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決堤壩洪水淹七軍 安城垣毒矢射一令
關燈
小
中
大
關羽見他點頭肯定了,并不顯示出自己的慌亂,雖然心裡也在抱怨自己中箭不在這個時候,但臉上就像一汪清泉那樣鎮定自若,反而對關平道:&ldquo大丈夫戰死沙場方稱本願,為父如今年過五十,縱死亦不算夭折了,吾兒不必流淚。
&rdquo話雖然這麼說,其實關羽心裡也不平靜:我雖死何憾?隻是一生戎馬,奔走疆場,大哥基業初成,操賊未死,就這麼匆匆辭世,未免太對不起萬歲。
因此又對衆文武道:&ldquo諸位聽了,關某一死,速往蜀中奏明漢中王,繼續北伐,誓滅操賊,則某死亦瞑目了。
&rdquo 忽然,人群中有人喊叫了起來,&ldquo啊呀,下官枉空,實是枉空!&rdquo 文武不明白這是誰在叫,齊回頭一看,乃白眉馬良。
便問:&ldquo大夫何故驚呼&lsquo枉空&rsquo?&rdquo &ldquo某聞得金城郊外華莊,有一名醫,醫術高超,能治百病,各種疑難之症,藥到病除,果然有起死還生之術,待某親往華莊相請。
&rdquo 提到金城,文武中不少人都想到了這個人,齊道:&ldquo我等皆是枉空,如此神醫竟然忘懷。
莫不是華佗?&rdquo &ldquo是呀。
&rdquo 華佗名望頗大,關于他的傳說當時已不計其數,真真假假也分不清。
據說一個死了半個多月的人,因為不明而死,華佗命人開棺,将他去陰還陽,醫得再生。
還有一個四肢癱瘓了十多年,居然也被他治得手足輕健,行走如飛。
總之說到華倫,沒有醫不好的病,人們視他為醫聖。
關平問:&ldquo華莊離此多遠?&rdquo 有人說往返至少三百六十裡。
關平掐指一算,來回大約要四天的時間,連今天在内還要耽擱五天才能将華佗請到,再說華佗決不會像行軍那樣趕路,還可能再晚一天到。
軍醫說關羽的身體可以支持七天,看來問題不算大。
關平立即為馬良備下幹糧熱水,點了五十名精悍騎兵護衛,又多帶了一匹上好腳力,留着回來時讓華佗乘坐。
一切準備停當,已是紅日西斜,暮色初垂了。
馬良急忙帶着騎兵,離了漢營,迅速往金城趕去。
次日,關羽覺得痛楚稍減,精神也好了些,便又吩咐坐帳。
文武和關平阻攔不住,隻得都到帳上站立。
關羽道:&ldquo某乃三軍之主,若不坐帳,必緻軍心動搖。
&rdquo心想,我中了箭,本來大家已經心神不安了,不坐帳更要引起混亂,要是被曹仁覺察到來此攻營,大家還會有什麼鬥志呢?傷勢雖然重,主将不能慌,帳還應坐一坐,哪怕短一點,也可以鼓勵一下,安安大家的心。
因此,他天天坐帳,料理軍務。
每日軍醫為他換藥。
二十萬大軍聞得君侯抱病坐帳,無不為之感動,因此軍中無人懈怠。
且說大夫馬良晝夜兼行,趱程趕路,第二天傍晚于途中耽擱了一夜。
次日一早,又急急上路。
至天色将晚的時候,來到了金城西門外,又一路問訊進了羊山華莊。
莊子裡村戶雖多,但稀疏得很,這裡幾家,那兒幾戶,看不出華佗居在何處。
馬良遂與弟兄下馬,迎面來一農夫,便拱手問道:&ldquo農家,下官有話打擾:華佗先生可在此間居住?未知可曾在家否?&rdquo 鄉裡人見問訊的是一個斯文的當官人,身後還有數十個軍漢,便知他們遠道慕名而來求醫的,便指着前面說:&ldquo大夫,直往前過一小橋便是華家。
不過先生可在家中,小民不得而知。
&rdquo 馬良又拱一拱手,&ldquo多謝指點。
&rdquo農夫走後,馬良帶着軍士往前邊行去,過了小橋,便來到一座并排着兩間的草屋前,略一打量,屋前既沒有什麼奇花異葩裝點,也無穿天大樹襯托,門庭看似比較清寒,遂略整夜冠,上前叩門,&ldquo開門來。
&rdquo 裡面立即有人應聲,&ldquo外面哪一位&rdquo,走了出來。
