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智孔明初罵王朗 贛張苞連傷魏将
關燈
小
中
大
得眼睛都突出來了,大聲嚷道:&ldquo大哥,數十年怨仇今日方得一報,老張定斬老賊之首!&rdquo張苞也叫遭:&ldquo老張亦然斬它十員賊将!&rdquo&ldquo本将軍也要斬将十員&hellip&hellip&rdquo
大帳上一片呼聲。
等到大家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以後,孔明這才對劉備正色道:&ldquo主公受天子衣帶密诏數十年,常欲滅操以興漢室。
今日兩軍對壘,主公正可當衆數說操之逆天大罪。
&rdquo 劉備想,這倒是一樁正經事,往常總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今日理應當了八十萬之衆來說一說兩軍誰順準逆,誰正誰邪。
便向孔明點一點頭表示贊同。
孔明立即傳令衆文武領五萬大軍往營前設立旗門,他與劉備車馬并行來到旗門下,劉備胯下黑爪馬,孔明仍是坐的四輪車,文左武右兩旁站列。
魏軍前也設下一座五萬人的旗門,旗門下黃羅傘蓋,銀鞍白馬上曹操手捧令旗。
兩座旗門相距不遠,對面都看得十分清楚。
孔明便對劉備看了一看說,&ldquo主公請!&rdquo 劉備整頓龍冠龍袍,帶着一班護衛,點馬來到戰場中央扣住。
身後的這班侍衛立即跑前幾步,對着魏軍旗門大聲呼道:&ldquo魏軍聽了,我家皇叔在此,請魏王出馬答話!&rdquo盡管雙方互為仇敵,勢不兩立,一個是正宗皇叔,有天子之份,一個兒雖是挾天子欲篡漢室,但也是一家禦封王室,權傾朝野,非同小可,故而在這種面對面的場合上劉備還是稱他是魏王,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曹操已多年不見劉備了,此時見他兩旁人頭濟濟,威風卻勝過自己幾分,心裡萬分忌恨。
暗想,自從與他許昌分手,竟成仇敵,盡管小沛、徐州、汝南、當陽數敗于我,終究還是被他逃遁。
想不到近年來他卻創下這樣大的基業,數處州郡被他收掠,兵馬盡投到他的手下。
居然敢和我來争奪東川了,說不定哪一天還會和我相會在中原,這如何使得。
曹操本來一直罵劉備是孤窮,一向看他不起,可今天雙方的實力大有變化,劉備又連打幾個勝仗,完全控制住了東川的半個局面,這點優勢曹操看得十分清楚,故而不敢對劉備無禮,相反要表現出相當的和善。
曹操也帶着侍衛來到戰場,拱手道:&ldquo啊呀,原是玄德公,久違了!憶昔皇城一别,迄今二十來載,光陰迅速,你我皆成白發之人。
當初一殿為臣,結好于前,如今玄德公克複荊襄,平定西蜀,兵精将廣,可謂英名遠播,緣何再興重兵犯吾阆中之地?望玄德公憶念故交,領兵回蜀,你我共結和好,永不相犯。
&rdquo這是曹操第一次向劉備求和。
劉備心裡一陣冷笑:你這個老賊啊,幾曾向人家求和過?你一向以強淩弱,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一世。
想當初我劉備兵不過千,将不逾十,被你窮追猛打,無藏身之地,你那時想的是置我于死地,斬草除根,可曾想到過要與我談和?如今你還未落到這種地步就想叫我退兵,談何容易! 劉備想到數十年來刨業的艱辛,一股怒氣油然而生,頓時劍眉倒豎,龍耳圓睜,指着曹操大罵道:&ldquo操賊!爾數十年來挾制天子,陰結死黨,篡設之心昭然若揭。
備受天子衣帶血诏,曆盡颠沛初興漢業,誓欲剿滅亂臣賊子以正朝綱。
