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科學性的戰略戰術(3)
關燈
小
中
大
種武器及使用方法:“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藥線,才一發動,山損石裂。
”(第九十回)第三,沖車。
孔明在陳倉口為對付郝昭的“火箭”而創制,可惜當時未能奏效。
第四,木牛流馬。
孔明北伐中原時,交通不便,後勤供應困難,于是他設計了“木牛”與“流馬”,讓人依法制造,牛馬既不吃草,又不喝水,晝夜運轉不停,就像活的一樣靈活。
這種設備極大地緩解了後勤供應上的困難。
由于能成功地解決山路運輸問題,在當時具有極先進的意義。
第五,創造了“連弩”之法。
其法矢長八寸,一弩可發十矢(第一百四回)。
孔明生前沒使用它,傳給姜維,後姜維伐中原時幾次在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
看來,孔明重視謀略,同樣重視武器裝備的作用,先進裝備的作用是謀略所不能代替的。
孔明所使用的先進裝備有些是事先預備,有些是臨時創制,但威力較大、效用較高的一般是前者。
諸葛亮營舊址 孔明為了戰勝敵人,也常常利用當時一般人所具有的迷信觀念以迷惑對方,造成對自己的有利形勢。
他在祭壇借風時,曾按七星、八位、二十八宿、六十四卦的要求築壇插旗,自己又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焚香于爐,仰天暗祝,煞是神秘。
守壇将士被這種場面唬住後不敢行動,他乘機脫身離走。
出祁山時,為保證自己兵士隴上割麥的順利,他裝神弄鬼,以四組“神兵”圍定四個“諸葛亮”,從四面迷惑魏兵,弄得司馬懿也心中疑惑道:“此必神兵也!”(第一百一回)因而軍心大亂,不敢交戰,保證了蜀兵順利割麥。
為搶奪魏兵仿制的木牛流馬,他安排五百兵士在山旁扮作六丁六甲神兵,以配合截擊部隊。
孔明使蜀軍裝扮神兵,一般是在自己兵力不足時借此以彌補,這種“神兵”極大地迷惑了敵人,動搖了對方的軍心,這是一種積極防禦的方法。
使用這種方法的必要條件是:第一,對方要有迷信觀念,否則就不會被迷惑;第二,自己首先不迷信,因而能随心所欲地安排;第三,達到迷惑對方的程度即止,不能讓“神兵”動真格,主動出擊,否則就會因為沒有“神兵天将”的威力而被識破。
先進的武器裝備是一種技術手段,它與迷信觀念相對立,似乎水火不容,但孔明為了軍事鬥争的需要,對兩者同時加以利用。
因為在他看來,目的是第一位的,手段要服務于目的,為了達到戰争的目的,手段可以多種多樣。
事實上,對先進技術的利用和對迷信觀念的利用還是有所不同的,先進技術越是獨占越好,裝備自己;迷信觀念則本來存在于敵人一方,利用它以愚弄敵人。
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隻要能和目的相聯系,它就是合理的、必要的。
迷信的手段在和目的的聯系中可以改變自身的性質。
”(第九十回)第三,沖車。
孔明在陳倉口為對付郝昭的“火箭”而創制,可惜當時未能奏效。
第四,木牛流馬。
孔明北伐中原時,交通不便,後勤供應困難,于是他設計了“木牛”與“流馬”,讓人依法制造,牛馬既不吃草,又不喝水,晝夜運轉不停,就像活的一樣靈活。
這種設備極大地緩解了後勤供應上的困難。
由于能成功地解決山路運輸問題,在當時具有極先進的意義。
第五,創造了“連弩”之法。
其法矢長八寸,一弩可發十矢(第一百四回)。
孔明生前沒使用它,傳給姜維,後姜維伐中原時幾次在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
看來,孔明重視謀略,同樣重視武器裝備的作用,先進裝備的作用是謀略所不能代替的。
孔明所使用的先進裝備有些是事先預備,有些是臨時創制,但威力較大、效用較高的一般是前者。
諸葛亮營舊址 孔明為了戰勝敵人,也常常利用當時一般人所具有的迷信觀念以迷惑對方,造成對自己的有利形勢。
他在祭壇借風時,曾按七星、八位、二十八宿、六十四卦的要求築壇插旗,自己又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焚香于爐,仰天暗祝,煞是神秘。
守壇将士被這種場面唬住後不敢行動,他乘機脫身離走。
出祁山時,為保證自己兵士隴上割麥的順利,他裝神弄鬼,以四組“神兵”圍定四個“諸葛亮”,從四面迷惑魏兵,弄得司馬懿也心中疑惑道:“此必神兵也!”(第一百一回)因而軍心大亂,不敢交戰,保證了蜀兵順利割麥。
為搶奪魏兵仿制的木牛流馬,他安排五百兵士在山旁扮作六丁六甲神兵,以配合截擊部隊。
孔明使蜀軍裝扮神兵,一般是在自己兵力不足時借此以彌補,這種“神兵”極大地迷惑了敵人,動搖了對方的軍心,這是一種積極防禦的方法。
使用這種方法的必要條件是:第一,對方要有迷信觀念,否則就不會被迷惑;第二,自己首先不迷信,因而能随心所欲地安排;第三,達到迷惑對方的程度即止,不能讓“神兵”動真格,主動出擊,否則就會因為沒有“神兵天将”的威力而被識破。
先進的武器裝備是一種技術手段,它與迷信觀念相對立,似乎水火不容,但孔明為了軍事鬥争的需要,對兩者同時加以利用。
因為在他看來,目的是第一位的,手段要服務于目的,為了達到戰争的目的,手段可以多種多樣。
事實上,對先進技術的利用和對迷信觀念的利用還是有所不同的,先進技術越是獨占越好,裝備自己;迷信觀念則本來存在于敵人一方,利用它以愚弄敵人。
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隻要能和目的相聯系,它就是合理的、必要的。
迷信的手段在和目的的聯系中可以改變自身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