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穿唇折齒走曹操 蓄意借端除楊修

關燈
侄未敢隐瞞,特來禀報。

    &rdquo帳上文武不明事由,暗暗為楊修捏一把汗,要是真的如此,必死無疑。

    而且旁人勸說也是沒用的! 曹操聽了,大為震怒,拍案責道:&ldquo元讓,休要出口傷人,誣告良臣。

    老夫不信!&rdquo 夏侯惇明自,這是曹操要自己一口咬定,然後與楊修當面質對,這樣就可以定他的罪了。

    所以夏侯惇毫不猶豫,十分肯定地答道:&ldquo叔父不信,可請德祖對證;若小侄謊告,甘當軍令!&rdquo 文武見夏侯惇說得這樣斬釘截鐵,完全信了他的話,無數雙目光都投向了楊修,希望他能申辯出一些理由來,因為大家不敢相信楊修會這樣做。

     曹操移動目光,也朝楊修看了一眼。

    這一眼看似平緩,可楊修已感到了蓄謀已久的殺機。

    便從旁閃出,到虎案前彬彬一禮:&ldquo千歲在上,下官楊修有禮!&rdquo 曹操想,此人是比别人聰明,我隻對他看了一眼,他就走了出來,換了别人不戳穿是不會出來的。

    樣樣都好,就是和我作對,使我容忍不下。

    便問道:&ldquo德祖,元讓之言确否?&rdquo 楊修想,你們叔侄二人穿着連裆褲,對好了口舌來陷害我,還會有錯嗎?你的脾氣我最清楚。

    算我一時糊塗,落下了把柄被你抓住。

    又做師娘又做鬼,這是你慣用的伎倆。

    今天吊桶落到了井裡,沒什麼可怨的,聽任擺布。

    便答道:&ldquo片言無虛。

    &rdquo 曹操追問道:&ldquo果有其事麼?&rdquo 楊修淡漠地答道:&ldquo然也。

    &rdquo&ldquo啊&mdash&mdash&rdquo曹操佯作吃驚,好象根本沒有意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心裡卻感到痛快,因為楊修的脾氣很直爽,有同必答,有一說一,回答得十分幹脆,一點也用不着去套口供,省時省力。

    這種性格曹操是很欣賞的。

    但對楊修這個人,曹操決不敢再寬容了。

     &ldquo軍政執法官何在?&rdquo軍政執法官相當于我們現在軍隊中的法官,聽到曹操呼喚,搶步上帳,&ldquo千歲,軍政執法官在!&rdquo&ldquo老夫問爾,未奉将令,謠言惑衆,擾亂軍心,依軍法該當何罪?&rdquo作為一個軍政執法官,對于軍事法律當然是熟記在心,一經提問,馬上可以對答如流。

    聽得曹操這麼一問,軍敢執法官立即回答道&ldquo禀千歲:未奉将令,謠言惑衆,擾亂軍心以軍法論處,一律當斬!&rdquo &ldquo哼?&rdquo曹操聽到了一個&ldquo斬&rdquo字,露出了為難之色,好象一個上大夫偶爾犯了點罪就要斬殺,顯得有點過份,也好象在為楊修惋惜。

    &ldquo此罪當斬?&rdquo&ldquo是,當斬!&rdquo軍政執法官想,你對軍法也是熟悉的呀。

    雖然殺人都要叫我來按規矩宣判一下,表明你是在秉公辦事。

    可生殺大權掌握在你的手裡,殺不殺還是由你說了算。

     曹操裝作寬厚的樣子,用近乎商量的口氣道:&ldquo可能從輕發落?&rdquo軍政執法官瞪着迷惑不解的眼睛看着曹操:我真不明白你是要殺楊修呢,還是要恕他呢。

    軍法是無情的,怎麼可以任意減免罪名呢?你如果有心要成全他,那也不必把我叫來擺什麼架子,這不是讓我做難人了?軍政法官覺得這不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内,彩球還應當抛回去。

    便道:&ldquo魏王,楊大夫之罪依令當斬,若千歲開恩,下官豈敢不從?&rdquo這個冤家我不來做,要殺要放由你作主。

     曹操希望他說軍令難違,那就可以借軍政執法官的口來斬殺楊修了,而楊修也怪不到自己的頭上。

    不料這軍政執法官說了句模棱兩可的話,還得由自己來決定。

    便搖了搖頭,無可奈何地說道:&ldquo德祖,你太糊塗了。

    事到如今,教老夫如何呢?&rdquo 楊修想,你這老賊明明要殺我,心裡是萬分地恨我,可還要裝得這樣和善,貓哭老鼠假慈悲。

    老實說,我楊修敢作敢為,決不會貪生怕死求你,早就不想在你手下低三下四、提心吊膽做人了,用不着假仁假義,我自己會令手下動手的,便喝道:&ldquo衆軍聽了,速将楊修捆綁,以遂魏王之願!&rdquo這句話的确厲害,非但手下不敢上前動手,曹操也感到很尴尬,盡管這就是他的心裡話,但出自楊修之口,顯得自己十分被動。

     曹操見三班手下都在向自己看,立即向他們使了個眼色,命手下将楊修當場捆綁住。

    三班手下一擁而上,為楊修除去紗帽,反剪雙手,綁了個結實。

    為了使楊修死而無怨,又不讓文武對自己有什麼猜疑,曹操伸出兩個指頭對站在一旁的夏侯惇一點,大聲責問道:&ldquo叱!大膽匹夫,既是德祖傳此謠言,爾何不極早以善言相勸,卻令軍士準備行裝?來!将夏侯惇亦然綁縛起來,與德祖同罪,以正軍法!&rdquo 手下上前将夏侯惇的頭盔除去,也是五花大綁,與楊修站到了一起。

