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屯高阜小将露峥嵘 駐低窪老帥失計較

關燈
廖化今日不必再去樊城北關佯攻,隻命探子去北關打探一下虛實,将實情來報。

     中午時分,探馬已回,禀報道:七萬魏軍全部屯紮在罾口川之中。

    關羽大喜道:&ldquo于禁必為我所獲矣!&rdquo 文武皆不明白,問道:&ldquo君侯何以知之?&rdquo 關羽道:&ldquo&lsquo魚&rsquo入&lsquo罾口&rsquo,豈能久乎?&rdquo &ldquo魚&rdquo、&ldquo于&rdquo諧音,指的是于禁。

    諸将未肯便信。

     關羽回到大帳,令人預備船筏,收拾水具。

    其時,關平尚不知關羽之謀,問道:&ldquo父親,陸地相持,何用水具?&rdquo 關羽告訴他說:&ldquo此事誠非汝所知也。

    &mdash&mdash于禁七軍不屯于廣袤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險隘之處;方今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泛漲;吾已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為魚鼈矣。

    &rdquo 關平對父親的謀略深感佩服。

    &ldquo罾&rdquo是用木棍或竹竿做成的一種捕魚器具,魚兒一入這種器具中,是再也走不出來了。

    罾口川就像一張天然的大罾,七萬魏軍駐紮在裡面就好比走進了這口大罾,待到大水一沖,他們就像魚蝦一樣,隻會往網底鑽,卻無法逃出去。

    因此關平高興道:&ldquo父親真乃神人也!&rdquo 就在此時,帳外&ldquo騰&hellip&hellip&rdquo周倉跑了進來,&ldquo主人。

    &rdquo &ldquo漢壽,襄江水勢如何?&rdquo &ldquo禀主人,水位已漫過江岸,四周皆用沙包壘起,特來問候何日決水?&rdquo 關羽仔細盤算了一下,我中箭後養了十三天傷,接着龐德也負了傷,至今也有五天了,今日是八月十三,江水已漫過江岸,要是再過兩天,到十五夜決水,水勢還要猛烈,非将于禁淹死不可。

    事到如今不可操之過急,以免事倍功半,便宜了魏軍。

    打定主意,就當面吩咐周倉道:&ldquo漢壽,速回江邊,多壘沙包,某在中秋初更發令,便可起閘放水,水淹魏軍。

    &rdquo &ldquo遵命。

    &rdquo周倉奉命而出。

     卻說漢将趙累、王甫按着關羽的計劃,這幾天裡已将大部分人馬轉移到了船中和高阜處,船筏之類水具也都齊備,隻待一決水,就要派用場的。

    不料到十四下午,淅淅瀝瀝開始下起雨來,繼而又轉成暴雨,至十五日的午時方才停住。

    八月秋天,本來是江水泛漲的時節,又加上下了一整天的雨,水位猛漲,漸漸溢出沙包。

    周倉命弟兄全部下小船,聽候命令。

    他自己水性好,準備下了一隻小小的竹筏,吩咐弟兄打起瞟遠鏡,随時觀察君侯的消息。

     待到天氣明朗之後,關羽就帶着關平等文武移營到了丘陵之上。

    八月十五正是中秋節,建安二十四年的中秋節是劉、關、張弟兄最得意的一天。

    這一年,劉備晉位漢中王,逢着這等佳節良辰,便與軍師諸葛亮聚集蜀中文武在成都隆重慶賀節日,與百姓萬民同樂。

    桓侯張飛也與劉備一樣,召集東川的文官武将慶賀玉盤桂枝。

    關羽這一夜水淹七軍,一仗大勝,威震華廈,吓得曹操遷都洛陽,以避鋒芒。

    可是到了延康元年的中秋,劉備為雲長報仇,活祭仇人。

    再隔一年,更是不利,江東陸遜拜帥,火燒連營,劉備兵困馬鞍山。

    連續兩年都沒過上歡愉的節日。

    直到孔明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上出師表初出祁山,方才慢慢地好起來。

    有興有衰,勝了又敗,反反複複,為後人留下了一部燦爛而又生動的史冊。

     卻說八月十五日的樊城,守将曹仁原打算要好好地樂一樂,不料下了一天的雨,到午時方才雨後天霁。

    見關雲長帶着少量漢軍轉移到了丘陸地帶,多數軍士全部退入了襄江的船上,初時隻以為關雲長數攻樊城不下,有點心灰意懶,又逢陰雨連綿無法進兵,而自己收兵回去了。

    因此與兩旁道:&ldquo諸位,莫非雲長領兵自回了?&rdquo 滿寵道:&ldquo文則與關羽相持數日,各無勝負,今大軍屯于川口,地勢甚低;雖有土山,離營稍遠。

