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招雄魂劉備設靈台 謀奸事彭羕寄反書
關燈
小
中
大
為他獻西川有功,而是他出衆的才華,過人是智謀,使劉備從心底裡信服,把他當作了心腹謀士,哪裡會因為孟達的過錯而怪罪到他的身上呢?法正實在是聰明得過了頭。
衆人聽說法正已故,也都悲傷萬分,尤其孔明感到失去了一位摯友,失去了一個勸阻漢中王伐吳的得力助手。
孔明想:法正家舉哀,理當命人前去祭吊,此處又脫身不得,如何是好?遂與劉備道:&ldquo主公祭奠君侯亡靈已久,可回宮略事歇息。
&rdquo 劉備知道孔明的心思,雖然法正的死也使劉備感到若有所失,但失去關羽在他的心靈上刻下了一道無法彌補的創傷,無法分身親往法正府上緻哀,隻得與孔明道:&ldquo軍師,請先回城中,孤在此陪伴二弟。
&rdquo 孔明也想,你在此守靈,各郡各州太守、守将到此祭吊,怎麼能得到安甯?何況每日裡啼哭,精力消耗太大。
要是你有個三長兩短,事情就更加麻煩了。
便再勸劉備回城,劉備隻是不肯。
孔明見他執意要在喪帳過夜,也想不出什麼辦法,隻得留下一部分文武,将各種注意事項都關照了一遍,方才回進城中料理日常事務,自然也少不了要去法正府上憑吊一番。
過了兩天,孔明又出城來,仍然勸劉備回城休息幾天,劉備哪裡肯聽。
問靈前這許多文武近兩天的情況,文官道,漢中王招魂祭奠,終日号哭,一日哭絕三五次,二日水漿不進。
孔明勸道:&ldquo王上少憂。
自古道&lsquo死生由命&rsquo,關羽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
王上且宜保養尊體,徐圖報仇。
&rdquo 劉備道:&ldquo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給義時,誓同生死。
今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rdquo言未已,又流出淚來。
喪帳是十一月底開的,光陰迅速,已經到了十二月初十,十多天過去了,孔明擔心這樣下去,劉備會憂悒成疾,與文武又到行宮來勸劉備回城。
忽兒手下來報:&ldquo禀千歲,東川張桓侯到。
&rdquo 張桓侯就是二虎将張飛。
自從劉備大賞功臣,封侯列将過後,張飛就帶了自己的一班親信和人馬來到了東川南鄭,與劉備一樣,從未和關羽會過面,但也很少入西川,弟兄三人各領一處兵馬,反不及過去那樣朝夕相處來得親熱。
此番聽得二哥雲長的死訊,黑臉張飛五内俱焚,肝腸寸斷,哭天号地,死去活來。
撇下了東川的事務,星夜趕奔西蜀來。
不等劉備傳旨相請,已闖入喪帳。
&ldquo為國為民與曹賊不兩立,此恨此仇同吳犬不戴天!老張來也!&rdquo聲音到裡面,人也到了。
文武印象中的張飛是黑臉黑須黑盔黑甲,一片漆黑。
然而今日看到的張飛不同于往日,一人獨占三色:一對環眼早已哭得又腫又紅,一身孝服孝袍遍體雪白,一張黑臉傷心得更是烏亮墨黑。
紅、白、黑顔色鮮明,引人注目。
劉備看到三弟翼德這個樣子,慢慢地站起身來,口未開,淚先流,&ldquo三弟啊!&hellip&hellip&rdquo隻叫得一聲,便哭絕于地。
