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洪定國
關燈
小
中
大
叩請回洪州探視的打算,也讓這道旨意算計在裡面。
洪定國接過旨意,看着辟邪行禮,一邊笑道:既是如此,小公公随我回多峰大營,安排好就啟程。
辟邪道:世子爺請上馬。
向西隘口出去,便出了多峰,奴婢已奉旨在離水邊上備下船隻,順流而下,不過兩三天的功夫就到京了。
多峰大營皇上自有聖命安排,何必辛苦世子爺特意兜回去延誤行程?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不怪世子爺謹慎盡責,倒要責備奴婢伺候不周,多此一舉,累着了世子爺。
寄望于拖延時日,也是不行了。
洪定國有點微微的惱怒,讓李呈捧過聖旨,上了馬對他道:你是父王身邊來的人,你看呢? 洪王隻有洪定國一子,自小寄予厚望,珍愛異常。
若為皇帝挾持在京畿,無疑牽動洪王心肺,掣肘将來的布置。
洪王在離都生變之前急遣李呈召洪定國回洪州,也是擔憂朝廷此舉。
不料皇帝應變竟然這麼迅即,最後還是讓辟邪星夜急馳堵截在此。
但多峰古來就是匪穴,欽差不過三人,就算死在當地,也隻是剿匪不力的罪名,總比進京受制于人強上萬分。
李呈心領神會地走過來,握住辟邪的手,緩緩拍着他的肩膀道:在洪州就久仰小公公的大名,是我們這行拔尖的人物,一定聰明絕頂,怎麼會不明白世子爺謹慎從事的苦心?他用上了十分的功力,指望将辟邪心脈一舉震斷。
辟邪目中金光大盛,手上也緊了緊,内息奔轉,直透李呈丹田。
李呈頓覺氣血翻湧,開始時聲音還很高亮,後面卻漸漸氣餒般低沉了下去。
辟邪微笑道:早聽說老洪王爺身邊伺候的人都是人傑,藏龍卧虎,皇上也十分豔羨,今日見了李公公,才知道此言不虛。
李呈聽他報出自己的姓氏來,吃了一驚,強忍胸口的疼痛,慢慢松開手,退回洪定國馬前,趁着辟邪上馬的功夫,向洪定國搖頭使了個眼色。
洪定國見他臉色煞白,轉瞬的功夫便愈見難看,這才動容。
既然連李呈這樣王府中絕頂的高手也奈何不了他半分,隻得出下策以五百騎兵剿殺眼前三人了。
洪定國擡手堅定一揮,五百精騎立時整齊壓上。
辟邪哧的一笑,世子爺,皇上的旨意裡隻召世子爺一人,可沒有說要世子爺帶兵進京啊。
遠遠伫立良久,一直不出聲的黎燦和李師,此時提馬上前立定辟邪身後。
黎燦解開了所覆紅緞,漫不經心地用雪亮的槍刃照着自己疲憊的臉色,唉聲歎氣。
李師似乎是看到了什麼嗜好的佳肴,咋着嘴上上下下不住打量着洪定國,突然眉開眼笑。
這個人李師笑道。
辟邪扭頭呵斥道:世子爺面前不得無禮。
噢。
李師趕緊閉上了嘴。
三個人好整以暇等着洪定國開口說話。
洪定國展開薄薄的嘴唇,冷笑道:如此話音才起,便被一聲尖利的響箭截斷,山谷之上頓時是潑雨般的鐵蹄聲,隘口東首一人響亮的呼哨,刹那間又歸複沉寂。
世子爺。
押後的參将艾生悄悄上前對洪定國道,兩面山頂上少說也有兩三千人。
隻怕是白大親自到了。
隘口東首乳白色的雲霧裡更有一騎白亮得刺目。
高大的漢子裹在銀色的盔甲中,斜着身子坐在銀鞍白馬上,陽光還是稀薄的時候,便覺他滿身生光。
看這付行頭和吊兒郎當的嚣張氣焰,應是多峰匪首出海銀龍白大無疑。
洪定國在此駐守近兩年,還從來沒有和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打過照面,此時雖然仍看不清他的面目,也能感受到他流露出的輕屑冷笑。
