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屯高阜小将露峥嵘 駐低窪老帥失計較
關燈
小
中
大
,也不必要再和他說什麼道理,應當直接了當地說清楚。
便開門見山道:&ldquo都督,事在危急,豈可無動于衷?&rdquo 于禁聞言,放下了擎在手裡的酒杯,瞪出一雙疑惑的眼睛,望着滿寵,意思是說:你不要說這種駭人聽聞的話來吓唬我,自從到了此地,擋住了關雲長的數番進攻,畢竟為樊城救了急,城裡城外太平無事,有什麼危急不危急的呢?莫不是見我喝了幾杯酒,就故意來吓我?因此,于禁很不樂意地問道:&ldquo大夫休出大言唬人!某退守北關,日夜提防,保爾樊城萬無一失,怎說事在危急?此話何意?&rdquo &ldquo都督,罾口川地勢甚低,非屯兵之所。
況八月秋季,雨水連綿,江水泛漲,常言道:&lsquo低處流水沖&rsquo,都督不可輕敵,速往土山移營,須防關羽用水淹營。
&rdquo 于禁想,你們真是被關羽吓破了膽。
我到這裡紮寨時,早已四面看過,數裡之内并無河流,關羽怎麼可以用水呢?莫不是關羽有積蓄天水的本領?便毫不在意道:&ldquo滿大夫,罾口川并不傍水,提防關羽用水,豈不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rdquo 滿寵想,他情況是了解一點的,但并未引起重視,這是用兵上的失策。
便提醒他說:&ldquo于都督,罾口江乃是襄江支流,離此隻五裡地。
倘被關雲長截流決水,罾口川七軍皆為魚鼈矣!&rdquo 于禁對他重又打量了一下:你的話我怎麼聽了有點糊塗。
罾口江離這兒這麼遠,江水又這麼淺,憑他上遊怎麼截流,再大的水勢也沖不上岸,怎麼能流得到這兒呢?這幾天關羽并不來犯,又逢佳節,理應過幾天太平的日子,高興高興,你又來和我過不去,把我的一團興緻又纏了下去。
一個文儒之士懂些什麼,敢和我談論用兵之事。
便慢道:&ldquo某随魏王三十年,攻守之法盡皆知曉。
七軍移營罾口川,進退兩宜,縱然樊城有失,某尚能據此擋住關雲長北上宛洛道,進取黃河渡口,确保中原無事。
況罾口江水淺流緩,何能沖至此間?請大夫回轉樊城,禀複子孝,多蒙關照,某自有主張,樊城由某擔保!&rdquo 于禁哪裡知道,就在移營的前兩天,周倉已經在襄江口截流堵水了,下流的水隻去不來,淺得幾乎幹枯,于禁看到的是這點實情,可他沒有注意罾口江原先的水位,也沒有想一想秋雨時節河流為什麼會幹枯,更沒有預料到上面一決水,平地立即會變成一片汪洋,更何況罾口川本來的地勢就這麼低。
于禁毫不為滿寵的話所動,仍是固執己見。
樊城外的七萬人馬都是中原七州挑選出來的最精壯的軍士,都經過嚴格的訓練,皆有一敵二之能,登山涉水、開路疊橋無所不能。
盡管如此,還得依仗主帥的文武韬略,像于禁這樣的庸才,隻怕帶了天兵天将也施展不出。
常言道:将在謀,而不在勇。
于禁倚老賣老,這是他與雲長決戰取敗的主要原因。
所以曹操一死,曹丕即了位,想起了這場喪師辱績的敗仗,就命手下在牆上畫了一幅七軍被淹的圖,用來諷刺那些專以老臣自居的武将,做戒衆人不要再發生這種悲慘的事情。
後來,于禁每見到這幅圖畫,就羞愧得擡不起頭來,就這樣被活活地氣死了。
滿寵是曹操的高級謀士,一向威信很高。
此番奉命到樊城,一則協助曹仁守關,二則就是為了可以随時為于禁出謀劃策,避免出錯。
不料第一次開口,就被于禁碰了一鼻子灰,好像連說話的餘地也沒有似的,滿寵滿腹憤恨一時不敢發洩出來,以免傷了與樊城的和氣。