    這一下急壞了他,隻見夏侯惇彈出了僅存的一隻眼睛,忿忿地望着曹操:這都是你叔父教我這麼講的呀,怎麼把我也捆綁了起來?難道我也要死?如果真的這樣,我要道出真相來的!曹操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跟了我這許多年,連這一點也不明白,難道我會殺你?等到楊修腦袋落地,你自然會有松綁,這是做給楊修看的。

     楊修很鎮定,見夏侯惇急得滿面冷汗,脖子裡青筋暴起,好不有趣,便半勸慰,半譏諷道:&ldquo元讓不必驚慌,魏王一向公道,賞罰分明,豈會挾私憤而廢刑法?&rdquo 曹操想,我的肚子好象是水晶做的,每轉一個念頭他都看得清楚。

    不管他怎樣精明,殺了就沒後顧之優了。

    遂喝令道:&ldquo将楊修推出斬首!&rdquo三班手下押了楊修就走。

    兩旁文武都有讨情之意,曹操立即抽出行刑令,厲聲道:&ldquo讨情者,與修同罪!&rdquo一句話,将大家的念頭打了回去。

     楊修被推至帳下,面對大帳跪了下去,見接令官捧了行刑令疾步出帳!便對手下道:&ldquo炮聲一響,操賊必呼&lsquo刀下留人&rsquo!&rdquo 大帳上寂靜無聲,大家都明白今日楊修之死是不冤屈的,又覺得楊修恃才傲物太小看了曹操,因此遭受這口舌之禍。

    忽然,帳外傳來一聲懾人心魄的炮響,曹操象被什麼觸痛似的,猛然站了起來,向帳外高呼道:&ldquo刀下留人!&rdquo許多文武被他吓了一跳,覺得曹操還是惜才的,臨死能說這麼句話,足以說明是出于無奈而殺楊修。

    可是怎麼來得及呢?炮聲一響,人頭落地。

    一個劊子手已經提着一顆鮮血淋漓的腦袋奔上了大帳,&ldquo千歲驗首。

    &rdquo 曹操捧着楊修的首級惋惜不已,大聲嚎叫:&ldquo哀哉德祖!惜哉德祖!&rdquo哭了幾句便問:&ldquo德祖臨刑,可曾留下甚言?&rdquo 劊子手道:&ldquo楊大夫道:炮聲一響,魏王必呼&lsquo刀下留人&rsquo!&rdquo&ldquo嗯?&rdquo一句話将曹操的假慈悲全部戳穿。

     曹操對楊修的首級看了一看,見他的口眼皆張,目光中似乎露出了一種輕蔑的神色。

    心想,我一向稱他為自己的智囊,可憐他聰明過了頭,隻活了三十三歲就被我殺了,實在是才高命薄。

    雖然曹操殺了人,但對楊修還是深感惋惜的。

    便吩咐:&ldquo将德祖屍體厚葬之。

    &rdquo複又對帳上的夏侯惇道:&ldquo德祖之死,亦有爾之過失。

    來,将元讓推出斬訖報來!&rdquo 兩旁文武見了剛才這一幕,知道曹操為了除去楊修,并不是為了儆戒夏侯惇,故爾一齊上前為夏侯惇讨情:&ldquo千歲容禀,楊修惑衆,業已正罪,與元讓無幹,還望恩赦!&rdquo 順水人情,樂得成全。

    曹操這才收斂怒容,&ldquo看在列位的情份上,且饒汝性命。

    退下!&rdquo 夏侯惇唯唯而退。

    曹操斬去楊修,自認已無内顧之憂。

    不料深更半夜放炮殺人早已驚動了駐紮在對面的孔明。

     白天一場厮殺以後,孔明一直在想法要将曹操趕出東川,免得再有什麼反複而節外生枝。

    忽聽得魏營落魂炮響,孔明便覺機會已到,立即召集文武,整頓兵馬,大舉進兵。

    一陣喊殺,沖向魏營。

     曹操殺了楊修,心情還沒平靜下來,忽聞吼聲大作,忙問何故。

    探子報上帳來:&ldquo禀千歲,漢軍大隊前來劫營。

    &rdquo聽說漢軍殺來,曹操立即意識到自己殺楊修的失誤,必定是炮聲引來了漢軍,想起楊修教夏侯惇整頓行裝是非常有道理的。

    事到如今,曹操也感到了自己的軟弱,根本無法抵擋席卷而來的漢軍,急令退兵。

    而且為了盡快避免大規模的死傷,保存自己的實力,撤得越快越好,命部下除了帶一些路上的糧饷以外,其餘一切軍需車隊都留下。

     曹操上了戰馬,帶着文武穿過後營直往斜谷口去。

    孔明和劉備車馬并行,指麾着衆軍。

    傳令隻要驅趕曹操,魏營器物一律不得動彈。

     漢軍随着潰逃的魏軍緊追不放,穿營而過,所到之處絲毫不動,直追了半夜。

    直到天明,離斜谷界口已不滿五十裡,曹操走得人困馬乏。

    心想,逃得這樣倉促,過了界口就算完全放棄了東川,後悔不及早撤退。

    所幸實力還在,足以同劉備再決一戰。

    正想着,前面一聲炮響,差點把曹操從馬背上震下來。

    還不知前面有多少漢軍攔住去路。

    便想,逃到這兒已是山窮水盡,後有追兵,前有守敵,腹背受敵,隻怕是插翅難飛,孔明真是料事如神,我今番難以生還也!便手執寶劍,欲自刎于馬前。

     正是:才越牢籠展翅去,又着羅網兜頭來。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