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穿唇折齒走曹操 蓄意借端除楊修

關燈
第十二回穿唇折齒走曹操蓄意借端除楊修 話說小喽羅認出了曹操之後,被吉家兄弟逼迫不過,便将隐藏在心底裡多年的,不為人知的秘密詳細道了出來。

     &ldquo大王,小人本叫秦慶童,二十年前,在相爺董承府中當差&hellip&hellip&rdquo 曹操聽了這兩句,使知道他是如何認識自己的了。

    說明他并不是認錯人,而是有證可援的。

    曹操頓時臉上發白,目光黯淡,渾身無力起來。

     有一日,董丞相奉旨進宮見駕,萬歲賜他一領紅袍,要他穿着出宮。

    其時,曹操權勢滔天,宮門之外都派有重兵駐守,嚴格監視獻帝的行動,但凡從宮門出入的人,不論是誰,都得受他盤诘和搜查。

    聞得董承入宮,便親自到宮前等侯,果然見他身上添了一件新袍,曹操頓生疑窦,料着袍中必有機密。

    故而假惺惺道:&ldquo太師,身上新袍莫非萬歲恩賜?&rdquo 董丞相雖則德望兼隆,但深知曹操奸猾無比,不敢與他争強,又不知萬歲賜袍是何意,便坦率答道:&ldquo正是萬歲所賜。

    &rdquo 曹操裝出十分羨慕的樣子,在新袍的領頭和袖口上翻來覆去地看着,嘴上噴噴不停地稱贊道:&ldquo果然好袍,榮寵之極!&rdquo看了一會,沒看出什麼可以引起懷疑的地方,卻又并不甘心,索性說道:&ldquo蒙太師見愛,可能将此錦袍讓與孟德榮耀片刻?&rdquo 董承隻道袍中并無甚事,又懼他威勢,毫不猶豫答道:&ldquo孟德公所愛,承又何吝于此?&rdquo說着,便将新袍脫了下來,慷慨地送到了曹操的手裡。

     曹操在手裡把錦袍裡裡外外看了個詳細,又對着太陽照來照去,想找出獻帝贈袍的動機來,可是大失所望,竟無蛛絲馬迹,方才感到滿意,重又遞回錦袍,滿臉堆笑說道:&ldquo太師,此袍乃當今天子所賜,操若強占,便有欺君之罪。

    不過一試罷了。

    &rdquo說着,便轉身走了。

     董承穿上這件錦袍回到府中時,天色已晚。

    将錦袍挂于一旁,玉帶置于案幾之上,坐在幾側,對燭沉思:今日皇上召我進宮,話無幾句,卻賜我一領錦袍,這是什麼道理呢? 董承就在錦袍上思量來思量去,不解其意,又翻了一翻新袍和玉帶也投發現有什麼異樣,便伏在案幾上蒙胧睡去。

