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智孔明初罵王朗 贛張苞連傷魏将

關燈
第十回智孔明初罵王朗贛張苞連傷魏将 卻說曹操正在猶豫不決、進退兩難的時候,後軍高喊糧寨失火。

    曹操再也不敢久留于此,帶着衆軍回救米倉山而去。

    趙雲空營退敢,奮起直追。

    七千漢軍轉守為攻,拆去營頭,跟着老将軍去追趕曹操。

     這且不提。

    話說米倉山,這火究竟是誰放的呢? 那日黃忠和趙雲大帳比武,一起争得了這支令,歡喜異常。

    可一旁的張飛也在暗自得意,料他們此去不過是打個頭陣,根本劫不到糧草。

    等他們倆一走,衆文武又被召集到大帳,孔明便說:&ldquo帳上衆位,黃忠、趙雲米倉山劫糧,可望成功否?&rdquo 論武藝,這兩員大将是沒什麼可說的,論智謀也在衆将之上,一緻以為除了他們兩人,恐怕再找不出更适當的人選。

    然而,孔明的問話不會沒有道理,他問這樣的話就是懷疑他們的能耐。

    帳上文官武将不少,一時竟無人敢答。

     沉寂有頃,張飛閃出,&ldquo老師啊,老張以為老趙、老黃此去難望成功。

    &rdquo&ldquo哦,乞道其詳。

    &rdquo&ldquo米倉山屯糧之所,操賊聚四十餘萬精壯于此,全仗此山。

    倘然糧草被劫,何能立足漢中。

    子龍、漢升皆是宿世名将,操必全力以赴,拒之于糧山之下,豈肯容其越雷池一步?老師以為如何?&rdquo 孔明微笑着點點頭,覺得張飛分析得很有道理,在用兵上進步也越來越大。

    看得出他說這樣的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不是信口開河。

    遂問遭:&ldquo将軍有何良謀?&rdquo &ldquo吾料曹操必以重兵圍裹黃忠,後方必然空虛。

    請老師付老張一支将令,潛往米倉山之側,窺其空虛之處,放火燒,出其不意,定能成功。

    &rdquo &ldquo言之有理。

    亮命爾父子領兵一萬,多帶引火之物,即刻前往。

    &rdquo孔明本來就是這個意思,不料張飛也想到了這一步,師生不謀而合,孔明豈有不從之理。

     張飛父子出營上馬,不走面前大道,領軍專行小徑,攀山越嶺。

    繞走山路是十分艱苦和費力的,直走了兩天兩夜,才摸到了米倉山之側。

     其時天色将明,張飛與衆軍隐蔽在雜草叢林之中,見曹操親頓重兵追趕黃忠和趙雲而去。

    待他們走遠,張飛命兒子張苞分一半軍士去佯攻魏軍大營,困住魏軍,親領五千弟兄,拿着噴筒火箭等物往米倉山沖突而上。

    米倉山上自從夏侯尚被黃忠刀劈之後,一直無人駐守。

    曹操以為所有漢軍都被自己趕走了,大營和糧寨并無危險,故而沒及時命大将把守。

     誰知張飛趕得正巧,也正希望如此,竟然毫無阻擋地向山上沖去,直插糧寨。

    魏軍見漢軍殺到,初時還抵擋一陣,放亂箭,抛灰瓶。

    然後看到大旗上寫的是&ldquo燕山張&rdquo,猶如見到了殺人不眨眼的魔鬼,丢下山寨,各自抱頭鼠竄,奪路逃命。

    一時間,群龍無首,混亂不堪。

     其實,張飛今日到此并不要搶占山頭,旨在放火燒糧,因為糧草一斷,用不了幾天,曹操就會不戰而退。

     此時見魏軍四散奔走,便傳令軍士沖了上去,掣出噴筒火箭向糧堵草堆上射去。

    米倉山是嚴禁煙火的,此刻被四面八方竄來的火箭一燃,又被風這麼一吹,整座山都着了火,火順風勢,風助火威,不斷地向外蔓延,偌大一個糧寨,頃刻間變成了一座在熊熊燃燒的火山。

