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穿唇折齒走曹操 蓄意借端除楊修

關燈
裝載齊備,停在校楊中,打算連夜運回。

    飽餐之後,初更起身。

     曹真見他來去匆忙,十分擔心,數百裡的陽平道,要他格外當心。

    許褚想,我馳騁沙場數十年,就是靠手上這柄紫金刀起家,未曾碰上幾個對手,見誰怕來。

    雖然走夜路有點危險,但白天趕路更容易被人襲劫。

    就請曹真不必多慮,說道許褚還死不了。

     曹真一面與催糧軍士端正飯菜,一面擺下酒宴和許褚共飲。

    這一頓許褚足足飲了一壇美酒,據說酒能增力,還能壯膽,飲了個痛快。

    初更時分,許褚上馬提刀,來到校場,與曹真辭别。

    軍士們執着火把,推的推,拉的拉,解押着大糧離了陽平關。

     此時已是三月初十,一輪明月當空,滿地皆是清輝,春寒料峭,涼風拂拂。

    許褚多飲了一些酒,被晚風一吹,忍不住打了個寒噤。

    茫茫夜色中,山巒起伏,空空曠曠,若明若暗,愈加顯得陰冷。

     許褚一振雙臂,将紫金刀四門一開,抖擻丁一下精神,&ldquo一世英豪癡虎将,陽平奉命去催糧。

    軍士們,與我緊催車輛前行!&rdquo 許褚去陽平關解糧,對于曹操已經退往斜谷這一點毫不知曉,隻知道趁着月色趕路,早一些回到漢水。

    行至月亮西沉的時候,舉目見兩旁的山岸漸漸模糊,隻是隐隐地還感覺到無數丘陵連綿,仍象山路一樣無休止地延伸着。

     前面來到了一個四岔路口,軍士辨别不清往哪條路走,來報許褚。

    往左是漢水,向右是斜谷,許褚對地形很熟,打算就在岔道口停下略事休息再打足精神趕路。

     不料,就在這個時候,幽靜的山道上傳來一聲震撼人心的炮聲,刹時間丘陵中點燃起無數的火把,火光照耀得兩旁山谷如同白晝,一手舉刀、一手舉火的漢軍猶似神兵天降,如山洪一般奔流而下,早将魏軍的糧隊包圍了起來。

     突如其來的炮聲和軍隊的出現,使魏軍震驚不已,他們既不走,也不亂,眼睜睜地望着漢軍将自己當路攔住并包圍了起來。

    等到他們看清漢軍旗門飄舞着&ldquo常山趙&rdquo的旗幟,目睹着旗門前抱槍躍馬的趙子龍,這才一陣無法抑制的慌亂暴發了出來,&ldquo不好味,趙子龍來啦&hellip&hellip&rdquo邊喊邊向後面退去。

     來者正是漢将趙雲,他将銀槍一指,&ldquo從好賊将,留下大糧,常山趙雲在此!&rdquo 魏軍都曾領略過他的武藝,一向把他當作常勝不敗的神将來崇拜。

    此時見他就在面前,一個個棄了糧車往後逃去,&ldquo禀許将軍,四岔口漢将趙雲攔住去蹴欲奪大糧。

    請許将軍定奪!&rdquo 許褚聽到這個人的名字,心裡&ldquo格登&rdquo一跳,似乎不太相信這是真的,反問道:&ldquo莫非是趙雲前來劫糧?&rdquo&ldquo正是。

