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魏公窮途逢兒郎 曹彰精勇展羽翼
關燈
小
中
大
到兒女的一點報管,還要把子女的過錯都歸結到自己的身上。
張飛情願白打一世仗,要用自己一生的功勞為兒子贖罪,可見自古到今同出一轍。
孔明想,沒有教訓好兒子固然是你張飛的過錯,照你這麼說,你張飛有錯都是我孔明這個當老師不嚴所導緻的了?你兒子犯了該殺之罪,你該責罰,我也要反省?真是豈有此理! 孔明覺得張飛現在說話也會轉彎抹角了,非得辨一辨才知其意。
便說道:&ldquo将軍之功雖大,難抵張苞之罪。
不必多言,退過一旁。
&rdquo父債子還,或者父還子債也可以這麼說。
但父子之間的功罪卻不能相抵的,父親的功,兒子的罪,泾渭分明,不能混淆。
即使是同一個人的功罪也并不一定可以相抵得了。
否則倚仗着父輩為國立下了的功勞,兒輩就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如此國家怎能興旺,天下怎能長久?而孔明一向賞罰分明,今後誤用馬谡失守街亭,他就貶去了自己相國的職位,實是天下當官作吏的楷模。
張飛被孔明回絕以後,深感失望.隻得退回原處,自去悲哀流淚,&ldquo兒子老掉哉!兒子啊&hellip&hellip&rdquo孔明不允張飛之求,劉備過意不去:三弟就這麼一個兒予,年輕人血氣正盛,犯這點過失在所難免,再說大家關在營中五十來天,心裡早已悶得憋不住了,張苞闖出這個禍來也是情有可原,理應另眼看待,容情幾分。
便起身對孔明行了一禮,&ldquo啊,軍師,備有禮了。
&rdquo 不論誰來說情,都在孔明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見劉備起身,便知他要為張苞求情。
但孔明最恨的是靠官托勢,以上壓下,以權代法,踐踏法律。
所以隻對劉備冷冷地應道:&ldquo不敢。
主公有何吩咐?&rdquo &ldquo軍師,吾家三弟随孤征戰數十年,妻亡家破,隻存張苞一人承嗣香煙。
念其年少無知!容情一二。
備與三弟感念在心。
&rdquo聽起來劉備的求情更有道理,一員大将轉戰沙場數十年不容易,而且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要是殺了,似乎太不近情理,希望看在主子的份上要格外開恩。
總之,張苞是你皇叔的侄兒,又是張飛的兒子,他有了過失就要寬恕幾分,就可以縱容他,包庇他。
這樣,我諸葛亮怎能以法治人,怎能當好這個家呢?越是王公子孫我越要懲罰得嚴厲些,這樣才能儆戒後人不再重蹈複轍。
使道:&ldquo主公,皇法無親,軍法無情,有罪必罰,方可整肅三軍。
請坐!&rdquo &ldquo是。
&rdquo劉備無可奈何地坐了下去。
他早知道孔明對待任何人都是鐵面無私的,對我也不倒外,料到自己的話可能不起作用。
但覺得孔明的做法還是有道理的。
心想,要是都象這樣随心所欲,那還有什麼軍規可言呢?曾記得當年三弟闖轅門,我也曾讨過情,可也沒被他允準,最後到底降服了三弟。
從這點來看是應該嚴格些。
要不是孔明冶軍有方,我劉備哪來今天。
因此劉備沒話再說,隻得聽孔明怎樣來處置張苞了。
别人都在為張飛父子着急,可有一人在暗暗地發笑,甚至笑出聲來,&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這種場合傷心都傷心不過來,誰還會幸災樂禍,這樣開心呢? 張飛睜大朦胧的淚眼回頭一看,不是别人,卻是趙雲。
