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決堤壩洪水淹七軍 安城垣毒矢射一令

關燈
淹七軍,拘于禁,斬龐德,威名大振,雲長生性傲慢無人,此番更是目空一切,漸漸又輕敵起來。

    中秋用水,十八日水已退盡。

    關羽又從江邊移營到原地駐紮,虎視樊城,欲思來日攻克關廂。

    忽有探馬飛奔上帳:&ldquo報君侯,曹仁棄關而去,城外百勝四散奔逃,一片混亂。

    請君侯定奪!&rdquo &ldquo退下。

    &rdquo 探子退出。

    關羽喜形于色:七軍被淹,曹仁膽顫心驚,料知樊城無法守住,因此棄關而走。

    我便将其關廂奪下,再渡黃河,随其之後殺人許昌,複興漢室江山,指日可待。

    便對周倉道:&ldquo與某帶馬扛刀!&rdquo 周倉帶赤兔,扛青龍刀,伺侯着主人上馬執刀。

    關羽隻點一萬兵,五百校刀手,二十關西漢,與周倉、關平去攻取樊城,其餘守營。

    五裡路片刻就到,隻見城牆上聲息全無,人影不見,擋箭牌東倒西歪,毫無生氣,唯有吊橋上的繩索卻是繃得緊緊的。

    關平扣馬架刀,摘弓搭箭,觑得準确,一箭放去,懸着的吊橋&ldquo咣當&rdquo倒了下來,鋪平了道路。

    關羽一抖缰繩剛要過去,關平伸手攔住,&ldquo父親慢行,孩兒先往。

    &rdquo說着,向校刀手、關西漢一招手,沖過了吊橋。

    關羽見城中并無埋伏,方才放心,一馬當先帶着周倉向前沖去。

    關羽剛剛踏上吊橋,隻聽得城牆上一聲清脆的弓弦聲,&ldquo當&mdash&mdash&rdquo知有暗箭射來,急待回馬,&ldquo紮!&rdquo一箭已中在臂上。

    居高臨下,離得又近,份量足,一箭又是射在左臂的老疤上,一月之内,雲長連中二箭。

    五十八歲的年紀如何經得住這般創傷,當時就一陣昏眩,青龍刀脫手,搖晃着從馬背上栽下來。

    周倉見狀,一個騰身躍起,雙手緊緊托往,這才沒有落地。

    三軍一陣混亂,&ldquo不好唻,君侯中箭啦&hellip&hellip&rdquo轉身就走。

    橋上的軍士扛着青龍刀,帶着赤兔馬,護看關羽往後退去。

     關平過了吊橋,正要擊開城門,聽得後面的喊聲,立即帶着校刀手和關西漢退過橋去,果然見父親又中了一箭。

    回頭對城牆上看去,和剛才的模樣截然不同:擋箭牌盡行摘去,排滿魏軍,中間站着曹仁,渾身白盔白甲,右手捋須,左手執弓,知道中計,忙去追趕大隊。

     原來曹仁并未棄關。

    當時水淹七軍,衆将恐懼,都來告道:&ldquo将軍,今日之危,非力可救;可乘敵軍未至,乘舟夜走,雖然失敗,尚可全身。

    &rdquo 曹仁望着茫茫一片江水,不着邊際,四下退路已絕,便動搖了堅守城關的信心。

    方欲備船出走,滿寵谏曰:&ldquo不可。

    山水驟至,豈能長存?不旬日即當自退。

    關羽其所以不敢輕進者,慮吾軍襲其後也。

    今若棄城而去,黃河以南,非國家之有矣。

    願将軍固守此城,以為保障。

    &rdquo 諸将聽了滿寵這一番話,自覺慚愧,齊說道:&ldquo大夫言之有理,某等願助将軍以死據守!&rdquo 曹仁大喜,遂騎馬上城,設弓弩數百,軍士晝夜防護,不敢懈怠。