張飛嗚咽着撲了上去,挾住劉備。
劉備方始蘇醒過來。
張飛是個一世快活的人,笑口常開,愛說笑打鬧,一時也閑不住。
可自從雲長死了以後,笑意從此消失。
他見劉備這般模樣,更是哀傷得心如刀絞,雙手緊緊地抱住劉備的身子,一條腿脆在地上,環眼中濁淚橫流,大叫道:&ldquo大哥,二哥他,他&hellip&hellip死了麼?&rdquo 劉備說不出話來,隻是将頭連連地點着。
張飛放開了劉備,撲到了擺設着關羽神像的靈前,發瘋似地吼叫道:&ldquo二哥&mdash&mdash小弟來了!&rdquo哭拜在靈前,幾乎昏絕。
少頃,清醒過來,&ldquo二哥,死得好慘啊!&rdquo 文武勸解一番,張飛方才止了哀聲。
回過來與劉備,孔明叙禮坐定,悲戚道:&ldquo大哥。
&rdquo &ldquo三弟。
&rdquo劉備亦然聲帶哭音。
&ldquo小弟在南鄭,耳聞二哥北伐頻傳佳音,隻道中原擒賊便在目前,幾欲提兵相助,卻無大哥旨意,未敢輕動。
豈知二哥緻之甚速,死之甚慘,身首異處,死于非命。
大哥,此時不發兵,更待何時!&rdquo 聽張飛這段話,劉備知道他在責怪自己投有及時發兵去救援雲長,以緻有如此大敗。
劉備想,三弟啊,不是我不發兵,而是荊襄一個多月都沒有音訊,我哪能料到二弟會敗得這樣快,我怎麼想象得出東吳會這樣心狠手辣呢!不過劉備也覺得在一個多月内沒有及時發兵增援雲長,良心上深深地受到了譴責。
現在一切都已完了,譴責、悔恨都無法拯救雲長的靈魂,隻有發兵,才是對關羽最大的安慰。
報仇!報仇!這兩個字一直在劉備的腦海裡轉悠,成了他生存于世的精神支柱。
&ldquo三弟,你我桃園結盟,誓以共死。
今二弟遇難,屈死九泉,吾等當為二弟盡義。
孤料理喪事完畢便當聚兵遣将,興兩川之軍,親出西川,誓要踏平江東,取孫權之首祭二弟之靈,方出孤心頭之恨!&rdquo 張飛聽到這兒,霍然而起,雙膝倒地:&ldquo大哥不忘桃園之義,二哥九泉感知,亦當瞑目。
小弟先回阆中,聚齊精兵二十萬,願為頭隊先鋒,聽候大哥軍前調用。
定要殺入秣陵,親戮孫權之首,方報老張之仇!&rdquo 劉備忙将張飛扶起,各又歸坐。
一旁的孔明心裡好急,心想,本來勸阻劉備出兵尚且一籌莫展,再加上你這個張飛又來鼓動,大叫出兵伐吳,看來這個場我是沒法收了,也作不了你們弟兄的主。
張飛問道:&ldquo大哥,既是荊襄失守,二哥何不往各處讨取救兵?&rdquo 一句話勾起了劉備心底裡的怒火,切齒恨道:&ldquo可恨劉封此賊,不肯發取救兵,袖手旁觀,陷二弟于不拔之中。
&rdquo 張飛暴怒道:&ldquo這忘恩負義的小畜生,敢如此膽大妄為,老張卻不能相容。
大哥如何處置此賊?&rdquo &ldquo三弟,這逆賊不救雲長,便是不忠大漢。
孤已請軍師命人往上庸召劉封入川。
軍師,可是?&rdquo &ldquo此罪不可輕饒!&rdquo張飛邊說邊想,我今日傷心過頭,到現在連軍師還沒有拜見過,大哥提到軍師,我才想起。
便站起身來,十分歉意而又恭敬地行了一禮:&ldquo老師在上,老張糊塗,未曾叩拜,幸勿見責。
&rdquo 如今張飛已是一路諸侯的身價,足以同軍師相提并論,但作為他的學生,張飛仍然不肯妄自尊大。