張飛和趙雲是數十年的老朋友,其友誼之深已非同一般,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笑。
心想,老趙啊,張苞是你的侄兒啊,你怎麼笑得出來昵?即使他平時得罪過你,要打要罵由你,這個時候不能袖手旁觀。
你既不為他求情,反而取笑他,這未免太無人情了。
遂怒道:&ldquo老趙,你好刁好刁啊!&rdquo 趙雲走上一步,碰碰他的肩胛,問道:&ldquo三将軍這般痛哭,莫非能感動軍師麼?&rdquo 張飛想,我求情都沒用,淚水根本打動不了老師的心,不過是悲傷罷了。
&ldquo老趙啊,老張無能,難道爾能笑得我的兒子不死?&rdquo&ldquo然也。
趙雲自有道理。
&rdquo 張飛聽了這句話,頓然醒悟,因為當時自己酒醉闖轅門時,大哥和二哥都竭力為我讨情,可老師就是不允,結果就是趙雲說了幾句話,老師才饒了我一條性命。
看來今天别人都沒用,仍然要趙雲出面方才有救。
便拱一拱手道:&ldquo老趙啊,老張拜托了。
&rdquo &ldquo這個自然。
&rdquo趙雲邊說邊已走了出去,向帳外大聲喊道,&ldquo刀下留人!&rdquo實際上行刑令還未丢下,但這是趙雲的細心處,也是一種規矩,故意将事态說得嚴重些,表示自己的話十分要緊。
到虎案前,向上一拱到底,&ldquo軍師在上,趙雲有禮。
&rdquo此時踏出,必是為張苞求情。
孔明問:&ldquo子龍怎講?&rdquo&ldquo軍師,張苞打去免戰牌,藐視軍法,目無主帥,如此大罪,豈可饒恕?不殺何以正軍威,不殺何以号令三軍,不殺何以&hellip&hellip&rdquo 張飛想不到趙雲會這樣說,忙在一旁暗示:&ldquo嗯,老趙好狠心!&rdquo将趙雲的話來打斷。
他想,我隻當你是個好人,所以求你讨情,誰知你卻一口一個要殺,我與你是幾時結下的冤家,竟要這樣火上添油,落井下石?照你這樣說,不殺也會被你說得要殺了。
趙雲聽得張飛的聲音,這才将話鋒一轉,說道:&ldquo軍師,張苞之罪本當立斬,然而&hellip&hellip&rdquo說到這兩個字,大家的心也跟着轉了個彎,稍微松弛了一下。
張飛心裡罵道:趙雲這家夥真會說話,面面俱到,一上場就把我的兒子說得非斬不可。
但這麼一轉,就有不殺的理由了。
不知他怎麼說。
張飛豎着雙眼聚精會神地聽着。
&ldquo然而,如今東川未奪,軍心未固,強敢于前,若斬良将,恐于軍不利。
末将以為!張苞犯下非常之罪,理應由他立下非常之功,以功贖罪。
&rdquo &ldquo子龍,如何教他立非常之功?&rdquo孔明問。
&ldquo吳蘭、雷銅不幸陣亡,其首級在魏軍之中,陳式、杜微二将遭擒,打入魏軍囚車之内,不如命他取回首級,救出陳式、杜微,既可嚴正軍法,又能使二将脫險,未知軍師意下如何?&rdquo大帳上所有的人都認為趙雲的提法很有道理,但是要辦到這兩件事确非容易。
都附和道:&ldquo趙将軍言之甚善,請軍師斟酌。
&rdquo 孔明沉吟了片刻,不放心地問道:&ldquo張苞能行麼?&rdquo要辦好這兩件事隻怕帳上沒幾個人能勝任,張苞一定不行。
孔明這點料得到。
趙雲十分肯定道:&ldquo趙雲擔保!&rdquo這種讨情不但通情達理,而且胸有成竹。