辟邪的臉上沒有半分的錯愕驚訝,令洪定國頓時悟到了其中絕大的幹系,原來如此。
他道,朝廷用心良苦,小公公的主意也不少。
辟邪眨了眨眼睛,奇道:奴婢人微言輕,有什麼主意?就說現在,世子爺躊躇不前,賊寇虎視眈眈,奴婢早就方寸大亂,沒了主意。
正要請教世子爺該怎麼辦? 滿山精騎利箭籠罩之下,此事已無轉機,洪定國大大方方道:隻有讓标下五百騎兵抵擋片刻,我遵上命即刻赴京才是要緊。
辟邪終于心滿意足地點頭,世子爺的精兵,以一當百,必能全勝回營,世子爺大可放心。
洪定國對艾生低聲道:你領兵回去,賊寇不會阻攔,見着範先生,請他設法處置。
自己隻帶了李呈和兩名親兵,向辟邪點頭,小公公,請吧。
辟邪欠欠身,撥馬讓出路來。
艾生眼睜睜看着辟邪三人從五百騎兵中挾持洪定國緩緩出了攝魂口,不住跌足歎氣。
艾将軍請回吧山頭人衆嬉笑,谷中回音不絕。
待掉轉頭來,隘口東邊白霧依舊,白大卻已悄然不見。
艾生整頓隊伍急馳回營,将事端禀報範樹安。
範樹安大驚,一面派人急報洪王,自己親自領了千人,在離水一帶撒開人馬,追尋世子行蹤。
這七個人不過先行了小半天,在離水邊上了官船,不料當日就銷聲匿迹,洪州兵馬在離水上下幾百裡四處尋找,竟是半點消息也無。
辟邪一行乘坐官船行了不過三十裡,便換了輕舟順流而下。
寒江承運局二當家李雙實正在離水一帶行走,親自調度人手領頭前來接應。
李呈見船艙狹小,故作不悅,責難道:世子爺什麼身份,怎能擠在這樣的小船中? 辟邪道:您老多包涵。
奴婢奉旨出來的時候,京中出了件大事:王大将軍和巢州親王遭人行刺。
這快船上不張世子爺旗纛,也是奴婢孝敬小心之意。
不過是以策萬全,世子爺千萬體諒。
他回頭招呼官船上的船工,命他們尋找港口,将官船藏匿起來。
又安排黎燦和李師輪番保護世子爺安全,坐班在艙口,方才請了李雙實過船說話。
李呈見左近無人,終于有機會問道:世子爺,我等已經換乘輕舟,按理當使官船照常行走,掩人耳目,何以叫人藏起來? 洪定國道:官船照常行走,以範先生的本事,一天便追上了。
見其中無人,必定知道我們換船或是走了陸路。
現在我家的兵馬上下尋找官船蹤迹,趁這時機輕舟直下,又是領先了幾百裡。
原來如此,李呈道,好毒辣的小子。
不止如此。
洪定國不禁冷笑,皇帝将我放在多峰,孤懸洪州之外,原來早有要挾父王的圖謀。
而我以為直透中原腹地,身處多峰賊兵的囹圄之中,尚在沾沾自喜,不料早就被人算計了。
這等深刻的心機,不是毒辣可一言蔽之。
世子爺,奴婢說的是那個辟邪 洪定國沉吟道:多峰的賊人怎麼會和朝廷扯上關系?皇帝是深宮中的貴胄,不知世俗事,定有人予他謀劃。
劉遠苗賀林等人都是書呆子,怎會折節下交匪寇?姜放是行武出身,結交草莽倒也情有可原。
李呈道:世子爺是在擔心辟邪麼,宮裡長大的窮孩子,要能随意掌控這許多匪衆,豈不是駭人聽聞? 就怕是如此。
洪定國突然驚出一身冷汗,道,會不會是那個孩子? 兩年前就死了。
世子爺不記得了?郡主老娘娘親自來的信。
李呈忙道,再說他沒有一點英武氣派,全然不象老顔王爺。
船向東行了兩天,辟邪又請洪定國移駕,另換了一隻寬敞快船。
眼看距離都不過一天的路程,業已進入上江地界,洪定國卻十分沉得住氣,在船艙内靜靜看着江水,顯得一樣自得。
李呈在船外站了一會兒,進來在洪定國身邊低聲微笑道:世子爺,迎面船上是雷奇峰。
見到他的旗号了?洪定國大喜,站起身來向艙外走,被黎燦一如既往地攔住。
李呈上前怒道:世子爺不過想透個氣兒。
透氣就罷了,黎燦笑道,隻怕世子想看對面船上的奇景,刺痛了眼睛。