    即今秋雨連綿,軍士艱辛。

    适見雲長率荊州兵移于高阜處,又于襄江口預備船筏,倘江水泛漲,我軍危矣,宜早為計。

    &rdquo 關雲長水淹七軍的計劃被他一語中的,差些不能成功。

    曹仁一聽此話,如夢初醒,深覺有理。

    暗想,要是關雲長早有謀略,截住襄江下流之水,這個時候一放,别說于禁的七萬人馬要遭禍殃,隻怕樊城也無法守住,這是不得了的事情啊。

    曹仁不免有點心慌,&ldquo若如此,必殃及樊城。

    &rdquo 夏侯惇一聽此言,也大為着急,他想,我的襄陽失了,看來樊城也難保住,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說道:&ldquo樊城一淹,無路可走,不如趁早棄城而去。

    &rdquo這家夥打了一世的仗,逃命的念頭比别人動得還要快。

     曹仁恨不能當面罵他一頓,對他嚴厲地看看,你枉為魏王數十年的心腹,怎能講出這種有失體面的話來。

    縱然滿寵的話是事實,樊城萬萬不能放棄,死活還得守住。

    一旦失了城關,就等于向關雲長敞開了橫渡黃河的大門。

    被關雲長過了黃河,中原就岌岌可危了。

    到那時再要将他趕過黃河,收複失地,那要花掉多少倍的代價啊!曹仁當即傳下将令:&ldquo堅守樊城,妄言棄關者立斬!&rdquo一條将令,把夏侯惇的念頭壓了下去,從此再無人敢說這種不利的話來。

    同時,曹仁命人四下鳴鑼,關照城中百姓作好防澇準備,四面城門都用沙包堵塞,防止關羽奪城,這才對滿寵道:&ldquo大夫言之極善,須早作準備。

    然城外七軍尚未知曉,有勞大夫速往大營之中通曉文則諸将,令彼往高阜處紮營,以防關羽以水攻城。

    &rdquo 滿寵應諾一聲,立即帶了五百軍士,出後關往罾口川而去。

    來到營前下馬,擡頭見牆頭上半點都沒有提防的迹象,已明白于禁連想都沒有想到。

    遂叫開營門,過趟闆,進了大營。

    &ldquo費心通禀都督,子孝将軍使某有要事求見。

    &rdquo 此時正當午後,天氣剛剛放晴。

    于禁已經吩咐軍士在大帳上擺下酒席,召集了諸将共慶中秋,打算吃個通宵達旦。

    龐德因與于禁有隙,數請不至,獨自在本帳内喝悶酒,當然箭傷還未痊愈。

    于禁隻得悉聽其便,命人送去了酒漿,就與諸将宴飲起來。

    守營小卒飛報大帳,&ldquo禀于大都督,樊城滿寵大夫奉曹仁将軍之命有要事求見。

    &rdquo 于禁剛端起酒杯,聽說滿寵到來,以為是曹仁命他送酒來犒賞三軍,忙對小卒說:&ldquo傳我的話,有請。

    &rdquo說着,頭一仰,幹了滿滿的一杯。

     少頃,滿寵提袍上帳,遠遠地已嗅到了一股刺鼻的酒味,舉目一望,不覺心頭一楞:這些家夥簡直是酒囊飯袋,大禍臨頭,他們尚在醉夢之中,将魏王托付的大事竟抛在腦後,魏王将兵權交給了他們,也真是看錯了人,早晚要壞事。

    滿寵憋住肚子的氣惱上前拱手道:&ldquo于都督,下官有禮。

    &rdquo 于禁滿面笑意,一擡手招呼道:&ldquo滿大夫何必客套,請坐!&rdquo 滿寵坐定,正要将來意說明,于禁起身道:&ldquo滿大夫,今日乃中秋佳節,某與七軍同樂。

    既大夫到此,不妨痛飲數杯,以助雅興。

    &rdquo 滿寵覺得對于禁這種人不必再講什麼虛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