孔明暗暗笑道:趙雲真是個巧将,明明已經想好了辦法,不和我明說,卻來保釋張苞,既救了張苞,又救了陳、杜,象這樣的大将來請求,我怎麼可以不答應呢?便道:&ldquo若能如此,免其一死。
來,将張苞松綁,傳見!&rdquo 張苞也覺得奇怪,一會兒要殺,一會兒又放,不明自軍師為什麼又改變主意了。
跟着手下上了大帳。
一旁張飛忙教他謝軍師不斬之恩,張苞謝過,漠然地看着孔明。
孔明說道:&ldquo今有子龍将軍保釋。
亮命爾數日之内去魏營救出陳式、杜微二将,取回吳蘭、雷銅首級,将功補過。
如若不然,二罪并罰,立斬不恕!&rdquo 張苞想,怪不得不殺我了,原來硬要我去魏營搶人搶頭,教魏軍魏将殺我,好計謀!小戆不知就裡,朗聲回絕道:&ldquo速将張苞斬首,此事辦不到!&rdquo一旁的張飛急了,好不容易求得軍師不殺你,又被你拒絕了,這怎麼行昵?忙對他說:&ldquo兒子啊,老子自有主張,快與軍師講辦得到的!&rdquo 張苞聽見父親有辦法,忙改口對孔明說:&ldquo軍師,張苞辦得到的。
&rdquo 孔明這才揮了揮手,&ldquo退下!&rdquo 張苞退到張飛身旁,呆頭呆腦地問父親:&ldquo老子,有何辦法?快教與兒子。
&rdquo 張飛摸了摸頭,說道:&ldquo兒子啊,速去四叔面前謝過搭救之恩,四叔定有妙計。
&rdquo 張苞轉到趙雲面前謝恩後,請求妙計。
趙雲首先将他責備了一頓,教他以後不能再違抗軍師的将令。
然後請他附過耳去,如此這般說了一番話。
張苞聽罷,竟&ldquo噗哧&rdquo一聲笑了起來,說道:&ldquo四叔啊,你想出這樣的妙計來是要老掉的!&rdquo趙雲想,隻有你這種呆子,教了你計策,反要咒我死。
又不能同他一般見識,隻得一笑了之。
正是:恨絕乖性幾番裡,曲盡妙言一笑中。
欲知趙雲究竟說出些什麼話來,且看下回分解。
張飛情願白打一世仗,要用自己一生的功勞為兒子贖罪,可見自古到今同出一轍。
孔明想,沒有教訓好兒子固然是你張飛的過錯,照你這麼說,你張飛有錯都是我孔明這個當老師不嚴所導緻的了?你兒子犯了該殺之罪,你該責罰,我也要反省?真是豈有此理! 孔明覺得張飛現在說話也會轉彎抹角了,非得辨一辨才知其意。
便說道:&ldquo将軍之功雖大,難抵張苞之罪。
不必多言,退過一旁。
&rdquo父債子還,或者父還子債也可以這麼說。
但父子之間的功罪卻不能相抵的,父親的功,兒子的罪,泾渭分明,不能混淆。
即使是同一個人的功罪也并不一定可以相抵得了。
否則倚仗着父輩為國立下了的功勞,兒輩就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如此國家怎能興旺,天下怎能長久?而孔明一向賞罰分明,今後誤用馬谡失守街亭,他就貶去了自己相國的職位,實是天下當官作吏的楷模。
張飛被孔明回絕以後,深感失望.隻得退回原處,自去悲哀流淚,&ldquo兒子老掉哉!兒子啊&hellip&hellip&rdquo孔明不允張飛之求,劉備過意不去:三弟就這麼一個兒予,年輕人血氣正盛,犯這點過失在所難免,再說大家關在營中五十來天,心裡早已悶得憋不住了,張苞闖出這個禍來也是情有可原,理應另眼看待,容情幾分。
便起身對孔明行了一禮,&ldquo啊,軍師,備有禮了。
&rdquo 不論誰來說情,都在孔明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見劉備起身,便知他要為張苞求情。
但孔明最恨的是靠官托勢,以上壓下,以權代法,踐踏法律。