什麼就刺痛了眼睛?洪定國一笑
洪定國接過旨意,看着辟邪行禮,一邊笑道:既是如此,小公公随我回多峰大營,安排好就啟程。
辟邪道:世子爺請上馬。
向西隘口出去,便出了多峰,奴婢已奉旨在離水邊上備下船隻,順流而下,不過兩三天的功夫就到京了。
多峰大營皇上自有聖命安排,何必辛苦世子爺特意兜回去延誤行程?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不怪世子爺謹慎盡責,倒要責備奴婢伺候不周,多此一舉,累着了世子爺。
寄望于拖延時日,也是不行了。
洪定國有點微微的惱怒,讓李呈捧過聖旨,上了馬對他道:你是父王身邊來的人,你看呢? 洪王隻有洪定國一子,自小寄予厚望,珍愛異常。
若為皇帝挾持在京畿,無疑牽動洪王心肺,掣肘将來的布置。
洪王在離都生變之前急遣李呈召洪定國回洪州,也是擔憂朝廷此舉。
不料皇帝應變竟然這麼迅即,最後還是讓辟邪星夜急馳堵截在此。
但多峰古來就是匪穴,欽差不過三人,就算死在當地,也隻是剿匪不力的罪名,總比進京受制于人強上萬分。
李呈心領神會地走過來,握住辟邪的手,緩緩拍着他的肩膀道:在洪州就久仰小公公的大名,是我們這行拔尖的人物,一定聰明絕頂,怎麼會不明白世子爺謹慎從事的苦心?他用上了十分的功力,指望将辟邪心脈一舉震斷。
辟邪目中金光大盛,手上也緊了緊,内息奔轉,直透李呈丹田。
李呈頓覺氣血翻湧,開始時聲音還很高亮,後面卻漸漸氣餒般低沉了下去。
辟邪微笑道:早聽說老洪王爺身邊伺候的人都是人傑,藏龍卧虎,皇上也十分豔羨,今日見了李公公,才知道此言不虛。
李呈聽他報出自己的姓氏來,吃了一驚,強忍胸口的疼痛,慢慢松開手,退回洪定國馬前,趁着辟邪上馬的功夫,向洪定國搖頭使了個眼色。
洪定國見他臉色煞白,轉瞬的功夫便愈見難看,這才動容。
既然連李呈這樣王府中絕頂的高手也奈何不了他半分,隻得出下策以五百騎兵剿殺眼前三人了。
洪定國擡手堅定一揮,五百精騎立時整齊壓上。
辟邪哧的一笑,世子爺,皇上的旨意裡隻召世子爺一人,可沒有說要世子爺帶兵進京啊。
遠遠伫立良久,一直不出聲的黎燦和李師,此時提馬上前立定辟邪身後。
黎燦解開了所覆紅緞,漫不經心地用雪亮的槍刃照着自己疲憊的臉色,唉聲歎氣。
李師似乎是看到了什麼嗜好的佳肴,咋着嘴上上下下不住打量着洪定國,突然眉開眼笑。
這個人李師笑道。
辟邪扭頭呵斥道:世子爺面前不得無禮。
噢。
李師趕緊閉上了嘴。
三個人好整以暇等着洪定國開口說話。
洪定國展開薄薄的嘴唇,冷笑道:如此話音才起,便被一聲尖利的響箭截斷,山谷之上頓時是潑雨般的鐵蹄聲,隘口東首一人響亮的呼哨,刹那間又歸複沉寂。
世子爺。
押後的參将艾生悄悄上前對洪定國道,兩面山頂上少說也有兩三千人。
隻怕是白大親自到了。
隘口東首乳白色的雲霧裡更有一騎白亮得刺目。
高大的漢子裹在銀色的盔甲中,斜着身子坐在銀鞍白馬上,陽光還是稀薄的時候,便覺他滿身生光。
看這付行頭和吊兒郎當的嚣張氣焰,應是多峰匪首出海銀龍白大無疑。
洪定國在此駐守近兩年,還從來沒有和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打過照面,此時雖然仍看不清他的面目,也能感受到他流露出的輕屑冷笑。
辟邪的臉上沒有半分的錯愕驚訝,令洪定國頓時悟到了其中絕大的幹系,原來如此。
他道,朝廷用心良苦,小公公的主意也不少。