    夢中忽見獻帝來問:&ldquo卿可知朕賜袍之意否?&rdquo答道:&ldquo臣愚昧無知,有負萬歲。

    &rdquo正說着話,外面一片吆喝。

    曹操大叫着要董承交出錦袍,不然要放火燒宅。

    董承慌急,穿上錦袍就走,可逃來逃去都碰上曹操,終究被執。

    四處火把無數,熏炙得董承汗流滿面。

    忽見曹操扯下天子所賜錦袍,付之一炬,董承奮不顧身去奪,手一伸,碰翻了幾上的蠟燭。

     董承猛然醒悟:原來是夢。

    隻見倒下的蠟燭燃及玉帶,忙用手去按,可玉帶已焦。

    董承悔恨不及:此乃天子所贈,不到一天就已破損,若被天子知曉,其罪難赦。

    急取到手拍打,所幸醒悟得早,隻燒毀了一角。

    不料這一看便看出了事情來,見玉帶燒損處露出一角白绫,頗覺驚奇,便輕拉慢抽,将一段白绫小心翼翼地取了出來。

    展開一看,更是驚得魂魄飛散,慌忙雙膝跪下,原來白绫上血迹斑斑,乃是天子所寫衣帶血诏。

    董承額手相慶,未被曹操搜出。

    從此,便糾合馬騰、劉備等人組成了一個鋤奸團,立誓要蕩盡天下亂臣賊子。

     數日後,董承往府中花園内散步,聞得假山之後有男女戲谑笑鬧之聲,走近一看,氣塞胸膛,原來差人秦慶童與一個小丫環躲在那裡偷情作樂。

    相府之中豈容此等見不得人的行為?被董承命人打了一頓。

    當時秦慶童年尚十八,因年輕能幹,頗得相爺青睐,常能貼身伺候,故面對衣帶诏、鋤奸團等事也能略知大概。

    此番因為調情,被董承責打了一頓,便懷恨于心,瞅空溜出相府将機密要事盡行訴之于曹操。

     曹操打聽得實,便将董承、吳子服、王子蘭、種輯、吳碩等五人及其家屬押赴市曹處斬。

    秦慶童雖然出了一口氣,但覺得曹操也非善良之輩,不宜久留,因此未及曹操要想殺他,就溜之大吉了。

    但是,象他這樣一個危險人物還有誰家敢要昵? 秦慶童東躲西藏,迫于無奈,隻得落草為盜。

    當時是個小僮,事隔二十年,又處在這樣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了,曹操哪裡還認得出? 吉家弟兄聽了他的這番話,方才明白丁其中的原委。

    心想,當時家父也就是為了要協助董承成事,所以冒死為曹操醫治頭痛病,不料也被曹操識破機關,因忍受不了剁指割舌之痛而撞階自死。

    看來也是秦慶童此賊告密的結果。

    要是沒有他告密,哪裡會有殺國舅、絞皇妃、殺太子、處伏後這一系列慘無人遭的悲局,哪裡會弄得漢室江山四分五裂? 吉穆看着這一對亂臣惡仆,眼睛裡恨不得噴出火來,掀翻酒席,大聲吼道:&ldquo弟兄們,将奸臣惡奴捆綁起來!&rdquo 小喽羅一擁而上,把曹操和秦慶童捆了個嚴嚴實實。

    吉家弟兄就在神案上點燃香燭,對着父親的神像嚎啕大哭道:&ldquo父親啊,今日老賊小奸自投羅網,兒子要将他們活祭老父在天之靈,代父報仇!&rdquo 一會兒是劉備手下的孫乾,一會兒又出了個曹操,而且在此多年的秦慶童也成了大王的仇敵,滿山的喽羅奔走相告,草堂前擁滿了許多人,特别是抓到了大王多年的對頭,喽羅也想看看這個臭名昭著的人物是怎樣的下場。

    因此,擠得人山人海。

    堂上早有小喽羅端正好了一盆淨水,弟兄倆各執一柄明晃晃的利刃,打算将他們兩個開膛破腹,摳心挖肺,以祭先靈。

     大哥吉穆道:&ldquo兄弟,爾将這惡奴先斬,愚兄來對付這個元兇巨魁。

    &rdquo 兩旁小喽羅立即将曹操和秦慶童雙雙按下,對面而跪,曹操萬萬想不到自己會落到土匪強盜的手中,而且死得這樣無聲無息,又這樣慘,因此心灰意懶閉上了雙眼,聽任宰割。