&rdquo說到這兒,劉備向兩旁旗門又大聲道:&ldquo軍士們,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
備受天子之密诏,集天下忠義兩全之士,殄滅奸黨,複安社稷,此乃順應天意,高祖之業定能複興!&rdquo 漢營旗門下的将士聽了劉備的這番慷慨陳詞,齊聲高呼:&ldquo萬歲!萬歲!萬萬歲!&hellip&hellip&rdquo 曹操被劉備這一陣數落,漲得面孔通紅。
一聲不響,圈馬跑回旗門。
當然,憑你劉備怎麼說,吃曹操飯的文武還是以為自己的主人有道理,決不會因為劉備的這一席話而動搖軍心。
相反有人感到劉備動辄以诏書來吓唬人,其目的也是為了争權奪利,謀取至尊的地位。
等到曹操跑回旗門,早有一人為曹操大鳴不平,此人年已八十,在曹操手下任司徒之職,姓王名朗,飽學史書,通達經綸,便想為曹操撈回這點面子。
忙到曹操馬前道:&ldquo千歲,孤窮劉備以漢室宗親自居,竟敢對千歲如此無禮。
待老夫出馬羞他一羞,魏王鈞意如何?&rdquo 曹操看着八十高齡的王郎,心灰意懶地說:&ldquo大可不必。
随便罷了。
&rdquo年紀大的人往往性情孤傲,他想為曹操争回一口氣,卻被曹操冷冷地回絕了。
這使王朗十分生氣,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刺痛。
他不怨恨曹操,卻把一腔怒火全都想宣洩到劉備的身上,故而不管曹操怎樣冷漠,王朗又堅持道:&ldquo千歲,量劉備有何德何能,膽敢仗勢教人,老夫定要羞辱他一番,千步不要阻攔。
&rdquo 曹操見他執意耍去,暗想,不如讓他去一去,或許也能申達我的心曲,将劉備說得啞口無言。
使允道:&ldquo司徒且要當心。
&rdquo 王朗得意非凡,自以為憑着一張利嘴,足以把劉備說得滿面羞慚,無地自容。
便領着一班魏軍,點馬來到陣前,見劉備已回進了旗門,忙命弟兄向對面呼喚:&ldquo呔!漢軍聽了,我家王司徒在此,命劉備答話!&rdquo 劉備想,曹操剛被我說退,居然還有人找上門來。
正要回身再次出陣,被孔明用羽扇一攔,說道:&ldquo主公,區區司徒,何勞大駕親往,待亮前往。
&rdquo&ldquo正是。
&rdquo劉備覺得頗有道理,便在旗門下扣馬。
孔明想,自有那種人,以為自己的學識高深得不得了,便要在大庭廣衆顯耀一下,占一點嘴上的便宜也好。
老實說,象你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和劉備對話,我也羞于和你争辯,但為了漢室大業,就給你一點面子,不使你空手而返。
當然,孔明心裡也明白,象他這樣一把年紀的人,敢于為曹操辯解,文才必好,而且能言善辯,倒也不可掉以輕心。
便将鶴氅綸巾整頓一番,向兩旁小僮羽扇一招,西輪車直抵王朗馬前停住。
孔明就近對王朗打量了一下,白發蒼蒼,一個耋耄文人。
王朗見漢軍旗門中出來的并不是劉備,而是一輛少見的四輪車,車上這個人的形象十分熟悉,便以手指道:&ldquo車輛之上何等人物?&rdquo 孔明見他這等傲慢,開口就象要和人家過不去。
便答道:&ldquo山人乃是大漢軍師,中郎将諸葛。
敢問大夫大名?&rdquo &ldquo嚯,原是諸葛孔明。
老夫乃魏王駕前司徒王朗。
&rdquo孔明聽到&ldquo王朗&rdquo這二字,暗自想道:好,原來你就是王郎,昔年曾助董卓篡漢未遂,逃入陳倉避難,後又投靠奸賊曹操,一生從奸,專與漢室作對,稱得上是個臭名昭著的老賊,這種人的嘴裡是不會有什麼好話講出來的,今天撞在我的手裡,倒要他領略一下我諸葛亮的手段。
且聽他要說什麼話來。