    &rdquo 許褚想,又遇上他了,十餘年前我挨了他的兩下槍鑽,每想起來,總覺得傷口在隐隐作痛。

    此人戰術奧妙,槍法變化無窮,想不到他還是這樣善戰,又找上門來了。

    我如今年己花甲,不勝武力,大有人老藝衰之感不論是武藝還是膂力都大不如以前了。

    要是今日再與趙雲相争,恐怕更不是他的對手了。

     許褚未與趙雲會面,心己軟了一截,覺得要取勝趙雲已毫無可能,可又忖道:冤家相逢,當然不能氣餒,否則非但在魏王之前難以銷差,甚至可能倒了我許褚數十年癡虎将的威名。

    但再一想,我受千歲知遇之恩,此番正好為他盡責盡忠,絕不能貪生怕死。

     許褚喝令軍士道:&ldquo與我兩旁退下!&rdquo說罷,一縱戰馬,旋風般地掃了上去。

    他手提被趙雲用青鋼劍削去三隻鐵環的六環象鼻紫金刀,在趙雲的對面扣住了戰馬。

     米倉山前那次相會隻是匆匆之間,誰都顧不上仔細打量對方。

    今日在雙方熊熊的火光看得清楚,兩員絕世名将都已鬓發染霜,須髯雪白,彼此都已老了。

    雖說兩人都是響當當的第一号人物,但趙雲見了他便覺在心理上占了上風。

    暗想,我奉軍師之命埋伏于此切斷魏軍退往陽平關的去路,不期相遇許褚從那兒解糧到此,要是能劫下糧草,殺敗許褚,那是功上有功。

     趙雲一蕩銀槍,喝道:&ldquo從奸賊将留下大糧,常山趙雲在此!&rdquo一碰上強敵就昕到這樣咄咄逼人的話,許褚也很惱火,&ldquo大膽趙雲,休得猖狂!若要糧草,許褚刀上領取!&rdquo 就在許褚講話的時候,趙雲從劈面吹來的風中嗅到了一股濃烈的酒味,料着許褚行軍前喝了不少酒,因為從陽平關到這兒路很遠,尚有這麼刺鼻的酒氣,估計他仍有幾分醉意。

    便縱馬上前,銀槍一抖,随即舞出一路槍法來。

     頃刻間,槍花飛舞,檢風四起,朝許褚劈面刺去。

    &ldquo叱,賊将許褚看槍!&rdquo&ldquo潑&hellip&hellip&rdquo槍纓跳躍,&ldquo嗖&hellip&hellip&rdquo槍風唿哨,不離許褚上下周身,亂發個不住。

    槍越舞越急,許褚借着一點酒氣用六環大刀四處招架,上護其人,下護其馬,打一個上下難分。

     可是,趙雲的銀槍忽上忽下,忽進忽退,虛虛實宴,一杆槍頭真假難辨。

    許褚開始還能面面俱到,時間一長,一則酒醉未醒,二來不勝體力,不單覺得頭昏眼花,而且喉嚨口惡心難忍,似有翻腸倒肚之感,分不清趙雲的真槍頭在哪兒,隻知道憑自己的經驗來抵擋。

     趙雲早就發覺今天的癡虎将大不如以往,雖然上了點年紀,可武藝已大大地衰退了,開始見他神思恍惚,又見他刀法錯亂,心想,想不到許褚還有這麼一個絕招!便起鼠自爛銀槍五指開闊的尖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進了他的咽喉。

    可憐一代名将捐軀沙場,屍體搖晃着跌落塵埃。

     魏軍見許褚不幸陣亡,一哄而散,各自奪路逃命。

    趙雲投料到能這麼順利地槍挑許褚,頗感意外,使用槍在許褚碩大的衣甲上蹭了幾下,擦掉了血迹,懷中一抱。

    早有弟兄封下了許褚的首級,獻到了馬前。

    趙雲看了一眼,挂在腰際。

     天色朦胧之時,漢軍大隊也趕了上來,聞得趙雲殺了許褚,無不振奮。

    打一個東川,要算夏侯淵和許褚的兩顆腦袋最值錢,對曹操的打擊最大,尤其是許褚。

     趙雲迎上前去向孔明繳令,獻上首級。

    劫糧十萬石,月下槍挑許褚,功勞不小,孔明為他一一登上記功簿。

    打掃完了戰場,孔明命大隊往斜谷道上進兵,迎戰曹操的大隊。

     卻說許楮被槍挑以後,殘軍逃往斜谷,見那兒紮着一座魏軍大營,料是曹操在那兒,急忙上大帳來見曹操,&ldquo禀魏王千歲,許将軍押糧回來,被漢将趙雲守候在關平道上,槍挑身亡,小的奪路逃回!&rdquo&ldquo啊?!&rdquo曹操乍聽到這個噩耗幾乎驚厥,數十年的心腹,忠心赤膽,肺腑相見,一旦戰死,不由得老淚縱橫,&ldquo仲康啊&hellip&hellip&rdquo 為許褚的死,曹操大放悲聲。

