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招雄魂劉備設靈台 謀奸事彭羕寄反書
關燈
小
中
大
深知三弟性烈,心中有事便要酗酒,每每滋事釀禍。
劉備最擔心的就是這件事。
因而臨行時奉勸道:&ldquo三弟,孤料理喪事非止一日,汝切莫以酒消愁,當善自保重身軀。
&rdquo &ldquo大哥,自二哥去後,弟已覺人生無味,借酒解悶,故而常在醉鄉。
如今大哥為二哥報仇,小弟當謹聽号令,豈敢再貪此物而誤大事!小弟勸大哥不必過哀,千萬珍重。
弟告辭了。
&rdquo 劉備帶了文武百官将張飛送出喪帳。
見張飛上了馬,劉備又再三叮囑道:&ldquo三弟,少飲酒,休誤愚兄大事。
&rdquo 張飛拱手道:&ldquo大哥放心,弟大事在身,必不飲酒誤事。
然劉封這小畜生逍遙法外&hellip&hellip&rdquo &ldquo三弟無須多慮,愚兄再遣心腹往上庸召他回來。
&rdquo說到這兒,見張飛圈馬拱手了,再次告誡道:&ldquo三弟于路小心,愚兄不能遠送了。
&rdquo &ldquo大哥保重,小弟去也。
&rdquo喪帳外有十八個燕将等候,跟了張飛一陣風似地去了。
這裡大家又回了進去。
孔明再勸劉備回城,說道:&ldquo這喪帳自有關興守靈,十多天下來,大家也都疲倦了,主公更須自重,切不可作殘自己的身子。
&rdquo劉備看了一眼文武,覺得大家陪了他這許多時,一夜都沒睡好,面容憔悴,神情倦乏,自己也覺得四肢無力,這才應了孔明的話,隻留關興在此,帶了文武百官回進了成都。
來日,漢中王臨殿,向孔明問道:&ldquo軍師,孤命人上庸提吊逆子劉封與叛賊孟達,如何至今消息杳無,人影不見?&rdquo 其實,孔明根本沒有派人去上庸,隻是在嘴上敷衍幾句。
這不是孔明故意抗旨違命,為了他的&ldquo聯吳拒曹&rdquo的總綱領,不得不對劉備陽奉陰違。
此時聽得劉備提問這件事,便也佯作焦急道:&ldquo是啊,十來日不見動靜,不知其中有何道理?&rdquo擡頭對劉備說:&ldquo主公,待亮再遣快馬趕去上庸,召來劉封與孟達。
&rdquo心想,再拖他個十來日,時間一長,怒氣一消,伐吳的事倩也就可以延緩了。
劉備當即搖了一下頭,說道:&ldquo不勞軍師費心,孤自遣心腹前往。
&rdquo心裡轉念道:我命人去召,諒不會拖延日期。
實際上劉備并不是真的懷疑孔明,也不是不相信,隻是在目前這樣的局勢下,劉備總覺得萬事不能如意,深恐誤了大事,所以覺得樣樣事情都由自己來做方才踏實稱心。
說縣,親自寫下一道旨意,命劉封調守涪關,命孟達仍守上庸,免得他們結成幫,得知風聲後趁此變心投靠曹操。
所以先将他們分開,再逐個處置。
寫畢,命一心腹為差官立刻送旨去上庸。
一向使劉備言聽計從的孔明,今日被當面回拒,暗暗悲歎:劉備隻重桃園之義,卻不顧三分天下之危,看來漢業隻有到此為止了。
孔明深深感到從今以後劉備再也不會聽信我的話,除非他能從血的教訓中幡然醒悟。
就在送走信使過後的片刻間,文班中走出一人,似謙似嘲地對劉備說:&ldquo千歲,君侯遭緻實非公子劉封與副将孟達之過,盡是吾之罪也!&rdquo 劉備注目視之,非是旁人,乃昔日&ldquo瘋子&rdquo彭羕。
劉備不明白他講這話的意思,也不清楚他代人受過的動機是什麼,便問道:&ldquo永言,此話從何講起?&rdquo &ldquo昔日龐士元落風坡中箭身亡,若無彭羕代理軍師之職,主公早已回歸荊州,主公不入川,軍師亦不會将荊州重托君侯;君侯不坐鎮荊州,便無今日殺生之禍。
君侯橫遭慘禍豈非皆因某一人而起?如今說來,當斬者非劉封、孟達之輩,乃彭羕也!&rdquo 劉備碰到這種把罪責往自己身上拉的人倒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心想,進西川有你一份不小的功勞,但與雲長遭災并不相幹,更不能與劉封、孟達之罪相提并論,你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呢?劉備在沉痛悲哀的心情下,無意去推敲彭羕這番話的涵義,隻當他是勸自己不要殺害劉封等人,是一片善意。
