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讨笮融
關燈
小
中
大
建安元年正月春,海昏。
綿綿的細雨撒落下來,打在臉上透着陣陣的寒意,這一次征讨笮融,劉繇盡起彭澤之兵三千人,加上我從上缭帶來的二千餘人,屯兵于海昏的軍隊共有五千衆。
劉繇一身戎裝,腰懸佩劍,手中捧着一個黃綢包着的方盒,顯得醒目異常,在綢布裡面是“楊州牧”的印章,有了這個印章,那就是代表此次讨伐笮融行動乃天子所授,是順應天意的義舉。
望着站立着寒風中的五千披甲将士,劉繇打點起精神,大聲道:“笮融,昔依徐州牧陶謙,就有擄掠之舉,後附廣陵太守趙昱,昱待之甚厚,然融貪戀财物,竟酒酣殺昱,此反複之小人耳。
今不思悔改,又行不義之舉,詐取豫章,害太守皓,人神共忿之。
正禮不才,願率諸君,舉大義之師,讨此逆賊,以息民怨!” 這一番話說得義正辭嚴,将士們的歡呼聲響徹雲霄,在動員之後,劉繇即令太史慈引彭澤兵三千人進攻豫章門戶椒丘城,我領着本部二千人居後策應,而他自已則親率餘衆坐陣海昏,隻待太史慈攻下椒丘,引全軍直取豫章。
從海昏往攻豫章有兩條道,一條是沿贛水而上,水陸并進,過椒丘,可直抵豫章,椒丘位于豫章之東南,離海昏僅百裡之距,乃進出豫章之門戶,若順利拿下,則豫章這個布袋子便被打開了一個口子。
不過,笮融在那裡駐有精銳一千人,皆為其從淮揚随來的親信,可見笮融對椒丘城的重視程度,攻取不易。
另一條是取道西城,僥過正面重兵布防的笮融軍,從側冀迂回包抄豫章城。
不過,西城這條道比較遠,沒有十天半個月功夫,包抄部隊是到不了豫章城下的,劉繇沒有下令從這條道走,大概是等不急的緣故。
況西城現在是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諸葛玄據守着,要想通過必先經過一場惡戰。
看着這些意氣風發、準備出征的将士,我的心頭湧過一絲擔憂,劉繇急于奪回豫章,他要通過一場勝利沖散連敗孫策後的頹廢,這本無不妥。
據斥候探得的消息:笮融敗退到豫章裹脅了将近二萬多的百姓,還有千餘匹的牛馬,笮融軍中能戰之士多是從淮揚随笮融起事的老兵,不過經過秣陵大敗後,剩下的已不到二千人。
從軍隊數量上講,劉繇軍無疑占了優勢,但由于彭澤兵大多為新募士卒,從戰鬥力上還不如我從上缭帶來的士卒,要想期望以一兩戰速勝笮融幾不可能。
但他卻完全沒有考慮到,要打一場勝仗所依仗的不單單是人數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隊伍的戰鬥力。
雖然上個月我與劉晔率軍剿滅了江賊,算是一個小勝仗,但對于整個劉繇軍來說,連番大敗于孫策的陰影始終難去,軍隊的士氣也無法一下子恢複過來。
如此冒然出擊,未戰已先敗。
可是現在,從劉繇、許邵這些決策者的臉上,我看不到一絲應有的耐心,我所能看到的隻是對勝利急切的渴望,這樣一種焦燥的情緒如果帶到戰場上,後果是可怕的。
因為,勝利永遠隻親賴最冷靜的頭腦。
雖然我的身份隻是軍候,還沒有參與決策的資格,但我知道一個輕率錯誤的決策造成的後果,可能就會使上千個忠勇将士斷送了的性命,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無論如何,我不想再看到昨日還在身旁的同伴,轉眼便埋屍黃土之中。
我舉步欲出,劉晔在旁一把拉住了我,他低聲道:“少沖兄,可是要力谏暫緩出兵?” 我回道:“正是。
” 劉晔搖了搖頭,道:“現在未是勸谏的時候,少沖即便是說了,