&ldquo吱呀&rdquo一聲,門已開,一個道家裝束的人露了出來。
此人便是樊城太守蔣濟。
蔣濟比馬良早到半天,恰巧華佗外出行醫,家中隻留下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僮看門守戶。
過去行醫的郎中颠簸江湖,行蹤不定,尤其像華佗這樣的神醫,求醫覓方者不計其數,往往不得空暇。
蔣濟打聽到了這些情況,毫不客氣地把小僮抓起來先押回樊城,然後他換上道巾道袍,在華佗家中靜候漢軍到來,此時開門一看,來者果然是一位大夫,身後的軍卒都有漢家标志,心裡暗暗得意,便向來者欠身道:&ldquo先生是哪一位?&rdquo &ldquo下官馬良,足下莫非&hellip&hellip&rdquo &ldquo山人便是華佗。
&rdquo 馬良想,蒼天有眼,華佗正巧在家,看來君侯有救。
向他一打量,溫文爾雅,舉止大方,顯然是走過江湖,見多識廣。
馬良對他肅然起敬,問道:&ldquo先生可得閑暇?&rdquo 蔣濟一舒袖,&ldquo大夫請進,鄙室稍坐。
&rdquo到裡面坐定,問道:&ldquo大駕降臨,有何見教?&rdquo 馬良說道:&ldquo荊襄牧關君侯北伐擒賊,兵圍樊城,遭曹仁暗施毒箭。
久聞先生仙術,無緣拜識,今日特來造訪。
煩先生親往營中治病,下官不勝感激。
&rdquo 蔣濟裝得不卑不亢,十分客氣道:&ldquo先生哪裡話來。
君侯威名,天下仰慕。
山人得與君侯療毒,實是幸甚,何勞之有?&rdquo說着,站起身來,&ldquo大夫少坐,待吾稍事整頓便随大夫登程。
&rdquo 趁蔣濟走進另一間,馬良對這間草屋環視了一下,見滿屋子都是竹椅竹台,竹門竹窗,連碗碟也都是竹子做的。
屋子正中挂着一幅中堂,畫的是戰國時神醫扁鵲的神像。
據說華佗得到了扁鵲的秘本,加上他自己的研究,醫術就越來越神了。
不多時,蔣濟走了出來,臂上挽着一個包裹,說道:&ldquo大夫,久待了。
&rdquo 馬良起身行禮道:&ldquo恕下官冒昧,有請先生不辭辛勞,即刻啟程。
&rdquo 蔣濟慨然道:&ldquo君侯危在旦夕,山人安敢偷閉?待吾屋後帶馬。
&rdquo 馬良道:&ldquo下官備下一匹良馬請先生騎坐。
&rdquo 蔣濟裝模作樣道:&ldquo山人四處飄零,自備坐騎,不勞費心。
&rdquo 馬良覺得有道理,帶着馬來請醫,真有點多此一舉。
郎中長年累月要在外面走東蕩西,沒有好馬代步怎麼吃得消。
&ldquo請先生自便。
&rdquo 蔣濟從屋後牽出一匹高頭大馬,倒也是一匹純種良馬,馬良命軍士将所有的戰馬連同先生的馬一起喂足草料,是時日已傍西,蔣濟轉身将屋門拉上,然後對馬良說:&ldquo大夫,請速速趕路吧。
&rdquo 馬良到了華莊以後,隻有這位先生招呼自己,竟無别人露面。
此時趕路,又不把屋門上鎖,馬良倒為他擔心,要是有強盜來偷搶怎麼辦?因此問道:&ldquo先生府上,可有人看守?&rdquo 蔣濟想,要什麼看守,又不是我的家,似這幾間破草屋值幾個錢,燒了搶了全不在我心上,隻要刺得關羽便是大功告成。
故而應付道:&ldquo大夫不知,小僮就在前莊,少頃回時不見山人,便知因果。
&rdquo 馬良想,的确,一般的人家回家時不見一人看守,心裡一定會着急的,首先要看一看缺了什麼,而華佗家則不同,隻要有人來請,說走就走,來不及詳細關照,因而家人雖不知他在何處,但這已是習以為常的了。
馬良遂與蔣濟一起上馬,離了華莊。
行不多遠,天色已黑,隻得投宿歇夜,天明再趕回去。
果然不出所料,郎中雖有馬,騎術并不好,馬良見他經不住長途奔波,身體東倒西斜,顯出十分乏力的樣子,實在走不快,心裡好不着急,然而催又催不得,隻得由着他。
