熊問不來奔喪之罪。

    曹熊懼罪,自缢身死。

    曹植因恨曹丕專橫,終日與手下飲酒消愁,聞使命至,端坐不動,不加理睬。

    曹丕深恨他悖慢無禮,令他縛至大殿問罪。

    曹丕之母卞氏,聽得曹熊缢死,心甚悲傷,又聞曹植被擒,心中大驚,出殿哭謂曹丕道:&ldquo汝弟植平生嗜酒疏狂,蓋因自恃胸中之才,故而放縱。

    汝可念同胞之情,存其性命。

    吾至九泉亦膜目也。

    &rdquo曹丕被母這麼一勸,假惺惺道:&ldquo兒亦深愛其才,安肯害他?今正欲戒其性耳。

    &rdquo遂出偏殿,召曹植入見。

    自有那唯恐天下不亂的臣子勸曹丕道:&ldquo子建懷才抱智,終非池中之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

    &rdquo曹丕思忖再三道:&ldquo母命不可違。

    &rdquo近臣道:&ldquo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主上可召入,以才試之。

    若不能,即殺之,若果能,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

    &rdquo曹王聽從此言,便與曹植道:&ldquo吾與汝情雖兄弟,義屬君臣,汝要敢恃才蔑禮?首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誇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筆。

    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

    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加重治罪,決不姑恕!&rdquo曹植道:&ldquo願乞題目。

    &rdquo當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着兩隻牛,在土牆下格鬥,一牛墜井而亡。

    曹丕就指畫言道:&ldquo即以此畫為題。

    詩中不許犯着&lsquo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rsquo字樣。

    &rdquo曹植心想,這還不容易?便行了七步,其詩已成。

    詩雲: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數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群臣聞之大驚,暗贊曹植的文才是空前絕後的了。

    曹丕并不滿足,又道:&ldquo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

    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rdquo曹植深知其兄的險惡用心,又不敢不應,便道:&ldquo願即命題,曹丕道:&ldquo吾與汝乃兄弟也。

    以此為題。

    亦不許犯着&lsquo兄弟&rsquo字樣。

    &rdquo曹植略一思索,脫口而出道:&ldquo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dquo後有謂東阿王七步詩為:&ldquo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dquo其母聞之,從殿後轉出,潸然淚下,說道:&ldquo兄何逼弟之甚耶?&rdquo曹丕慌忙離坐道:&ldquo國法不可廢耳。

    &rdquo于是将曹植貶為安鄉侯。

    曹植拜魏上馬而去,由此得了病症,不久便發了瘋。

    因此,後人都說,曹丕之奸,更甚于其父。

     卻說劉備病中,常思起兵伐吳,每每夢見關羽,從夢中哭醒。

    因而病勢好轉甚緩,魏國之事,衆文武都不敢禀告。

    這一日。

    覺身子稍可,便臨殿召集文武,商議伐吳之事。

    待文武參見畢,劉備道:&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雲長遇害已有二月餘,孤病中初愈,與衆位商議伐吳事宣,與雲長報仇雪恨!&rdquo 一向擔心的事情到底還是提了出來,孔明起身道:&ldquo聞東吳将關羽首級獻于曹操,操以王侯禮祭葬之。

    &rdquo 悲傷過度的劉備聽到孔明這句話,很覺新鮮。

    忙問道:&ldquo此何意也?&rdquo 孔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