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于文則受命統精銳 龐令明扛榇設誓言

關燈
恩報恩,有德報德。

    吾受魏王厚恩,誓以死報。

    今去樊城與關某決戰,我若不能殺彼,必為彼所殺,即不為彼所殺,我亦當自殺,故先備此榇,以示無空回之理。

    &rdquo 衆親友聽了這番豪言壯語,高興的并不多,驚歎的卻不少,他們不以為龐德的這種壯舉怎麼驚人,也不認為這種忠心赤膽會得到魏王多大的賞識,隻覺得這種舉動本來就十分愚蠢和鹵莽,斷定此去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必定是兇多吉少。

    因此,衆親友齊向龐德恭賀:&ldquo将軍豪勇,長勝無敵,量關某有多大能耐可與将軍匹敵。

    但願将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吾輩在此專候佳音。

     龐德拱手道:&ldquo承諸親錯愛,前來餞别,然勝敗乃兵家之常事。

    倘德不能盡如諸君之願,家有弱妻幼子,萬望照拂一二,便是諸親愛憐末将之情了,德在九泉之下,亦然瞑目也。

    &rdquo 龐德之子龐會确是非同凡響,長成之後,勇猛過人,曾往東、西兩川,代父報仇,将關公的長子關興的眷族斬盡殺絕,關索之後得知逃至南國,即當今的廣西一帶,方免此禍。

    因此廣西、桂林一帶姓關的很多,據說就是因為關家的後代逃到了那兒所延嗣下去的。

    此話不談。

     一旬之内,各路人馬皆到城外校楊取齊,徐、淮、青、遼、兖、燕、幽各有一萬人馬,共計七萬,号稱七軍,皆是訓練有素、能征慣戰之士,都有舉石開弓、跑馬舞刀之能。

    龐德辭了妻兒和親友,上馬提刀,令軍士扶榇而行,對部将道:&ldquo吾今去與關某死戰,我若被關某所殺,汝等即取吾屍置此榇中;我若殺了關某,吾亦即取其首置此榇内,回獻魏王。

    &rdquo部将都激奮道:&ldquo将軍如此忠勇,某等敢不竭力相助!&rdquo一路上百姓聽說龐德扶榇而行,紛紛夾道觀看,圍者如堵。

    到城外校場,将棺材放在演武廳前,下馬棄刀。

    上演武廳等候開兵。

     不一會,于禁率部将趕到,見教場上兵強馬壯,隊伍整肅,一切行裝、糧饷都已裝載上車,斬斬齊齊,有條不紊。

    但到演武廳前下馬,猛地見這兒放着這樣一件大東西,暗地吃了一驚,急問手下是怎麼回事,手下報說此乃龐德所攜之物。

    于禁帶着何成、董衡、董超将信将疑地上演武廳來。

     &ldquo大都督,龐德參拜有禮了。

    &rdquo說着把于禁迎入了廳堂。

     于禁問道:&ldquo龐将軍,緣何攜此不祥之物?&rdquo 龐德笑道:&ldquo将士難免陣前亡,為将戰死疆場乃是英雄本色,豈有不祥之理!&rdquo 于禁已知龐德造此木榇為的是要與關雲長拼死一戰,别無他意,便不與他計較。