隻是十分勉強地說:&ldquo于都督,不聽良言,隻恐後悔莫及!&rdquo 于禁哪裡理會他這種話,反而進一步引起了他對滿寵的不滿,大叱道:&ldquo汝敢惑吾軍心耶!倘不看在魏王的份上,本督決不饒你!&rdquo 忠言逆耳,一番好意竟然遭到這樣的冷遇,甚至斥責,滿寵哪裡還受得了,&ldquo呼&rdquo地從座上擡身,一拱手道:&ldquo魏王的江山要斷送在匹夫的手中。
于都督,告辭了!&rdquo說罷,拂袖而去。
于禁亦随之而起,忿忿然道:&ldquo恕不相送!&rdquo瞪着雙眼看着滿寵出了大帳。
這才重新入座,仍與衆将飲起酒來。
酒過數巡,于禁已将滿寵的話抛置腦後,何成卻記在心裡,覺得滿大夫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不可不防。
趁着于禁興緻正濃的時候,何成啟口道:&ldquo都督,伯甯雖有誇張之詞,然水火之災卻不可不防。
不如命軍士往罾口江上遊探個明白,也可極早有個防備。
&rdquo 于禁覺得有理,便點頭道:&ldquo可令軍士速去速回。
&rdquo 立即就有兩個快探從營中飛馳出去,其實已經來不及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關羽早已布置得萬分周密,怎會讓探子探明情況呢?即使探明了回來,也已經來不及逃走了,因為從滿寵到營中,又命探子去罾口江,己到了傍晚時分。
派出了探子,于禁好像覺得一切事情都已解快,又與衆将暢飲起來。
卻說龐德一人在本帳吃悶酒,也曾聽得滿寵到此的消息,急令打聽,原是為了防止關羽決水的事情。
便問小卒道:&ldquo都督如何複言?&rdquo &ldquo都督不信大夫之言,方圓數裡之内無水可用,将大夫叱責了數句,遂不用其謀。
大夫已怏然而回樊城。
&rdquo 龐德本是個匹夫,除了有一身好武藝和多一點蠻力外,對于用兵卻是一竅不通,他對四周的地理環境更是一無所知,此處到底有沒有水,能不能用水,他是不得而知。
因此滿寵和于禁的話究竟誰最有理,他根本分不清,也沒有當一回事,隻顧命弟兄斟酒。
自從那日與于禁頂撞以後,龐德倒也覺得很省事,沒人來打擾他,也沒人來過問他,每日裡飲酒作樂,以解煩惱,今日中秋,又有于禁送來的陳釀佳肴,更是大碗大碗地往喉嚨裡灌,喝得酩酊大醉,差點從眼裡滴出酒來。
一吃醉,便尋事。
他想到了出兵時面對曹操親口許下的大願,到如今身被箭瘡,隻能縮在營中,帶來的一口棺材至今未能派上用場,更覺煩悶。
隻見他強打起精神,睜着滿是酒氣的雙眼,口齒不清地呼道:&ldquo來!&rdquo &ldquo先行将,有何吩咐?&rdquo &ldquo本将軍從許都帶來的木榇,現在何處?&rdquo 魏軍隻覺得隻要龐德一開口,就有一股刺鼻的酒臭,知道他又在胡思亂想那口棺材了。
數日來,龐德一醉就要問這個東西,随身小卒也不知回答了多少回。
此刻隻得再重複一遍道:&ldquo先行将,木榇安放後營。
&rdquo 龐德發着醉話,自言自語道:&ldquo未知關羽喜愛此物否?&rdquo 軍士知他已經醉得不省人事,比往日更甚,隻得與他敷衍道:&ldquo關雲長必定喜愛此物。
待先行将瘡口愈合,當面奉送與他,豈非妙哉。
&rdquo 龐德咧着大嘴,噴着酒星沫子,揚聲大笑道:&ldquo着啊!啊哈&hellip&hellip爾等言之有理。
&rdquo 無多時,營頭各處都已掌燈,将校兵丁多數已喝過了酒量,一個個舉足無輕重,說話無倫次,走路東搖西擺,摔碗擲碟,各具姿态。
就在魏營諸将爛醉狂笑之際,忽兒狂風大作,隻聽得帳外有一種氣勢磅礴的聲音,猶如萬馬争奔,恰似征鼙震地,轟轟隆隆而來。
正是: 掀天激浪撲人面,經地流波割馬蹄。
