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兵家的混合型人才——司馬懿

關燈
司馬懿,字仲達,是曹魏集團内部成長起來的優秀将領。曹操争奪張魯的漢中時,他以主簿身份随軍,其後為曹操提出過許多極有見地的戰略策略,他的才幹深得曹操的賞識,因而成為操臨死時的托孤人之一。曹丕繼位後,司馬懿忠心輔佐,屢獻奇謀。孔明在劉備死後修複了吳蜀關系,曹丕決意伐吳,臨行前封司馬懿為尚書仆射,留存許昌,主持國政,回朝後封他為撫軍大将軍,曹丕死時他仍是托孤人之一。曹睿繼位後,封司馬懿為骠騎大将軍,上表鎮守西涼,總督雍、涼等處兵馬。孔明伐魏前,對司馬懿深有顧慮,遂使用反間計,使曹睿罷免了他的兵權,司馬懿遂被削職回鄉,在宛城閑住。孔明入寇中原,戰果輝煌,魏國無有敵手。司馬懿在太傅鐘繇的保舉下官複原職,并被曹睿加封為平西都督。司馬懿一複職,即就近平定了降将孟達的叛亂,曹睿授給他遇事先斬後奏的特權,令他出關破蜀。司馬懿奉诏迎敵,一開始就以重兵奪取蜀兵占據的咽喉重地街亭,使諸葛亮全局被動,隻好全線撤退。其後,司馬懿與大将軍曹真相配合,在祁山一帶防禦蜀兵,使諸葛亮屢戰無功,無法得手。諸葛亮死後,曹睿封司馬懿為太尉、總督軍馬,負責魏國的所有邊防事務。燕王公孫淵在遼東反叛,司馬懿出奇制勝,大敗公孫淵于襄平。曹睿死時,将太子曹芳特意托付于司馬懿。曹芳繼位後,大将軍曹爽暗中排擠司馬懿,并讓曹芳加懿為太傅以削其兵權。司馬懿佯裝病重,麻痹曹爽,在曹爽陪魏帝外出之際,于都城發動兵變,奪回了兵權。事後,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并令其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同掌國事,魏國政權至此盡歸司馬氏。司馬懿死後,司馬氏繼續掌握魏國政權,直至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逼迫魏帝禅位,建立晉國。

    司馬懿是魏國後期的擎天之柱,是晉國政權的實際創始人,他的領導性格在如下三個方面顯得尤其出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