孔明亦起身回禮,&ldquo三将軍乃桓侯之尊,何必行此大禮。
自從君侯歸陰,主公終日悲傷。
三将軍理當相勸主公回城歇息,善保千金之軀,何故反助主上憂傷耶?&rdquo 張飛理解大哥的心情和自己一樣,也明白老師的一片好意。
因此對劉備道:&ldquo大哥,二哥已亡,人死不能複生,宜少憂将息尊體,養精蓄銳,以待來日掃蕩東吳,與二哥報仇!&rdquo 言未已,一人号恸而來,&ldquo三叔,與我家父親報仇雪恨!&rdquo 張飛低頭一看,撲倒在自己腳下的是一個年輕紅臉後生,面貌聲音酷肖雲長,卻一時想象不出此人是誰。
遂将臉轉向劉備,疑問道:&ldquo大哥,此位是誰?&rdquo 劉備方才将關興的來曆說了一遍,介紹道,&ldquo三弟,此乃二弟雲長之子關興是也。
&rdquo &ldquo喔,原是賢侄。
&rdquo張飛悲喜交集,眼中又滴出淚,也不知是因為見了關興感到高興呢,還是觸景生情又想到了關雲長之死而産生的悲哀。
心想,桃園結義似平就在眼前,如今我們的後輩都已長成一表人材,堂堂七尺之軀,這等威武,看着也令人興奮。
可我家二哥真個是紅顔薄命,好沒福氣,反而喪身在東吳的手中。
張飛以袖拭幹淚珠,雙手扶起關興,&ldquo侄兒起身。
&rdquo 關興站起身來,侍立在張飛的身旁。
看到了關興,張飛就越想關羽,也就越恨江東。
暗想,此番出兵與兄報仇,我要令三軍都要挂二哥之孝,殺到江東,讓吳兒見了更加膽寒。
既然大哥已決定出兵,那事不宜遲,讓我速回東川早作準備。
遂起身道:&ldquo大哥,待小弟回歸東川整頓兵馬。
一待大哥傳旨,小弟即刻發兵。
還請大哥回城,将息貴體,也好同往江東報仇!&rdquo 張飛一向快人快事,這一點大家都清楚,因此劉備也不留他,但
衆人聽說法正已故,也都悲傷萬分,尤其孔明感到失去了一位摯友,失去了一個勸阻漢中王伐吳的得力助手。
孔明想:法正家舉哀,理當命人前去祭吊,此處又脫身不得,如何是好?遂與劉備道:&ldquo主公祭奠君侯亡靈已久,可回宮略事歇息。
&rdquo 劉備知道孔明的心思,雖然法正的死也使劉備感到若有所失,但失去關羽在他的心靈上刻下了一道無法彌補的創傷,無法分身親往法正府上緻哀,隻得與孔明道:&ldquo軍師,請先回城中,孤在此陪伴二弟。
&rdquo 孔明也想,你在此守靈,各郡各州太守、守将到此祭吊,怎麼能得到安甯?何況每日裡啼哭,精力消耗太大。
要是你有個三長兩短,事情就更加麻煩了。
便再勸劉備回城,劉備隻是不肯。
孔明見他執意要在喪帳過夜,也想不出什麼辦法,隻得留下一部分文武,将各種注意事項都關照了一遍,方才回進城中料理日常事務,自然也少不了要去法正府上憑吊一番。
過了兩天,孔明又出城來,仍然勸劉備回城休息幾天,劉備哪裡肯聽。
問靈前這許多文武近兩天的情況,文官道,漢中王招魂祭奠,終日号哭,一日哭絕三五次,二日水漿不進。
孔明勸道:&ldquo王上少憂。
自古道&lsquo死生由命&rsquo,關羽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
王上且宜保養尊體,徐圖報仇。
&rdquo 劉備道:&ldquo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給義時,誓同生死。