所以隻對劉備冷冷地應道:&ldquo不敢。
主公有何吩咐?&rdquo &ldquo軍師,吾家三弟随孤征戰數十年,妻亡家破,隻存張苞一人承嗣香煙。
念其年少無知!容情一二。
備與三弟感念在心。
&rdquo聽起來劉備的求情更有道理,一員大将轉戰沙場數十年不容易,而且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要是殺了,似乎太不近情理,希望看在主子的份上要格外開恩。
總之,張苞是你皇叔的侄兒,又是張飛的兒子,他有了過失就要寬恕幾分,就可以縱容他,包庇他。
這樣,我諸葛亮怎能以法治人,怎能當好這個家呢?越是王公子孫我越要懲罰得嚴厲些,這樣才能儆戒後人不再重蹈複轍。
使道:&ldquo主公,皇法無親,軍法無情,有罪必罰,方可整肅三軍。
請坐!&rdquo &ldquo是。
&rdquo劉備無可奈何地坐了下去。
他早知道孔明對待任何人都是鐵面無私的,對我也不倒外,料到自己的話可能不起作用。
但覺得孔明的做法還是有道理的。
心想,要是都象這樣随心所欲,那還有什麼軍規可言呢?曾記得當年三弟闖轅門,我也曾讨過情,可也沒被他允準,最後到底降服了三弟。
從這點來看是應該嚴格些。
要不是孔明冶軍有方,我劉備哪來今天。
因此劉備沒話再說,隻得聽孔明怎樣來處置張苞了。
别人都在為張飛父子着急,可有一人在暗暗地發笑,甚至笑出聲來,&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這種場合傷心都傷心不過來,誰還會幸災樂禍,這樣開心呢? 張飛睜大朦胧的淚眼回頭一看,不是别人,卻是趙雲。
張飛和趙雲是數十年的老朋友,其友誼之深已非同一般,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笑。
心想,老趙啊,張苞是你的侄兒啊,你怎麼笑得出來昵?即使他平時得罪過你,要打要罵由你,這個時候不能袖手旁觀。
你既不為他求情,反而取笑他,這未免太無人情了。
遂怒道:&ldquo老趙,你好刁好刁啊!&rdquo 趙雲走上一步,碰碰他的肩胛,問道:&ldquo三将軍這般痛哭,莫非能感動軍師麼?&rdquo 張飛想,我求情都沒用,淚水根本打動不了老師的心,不過是悲傷罷了。
&ldquo老趙啊,老張無能,難道爾能笑得我的兒子不死?&rdquo&ldquo然也。
趙雲自有道理。
&rdquo 張飛聽了這句話,頓然醒悟,因為當時自己酒醉闖轅門時,大哥和二哥都竭力為我讨情,可老師就是不允,結果就是趙雲說了幾句話,老師才饒了我一條性命。
看來今天别人都沒用,仍然要趙雲出面方才有救。
便拱一拱手道:&ldquo老趙啊,老張拜托了。
&rdquo &ldquo這個自然。
&rdquo趙雲邊說邊已走了出去,向帳外大聲喊道,&ldquo刀下留人!&rdquo實際上行刑令還未丢下,但這是趙雲的細心處,也是一種規矩,故意将事态說得嚴重些,表示自己的話十分要緊。
到虎案前,向上一拱到底,&ldquo軍師在上,趙雲有禮。
&rdquo此時踏出,必是為張苞求情。
孔明問:&ldquo子龍怎講?&rdquo&ldquo軍師,張苞打去免戰牌,藐視軍法,目無主帥,如此大罪,豈可饒恕?不殺何以正軍威,不殺何以号令三軍,不殺何以&hellip&hellip&rdquo 張飛想不到趙雲會這樣說,忙在一旁暗示:&ldquo嗯,老趙好狠心!&rdquo将趙雲的話來打斷。