便将手一擺道:&ldquo永言休得多言,退下。
&rdquo 彭羕半瘋半傻地笑着退了下去。
劉備便傳旨退殿。
衆臣紛紛退出,成都是西川的京都,每日裡都有在京的上将帶領弟兄巡哨。
從趙雲開始,每一員将軍輪着一天,今日正輪着馬超領班。
馬超退下殿後,帶着五百弟兄出城,先往四郊兜了一個大圈子,然後往城中巡視。
不料剛從郊外來到南門城畔,忽見一騎快馬從他身旁擦肩而過。
馬超是個非常機敏的人,初時并不在意,一瞬間警惕起來:京都是王城要地,不能自由出入,此人怎敢急疾出城,這般膽大妄為?倒要問個明白。
遂令軍士回馬追趕此人。
軍士一聲高喊:&ldquo前面馬上之人,慢走!&rdquo 出城的人聽到後面的叫聲,回頭見無數軍士追趕而來,非但不停下,反而揚鞭催馬疾馳迅跑。
馬超見此人神色鬼祟,不像個幹正經事的人,便起疑心,催促戰馬似離弦之箭飛趕上前。
前邊此人見馬超親自來追,愈加慌亂,聞得馬蹄聲漸漸近來,料着無法脫身,便扣住了馬匹,回身等馬超趕上,行禮道:&ldquo四虎大将軍,有何吩咐?&rdquo 馬超見他滿臉的若無其事的樣子,便知有些來路不明,也不與他多說,喝令軍士道:&ldquo來,與我搜查!&rdquo 那個時候的搜查,不須什麼搜查證,隻要是行迹可疑的人,随時随地都可以盤查搜身。
此人一看眼前擁來數十個武士,都是彪形大漢,個個都像餓虎似地撲上來,早已吓得慌了神,忙翻身落馬撲倒在馬超的面前,苦苦哀告道:&ldquo不幹小人之事,請四虎大将軍饒命!&rdquo 馬超更覺此人話中蹊跷,必有隐情,遂将兩旁軍士喝住,大聲責問道:&ldquo這等慌張出城,懷何鬼胎?從實招來!&rdquo 此人顫抖着手,扯開了衣襟,在夾縫中摸了幾摸,摸出了一封書信,誠惶誠恐地呈到了馬超的面前,&ldquo馬将軍,非幹小人之事,饒命則個。
&rdquo 馬超将信展開,數行蠅頭小字出現在目前,不由大吃一驚。
定了一定神再看,仍然吃驚不小:原是一封反叛密信,上寫道:&ldquo子慶,火速降曹,以防受擒,提兵伐川,羕為内應。
書不盡言,切切。
&rdquo落款是&ldquo彭羕&rdquo。
馬超看着這封信發起呆來,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彭羕的反叛密信,剛才他還在大殿上為劉封等人分卸罪責,忽兒變成了叛逆者,兩者怎麼可以等同起來呢?但是書信上朝明寫着彭羕二字,這還會是假嗎?馬超頓時怒氣沖天,立即命人将他綁了,押進了城去。
馬超押着彭漾府中的家将,直往漢中王府而來。
卻說劉備自雲長亡故以後,住了十多天喪帳,一直未進過内宮。
今日吳夫人已多次相請,劉備隻是獨坐寝宮,暗自流淚。
忽聞馬超求見,劉備拭幹眼淚,命他相見。
&ldquo臣見千歲。
&rdquo &ldquo孟起,進宮何事?&rdquo &ldquo臣郊外巡哨,捉拿一名奸細,特來禀知千歲。
&rdquo說着,便将搜查到的一封密信遞了上去。
劉備本來哀傷過度,及至看了這一封信,盛火直冒,滿面怒氣,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心想,彭羕這賊,我一向當他是個忠良之臣,每每總要垂顧于他,想不到人心叵測,他人不似我心,也是個不良之輩,借這個機會犯上作亂,趁火打劫,圖謀,不軌。
這種人留在身邊于漢業不利。
遂令道:&ldquo即刻将彭賊收監問罪!&rdquo說罷,便将案上筆硯端正,寫就一道谕旨,交給馬超,速即去辦。
馬超問:&ldquo這奸細如何處置?&rdquo &ldquo與賊同罪,不可輕恕!&rdquo 馬超回到外邊,先将這奸細收入監牢,然後帶領弟兄穿街走巷來到了彭羕的府中。
到廳堂上大喊道:&ldquo漢中王有旨。
&rdquo 彭羕獨自正在内室飲酒,他送走了信使,便自酌自飲,十分心安理得,以為神鬼不知,深以為得計。
彭茉一向被劉備引為心腹謀士,因何要反叛作亂呢?主要原因有二:第一點,昔日孔明圍困西川都督張任時,彭羕獻計誘出張任,但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西川平定以後,要封他為益州太守。