正是: 惡宦期逢賢儒士,急疾際遇慢郎中。
欲知馬良可曾誤了時間,這蔣濟行刺可曾成功,且看下回分解。
&rdquo話雖然這麼說,其實關羽心裡也不平靜:我雖死何憾?隻是一生戎馬,奔走疆場,大哥基業初成,操賊未死,就這麼匆匆辭世,未免太對不起萬歲。
因此又對衆文武道:&ldquo諸位聽了,關某一死,速往蜀中奏明漢中王,繼續北伐,誓滅操賊,則某死亦瞑目了。
&rdquo 忽然,人群中有人喊叫了起來,&ldquo啊呀,下官枉空,實是枉空!&rdquo 文武不明白這是誰在叫,齊回頭一看,乃白眉馬良。
便問:&ldquo大夫何故驚呼&lsquo枉空&rsquo?&rdquo &ldquo某聞得金城郊外華莊,有一名醫,醫術高超,能治百病,各種疑難之症,藥到病除,果然有起死還生之術,待某親往華莊相請。
&rdquo 提到金城,文武中不少人都想到了這個人,齊道:&ldquo我等皆是枉空,如此神醫竟然忘懷。
莫不是華佗?&rdquo &ldquo是呀。
&rdquo 華佗名望頗大,關于他的傳說當時已不計其數,真真假假也分不清。
據說一個死了半個多月的人,因為不明而死,華佗命人開棺,将他去陰還陽,醫得再生。
還有一個四肢癱瘓了十多年,居然也被他治得手足輕健,行走如飛。
總之說到華倫,沒有醫不好的病,人們視他為醫聖。
關平問:&ldquo華莊離此多遠?&rdquo 有人說往返至少三百六十裡。
關平掐指一算,來回大約要四天的時間,連今天在内還要耽擱五天才能将華佗請到,再說華佗決不會像行軍那樣趕路,還可能再晚一天到。
軍醫說關羽的身體可以支持七天,看來問題不算大。
關平立即為馬良備下幹糧熱水,點了五十名精悍騎兵護衛,又多帶了一匹上好腳力,留着回來時讓華佗乘坐。
一切準備停當,已是紅日西斜,暮色初垂了。
馬良急忙帶着騎兵,離了漢營,迅速往金城趕去。
次日,關羽覺得痛楚稍減,精神也好了些,便又吩咐坐帳。
文武和關平阻攔不住,隻得都到帳上站立。
關羽道:&ldquo某乃三軍之主,若不坐帳,必緻軍心動搖。
&rdquo心想,我中了箭,本來大家已經心神不安了,不坐帳更要引起混亂,要是被曹仁覺察到來此攻營,大家還會有什麼鬥志呢?傷勢雖然重,主将不能慌,帳還應坐一坐,哪怕短一點,也可以鼓勵一下,安安大家的心。
因此,他天天坐帳,料理軍務。
每日軍醫為他換藥。
二十萬大軍聞得君侯抱病坐帳,無不為之感動,因此軍中無人懈怠。
且說大夫馬良晝夜兼行,趱程趕路,第二天傍晚于途中耽擱了一夜。
次日一早,又急急上路。
至天色将晚的時候,來到了金城西門外,又一路問訊進了羊山華莊。
莊子裡村戶雖多,但稀疏得很,這裡幾家,那兒幾戶,看不出華佗居在何處。
馬良遂與弟兄下馬,迎面來一農夫,便拱手問道:&ldquo農家,下官有話打擾:華佗先生可在此間居住?未知可曾在家否?&rdquo 鄉裡人見問訊的是一個斯文的當官人,身後還有數十個軍漢,便知他們遠道慕名而來求醫的,便指着前面說:&ldquo大夫,直往前過一小橋便是華家。
不過先生可在家中,小民不得而知。
&rdquo 馬良又拱一拱手,&ldquo多謝指點。
&rdquo農夫走後,馬良帶着軍士往前邊行去,過了小橋,便來到一座并排着兩間的草屋前,略一打量,屋前既沒有什麼奇花異葩裝點,也無穿天大樹襯托,門庭看似比較清寒,遂略整夜冠,上前叩門,&ldquo開門來。
&rdquo 裡面立即有人應聲,&ldquo外面哪一位&rdquo,走了出來。
&ldquo吱呀&rdquo一聲,門已開,一個道家裝束的人露了出來。
此人便是樊城太守蔣濟。
蔣濟比馬良早到半天,恰巧華佗外出行醫,家中隻留下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僮看門守戶。
