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擲令牌張苞洩怒 封虎将孔明開兵

關燈
第十四回擲令牌張苞洩怒封虎将孔明開兵 卻說趙雲将自己思量的計策悄悄地告訴了張苞,喜得小戆心花怒放,反而罵了趙雲一句,一言一行表露了他對趙雲的欽佩和感激。

     那末趙雲究竟與張苞講了些什麼話,竟會使他高興得這般模樣? 原來趙雲在這閑暇的五十天裡,仍然密切監視着魏軍的動靜,他發覺每到太用升得老高的時候,對面斜谷山套中就會出現一隊魏軍,簇擁着一員年輕将軍練武。

    雖然諸葛亮挂出了免戰牌,但雙方的将士對自己的武藝一刻也不放松,正所謂&ldquo拳不離手,曲不離口&rdquo。

    必定要按照老習慣演習幾回,不使武藝生疏下來。

    特别是年老藝精的名将,趁這段相持階段把不大用的絕招也多舞幾遍,時間反倒比昔日要長些。

     趙雲細細地觀察了一陣,見這員魏将本領并不算好,但排場卻很大,必要軍士伺候着方肯練上這麼幾下。

    一打聽,原是曹洪之子曹丹,叔祖父是曹操,父親又是赫赫有名的大将,身價的确不小。

    人家練武總是早晚都練,而他早不跑馬,晚不演武,就喜歡在太陽将要當頂的時候裝模作樣地去兜一圈,而且還要前呼後擁,招搖而過,練不上三五回就氣喘籲籲地叫累了,這才回營吃飯。

    這樣怎麼練得出好本領來呢?這就是少爺脾氣。

     趙雲摸到了這個軍情,本當也要禀報孔明,正巧發生的這種事情,隻得成全了小戆張苞。

    吩咐他向軍師讨取将令一支,帶上十八個燕将,去對面斜谷山套中悄悄埋伏,等候曹丹到來,就将他擄回大營,向曹操換回陳、杜二将,以及吳、雷的兩顆首級。

     張苞大喜,忙向軍師說明原委,讨取了令箭,帶着燕将,上得戰馬從側營出去,兜了一個大圈子,暗暗地來到了斜谷山套隐伏下來。

    果然這一天在太陽當頂之前,從魏軍側營中出來一彪人馬,為首一人銀裝素裹,渾身雪白的戰袍,手拖一杆銀槍,胯下一匹銀鬃馬,卻是個英俊的後生,其身後一隊衛軍,尾随着往這裡趕來。

     張苞看得清楚,見這後生剛要擺出架子練武的時候,率領十八十燕将象紫貂撲兔一般從山坡上俯沖下來,揮舞着長矛高喊遭:&ldquo呔!賊兵賊将,老張來也!&rdquo 曹丹和十多個魏軍開始隻當是山中強徒在此攔截,并不怎麼害怕,挺槍舉刀還想上去迎戰,比及看到這張豹頭環眼的黑臉,差點魂都吓掉,漢水一戰誰不知道張飛的這個寶貝兒子! 魏兵一哄而散,隻顧逃命去了。

    曹丹也想溜,可是張苞已到了自已的面前,自科已經來不及走了,欲想交戰幾台再尋計走脫。

    便起手中銀槍,先向張苞刺了過去,&ldquo小黑臉看槍!&rdquo 張苞見他的槍刺來飄而無力,就象孩提玩耍的一根竹竿,根本不當他一回事,等到槍頭近時,這才将身體向旁一閃,這杆槍正好擦着張苞的胸脯而過,張苞急起手一抓,握住了槍杆,又輕輕地一拉,喝一聲:&ldquo小國賊下去!&rdquo 曹丹哪裡是張苞的對手,隻這麼一拉,就連人帶槍應聲而落。

    張苞在他當胸一把拖起,長矛一搖,帶着燕将掉頭往漢營飛奔而去。

    此時已到太陽當頂的時候。

     魏營中曹操正吩咐手下安排午膳,忽見曹丹的侍衛一個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臉色發自,曹操預料到又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忙問:&ldquo何事慌亂?&rdquo &ldquo報禀千歲,小的們随公子爺去斜谷山套習武,山谷中跳出漢将張苞,将公子爺擄走了!小的特來報禀。