欲知帳外發生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便開門見山道:&ldquo都督,事在危急,豈可無動于衷?&rdquo 于禁聞言,放下了擎在手裡的酒杯,瞪出一雙疑惑的眼睛,望着滿寵,意思是說:你不要說這種駭人聽聞的話來吓唬我,自從到了此地,擋住了關雲長的數番進攻,畢竟為樊城救了急,城裡城外太平無事,有什麼危急不危急的呢?莫不是見我喝了幾杯酒,就故意來吓我?因此,于禁很不樂意地問道:&ldquo大夫休出大言唬人!某退守北關,日夜提防,保爾樊城萬無一失,怎說事在危急?此話何意?&rdquo &ldquo都督,罾口川地勢甚低,非屯兵之所。
況八月秋季,雨水連綿,江水泛漲,常言道:&lsquo低處流水沖&rsquo,都督不可輕敵,速往土山移營,須防關羽用水淹營。
&rdquo 于禁想,你們真是被關羽吓破了膽。
我到這裡紮寨時,早已四面看過,數裡之内并無河流,關羽怎麼可以用水呢?莫不是關羽有積蓄天水的本領?便毫不在意道:&ldquo滿大夫,罾口川并不傍水,提防關羽用水,豈不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rdquo 滿寵想,他情況是了解一點的,但并未引起重視,這是用兵上的失策。
便提醒他說:&ldquo于都督,罾口江乃是襄江支流,離此隻五裡地。
倘被關雲長截流決水,罾口川七軍皆為魚鼈矣!&rdquo 于禁對他重又打量了一下:你的話我怎麼聽了有點糊塗。
罾口江離這兒這麼遠,江水又這麼淺,憑他上遊怎麼截流,再大的水勢也沖不上岸,怎麼能流得到這兒呢?這幾天關羽并不來犯,又逢佳節,理應過幾天太平的日子,高興高興,你又來和我過不去,把我的一團興緻又纏了下去。
一個文儒之士懂些什麼,敢和我談論用兵之事。
便慢道:&ldquo某随魏王三十年,攻守之法盡皆知曉。
七軍移營罾口川,進退兩宜,縱然樊城有失,某尚能據此擋住關雲長北上宛洛道,進取黃河渡口,确保中原無事。
況罾口江水淺流緩,何能沖至此間?請大夫回轉樊城,禀複子孝,多蒙關照,某自有主張,樊城由某擔保!&rdquo 于禁哪裡知道,就在移營的前兩天,周倉已經在襄江口截流堵水了,下流的水隻去不來,淺得幾乎幹枯,于禁看到的是這點實情,可他沒有注意罾口江原先的水位,也沒有想一想秋雨時節河流為什麼會幹枯,更沒有預料到上面一決水,平地立即會變成一片汪洋,更何況罾口川本來的地勢就這麼低。
于禁毫不為滿寵的話所動,仍是固執己見。
樊城外的七萬人馬都是中原七州挑選出來的最精壯的軍士,都經過嚴格的訓練,皆有一敵二之能,登山涉水、開路疊橋無所不能。
盡管如此,還得依仗主帥的文武韬略,像于禁這樣的庸才,隻怕帶了天兵天将也施展不出。
常言道:将在謀,而不在勇。
于禁倚老賣老,這是他與雲長決戰取敗的主要原因。
所以曹操一死,曹丕即了位,想起了這場喪師辱績的敗仗,就命手下在牆上畫了一幅七軍被淹的圖,用來諷刺那些專以老臣自居的武将,做戒衆人不要再發生這種悲慘的事情。
後來,于禁每見到這幅圖畫,就羞愧得擡不起頭來,就這樣被活活地氣死了。
滿寵是曹操的高級謀士,一向威信很高。
此番奉命到樊城,一則協助曹仁守關,二則就是為了可以随時為于禁出謀劃策,避免出錯。
不料第一次開口,就被于禁碰了一鼻子灰,好像連說話的餘地也沒有似的,滿寵滿腹憤恨一時不敢發洩出來,以免傷了與樊城的和氣。
隻是十分勉強地說:&ldquo于都督,不聽良言,隻恐後悔莫及!&rdquo 于禁哪裡理會他這種話,反而進一步引起了他對滿寵的不滿,大叱道:&ldquo汝敢惑吾軍心耶!倘不看在魏王的份上,本督決不饒你!&rdquo 忠言逆耳,一番好意竟然遭到這樣的冷遇,甚至斥責,滿寵哪裡還受得了,&ldquo呼&rdquo地從座上擡身,一拱手道:&ldquo魏王的江山要斷送在匹夫的手中。