    帳上這些文武聽到了這麼個消息,也感到萬分的驚恐,想到此番出師漢中與劉備争奪,實在是利微弊多,連打敗仗,屢折猛将,說不定這種厄運什麼時候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所以無人不為許褚悲哀,也無不為自己擔憂。

     大恸了一陣以後,曹操命手下去陽平道上找回許褚的屍體,再命能工巧匠為無頭屍打造一顆黃金首級,用上等棺枋安置。

    此乃後話不提。

     到了這個地步,從雙方的實力和士氣上對比,很明顯魏軍敗局已定,曹操應該放棄東川而走了,免緻更慘重的失敗。

    然而,這已不可能。

    曹操此番入東川,失人失地,而且威風掃地,很難控制住自己報複的欲望,豈肯自動退出東川。

     卻說孔明也是走的陽平道,路過陽平山麓,收了吉穆弟兄,毀了山寨,又與趙雲合兵一處,打聽得曹操就在斜谷紮下營頭,便趕了前去。

    他想,自去年春天張飛酒醉敗張颌至今,前後最多也隻一年,整個東川差不多都已打了下來。

    我軍渡過了漢水以後,切斷了曹操退往南鄭的道路,迫使他兵退斜谷。

    這樣,最多再打一仗,就能把曹操趕出漢中。

     孔明下令離魏營五裡紮下浮營。

    魏軍早有探子得知漢軍的消息,飛報入帳:&ldquo禀魏王千歲,漢軍大隊已到,離此五裡紮營。

    請魏壬定奪!&rdquo 曹操退到了斜各道也在思量:東不能回轉南鄭,西不能退守陽平,困到了北面之地斜谷。

    要是再失敗的話,我在東川就無立足之地了。

    看來不能再退了,要與劉備拚死打一仗,或許還有轉機。

    此時聽得漢軍趕到,急令衆将點兵五萬,去營前設立旗門,以觀劉備的動靜。

     孔明剛剛紮下營寨,聞報曹操親自出營,反覺驚奇:打輸了整個東川,他居然還有這點鬥志,真不簡單。

    倒要看他還有多大的能耐可以抵擋大軍。

    孔明亦然點兵五萬,去魏軍前設立旗門。

    君臣二人車馬并行緩緩來到旗門停下,文武兩旁站列,與曹操遙遙相對。

    盡管曹操剛才還是雄心勃勃,可是一與漢軍對陣,頓覺心灰意冷,信心全無。

    因為在他的眼光中看到的漢兵漢将個個都勇猛無比,而自己的部下多數有氣無力,卻是不戰也要敗的樣子。

    因此,曹操又不想與漢軍當面混戰,他雙目一轉,便計上心來。

    進令軍士呼劉備出陣,自引一班侍從來到陣中。

    &ldquo呔!漢軍旗門聽了,我家千歲喚劉皇叔出陣答話!&rdquo 打入東川旗開得勝,勢如破竹,這使劉備更覺漢室有救。

    尤其把曹操逼到了東川的邊陲角落,眼看再打一仗就能平定整個東川,越使劉備亢奮。

    此時聞得曹操要他出陣,便向孔明投去了詢問的一瞥:軍師以為如何? 孔明十分鎮定地點了點頭,&ldquo主公出陣,且看孟德如何。

    亮自會相助。

    &rdquo 劉備聽了孔明的話十分放心,也領了一隊侍衛點馬來到陣中,距曹操十來步路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