    &rdquo&ldquo啊?&rdquo又是節外生枝。

     曹操想,孔明免戰牌挂了五十天,我軍士氣大振,誰知侄孫兒曹丹又被張苞劫走,這是怎麼回事?便埋怨曹洪道:軍營這麼大,什麼地方容不下他練武,卻要放他到山谷中去。

     曹洪想,這個小黑臉與我曹洪是什麼冤家,前番将我長子曹麟捏死,今天又把次子曹丹掠去,到了他的手沒有好結果,還要遭到叔父的指責。

     曹洪心裡也恨道:這種孩子既無才學,又沒武藝,帶在軍前有什麼用呢!應該留在京城用功勤讀,刻苦練武才有出人頭地之時。

    放在這裡隻有送死!其實,曹操有他的打算:父輩和祖輩出征遠離京城,這些孩子就沒人管束。

    帶到軍前,有的是名将,不論是演武或實戰,都可以學到不少知識。

    若是說讀書吧,且不說帳前有多步通今博古、滿腹錦繡的大夫,就是我曹操身為魏王,要教他們讀點書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既能學文,又能習武,這是一條成材之遭。

     曹操的想法不無道理,要是他的兒孫都能做到這點,它能培養出一批出類拔萃的文武全才來。

    可事情并不象想象的那麼容易!這些少爺一向養尊處優,處處受到父輩和祖輩的歡寵和溺愛,到了軍中長輩都忙于打仗,哪裡還顧得上教他們學文習武昵?隻得由着他們的性子放蕩招搖,文不成,武不就,好高鹜遠,不學無術。

     當然,曹操是想不到這麼周全的。

    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急得他們團團轉,忙命軍士去打聽漢營的消息。

    不多時,手下已打聽明白來報:&ldquo漢營傳話千歲:若要曹丹,換取陳、杜二将之一。

    請千歲定奪!&rdquo 曹操想,以一個漢将去換回孫兒還是合算的,也是非這樣做不可的。

    那麼用哪一個去換呢?杜微這家夥不能放,因為他已遭了三次擒獲,放了他回去定要取笑我無能。

    曹操遂傳令将陳式去換曹丹,命曹洪立即到營前設立旗門,等候與漢軍走馬換将,一方面派人到後營去提陳式。

     陳式和杜微吃了五十來天的&ldquo官司&rdquo,雖說并不挨餓,也不受凍,但成天關押在囚車内,很不自由,大小便都在車内,臭氣撲鼻。

    他倆各自關押在兩輛車内,隻是隔着車子還能說話解悶,否則真的要憋死。

    &ldquo陳将軍,我等到此已有一月餘,怎麼不聞營外厮殺聲?莫非軍師已将我等遺忘?&rdquo 杜微天天盼,時時想,這五十天是多麼漫長呵! 陳式也有同感:&ldquo莫不是軍師已班師回去了?&rdquo&ldquo咱們走不了了,要被老賊殺死在魏軍中了。

    &rdquo兩人這樣猜疑着。

    一隊魏軍趕到,把陳式所在的囚車打開,大聲呼道:&ldquo陳式出來,我家千歲開恩,放你回去!&rdquo 杜微高興地喊道:&ldquo來來來,速将杜将軍放出去!&rdquo他以為自己也有救了。

     魏軍對他惡狠狠地說:&ldquo你這個黑臉已三番遭擒,還想回去?嗯,我家千歲另有大用,不要癡心妄想!&rdquo說着,已将陳式推出了囚車,推他就走。

     杜微隻當曹操真的要殺他了,望營陳式的背影犬呼道:&ldquo陳将軍啊,回到大營不要忘了杜微,速請軍師前來搭救!切莫忘了!&rdquo 陳式回頭說道:&ldquo隻管放心便了。

    &rdquo話雖是這麼說,心裡并不踏實,此番是否曹操放他,或是去殺頭呢?要是真的放了我,會不會殺杜微呢?陳式忐忑不安,跟着魏軍往中軍而去。

     無多時,魏軍押着他上了大帳。

    曹操連連歎道:&ldquo造化了你,造化了你!&rdquo 陳式記得當時遭擒時也說的是這句話,但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對自己說這樣的話,是不是要送我上西天?便厲聲道:&ldquo要殺便殺,何必噜蘇!&rdquo 曹操見漢将個個都是硬骨頭,奈何不得,隻得說道:&ldquo陳式,老夫今日走馬換将,豈不是造化于你?&rdquo&ldquo換取何人?&rdquo&ldquo孫兒曹丹。

    &rdquo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