于都督,告辭了!&rdquo說罷,拂袖而去。
于禁亦随之而起,忿忿然道:&ldquo恕不相送!&rdquo瞪着雙眼看着滿寵出了大帳。
這才重新入座,仍與衆将飲起酒來。
酒過數巡,于禁已将滿寵的話抛置腦後,何成卻記在心裡,覺得滿大夫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不可不防。
趁着于禁興緻正濃的時候,何成啟口道:&ldquo都督,伯甯雖有誇張之詞,然水火之災卻不可不防。
不如命軍士往罾口江上遊探個明白,也可極早有個防備。
&rdquo 于禁覺得有理,便點頭道:&ldquo可令軍士速去速回。
&rdquo 立即就有兩個快探從營中飛馳出去,其實已經來不及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關羽早已布置得萬分周密,怎會讓探子探明情況呢?即使探明了回來,也已經來不及逃走了,因為從滿寵到營中,又命探子去罾口江,己到了傍晚時分。
派出了探子,于禁好像覺得一切事情都已解快,又與衆将暢飲起來。
卻說龐德一人在本帳吃悶酒,也曾聽得滿寵到此的消息,急令打聽,原是為了防止關羽決水的事情。
便問小卒道:&ldquo都督如何複言?&rdquo &ldquo都督不信大夫之言,方圓數裡之内無水可用,将大夫叱責了數句,遂不用其謀。
大夫已怏然而回樊城。
&rdquo 龐德本是個匹夫,除了有一身好武藝和多一點蠻力外,對于用兵卻是一竅不通,他對四周的地理環境更是一無所知,此處到底有沒有水,能不能用水,他是不得而知。
因此滿寵和于禁的話究竟誰最有理,他根本分不清,也沒有當一回事,隻顧命弟兄斟酒。
自從那日與于禁頂撞以後,龐德倒也覺得很省事,沒人來打擾他,也沒人來過問他,每日裡飲酒作樂,以解煩惱,今日中秋,又有于禁送來的陳釀佳肴,更是大碗大碗地往喉嚨裡灌,喝得酩酊大醉,差點從眼裡滴出酒來。
一吃醉,便尋事。
他想到了出兵時面對曹操親口許下的大願,到如今身被箭瘡,隻能縮在營中,帶來的一口棺材至今未能派上用場,更覺煩悶。
隻見他強打起精神,睜着滿是酒氣的雙眼,口齒不清地呼道:&ldquo來!&rdquo &ldquo先行将,有何吩咐?&rdquo &ldquo本将軍從許都帶來的木榇,現在何處?&rdquo 魏軍隻覺得隻要龐德一開口,就有一股刺鼻的酒臭,知道他又在胡思亂想那口棺材了。
數日來,龐德一醉就要問這個東西,随身小卒也不知回答了多少回。
此刻隻得再重複一遍道:&ldquo先行将,木榇安放後營。
&rdquo 龐德發着醉話,自言自語道:&ldquo未知關羽喜愛此物否?&rdquo 軍士知他已經醉得不省人事,比往日更甚,隻得與他敷衍道:&ldquo關雲長必定喜愛此物。
待先行将瘡口愈合,當面奉送與他,豈非妙哉。
&rdquo 龐德咧着大嘴,噴着酒星沫子,揚聲大笑道:&ldquo着啊!啊哈&hellip&hellip爾等言之有理。
&rdquo 無多時,營頭各處都已掌燈,将校兵丁多數已喝過了酒量,一個個舉足無輕重,說話無倫次,走路東搖西擺,摔碗擲碟,各具姿态。
就在魏營諸将爛醉狂笑之際,忽兒狂風大作,隻聽得帳外有一種氣勢磅礴的聲音,猶如萬馬争奔,恰似征鼙震地,轟轟隆隆而來。
正是: 掀天激浪撲人面,經地流波割馬蹄。
欲知帳外發生何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