便肅然問遭:&ldquo未知司徒有何言語?&rdquo 王朗跟了曹操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面不知經曆了多少,也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頗為得寵,所以仗着自己這點才學便倚老賣老,誰也不放在服裡。
魏軍中念他年事已高,大都忍讓于他,越使他驕狂得目空一切。
此時他擺出一副前輩的樣子,雙手将白須一撩,冷笑道:&ldquo老夫久聞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聞得先生以管、樂自比,天地皆曉,韬略盡知,卻緣何興此無名之師來犯漢中之地,豈不是太不識時務了?&rdquo 孔明想,果然不出所料,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奸賊口中也講不出中聽的話來。
孔明似聽非聽,羽扇輕搖,從容應道:&ldquo孟德久懷篡逆之心,掃蕩天下,戰亂不止。
吾主奉天子之诏,興漢室之軍,伐無道之賊,實是順應天意,師出有名也!&rdquo 王朗也覺孔明的嘴的确厲害,對答得滴水不漏。
又笑道:&ldquo高祖創漢四百年,時運已衰,天數将變,俗言道:&lsquo有道伐無道,有德者天下歸心。
&rsquo魏王欲一統天下,乃天理如此也。
&rdquo 孔明想,我說曹操無道,他卻說當今天子無道,反用&ldquo天下歸心&rdquo來标榜,王朗這老賊真是個死心塌地的奸徒,對曹操倒是忠心耿耿。
孔明并不立即反駁,想等他說完了再行論理,這叫做後發制人。
所以,坐在四輪車上雙目微合,一言不發。
王朗隻道孔明被他說得啞口無言,更是勁頭十足,嘴裡噴着唾沫,指手劃腳,滔滔不絕地接着說道&ldquo漢自桓、靈以來,素行無道,緻使黃巾作亂,天下争橫。
至建安,袁術欲稱帝于壽春,袁紹強占冀州,劉表虎踞荊襄,呂布争奪徐州&hellip&hellip盜賊蜂起,天下割據
等到大家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以後,孔明這才對劉備正色道:&ldquo主公受天子衣帶密诏數十年,常欲滅操以興漢室。
今日兩軍對壘,主公正可當衆數說操之逆天大罪。
&rdquo 劉備想,這倒是一樁正經事,往常總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今日理應當了八十萬之衆來說一說兩軍誰順準逆,誰正誰邪。
便向孔明點一點頭表示贊同。
孔明立即傳令衆文武領五萬大軍往營前設立旗門,他與劉備車馬并行來到旗門下,劉備胯下黑爪馬,孔明仍是坐的四輪車,文左武右兩旁站列。
魏軍前也設下一座五萬人的旗門,旗門下黃羅傘蓋,銀鞍白馬上曹操手捧令旗。
兩座旗門相距不遠,對面都看得十分清楚。
孔明便對劉備看了一看說,&ldquo主公請!&rdquo 劉備整頓龍冠龍袍,帶着一班護衛,點馬來到戰場中央扣住。
身後的這班侍衛立即跑前幾步,對着魏軍旗門大聲呼道:&ldquo魏軍聽了,我家皇叔在此,請魏王出馬答話!&rdquo盡管雙方互為仇敵,勢不兩立,一個是正宗皇叔,有天子之份,一個兒雖是挾天子欲篡漢室,但也是一家禦封王室,權傾朝野,非同小可,故而在這種面對面的場合上劉備還是稱他是魏王,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曹操已多年不見劉備了,此時見他兩旁人頭濟濟,威風卻勝過自己幾分,心裡萬分忌恨。
暗想,自從與他許昌分手,竟成仇敵,盡管小沛、徐州、汝南、當陽數敗于我,終究還是被他逃遁。