今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rdquo言未已,又流出淚來。
喪帳是十一月底開的,光陰迅速,已經到了十二月初十,十多天過去了,孔明擔心這樣下去,劉備會憂悒成疾,與文武又到行宮來勸劉備回城。
忽兒手下來報:&ldquo禀千歲,東川張桓侯到。
&rdquo 張桓侯就是二虎将張飛。
自從劉備大賞功臣,封侯列将過後,張飛就帶了自己的一班親信和人馬來到了東川南鄭,與劉備一樣,從未和關羽會過面,但也很少入西川,弟兄三人各領一處兵馬,反不及過去那樣朝夕相處來得親熱。
此番聽得二哥雲長的死訊,黑臉張飛五内俱焚,肝腸寸斷,哭天号地,死去活來。
撇下了東川的事務,星夜趕奔西蜀來。
不等劉備傳旨相請,已闖入喪帳。
&ldquo為國為民與曹賊不兩立,此恨此仇同吳犬不戴天!老張來也!&rdquo聲音到裡面,人也到了。
文武印象中的張飛是黑臉黑須黑盔黑甲,一片漆黑。
然而今日看到的張飛不同于往日,一人獨占三色:一對環眼早已哭得又腫又紅,一身孝服孝袍遍體雪白,一張黑臉傷心得更是烏亮墨黑。
紅、白、黑顔色鮮明,引人注目。
劉備看到三弟翼德這個樣子,慢慢地站起身來,口未開,淚先流,&ldquo三弟啊!&hellip&hellip&rdquo隻叫得一聲,便哭絕于地。
張飛嗚咽着撲了上去,挾住劉備。
劉備方始蘇醒過來。
張飛是個一世快活的人,笑口常開,愛說笑打鬧,一時也閑不住。
可自從雲長死了以後,笑意從此消失。
他見劉備這般模樣,更是哀傷得心如刀絞,雙手緊緊地抱住劉備的身子,一條腿脆在地上,環眼中濁淚橫流,大叫道:&ldquo大哥,二哥他,他&hellip&hellip死了麼?&rdquo 劉備說不出話來,隻是将頭連連地點着。
張飛放開了劉備,撲到了擺設着關羽神像的靈前,發瘋似地吼叫道:&ldquo二哥&mdash&mdash小弟來了!&rdquo哭拜在靈前,幾乎昏絕。
少頃,清醒過來,&ldquo二哥,死得好慘啊!&rdquo 文武勸解一番,張飛方才止了哀聲。
回過來與劉備,孔明叙禮坐定,悲戚道:&ldquo大哥。
&rdquo &ldquo三弟。
&rdquo劉備亦然聲帶哭音。
&ldquo小弟在南鄭,耳聞二哥北伐頻傳佳音,隻道中原擒賊便在目前,幾欲提兵相助,卻無大哥旨意,未敢輕動。
豈知二哥緻之甚速,死之甚慘,身首異處,死于非命。
大哥,此時不發兵,更待何時!&rdquo 聽張飛這段話,劉備知道他在責怪自己投有及時發兵去救援雲長,以緻有如此大敗。
劉備想,三弟啊,不是我不發兵,而是荊襄一個多月都沒有音訊,我哪能料到二弟會敗得這樣快,我怎麼想象得出東吳會這樣心狠手辣呢!不過劉備也覺得在一個多月内沒有及時發兵增援雲長,良心上深深地受到了譴責。
現在一切都已完了,譴責、悔恨都無法拯救雲長的靈魂,隻有發兵,才是對關羽最大的安慰。
報仇!報仇!這兩個字一直在劉備的腦海裡轉悠,成了他生存于世的精神支柱。
&ldquo三弟,你我桃園結盟,誓以共死。
今二弟遇難,屈死九泉,吾等當為二弟盡義。