當時孔明考慮到盡快奪下西川,就應允了他。
可是劉備坐鎮了三分天下
劉備最擔心的就是這件事。
因而臨行時奉勸道:&ldquo三弟,孤料理喪事非止一日,汝切莫以酒消愁,當善自保重身軀。
&rdquo &ldquo大哥,自二哥去後,弟已覺人生無味,借酒解悶,故而常在醉鄉。
如今大哥為二哥報仇,小弟當謹聽号令,豈敢再貪此物而誤大事!小弟勸大哥不必過哀,千萬珍重。
弟告辭了。
&rdquo 劉備帶了文武百官将張飛送出喪帳。
見張飛上了馬,劉備又再三叮囑道:&ldquo三弟,少飲酒,休誤愚兄大事。
&rdquo 張飛拱手道:&ldquo大哥放心,弟大事在身,必不飲酒誤事。
然劉封這小畜生逍遙法外&hellip&hellip&rdquo &ldquo三弟無須多慮,愚兄再遣心腹往上庸召他回來。
&rdquo說到這兒,見張飛圈馬拱手了,再次告誡道:&ldquo三弟于路小心,愚兄不能遠送了。
&rdquo &ldquo大哥保重,小弟去也。
&rdquo喪帳外有十八個燕将等候,跟了張飛一陣風似地去了。
這裡大家又回了進去。
孔明再勸劉備回城,說道:&ldquo這喪帳自有關興守靈,十多天下來,大家也都疲倦了,主公更須自重,切不可作殘自己的身子。
&rdquo劉備看了一眼文武,覺得大家陪了他這許多時,一夜都沒睡好,面容憔悴,神情倦乏,自己也覺得四肢無力,這才應了孔明的話,隻留關興在此,帶了文武百官回進了成都。
來日,漢中王臨殿,向孔明問道:&ldquo軍師,孤命人上庸提吊逆子劉封與叛賊孟達,如何至今消息杳無,人影不見?&rdquo 其實,孔明根本沒有派人去上庸,隻是在嘴上敷衍幾句。
這不是孔明故意抗旨違命,為了他的&ldquo聯吳拒曹&rdquo的總綱領,不得不對劉備陽奉陰違。
此時聽得劉備提問這件事,便也佯作焦急道:&ldquo是啊,十來日不見動靜,不知其中有何道理?&rdquo擡頭對劉備說:&ldquo主公,待亮再遣快馬趕去上庸,召來劉封與孟達。
&rdquo心想,再拖他個十來日,時間一長,怒氣一消,伐吳的事倩也就可以延緩了。
劉備當即搖了一下頭,說道:&ldquo不勞軍師費心,孤自遣心腹前往。
&rdquo心裡轉念道:我命人去召,諒不會拖延日期。
實際上劉備并不是真的懷疑孔明,也不是不相信,隻是在目前這樣的局勢下,劉備總覺得萬事不能如意,深恐誤了大事,所以覺得樣樣事情都由自己來做方才踏實稱心。
說縣,親自寫下一道旨意,命劉封調守涪關,命孟達仍守上庸,免得他們結成幫,得知風聲後趁此變心投靠曹操。
所以先将他們分開,再逐個處置。
寫畢,命一心腹為差官立刻送旨去上庸。
一向使劉備言聽計從的孔明,今日被當面回拒,暗暗悲歎:劉備隻重桃園之義,卻不顧三分天下之危,看來漢業隻有到此為止了。
孔明深深感到從今以後劉備再也不會聽信我的話,除非他能從血的教訓中幡然醒悟。
就在送走信使過後的片刻間,文班中走出一人,似謙似嘲地對劉備說:&ldquo千歲,君侯遭緻實非公子劉封與副将孟達之過,盡是吾之罪也!&rdquo 劉備注目視之,非是旁人,乃昔日&ldquo瘋子&rdquo彭羕。
劉備不明白他講這話的意思,也不清楚他代人受過的動機是什麼,便問道:&ldquo永言,此話從何講起?&rdquo &ldquo昔日龐士元落風坡中箭身亡,若無彭羕代理軍師之職,主公早已回歸荊州,主公不入川,軍師亦不會将荊州重托君侯;君侯不坐鎮荊州,便無今日殺生之禍。
君侯橫遭慘禍豈非皆因某一人而起?如今說來,當斬者非劉封、孟達之輩,乃彭羕也!&rdquo 劉備碰到這種把罪責往自己身上拉的人倒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心想,進西川有你一份不小的功勞,但與雲長遭災并不相幹,更不能與劉封、孟達之罪相提并論,你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呢?劉備在沉痛悲哀的心情下,無意去推敲彭羕這番話的涵義,隻當他是勸自己不要殺害劉封等人,是一片善意。
便将手一擺道:&ldquo永言休得多言,退下。
&rdquo 彭羕半瘋半傻地笑着退了下去。
劉備便傳旨退殿。