想不到近年來他卻創下這樣大的基業,數處州郡被他收掠,兵馬盡投到他的手下。
居然敢和我來争奪東川了,說不定哪一天還會和我相會在中原,這如何使得。
曹操本來一直罵劉備是孤窮,一向看他不起,可今天雙方的實力大有變化,劉備又連打幾個勝仗,完全控制住了東川的半個局面,這點優勢曹操看得十分清楚,故而不敢對劉備無禮,相反要表現出相當的和善。
曹操也帶着侍衛來到戰場,拱手道:&ldquo啊呀,原是玄德公,久違了!憶昔皇城一别,迄今二十來載,光陰迅速,你我皆成白發之人。
當初一殿為臣,結好于前,如今玄德公克複荊襄,平定西蜀,兵精将廣,可謂英名遠播,緣何再興重兵犯吾阆中之地?望玄德公憶念故交,領兵回蜀,你我共結和好,永不相犯。
&rdquo這是曹操第一次向劉備求和。
劉備心裡一陣冷笑:你這個老賊啊,幾曾向人家求和過?你一向以強淩弱,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一世。
想當初我劉備兵不過千,将不逾十,被你窮追猛打,無藏身之地,你那時想的是置我于死地,斬草除根,可曾想到過要與我談和?如今你還未落到這種地步就想叫我退兵,談何容易! 劉備想到數十年來刨業的艱辛,一股怒氣油然而生,頓時劍眉倒豎,龍耳圓睜,指着曹操大罵道:&ldquo操賊!爾數十年來挾制天子,陰結死黨,篡設之心昭然若揭。
備受天子衣帶血诏,曆盡颠沛初興漢業,誓欲剿滅亂臣賊子以正朝綱。
&rdquo說到這兒,劉備向兩旁旗門又大聲道:&ldquo軍士們,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
備受天子之密诏,集天下忠義兩全之士,殄滅奸黨,複安社稷,此乃順應天意,高祖之業定能複興!&rdquo 漢營旗門下的将士聽了劉備的這番慷慨陳詞,齊聲高呼:&ldquo萬歲!萬歲!萬萬歲!&hellip&hellip&rdquo 曹操被劉備這一陣數落,漲得面孔通紅。
一聲不響,圈馬跑回旗門。
當然,憑你劉備怎麼說,吃曹操飯的文武還是以為自己的主人有道理,決不會因為劉備的這一席話而動搖軍心。
相反有人感到劉備動辄以诏書來吓唬人,其目的也是為了争權奪利,謀取至尊的地位。
等到曹操跑回旗門,早有一人為曹操大鳴不平,此人年已八十,在曹操手下任司徒之職,姓王名朗,飽學史書,通達經綸,便想為曹操撈回這點面子。
忙到曹操馬前道:&ldquo千歲,孤窮劉備以漢室宗親自居,竟敢對千歲如此無禮。
待老夫出馬羞他一羞,魏王鈞意如何?&rdquo 曹操看着八十高齡的王郎,心灰意懶地說:&ldquo大可不必。
随便罷了。
&rdquo年紀大的人往往性情孤傲,他想為曹操争回一口氣,卻被曹操冷冷地回絕了。
這使王朗十分生氣,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刺痛。
他不怨恨曹操,卻把一腔怒火全都想宣洩到劉備的身上,故而不管曹操怎樣冷漠,王朗又堅持道:&ldquo千歲,量劉備有何德何能,膽敢仗勢教人,老夫定要羞辱他一番,千步不要阻攔。
&rdquo 曹操見他執意耍去,暗想,不如讓他去一去,或許也能申達我的心曲,将劉備說得啞口無言。
使允道:&ldquo司徒且要當心。
&rdquo 王朗得意非凡,自以為憑着一張利嘴,足以把劉備說得滿面羞慚,無地自容。
便領着一班魏軍,點馬來到陣前,見劉備已回進了旗門,忙命弟兄向對面呼喚:&ldquo呔!漢軍聽了,我家王司徒在此,命劉備答話!&rdquo 劉備想,曹操剛被我說退,居然還有人找上門來。
正要回身再次出陣,被孔明用羽扇一攔,說道:&ldquo主公,區區司徒,何勞大駕親往,待亮前往。
