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淮南劉晔
關燈
小
中
大
“好戟法!潘臨作惡多端,如此死法也算是天理報應。
”我正殺得性起時,忽聽一人高聲說道。
我從死屍上拔出短戟,轉頭擰神看去,隻見一人二十上下,頭束冠巾,身着儒袍,一副文士打扮,然則手持利劍,劍尖滴血,又似身懷武藝,看樣子此人文武全才,必非尋常之人。
我見此人神情坦然,膽氣非凡,心中遂起了結交之意,便問道:“吳郡高寵在此見過,敢問先生高姓大名,祖籍何處。
” 這人聽我相問,臉上神色一變,驚異道:“将軍可是神亭嶺上惡戰孫伯符的小将?” 我道:“正是。
” 這人道:“原來汝便是高寵,既有如此身手,看來傳言非虛也。
我乃淮南劉晔,因與上缭宗族有舊,今聞江賊來犯,特引部曲趕來相助。
” 我腦子“嗡”了一下,問道:“可是去歲引刀斫殺鄭寶的劉子揚。
” 淮南劉晔,其先祖乃是光武帝劉秀的子阜陵王劉延。
劉晔七歲時,母親病困,臨終之時,告誡劉晔和他的兄長劉渙,你父親劉普的小妾,秉性惡劣,專于谄害他人,我身死之後,她必然會擾亂家庭,你們長大之後,如果能除掉她,這樣我就可以無恨了。
等到劉晔十三歲時,對胞兄劉渙說:“母親吩咐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了。
”遂持劍入内室殺小妾,随後到母親墓前拜祭。
去歲春,揚州豪族鄭寶欲率宗族及部曲渡江南下,因聲望不孚,便邀劉晔為首,晔早惡鄭寶,遂設宴招待鄭寶,并在宴席所在伏下健兒,準備一舉除去鄭寶,不料鄭寶早有提防,滴酒不沾,劉晔見沒有機會,幹脆自引佩刀奮起斫殺,寶立斃,餘衆皆歸劉晔,秋十月,揚州陷兵火,劉晔率部曲投奔廬江太守劉勳。
那年輕文士笑道:“些許薄名,何足道哉!今日殺賊,比之斫殺鄭寶之流又何止痛快百倍。
” 我見劉晔如此爽快,甚合我的性情,也大笑道:“如此,且看我兩人中哪個先擒了劉磐!” 我提戟環顧四周,戰場之上撕殺聲此起彼伏,金鐵交鳴聲隐隐作響,人影交錯中血光四濺。
刀光劍影之間,除了我的士卒外,另外還有一支約三四千人隊伍在與我們并肩作戰。
這些人穿着不一,多為上缭宗民打扮,手裡拿的武器倒還算正規,棍棒刀槍齊全,不過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看樣子是臨時從城中各宗族抽調出來的家兵、部曲。
在這支隊伍中,還有一百來人另成一隊,穿着統一的盔甲,以五人為一小隊,皆一手持刀,一手持盾,步伐十分靈活,進退井然有序,須臾之間,往往就能形成以多打少之勢,端是骁勇善戰。
這應該就是劉晔臨時招集起來的上缭百姓和部曲吧。
我看了心中不禁暗生羨慕。
怪不得劉磐、潘臨會落荒而逃,敢情是遇到勁敵了。
在我軍與上缭軍民的聯合圍剿下,總數共約五百人的賊寇,在激戰二個時辰後有一百多人伏誅,三百餘人投降,那十來個做着發财美夢的叛逃士卒混雜着賊寇中,也沒能逃了性命,悉數被亂刃分屍,也算是報應了。
然江賊雖大勢已去,卻乃強悍異常,在賊酋劉磐的指揮下尤在拚命抵抗,作垂死掙紮。
那劉磐也算有些本事,率了幾十個悍勇的江賊撕開一條口子,奪了一條賊船向鄱陽湖中逃逸。
我向不遠處望去,劉晔正引軍追擊潰散的賊寇,比之水上功夫,我等自不及劉磐來得谙熟,隻能眼睜睜的看着他逃跑。
好在此戰也重創了來犯江賊,潘臨還死在我的槍下,這也算是不錯的戰果了。
戰事将歇,唯一讓我感到不快的是,由于斥候的通敵,幕阜山伏襲事洩,倒讓劉晔占了個大便宜,我留下一隊人馬打掃戰場,掩埋屍體,與劉晔被宗民促擁着進了