    令老幼居民擔土負石,填塞城垣,不日,水勢漸退。

    曹仁日夜擔心關公要來攻城,從收複襄陽到水淹七軍,漢軍勢如破竹,銳氣正盛。

    便聚文武商議退兵之計。

    早有人獻上計來,說道:關羽如今志驕氣滿,必定輕敵,将軍可使軍士改裝出城,言道棄城而去,關羽必信以為真。

    将軍便可從中取事,曹仁聽了,恍然大悟,依計行事,卻在南面城關上弄得箭牌歪斜,旗号不整,吊橋上用繩索換下鐵索,等候關羽來攻城。

    這一日果然見關羽引軍而來,他便藏身于箭牌之後,一手握着雕弓,一手捏着藥箭,就在關公剛剛走上吊橋的時候,箭離弓弦,射中了他。

     一旁夏侯惇連忙提醒曹仁:&ldquo将軍速去追趕關某,将漢軍驅趕過江。

    &rdquo 曹仁胸有成竹地搖了搖頭:&ldquo不必追趕。

    某料關羽六日之後不複人世,其時漢軍必是引軍自退。

    &rdquo 曹仁善用毒藥箭,數年前周瑜也被他射中過,諸葛亮三氣周瑜,一半是死在他的這支箭上的。

    這種箭射着要害之處,即刻喪命,像關羽這樣強壯的身體,最多延俄七天,無藥可救。

    曹仁想,關羽一死,不但城關保住,而且心腹之患也得到徹底根治。

    因此不必去追趕,隻命弟兄出城将吊橋上的繩索換上鐵索。

    然後緊閉城門,高扯吊橋,等候關羽退軍的消息。

     文人蔣濟出班道:&ldquo以下宮之愚見,關雲長七日之内未必會死。

    &rdquo 一向對自己的毒藥箭的效果深信不疑的曹仁,聽得蔣濟執有異議,心中有些不悅,問道:&ldquo太守何以見得?&rdquo 蔣濟道:&ldquo據某所知,離此一百八十裡有座金城,其郊外有一羊山小莊,莊上居一名醫,人喚神醫華佗。

    無論男女老幼,内毒外傷,求之必醫,醫之必愈,可稱藥到病除,妙手回春,身懷起死回生之醫術。

    某料關羽營中必有慕其名者,倘被漢軍訪而求之,關雲長豈不可以死裡逃生?&rdquo &ldquo是啊。

    &rdquo曹仁覺得這一手倒要提防,否則前功盡棄,便問道:&ldquo太守既有此見,某當何以防之?&rdquo 蔣濟說,這很簡單,用不着興師動衆,隻要我去一趟金城羊山華莊,将華佗請到将軍營,名曰治病,實則看守數日,待關雲長一死,再放他回去。

    若是華佗已外出行醫,便将其家人看守,我改裝冒名往漢營,關雲長再無不死之理。

    &ldquo将軍意下如何?&rdquo &ldquo太守此計妙極,速去速回,切記謹慎。

    &rdquo 蔣濟将一切所用之物打成一個包袱,帶了十來個家人心腹,辭了曹仁,上馬飛奔金城而去。

     卻說雲長中了箭退回營中,一直昏迷不醒。

    衆将慌忙把他接進大管,安放在内帳的床上,命軍醫為他打箭敷藥。

    無多時,軍醫從内帳中取了箭出來,拖住了關平十分緊張地報告說:&ldquo公子,君侯所中之箭乃曹仁之毒藥箭,昔日周公瑾亦受此物,其毒非旬日可以治愈。

    &rdquo 關平聽說這是一支毒箭,馬上就急得團團轉,怪不着這次中了箭馬上就會暈倒,原來内含毒藥。

    忙說:&ldquo速速冶疾用藥。

    &rdquo 軍醫十分為難他說:&ldquo公子,非是小官不肯盡心,此毒無藥可解。

    強者七日定死,中者多則五天,弱者不過三日,若要解得此毒,非曹仁不可,小官實無此藥。

    君侯雖則軀體強壯,然七日之内其毒攻心,性命難全。

    &rdquo 文武一聽這些話,都吓得臉如土色。

    關平急得雙淚直流,不知如何是好。

    軍醫回到裡面,敷了些止血的藥,将傷口包紮了起來。

    關羽漸漸蘇醒。

    關平與文武一起進内帳探視君侯。

    别人心急,還能沉得住氣,關平年輕,不知利害,站在床前手足無措,望着清醒過來的關羽,急忙說:&ldquo父親此番箭傷不輕,依孩兒之意,不如收軍回荊州,再圖徐進之計。

    &rdquo 關羽自己還不知道自己的處境,聽得關平這麼說,便微笑着講:&ldquo兒啊,被瘡中箭,在所難免,休這般說。

    況為父統領二十萬大軍,北上伐操,來之不易。

    豈可再回荊州?&rdquo 關平見他還是這樣鎮定,就像沒事人一般,心想,父親啊,你最多隻剩七天時間了,軍醫也無法醫治這種瘡口,難道在這兒等死不成?想到這兒,關平已雙眼含淚,再次說道,&ldquo父親啊,速回荊州養傷,待痊愈之後再來圍城不遲。

    &rdquo 關羽被他左一個回荊州,右一個回荊州,說得心裡煩悶不已,心想,這小子幹麼老是纏着我要回荊州,中了一點箭傷就值得這樣大驚小怪?關羽是個明白人,再一轉念,發覺關平在暗暗流淚,文武都是一副愁容,周倉站在身邊目光呆滞,關西漢也都心神不定。

    已然明白了關平要退兵的緣故了,因此問道:&ldquo兒啊,此箭莫非曹仁所發毒藥箭?&rdquo 關平強忍着悲痛點頭應道:&ldquo正是。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