他想,我隻當你是個好人,所以求你讨情,誰知你卻一口一個要殺,我與你是幾時結下的冤家,竟要這樣火上添油,落井下石?照你這樣說,不殺也會被你說得要殺了。
趙雲聽得張飛的聲音,這才将話鋒一轉,說道:&ldquo軍師,張苞之罪本當立斬,然而&hellip&hellip&rdquo說到這兩個字,大家的心也跟着轉了個彎,稍微松弛了一下。
張飛心裡罵道:趙雲這家夥真會說話,面面俱到,一上場就把我的兒子說得非斬不可。
但這麼一轉,就有不殺的理由了。
不知他怎麼說。
張飛豎着雙眼聚精會神地聽着。
&ldquo然而,如今東川未奪,軍心未固,強敢于前,若斬良将,恐于軍不利。
末将以為!張苞犯下非常之罪,理應由他立下非常之功,以功贖罪。
&rdquo &ldquo子龍,如何教他立非常之功?&rdquo孔明問。
&ldquo吳蘭、雷銅不幸陣亡,其首級在魏軍之中,陳式、杜微二将遭擒,打入魏軍囚車之内,不如命他取回首級,救出陳式、杜微,既可嚴正軍法,又能使二将脫險,未知軍師意下如何?&rdquo大帳上所有的人都認為趙雲的提法很有道理,但是要辦到這兩件事确非容易。
都附和道:&ldquo趙将軍言之甚善,請軍師斟酌。
&rdquo 孔明沉吟了片刻,不放心地問道:&ldquo張苞能行麼?&rdquo要辦好這兩件事隻怕帳上沒幾個人能勝任,張苞一定不行。
孔明這點料得到。
趙雲十分肯定道:&ldquo趙雲擔保!&rdquo這種讨情不但通情達理,而且胸有成竹。
孔明暗暗笑道:趙雲真是個巧将,明明已經想好了辦法,不和我明說,卻來保釋張苞,既救了張苞,又救了陳、杜,象這樣的大将來請求,我怎麼可以不答應呢?便道:&ldquo若能如此,免其一死。
來,将張苞松綁,傳見!&rdquo 張苞也覺得奇怪,一會兒要殺,一會兒又放,不明自軍師為什麼又改變主意了。
跟着手下上了大帳。
一旁張飛忙教他謝軍師不斬之恩,張苞謝過,漠然地看着孔明。
孔明說道:&ldquo今有子龍将軍保釋。
亮命爾數日之内去魏營救出陳式、杜微二将,取回吳蘭、雷銅首級,将功補過。
如若不然,二罪并罰,立斬不恕!&rdquo 張苞想,怪不得不殺我了,原來硬要我去魏營搶人搶頭,教魏軍魏将殺我,好計謀!小戆不知就裡,朗聲回絕道:&ldquo速将張苞斬首,此事辦不到!&rdquo一旁的張飛急了,好不容易求得軍師不殺你,又被你拒絕了,這怎麼行昵?忙對他說:&ldquo兒子啊,老子自有主張,快與軍師講辦得到的!&rdquo 張苞聽見父親有辦法,忙改口對孔明說:&ldquo軍師,張苞辦得到的。
&rdquo 孔明這才揮了揮手,&ldquo退下!&rdquo 張苞退到張飛身旁,呆頭呆腦地問父親:&ldquo老子,有何辦法?快教與兒子。
&rdquo 張飛摸了摸頭,說道:&ldquo兒子啊,速去四叔面前謝過搭救之恩,四叔定有妙計。
&rdquo 張苞轉到趙雲面前謝恩後,請求妙計。
趙雲首先将他責備了一頓,教他以後不能再違抗軍師的将令。
然後請他附過耳去,如此這般說了一番話。
張苞聽罷,竟&ldquo噗哧&rdquo一聲笑了起來,說道:&ldquo四叔啊,你想出這樣的妙計來是要老掉的!&rdquo趙雲想,隻有你這種呆子,教了你計策,反要咒我死。
又不能同他一般見識,隻得一笑了之。
正是:恨絕乖性幾番裡,曲盡妙言一笑中。
欲知趙雲究竟說出些什麼話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