辟邪眨了眨眼睛,奇道:奴婢人微言輕,有什麼主意?就說現在,世子爺躊躇不前,賊寇虎視眈眈,奴婢早就方寸大亂,沒了主意。
正要請教世子爺該怎麼辦? 滿山精騎利箭籠罩之下,此事已無轉機,洪定國大大方方道:隻有讓标下五百騎兵抵擋片刻,我遵上命即刻赴京才是要緊。
辟邪終于心滿意足地點頭,世子爺的精兵,以一當百,必能全勝回營,世子爺大可放心。
洪定國對艾生低聲道:你領兵回去,賊寇不會阻攔,見着範先生,請他設法處置。
自己隻帶了李呈和兩名親兵,向辟邪點頭,小公公,請吧。
辟邪欠欠身,撥馬讓出路來。
艾生眼睜睜看着辟邪三人從五百騎兵中挾持洪定國緩緩出了攝魂口,不住跌足歎氣。
艾将軍請回吧山頭人衆嬉笑,谷中回音不絕。
待掉轉頭來,隘口東邊白霧依舊,白大卻已悄然不見。
艾生整頓隊伍急馳回營,将事端禀報範樹安。
範樹安大驚,一面派人急報洪王,自己親自領了千人,在離水一帶撒開人馬,追尋世子行蹤。
這七個人不過先行了小半天,在離水邊上了官船,不料當日就銷聲匿迹,洪州兵馬在離水上下幾百裡四處尋找,竟是半點消息也無。
辟邪一行乘坐官船行了不過三十裡,便換了輕舟順流而下。
寒江承運局二當家李雙實正在離水一帶行走,親自調度人手領頭前來接應。
李呈見船艙狹小,故作不悅,責難道:世子爺什麼身份,怎能擠在這樣的小船中? 辟邪道:您老多包涵。
奴婢奉旨出來的時候,京中出了件大事:王大将軍和巢州親王遭人行刺。
這快船上不張世子爺旗纛,也是奴婢孝敬小心之意。
不過是以策萬全,世子爺千萬體諒。
他回頭招呼官船上的船工,命他們尋找港口,将官船藏匿起來。
又安排黎燦和李師輪番保護世子爺安全,坐班在艙口,方才請了李雙實過船說話。
李呈見左近無人,終于有機會問道:世子爺,我等已經換乘輕舟,按理當使官船照常行走,掩人耳目,何以叫人藏起來? 洪定國道:官船照常行走,以範先生的本事,一天便追上了。
見其中無人,必定知道我們換船或是走了陸路。
現在我家的兵馬上下尋找官船蹤迹,趁這時機輕舟直下,又是領先了幾百裡。
原來如此,李呈道,好毒辣的小子。
不止如此。
洪定國不禁冷笑,皇帝将我放在多峰,孤懸洪州之外,原來早有要挾父王的圖謀。
而我以為直透中原腹地,身處多峰賊兵的囹圄之中,尚在沾沾自喜,不料早就被人算計了。
這等深刻的心機,不是毒辣可一言蔽之。
世子爺,奴婢說的是那個辟邪 洪定國沉吟道:多峰的賊人怎麼會和朝廷扯上關系?皇帝是深宮中的貴胄,不知世俗事,定有人予他謀劃。
劉遠苗賀林等人都是書呆子,怎會折節下交匪寇?姜放是行武出身,結交草莽倒也情有可原。
李呈道:世子爺是在擔心辟邪麼,宮裡長大的窮孩子,要能随意掌控這許多匪衆,豈不是駭人聽聞? 就怕是如此。
洪定國突然驚出一身冷汗,道,會不會是那個孩子? 兩年前就死了。
世子爺不記得了?郡主老娘娘親自來的信。
李呈忙道,再說他沒有一點英武氣派,全然不象老顔王爺。
船向東行了兩天,辟邪又請洪定國移駕,另換了一隻寬敞快船。
眼看距離都不過一天的路程,業已進入上江地界,洪定國卻十分沉得住氣,在船艙内靜靜看着江水,顯得一樣自得。
李呈在船外站了一會兒,進來在洪定國身邊低聲微笑道:世子爺,迎面船上是雷奇峰。
見到他的旗号了?洪定國大喜,站起身來向艙外走,被黎燦一如既往地攔住。
李呈上前怒道:世子爺不過想透個氣兒。
透氣就罷了,黎燦笑道,隻怕世子想看對面船上的奇景,刺痛了眼睛。
什麼就刺痛了眼睛?洪定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