    隻聽得一聲凄厲的慘叫,吉目已将利刃狠狠地刺進了秦慶童的胸膛,上下一勒,胸口到腹部頓時出現一條刀口,血流如注。

    吉目再把手向他的肚膛内一挖,一副内髒全部拖了出來,丢在神像之前,&ldquo父親,兒子為你報仇來了!&rdquo說着,哭拜于地。

     吉穆早已忍耐不住,即命喽羅将曹操的衣衫扯開,露出自淨的胸腹米,正要動手,吉目急忙制止遭:&ldquo大哥且慢,操賊罪大惡極,一刀斬死太覺便宜。

    小弟以為應數其罪名;一罪一刀,淩遲處死,方解你我之恨。

    &rdquo吉穆覺得兄弟的話很有道理,便命喽羅将曹操拖到神像之前跪下,然後用冷水潑在曹操的胸前,吉家弟兄一左一右,尖刀指着殺父的仇人。

    就在這時,堂前一陣騷亂,吉家弟兄回頭一看,隻見人群中闖入兩員戰将來,竟然一時發呆。

    來者是誰呢? 書路平行。

    卻說漢水旁一仗混戰,曹家兵将潰不成軍。

    衆文武不見了魏王,商議着分頭尋找。

    曹仁、曹洪徑投陽平山路上來。

    一路上毫無消息,心裡頗急,天漸漸黑了,忽見前面路旁一件閃光之物,近前一看卻是一頂龍冠,便知是魏王之物,曹仁用槍挑起,塞入懷中,确信叔父的确走的這條道,又向前趕去。

    沒走幾步,又見地上有一領珠光寶氣的錦袍,一認便認出了是曹操的龍袍,挑起放在馬鞍之上,一路仔細尋找過去。

    就在剛才攔住曹操的地方,曹仁、曹洪看到山上有一座草寨,草寨前好象擁塞了許多人,正不知他們在圍觀什麼,好象預料到叔父就在山上,很有可能遭人殘殺,便決定上山一看。

    曹仁、曹洪下得馬背,隻提着寶劍,一縱三跳悄悄地摸上山去。

    草堂前的小喽羅看得正出神,連巡哨的也來湊熱鬧。

    身邊曹家弟兄出現,他們全然不知,隻當是自己弟兄。

     曹仁扒在喽羅身上向堂上一看,一具死屍倒在血泊之中,面朝神像跪着的正是自己叔父。

    兩人一怒,揮起三尺青鋒就殺,毫無準備的喽羅就象門闆一樣一個個地倒了下去,立時就殺開了一條血路。

    &ldquo大膽蟊賊,竟敢荼毒千歲,曹仁來也!&rdquo&ldquo曹洪在此,蟊賊讓路!&rdquo 喽羅死的死,逃的逃,一哄而散。

    吉家兄弟畢竟是出身綠林,臨戰少有經驗,突如其來的騷亂使他們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本來隻要一刀就可以将曹操殺死,此時見曹仁等迫近,反而步步後退。

     曹仁、曹洪久經沙場,就趁他們慌亂之際,一縱而上,進了草堂.曹仁向吉穆、吉目虛晃兩劍,曹洪一個箭步蹿到曹操背後,寒風一閃,已将繩索撩斷,一手執劍一手拖起昏昏沉沉的曹操向自己背上一馱,大步流星往草堂外走去。

     曹仁斷後,抵擋着後面的追敵。

    一出草堂,便見堂前拴着金鞍白馬,曹仁搶步解下缰繩,一個背人,一個帶馬,不一會就沖到山下。

     曹操早已蘇醒過來,見是兩個侄兒救了自己的性命,驚喜萬分,連連呼道&ldquo啊呀呀&hellip&hellip吓死老夫也!&rdquo 曹洪扶着叔父上了馬背,弟兄倆各上戰馬,護着曹操往斜谷飛馳而去。

    魏軍聞得魏王得救,奔走相告,大隊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斜谷一帶,紮下了大營。

     曹操從驚恐中複蘇過來後,穿上龍袍,整理龍冠,升坐大帳。

    點卯之後,發現除了王平投漢之外,文武幸無傷亡。

    自忖兵敗如此,東川已無法守住,但隻打了這麼一仗就把漢中之地送給劉備,既不甘心,又覺無奈。

    然而要守在這兒,伺機反攻,大軍糧草全無。

    想到前幾天遣許褚去陽平關催糧,諒必就要回來,要是大糧一到,還可以同劉備一争上下。

     卻說魏将許褚奉了曹操之命去陽平關解糧,離漢水趕了三天的路到達陽平關。

    米倉山大糧已劫,糧草成了數十萬大軍的燃眉之急,許褚不敢耽擱,一到關廂就與守将曹真要糧,上午到的關廂,傍晚時分已将十萬石大糧并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