過去行醫的郎中颠簸江湖,行蹤不定,尤其像華佗這樣的神醫,求醫覓方者不計其數,往往不得空暇。
蔣濟打聽到了這些情況,毫不客氣地把小僮抓起來先押回樊城,然後他換上道巾道袍,在華佗家中靜候漢軍到來,此時開門一看,來者果然是一位大夫,身後的軍卒都有漢家标志,心裡暗暗得意,便向來者欠身道:&ldquo先生是哪一位?&rdquo &ldquo下官馬良,足下莫非&hellip&hellip&rdquo &ldquo山人便是華佗。
&rdquo 馬良想,蒼天有眼,華佗正巧在家,看來君侯有救。
向他一打量,溫文爾雅,舉止大方,顯然是走過江湖,見多識廣。
馬良對他肅然起敬,問道:&ldquo先生可得閑暇?&rdquo 蔣濟一舒袖,&ldquo大夫請進,鄙室稍坐。
&rdquo到裡面坐定,問道:&ldquo大駕降臨,有何見教?&rdquo 馬良說道:&ldquo荊襄牧關君侯北伐擒賊,兵圍樊城,遭曹仁暗施毒箭。
久聞先生仙術,無緣拜識,今日特來造訪。
煩先生親往營中治病,下官不勝感激。
&rdquo 蔣濟裝得不卑不亢,十分客氣道:&ldquo先生哪裡話來。
君侯威名,天下仰慕。
山人得與君侯療毒,實是幸甚,何勞之有?&rdquo說着,站起身來,&ldquo大夫少坐,待吾稍事整頓便随大夫登程。
&rdquo 趁蔣濟走進另一間,馬良對這間草屋環視了一下,見滿屋子都是竹椅竹台,竹門竹窗,連碗碟也都是竹子做的。
屋子正中挂着一幅中堂,畫的是戰國時神醫扁鵲的神像。
據說華佗得到了扁鵲的秘本,加上他自己的研究,醫術就越來越神了。
不多時,蔣濟走了出來,臂上挽着一個包裹,說道:&ldquo大夫,久待了。
&rdquo 馬良起身行禮道:&ldquo恕下官冒昧,有請先生不辭辛勞,即刻啟程。
&rdquo 蔣濟慨然道:&ldquo君侯危在旦夕,山人安敢偷閉?待吾屋後帶馬。
&rdquo 馬良道:&ldquo下官備下一匹良馬請先生騎坐。
&rdquo 蔣濟裝模作樣道:&ldquo山人四處飄零,自備坐騎,不勞費心。
&rdquo 馬良覺得有道理,帶着馬來請醫,真有點多此一舉。
郎中長年累月要在外面走東蕩西,沒有好馬代步怎麼吃得消。
&ldquo請先生自便。
&rdquo 蔣濟從屋後牽出一匹高頭大馬,倒也是一匹純種良馬,馬良命軍士将所有的戰馬連同先生的馬一起喂足草料,是時日已傍西,蔣濟轉身将屋門拉上,然後對馬良說:&ldquo大夫,請速速趕路吧。
&rdquo 馬良到了華莊以後,隻有這位先生招呼自己,竟無别人露面。
此時趕路,又不把屋門上鎖,馬良倒為他擔心,要是有強盜來偷搶怎麼辦?因此問道:&ldquo先生府上,可有人看守?&rdquo 蔣濟想,要什麼看守,又不是我的家,似這幾間破草屋值幾個錢,燒了搶了全不在我心上,隻要刺得關羽便是大功告成。
故而應付道:&ldquo大夫不知,小僮就在前莊,少頃回時不見山人,便知因果。
&rdquo 馬良想,的确,一般的人家回家時不見一人看守,心裡一定會着急的,首先要看一看缺了什麼,而華佗家則不同,隻要有人來請,說走就走,來不及詳細關照,因而家人雖不知他在何處,但這已是習以為常的了。
馬良遂與蔣濟一起上馬,離了華莊。
行不多遠,天色已黑,隻得投宿歇夜,天明再趕回去。
果然不出所料,郎中雖有馬,騎術并不好,馬良見他經不住長途奔波,身體東倒西斜,顯出十分乏力的樣子,實在走不快,心裡好不着急,然而催又催不得,隻得由着他。
正是: 惡宦期逢賢儒士,急疾際遇慢郎中。
欲知馬良可曾誤了時間,這蔣濟行刺可曾成功,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