”我正殺得性起時,忽聽一人高聲說道。
我從死屍上拔出短戟,轉頭擰神看去,隻見一人二十上下,頭束冠巾,身着儒袍,一副文士打扮,然則手持利劍,劍尖滴血,又似身懷武藝,看樣子此人文武全才,必非尋常之人。
我見此人神情坦然,膽氣非凡,心中遂起了結交之意,便問道:“吳郡高寵在此見過,敢問先生高姓大名,祖籍何處。
” 這人聽我相問,臉上神色一變,驚異道:“将軍可是神亭嶺上惡戰孫伯符的小将?” 我道:“正是。
” 這人道:“原來汝便是高寵,既有如此身手,看來傳言非虛也。
我乃淮南劉晔,因與上缭宗族有舊,今聞江賊來犯,特引部曲趕來相助。
” 我腦子“嗡”了一下,問道:“可是去歲引刀斫殺鄭寶的劉子揚。
” 淮南劉晔,其先祖乃是光武帝劉秀的子阜陵王劉延。
劉晔七歲時,母親病困,臨終之時,告誡劉晔和他的兄長劉渙,你父親劉普的小妾,秉性惡劣,專于谄害他人,我身死之後,她必然會擾亂家庭,你們長大之後,如果能除掉她,這樣我就可以無恨了。
等到劉晔十三歲時,對胞兄劉渙說:“母親吩咐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了。
”遂持劍入内室殺小妾,随後到母親墓前拜祭。
去歲春,揚州豪族鄭寶欲率宗族及部曲渡江南下,因聲望不孚,便邀劉晔為首,晔早惡鄭寶,遂設宴招待鄭寶,并在宴席所在伏下健兒,準備一舉除去鄭寶,不料鄭寶早有提防,滴酒不沾,劉晔見沒有機會,幹脆自引佩刀奮起斫殺,寶立斃,餘衆皆歸劉晔,秋十月,揚州陷兵火,劉晔率部曲投奔廬江太守劉勳。
那年輕文士笑道:“些許薄名,何足道哉!今日殺賊,比之斫殺鄭寶之流又何止痛快百倍。
” 我見劉晔如此爽快,甚合我的性情,也大笑道:“如此,且看我兩人中哪個先擒了劉磐!” 我提戟環顧四周,戰場之上撕殺聲此起彼伏,金鐵交鳴聲隐隐作響,人影交錯中血光四濺。
刀光劍影之間,除了我的士卒外,另外還有一支約三四千人隊伍在與我們并肩作戰。
這些人穿着不一,多為上缭宗民打扮,手裡拿的武器倒還算正規,棍棒刀槍齊全,不過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看樣子是臨時從城中各宗族抽調出來的家兵、部曲。
在這支隊伍中,還有一百來人另成一隊,穿着統一的盔甲,以五人為一小隊,皆一手持刀,一手持盾,步伐十分靈活,進退井然有序,須臾之間,往往就能形成以多打少之勢,端是骁勇善戰。
這應該就是劉晔臨時招集起來的上缭百姓和部曲吧。
我看了心中不禁暗生羨慕。
怪不得劉磐、潘臨會落荒而逃,敢情是遇到勁敵了。
在我軍與上缭軍民的聯合圍剿下,總數共約五百人的賊寇,在激戰二個時辰後有一百多人伏誅,三百餘人投降,那十來個做着發财美夢的叛逃士卒混雜着賊寇中,也沒能逃了性命,悉數被亂刃分屍,也算是報應了。
然江賊雖大勢已去,卻乃強悍異常,在賊酋劉磐的指揮下尤在拚命抵抗,作垂死掙紮。
那劉磐也算有些本事,率了幾十個悍勇的江賊撕開一條口子,奪了一條賊船向鄱陽湖中逃逸。
我向不遠處望去,劉晔正引軍追擊潰散的賊寇,比之水上功夫,我等自不及劉磐來得谙熟,隻能眼睜睜的看着他逃跑。
好在此戰也重創了來犯江賊,潘臨還死在我的槍下,這也算是不錯的戰果了。
戰事将歇,唯一讓我感到不快的是,由于斥候的通敵,幕阜山伏襲事洩,倒讓劉晔占了個大便宜,我留下一隊人馬打掃戰場,掩埋屍體,與劉晔被宗民促擁着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