     魏營中的守将王平,得報山頭起火,立即躍馬出營,想去撲滅大火。

    可是已經不能夠了,營前張苞在搦戰,上空飄動着他張飛老子的大旗,吓得王平不敢出營,因為一去救火,大營勢必難保,與其丢營,不如放棄糧寨。

    因此隻得眼睜睜地望着米倉山的熊熊大火在任意地吞噬着那無數的糧草。

     張飛點着了大火,估計再也無法去救熄,便帶領弟兄下山往魏營前去接應兒子。

    父子二人攻營甚急,王平急令手下放箭,方才射退了漢軍。

    可是,大營仍在岌岌可危之中。

     張飛和張苞正與王平打得火熱,隻聽得後面人喧馬嘶,回頭一看,原來是曹操領着千軍萬馬退了回來。

     張飛知道曹操手下兵精将廣,不能硬拚,故面帶着張苞和衆軍轉身就走。

    待曹操和數萬魏軍進入了大營,又見後面黃忠和趙雲等都追趕到此,便上前合兵一處,說道:&ldquo老趙、老黃啊,米倉山被老張燒毀的了。

    &rdquo 趙雲和黃忠想,怪不道米倉山會着火,原來是張飛父子放的。

    我們打了三天,戰得人困馬乏,卻被他們父子偷偷趕到了這兒奪了個現成的功勞。

    二人忙也上前恭賀道:&ldquo三将軍神威,米倉山焉有不破之理。

    &rdquo 霍俊和杜微也上前見過了禮。

    六員大将,一萬七千漢軍就在營前挑戰。

     卻說孔明送走了張飛以後,便與劉備統領四十萬大軍随後徐徐而進。

    一路上刀槍閃閃,旗幡飄飄,馬軍一彪彪,步軍一隊隊,浩浩蕩蕩,一望無邊。

    大旗下劉備和孔明車馬并行,文左武右,精神煥發,耀武揚威。

     這一日,兵臨魏營,早有探子來報張飛焚糧成功。

    孔明穩坐四輪車中,輕搖羽扇,含笑喚道:&ldquo主公。

    &rdquo 劉備忙應道:&ldquo啊,軍師。

    &rdquo 孔明望着還在冒煙的米倉山道:&ldquo孟德今日之用兵,不及往昔。

    &rdquo 劉備不知他指的是哪一點,便問:&ldquo軍師,備不甚明嘹。

    &rdquo 孔明指着魏軍大營說:&ldquo兵書雲:&lsquo背水紮營,乃兵家之大忌。

    &rsquo如今盂德背靠漢水結營,犯此大忌也。

    若亮麾軍強攻,操後退不及,必遭大敗矣。

    &rdquo 劉備聽他這麼一說,正中心願:軍師果然兵法精通,料事如神,一到這兒就看出了魏營的破綻。

    此番再不剿滅奸賊,怎對得起水深火熱中的百姓!說道:&ldquo軍師,備誓滅操賊!&rdquo &ldquo主公放心,亮自有主張。

    &rdquo說着,孔明便令手下鳴金,将沖營的六員大将召回來。

    同時勒馬停車,離魏營三裡紮寨,吩咐手下隻要紮一座浮營。

     無多時,已按孔明之意紮下一座大營。

     曹操在将台上看得清楚,燒了一個糧寨,他憂心忡忡,從南鄭趕到這兒就是為了要保住這座山頭,然而事與願違,糧草化為灰燼,等于白來。

    面對着數十萬漢軍,曹操心事重重:魏蜀二軍相遇,各有重兵四十萬,這還是第一次。

     可孔明紮下的卻是浮營,這是什麼道理? 道理很簡單,孔明不打算在此多呆日子,而是想盡早把曹操趕過漢水。

    因為天蕩、定軍、米倉已得,曹操已無險可據,半個東川已歸了劉備,所以不必紮牢營來與曹操對峙。

    而曹操遭了今日之大敗,據守漢水的信心已完全喪失,不必垃多地擔心他會卷土重來。

     漢軍紮下營寨,孔明立即坐帳,文武兩旁站立。

    黃忠等六員戰将領兵回到大營,進帳繳令。

    老将軍在劉備和孔明的面前極力推薦霍俊的義勇,将三日來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

    孔明深表欽佩,收他在帳下為将,分别為他們六個人一一登功。

     黃忠等謝恩後退過一旁。

    孔明立即傳令衆将各領兵馬前往米倉山救火,把燒剩的糧草運回來。

    同時又命手下各處巡哨,以防曹操突然來襲。

    米倉山上共屯糧五十萬石,可供四十萬人馬兩個月的口糧,盡管大火沖天,一時半刻還燒不了許多。

     漢軍一擁而上,迅速撲滅餘火,所幸糧食堆積如山,當中尚未燒及,足有半數還是完好無損。

    援軍使将大糧源源不斷地運回大營,最後連燒焦的也不糟蹋,全都裝載入營。

     曹操望着漢軍一邊運糧,一邊仍是對自己百倍警惕,沿途都有漢将保護,覺得再與漢軍争奪已經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了,隻得望糧興歎。

    可是又見漢軍連燒焦的大糧都要,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以為漢軍大多腸胃不好,焦米有助于消化除此别無妙用。

     曹操無可奈何地下了将台,回到帳中,沉思着以後怎樣對付劉備。

    突然,手下來報,&ldquo劉備命人前來下書挑戰。

    &rdquo 曹操令漢軍進帳,接過戰書,便在上面批道:明日開兵。

     漢軍回營複命不提。

     曹操思量道:營中隻有數天糧草,不能持久,看來這一仗不是一兩天可以決出勝負。

    便命許精帶兵五萬去陽平關催糧,并囑咐他路上不要飲酒誤事。

    因為許褚是他的心腹,近年來性情一直不好,可能是上了點年紀,總覺得郁郁寡歡,尤其是近來魏軍屢戰屢敗,曹操唯恐他路上借酒消愁,所以要關切他幾句。

    許褚應喏,帶了人渡過漢水,往陽平關去催糧。

     這裡吃過了晚飯,曹操又升坐大帳,直至深更半夜不見漢軍前來偷襲,方才傳令退帳休息。

     一宵已過,天色放明。

    孔明一早召集文武。

    大帳上,衆将個個摩拳擦掌,&ldquo滅曹興漢&rdquo的口号叫了二十來年,今天真正到了這個時候,誰還忍耐得住!特别是張飛,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