&rdquo&ldquo正是。
&rdquo劉備覺得頗有道理,便在旗門下扣馬。
孔明想,自有那種人,以為自己的學識高深得不得了,便要在大庭廣衆顯耀一下,占一點嘴上的便宜也好。
老實說,象你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和劉備對話,我也羞于和你争辯,但為了漢室大業,就給你一點面子,不使你空手而返。
當然,孔明心裡也明白,象他這樣一把年紀的人,敢于為曹操辯解,文才必好,而且能言善辯,倒也不可掉以輕心。
便将鶴氅綸巾整頓一番,向兩旁小僮羽扇一招,西輪車直抵王朗馬前停住。
孔明就近對王朗打量了一下,白發蒼蒼,一個耋耄文人。
王朗見漢軍旗門中出來的并不是劉備,而是一輛少見的四輪車,車上這個人的形象十分熟悉,便以手指道:&ldquo車輛之上何等人物?&rdquo 孔明見他這等傲慢,開口就象要和人家過不去。
便答道:&ldquo山人乃是大漢軍師,中郎将諸葛。
敢問大夫大名?&rdquo &ldquo嚯,原是諸葛孔明。
老夫乃魏王駕前司徒王朗。
&rdquo孔明聽到&ldquo王朗&rdquo這二字,暗自想道:好,原來你就是王郎,昔年曾助董卓篡漢未遂,逃入陳倉避難,後又投靠奸賊曹操,一生從奸,專與漢室作對,稱得上是個臭名昭著的老賊,這種人的嘴裡是不會有什麼好話講出來的,今天撞在我的手裡,倒要他領略一下我諸葛亮的手段。
且聽他要說什麼話來。
便肅然問遭:&ldquo未知司徒有何言語?&rdquo 王朗跟了曹操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面不知經曆了多少,也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頗為得寵,所以仗着自己這點才學便倚老賣老,誰也不放在服裡。
魏軍中念他年事已高,大都忍讓于他,越使他驕狂得目空一切。
此時他擺出一副前輩的樣子,雙手将白須一撩,冷笑道:&ldquo老夫久聞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聞得先生以管、樂自比,天地皆曉,韬略盡知,卻緣何興此無名之師來犯漢中之地,豈不是太不識時務了?&rdquo 孔明想,果然不出所料,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奸賊口中也講不出中聽的話來。
孔明似聽非聽,羽扇輕搖,從容應道:&ldquo孟德久懷篡逆之心,掃蕩天下,戰亂不止。
吾主奉天子之诏,興漢室之軍,伐無道之賊,實是順應天意,師出有名也!&rdquo 王朗也覺孔明的嘴的确厲害,對答得滴水不漏。
又笑道:&ldquo高祖創漢四百年,時運已衰,天數将變,俗言道:&lsquo有道伐無道,有德者天下歸心。
&rsquo魏王欲一統天下,乃天理如此也。
&rdquo 孔明想,我說曹操無道,他卻說當今天子無道,反用&ldquo天下歸心&rdquo來标榜,王朗這老賊真是個死心塌地的奸徒,對曹操倒是忠心耿耿。
孔明并不立即反駁,想等他說完了再行論理,這叫做後發制人。
所以,坐在四輪車上雙目微合,一言不發。
王朗隻道孔明被他說得啞口無言,更是勁頭十足,嘴裡噴着唾沫,指手劃腳,滔滔不絕地接着說道&ldquo漢自桓、靈以來,素行無道,緻使黃巾作亂,天下争橫。
至建安,袁術欲稱帝于壽春,袁紹強占冀州,劉表虎踞荊襄,呂布争奪徐州&hellip&hellip盜賊蜂起,天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