    心裡不免猜疑道:憑你這點本領,恐怕還不是關某的對手。

    來日定有一場好戰,倒真的要看一看你的本領到底大到什麼地步。

     無多片刻,全副銮駕下文武簇擁着曹操來到了校場。

    曹操掃視了威武雄壯的場面,目光落到了這口并不怎麼刺眼、卻非常驚心的棺材。

    六十五歲的人,尤其在出征前的校場上看到這種東西,滿懷希望頓時化作了一股煙雲,心裡橫豎不舒服,以為這是出師不利。

     衆将見魏王到,立即下廳迎候,又跟着曹操同登演武廳。

    曹操坐定,忙問廳前之物是何人所為。

    龐德從旁閃出,答道:&ldquo德受大王厚恩,無以報答,此去樊城願與關某決一死戰。

    人生百歲,終有一死,德若戰死沙場,死得其所。

    所慮者弱妻孤兒,萬望大王顧憐下情,将吾兒撫養成人,為吾報仇。

    &rdquo 曹操聽了他這一番話,也深感心酸。

    對于禁看看:像這樣忠誠的戰将,你還有什麼好疑慮的呢?再說,關雲長刀劈夏侯存,走馬取襄陽,重兵渡襄江,十五萬人馬攻伐樊城,聲勢浩大,威震華夏,還有誰敢前去與關某交鋒。

    龐德如此,我還有什麼不安心呢?便高興地對大家說道:&ldquo令明如此忠勇,孤何憂焉!&rdquo 于禁忙說:&ldquo千歲,龐德恃血氣之勇,欲與關某決死戰,臣竊慮之。

    &rdquo 曹操覺得有理,諄戒龐德道:&ldquo關某智勇雙全,将軍切不可輕敵。

    可取則取,不可取則宜謹守。

    &rdquo 龐德聞命,自語道:&ldquo大王何重視關某也?吾料此去,必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