孤料理喪事完畢便當聚兵遣将,興兩川之軍,親出西川,誓要踏平江東,取孫權之首祭二弟之靈,方出孤心頭之恨!&rdquo 張飛聽到這兒,霍然而起,雙膝倒地:&ldquo大哥不忘桃園之義,二哥九泉感知,亦當瞑目。
小弟先回阆中,聚齊精兵二十萬,願為頭隊先鋒,聽候大哥軍前調用。
定要殺入秣陵,親戮孫權之首,方報老張之仇!&rdquo 劉備忙将張飛扶起,各又歸坐。
一旁的孔明心裡好急,心想,本來勸阻劉備出兵尚且一籌莫展,再加上你這個張飛又來鼓動,大叫出兵伐吳,看來這個場我是沒法收了,也作不了你們弟兄的主。
張飛問道:&ldquo大哥,既是荊襄失守,二哥何不往各處讨取救兵?&rdquo 一句話勾起了劉備心底裡的怒火,切齒恨道:&ldquo可恨劉封此賊,不肯發取救兵,袖手旁觀,陷二弟于不拔之中。
&rdquo 張飛暴怒道:&ldquo這忘恩負義的小畜生,敢如此膽大妄為,老張卻不能相容。
大哥如何處置此賊?&rdquo &ldquo三弟,這逆賊不救雲長,便是不忠大漢。
孤已請軍師命人往上庸召劉封入川。
軍師,可是?&rdquo &ldquo此罪不可輕饒!&rdquo張飛邊說邊想,我今日傷心過頭,到現在連軍師還沒有拜見過,大哥提到軍師,我才想起。
便站起身來,十分歉意而又恭敬地行了一禮:&ldquo老師在上,老張糊塗,未曾叩拜,幸勿見責。
&rdquo 如今張飛已是一路諸侯的身價,足以同軍師相提并論,但作為他的學生,張飛仍然不肯妄自尊大。
孔明亦起身回禮,&ldquo三将軍乃桓侯之尊,何必行此大禮。
自從君侯歸陰,主公終日悲傷。
三将軍理當相勸主公回城歇息,善保千金之軀,何故反助主上憂傷耶?&rdquo 張飛理解大哥的心情和自己一樣,也明白老師的一片好意。
因此對劉備道:&ldquo大哥,二哥已亡,人死不能複生,宜少憂将息尊體,養精蓄銳,以待來日掃蕩東吳,與二哥報仇!&rdquo 言未已,一人号恸而來,&ldquo三叔,與我家父親報仇雪恨!&rdquo 張飛低頭一看,撲倒在自己腳下的是一個年輕紅臉後生,面貌聲音酷肖雲長,卻一時想象不出此人是誰。
遂将臉轉向劉備,疑問道:&ldquo大哥,此位是誰?&rdquo 劉備方才将關興的來曆說了一遍,介紹道,&ldquo三弟,此乃二弟雲長之子關興是也。
&rdquo &ldquo喔,原是賢侄。
&rdquo張飛悲喜交集,眼中又滴出淚,也不知是因為見了關興感到高興呢,還是觸景生情又想到了關雲長之死而産生的悲哀。
心想,桃園結義似平就在眼前,如今我們的後輩都已長成一表人材,堂堂七尺之軀,這等威武,看着也令人興奮。
可我家二哥真個是紅顔薄命,好沒福氣,反而喪身在東吳的手中。
張飛以袖拭幹淚珠,雙手扶起關興,&ldquo侄兒起身。
&rdquo 關興站起身來,侍立在張飛的身旁。
看到了關興,張飛就越想關羽,也就越恨江東。
暗想,此番出兵與兄報仇,我要令三軍都要挂二哥之孝,殺到江東,讓吳兒見了更加膽寒。
既然大哥已決定出兵,那事不宜遲,讓我速回東川早作準備。
遂起身道:&ldquo大哥,待小弟回歸東川整頓兵馬。
一待大哥傳旨,小弟即刻發兵。
還請大哥回城,将息貴體,也好同往江東報仇!&rdquo 張飛一向快人快事,這一點大家都清楚,因此劉備也不留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