綿綿的細雨撒落下來,打在臉上透着陣陣的寒意,這一次征讨笮融,劉繇盡起彭澤之兵三千人,加上我從上缭帶來的二千餘人,屯兵于海昏的軍隊共有五千衆。
劉繇一身戎裝,腰懸佩劍,手中捧着一個黃綢包着的方盒,顯得醒目異常,在綢布裡面是“楊州牧”的印章,有了這個印章,那就是代表此次讨伐笮融行動乃天子所授,是順應天意的義舉。
望着站立着寒風中的五千披甲将士,劉繇打點起精神,大聲道:“笮融,昔依徐州牧陶謙,就有擄掠之舉,後附廣陵太守趙昱,昱待之甚厚,然融貪戀财物,竟酒酣殺昱,此反複之小人耳。
今不思悔改,又行不義之舉,詐取豫章,害太守皓,人神共忿之。
正禮不才,願率諸君,舉大義之師,讨此逆賊,以息民怨!” 這一番話說得義正辭嚴,将士們的歡呼聲響徹雲霄,在動員之後,劉繇即令太史慈引彭澤兵三千人進攻豫章門戶椒丘城,我領着本部二千人居後策應,而他自已則親率餘衆坐陣海昏,隻待太史慈攻下椒丘,引全軍直取豫章。
從海昏往攻豫章有兩條道,一條是沿贛水而上,水陸并進,過椒丘,可直抵豫章,椒丘位于豫章之東南,離海昏僅百裡之距,乃進出豫章之門戶,若順利拿下,則豫章這個布袋子便被打開了一個口子。
不過,笮融在那裡駐有精銳一千人,皆為其從淮揚随來的親信,可見笮融對椒丘城的重視程度,攻取不易。
另一條是取道西城,僥過正面重兵布防的笮融軍,從側冀迂回包抄豫章城。
不過,西城這條道比較遠,沒有十天半個月功夫,包抄部隊是到不了豫章城下的,劉繇沒有下令從這條道走,大概是等不急的緣故。
況西城現在是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諸葛玄據守着,要想通過必先經過一場惡戰。
看着這些意氣風發、準備出征的将士,我的心頭湧過一絲擔憂,劉繇急于奪回豫章,他要通過一場勝利沖散連敗孫策後的頹廢,這本無不妥。
據斥候探得的消息:笮融敗退到豫章裹脅了将近二萬多的百姓,還有千餘匹的牛馬,笮融軍中能戰之士多是從淮揚随笮融起事的老兵,不過經過秣陵大敗後,剩下的已不到二千人。
從軍隊數量上講,劉繇軍無疑占了優勢,但由于彭澤兵大多為新募士卒,從戰鬥力上還不如我從上缭帶來的士卒,要想期望以一兩戰速勝笮融幾不可能。
但他卻完全沒有考慮到,要打一場勝仗所依仗的不單單是人數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隊伍的戰鬥力。
雖然上個月我與劉晔率軍剿滅了江賊,算是一個小勝仗,但對于整個劉繇軍來說,連番大敗于孫策的陰影始終難去,軍隊的士氣也無法一下子恢複過來。
如此冒然出擊,未戰已先敗。
可是現在,從劉繇、許邵這些決策者的臉上,我看不到一絲應有的耐心,我所能看到的隻是對勝利急切的渴望,這樣一種焦燥的情緒如果帶到戰場上,後果是可怕的。
因為,勝利永遠隻親賴最冷靜的頭腦。
雖然我的身份隻是軍候,還沒有參與決策的資格,但我知道一個輕率錯誤的決策造成的後果,可能就會使上千個忠勇将士斷送了的性命,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無論如何,我不想再看到昨日還在身旁的同伴,轉眼便埋屍黃土之中。
我舉步欲出,劉晔在旁一把拉住了我,他低聲道:“少沖兄,可是要力谏暫緩出兵?” 我回道:“正是。
” 劉晔搖了搖頭,道:“現在未是勸谏的時候,少沖即便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