    &rdquo 于禁急制止道:&ldquo魏王之言,不可不從。

    &rdquo 吉時到,祭旗開兵。

    頭隊龐德,大纛旗上是&ldquo魏王千歲駕前,無敵上将,七軍頭隊正先鋒&rdquo,旗下龐德一馬當先。

    手提一口八十斤重的紅銅大刀,與衆不同的是馬後一輛大車上擱着一口木榇,一萬軍隊跟随其後,萬槍耀日,旗幡遮天。

    号聲響,頭隊開發。

    不明真相的人弄不清這支隊伍是出征呢,還是出喪。

     第二隊五萬人馬,于禁、何成上馬。

    曹操關照文臣滿寵就在中隊上跟随而去,相助曹仁守關。

    後隊由董氏弟兄帶領一萬人馬,保護糧饷軍需。

    七萬軍馬次第出了校場,曹操這才帶着文武回進皇城,耳聽樊城消息。

     于禁領着七軍曉行夜宿,一路并無耽擱。

    不一日渡過黃河,臨近樊城。

    滿寵暫别了于禁,先往城中而去。

    見了曹仁,便将魏王命于禁為帥,龐德為先行将,帶領六萬人馬趕來救援的事詳細說了一遍,大軍即刻便到,又将魏王吩咐自己到樊城相助将軍守關的事也提起了。

     曹仁聽了十分高興,二十多天來,雖然城關未失,但也一直提心吊膽,時時要提防,弄得自己坐卧不甯,神思恍惚。

    增援到來,樊城就可以不必像以前那樣驚惶不安了。

    遂與守城文武上城牆迎候大軍。

    果然見不遠處人流如潮,刀槍似林,旌旗如海,浩浩蕩蕩地向這兒趕來。

     卻說軍前小探看到不遠處的城樓,立即飛馬趕到龐德的馬前:&ldquo報先行将。

    &rdquo 龐德坐在高頭大馬上問道:&ldquo何事報來?&rdquo &ldquo大軍已抵樊城。

    &rdquo 龐德又問:&ldquo城前可有漢軍?&rdquo &ldquo關雲長營寨距此十裡。

    &rdquo &ldquo唔。

    &rdquo龐德令探子退下,從瞟遠鏡中看到了樊城那高高的牆身,也較清晰看到了城外遍地的營帳,皆是漢軍的旗号。

    又行了五裡路,一切都在眼前,龐德傳令停隊,等候于禁的将令。

    無多時,于禁率中隊趕到,舉目見樊城就在左前方三、五裡,城前紮着一座大營,便知是關雲長的營帳,遂下令大隊在此安營紮寨。

    頃刻間,掘壕溝,壘營牆,插馬釘,蓋篷帳。

    不消多久,壕溝上趟闆高懸,營牆上旗幟飄揚,大帥的纛旗插在中軍大帳口,頭營上&ldquo龐&rdquo字旗高挑,微風吹來,旗聲獵獵。

    紮好營寨,頓生炊煙,六萬人馬立刻埋鍋造飯。

     魏軍的到來,引起了關羽的注意和興趣。

    這幾天他正為攻不下樊城而煩惱,又不見魏軍增援,無法施展自己的智謀和武藝,如此曠日持久下去,定然會軍心渙散,堕盡精銳,故而不時地感歎幾下。

    關平和周倉見他這般無情無緒,自然不敢多言。

    恰在此時,軍探飛奔上帳,&ldquo禀君侯:操命于禁為帥、龐德為将,率領七軍計七萬人馬前來樊城救援曹仁。

    請君侯定奪!&rdquo 此消息完全在關羽的意料中,曹操必不肯放棄樊城,早晚會派人來或者是自己來,一聽是于禁和龐德領兵,關羽想,于禁是曹操手下多年心腹,從奸已久,骨子裡浸透了奸氣,今番到來,定不能輕饒過他。

    龐德本是馬超的部隊,背漢降賊,居然還敢前來送死,倒是個恬不知恥的無義之輩。

    量他們有多大的本領,敢和我來交戰。

    關羽擡頭看了一看天色,正是日中時分,時間還早,傳令飽餐一頓,前往魏營前讨戰。

     卻說龐德用過午餐便與于禁道:&ldquo大都督,我軍初到樊城,士氣正盛,德領一軍與關某交戰,定解樊城之危。

    &rdquo 于禁想,你擡着棺材來自然是為了同關羽交戰,一直聽人說你的本領如何了得,從未開過眼界,今日倒要領略一番,便欣然點兵一萬,命何成守營,帶領董衡、董超随龐德上馬出營,往漢營前趕去。

     恰巧飯後關羽亦然整軍出營,往這裡來挑戰。

    才走得裡許路,便聞探馬報說魏軍也已出營。

    兩軍本來隻距五裡路,雙方都走了裡許,兩軍隻離開三裡來長的路,寬闊的戰場老遠就能看清,關羽急令停隊,設下一座旗門,等候魏軍來戰。

     與此同時,于禁亦然停隊設下了旗門,仔細觀看漢營。

    他對關羽的底細是十分清楚的:文武全才,百戰百勝。

    因此不敢走得太近,以免遭到措手不及的打擊。

    龐德從未見過關羽,又抱定你死我活的決心,全然沒有于禁這種顧忌。

    再次讨戰:&ldquo大都督,待德出馬交戰。

    &rdquo 于禁點點頭:&ldquo令明切莫輕敵,關某非等閑之輩。

    &rdquo 龐德命弟兄擡着棺材跟随一起上陣,這口木榇自從帶到了這兒以後,龐德就像帶了&ldquo護身符&rdquo一樣,逢戰必扛,不明白事理的人還以為是什麼&ldquo秘密武器&rdquo呢!旗門下一聲炮響,龐德催動坐騎,直至陣中方才勒馬橫刀,對關羽一聲吆喝道:&ldquo姓關的,出馬領死!&rdquo 漢軍旗門下一萬精壯兵,五百校刀手,二十關西漢,關平騎馬居左,周倉在右,關公手揚長髯向戰場中的魏将仔細一打量,見他頭戴烏油盔,身披烏油甲,胯下烏骓馬,手提紅銅刀,一個黑臉,短短的須髯。

    雖然從未見過,卻也可以料定來者便是龐德。

    心想,聽說這賊軍前擡一木榇,誓欲與我決一死戰,來者不善,定是個力大藝精的莽夫,要防着些他。

    遂對龐德身後一看,好家夥,果然停着一口大棺材。

    不禁勃然變色,美髯飄動,大怒道:&ldquo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龐德豎子,何敢藐視吾耶!關平守住旗門,吾自去斬此匹夫,以雪吾恨!&rdquo 關平一旁勸道:&ldquo父來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