衆臣紛紛退出,成都是西川的京都,每日裡都有在京的上将帶領弟兄巡哨。
從趙雲開始,每一員将軍輪着一天,今日正輪着馬超領班。
馬超退下殿後,帶着五百弟兄出城,先往四郊兜了一個大圈子,然後往城中巡視。
不料剛從郊外來到南門城畔,忽見一騎快馬從他身旁擦肩而過。
馬超是個非常機敏的人,初時并不在意,一瞬間警惕起來:京都是王城要地,不能自由出入,此人怎敢急疾出城,這般膽大妄為?倒要問個明白。
遂令軍士回馬追趕此人。
軍士一聲高喊:&ldquo前面馬上之人,慢走!&rdquo 出城的人聽到後面的叫聲,回頭見無數軍士追趕而來,非但不停下,反而揚鞭催馬疾馳迅跑。
馬超見此人神色鬼祟,不像個幹正經事的人,便起疑心,催促戰馬似離弦之箭飛趕上前。
前邊此人見馬超親自來追,愈加慌亂,聞得馬蹄聲漸漸近來,料着無法脫身,便扣住了馬匹,回身等馬超趕上,行禮道:&ldquo四虎大将軍,有何吩咐?&rdquo 馬超見他滿臉的若無其事的樣子,便知有些來路不明,也不與他多說,喝令軍士道:&ldquo來,與我搜查!&rdquo 那個時候的搜查,不須什麼搜查證,隻要是行迹可疑的人,随時随地都可以盤查搜身。
此人一看眼前擁來數十個武士,都是彪形大漢,個個都像餓虎似地撲上來,早已吓得慌了神,忙翻身落馬撲倒在馬超的面前,苦苦哀告道:&ldquo不幹小人之事,請四虎大将軍饒命!&rdquo 馬超更覺此人話中蹊跷,必有隐情,遂将兩旁軍士喝住,大聲責問道:&ldquo這等慌張出城,懷何鬼胎?從實招來!&rdquo 此人顫抖着手,扯開了衣襟,在夾縫中摸了幾摸,摸出了一封書信,誠惶誠恐地呈到了馬超的面前,&ldquo馬将軍,非幹小人之事,饒命則個。
&rdquo 馬超将信展開,數行蠅頭小字出現在目前,不由大吃一驚。
定了一定神再看,仍然吃驚不小:原是一封反叛密信,上寫道:&ldquo子慶,火速降曹,以防受擒,提兵伐川,羕為内應。
書不盡言,切切。
&rdquo落款是&ldquo彭羕&rdquo。
馬超看着這封信發起呆來,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彭羕的反叛密信,剛才他還在大殿上為劉封等人分卸罪責,忽兒變成了叛逆者,兩者怎麼可以等同起來呢?但是書信上朝明寫着彭羕二字,這還會是假嗎?馬超頓時怒氣沖天,立即命人将他綁了,押進了城去。
馬超押着彭漾府中的家将,直往漢中王府而來。
卻說劉備自雲長亡故以後,住了十多天喪帳,一直未進過内宮。
今日吳夫人已多次相請,劉備隻是獨坐寝宮,暗自流淚。
忽聞馬超求見,劉備拭幹眼淚,命他相見。
&ldquo臣見千歲。
&rdquo &ldquo孟起,進宮何事?&rdquo &ldquo臣郊外巡哨,捉拿一名奸細,特來禀知千歲。
&rdquo說着,便将搜查到的一封密信遞了上去。
劉備本來哀傷過度,及至看了這一封信,盛火直冒,滿面怒氣,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心想,彭羕這賊,我一向當他是個忠良之臣,每每總要垂顧于他,想不到人心叵測,他人不似我心,也是個不良之輩,借這個機會犯上作亂,趁火打劫,圖謀,不軌。
這種人留在身邊于漢業不利。
遂令道:&ldquo即刻将彭賊收監問罪!&rdquo說罷,便将案上筆硯端正,寫就一道谕旨,交給馬超,速即去辦。
馬超問:&ldquo這奸細如何處置?&rdquo &ldquo與賊同罪,不可輕恕!&rdquo 馬超回到外邊,先将這奸細收入監牢,然後帶領弟兄穿街走巷來到了彭羕的府中。
到廳堂上大喊道:&ldquo漢中王有旨。
&rdquo 彭羕獨自正在内室飲酒,他送走了信使,便自酌自飲,十分心安理得,以為神鬼不知,深以為得計。
彭茉一向被劉備引為心腹謀士,因何要反叛作亂呢?主要原因有二:第一點,昔日孔明圍困西川都督張任時,彭羕獻計誘出張任,但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西川平定以後,要封他為益州太守。
當時孔明考慮到盡快奪下西川,就應允了他。
可是劉備坐鎮了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