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蒸蒸日上
關燈
小
中
大
公務很繁忙吧?”
楊儀說:“是的,一心為公,焉敢怠慢!”
“好個一心為公,聽說你今天去了驿傳?”
“是的,我常到那裡去,因為檢查來往于境外的郵件,是我的一項公務。
” “聽說有我的一封信,由你取走了?” 楊儀聞言,尴尬地打着自己的腦袋說:“瞧我這記性!我在郵傳見到有軍師的一封信,就捎來了,方才見到軍師卻忘了。
” 說着便從懷裡拿出信來,遞給諸葛亮說:“信在這裡,軍師請看!” 諸葛亮拿信在手,翻轉着看了幾眼,厲聲地說:“這信有人拆看過!” 楊儀聞言,驚恐萬分,腦袋裡立刻湧出一股熱流,額頭上也挂滿了汗珠,他喃喃地說:“不會吧?我怎麼沒有看出來?” 諸葛亮說:“隻要信被人拆開過,不管他封得怎麼巧妙,我也能看出來!” 關羽也很緊張,卻勉強地故作姿态,對楊儀喊道:“楊儀!信是你拆開的嗎?還不從實招來!” 楊儀惶恐地擺着手說:“老天作證!我确實沒有拆軍師的信!” 諸葛亮不再作聲了,拆開了信,坐在那裡讀了起來。
讀畢,舉着信對大家說:“這是家兄從東吳寫來的平安家信,本來是沒有什麼事的。
” 說着,把信舉在關羽的面前說:“君侯,想看看嗎?” 關羽尴尬地連連擺手說:“不,不敢……” 諸葛亮見座上的氣氛太緊張了,便微笑着說:“算了吧,本來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信,有人拆看也罷,沒人拆看也罷,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 他坦然地環視了一下衆人,接下來說。
“人隻要光明磊落,胸懷坦蕩,走的正,行的端,就什麼也不怕。
” 諸葛亮停頓了一下,對楊儀說:“威公,你說呢?” 楊儀很不自然地連連點頭說:“是的!是的!” 關羽見座上的氣氛有些緩和了,便站起來喊道:“廖主簿!” 廖化聞聲匆匆地走進來,問關羽說:“君侯,有何吩咐?” “趕緊到廚下傳令,準備酒席,為孔明軍師與孫大夫接風洗塵!” 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人入川後,關羽日日夜夜地關注着益州的戰況,可是由于蜀道限險,山重水複,再加上戰亂中郵傳難通,很少得到那裡的消息。
到了6月,天氣更加炎熱起來。
有一個軍吏的老鄉,從益州逃避兵燹流落荊州,無意中在營房附近與這位軍吏邂逅而遇,他因為生活無着,要求當兵。
軍吏告知主簿廖化,廖化收下了他,編入部伍中。
關羽知道了這件事,趕緊命廖化把這名新兵喚入帳中。
向他詢問益州的情況。
這個飽經淪桑的中年人竟是一個百事通,知道的時事着實不少。
他說:“上一個月,就是閏五月,左将軍的軍隊攻破了雒縣,然後進圍成都,益州牧劉璋獻城投降,各地的守軍也相繼放下了武器,現在左将軍已經完全平定了益州。
” 關羽和廖化聽說劉璋歸降,益州已經平定,都非常高興,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那人又說:“在進圍雒城時,軍師龐統中流矢而死;進圍成都時,涼州名将馬超從漢中前來,投歸了左将軍。
這裡還有一段插曲呢!” 關羽問:“什麼插曲?” 那人說:“進圍雒城之前,左将軍到過一個古寺,請老方丈為他蔔卦。
這老方丈蔔完之後,不談卦象如何,隻是說,‘有兇有吉,還好!還好!’左将軍再三追問,老方丈才說了四句話,‘雒城折鳳,錦官得馬,宗人歸命,竹玉同車。
’後來這四句話都應驗了。
” 關羽問:“這四句話都是什麼意思?” “雒城折鳳,是說進攻雒城時,龐統軍師中流矢而死,龐軍師不是号稱鳳雛嗎!錦官指成都,成都稱錦官城嘛。
錦官得馬,是說馬超在成都城下投歸了左将軍。
宗人歸命,是說原益州牧劉璋投降,他與左将軍同宗,都姓劉,所以稱宗人。
竹玉同車,是指,簡中郎進城去說降劉璋,劉璋與簡中郎同坐一車,出城投降。
” 廖化在一旁不解地問:“那怎麼叫竹玉同車呢?” 沒等那人回答,關羽搶話說:“元儉,你真笨,簡字不是竹字頭嗎?璋字不是玉旁嗎?竹玉同車,就是劉璋與簡雍同坐一車呗!” 那人連連說:“君侯說對了,就是這個意思。
” 關羽說:“那個老方丈算得太神了!” 那人說:“我才不信那一套呢!哪有那麼靈的?我看這是有人在事後編造出來的故事。
” 這次談話之後不久,關羽就派主簿廖化和功曹楊儀到成都去,溝通一下益州與荊州的情況。
過了大約一個月的樣子,廖化回來了,同來的還有孫乾。
孫乾一見關羽便說:“恭喜君侯!我給君侯帶來了好消息。
” “什麼好消息?” “主公取得益州後,封拜功臣,君侯仍以襄陽太守和蕩寇将軍的頭銜全權督理荊州軍政事務。
當初主公調軍師諸葛亮等入蜀時,命君侯全權督理荊州,是臨時指派,這回卻是實授了。
同時賜給君侯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錦千匹,這些賞賜和督理荊州的文狀,我都帶來了。
” 說着,掏出文狀遞給關羽,又命人把賞賜的财物擡了上來,關羽都拜收了。
然後命廖化安排孫乾先到館驿中休息。
廖化辦完後,向關羽複命。
關羽問道:“楊威公怎麼沒有回來?” 廖化回答說:“留在主公那裡,不回來了。
他到了成都,主公與他談論軍國大計、政治得失,他談得頭頭是道,頗有見地,主公大悅,就聘他做了兵曹掾。
” 關羽感到有些失落,悻悻地說:“這位楊威公啊,原來在這裡時,總說要好好地輔佐我建功立業,不料到了成都,就攀上高枝,不再回來了。
” 晚上,關羽在州廨的大廳裡大擺酒宴,為孫乾和廖化接風洗塵。
席上還有荊州的文官武将作陪,大家交杯遞盞,談笑風生,場面非常熱烈。
關羽不斷地向孫乾詢問取蜀戰争的情況和成都諸事。
當關羽問起主公在平蜀後任命官職的情況時,孫乾回答說:“諸葛孔明由軍師中郎将提升為軍師将軍,并且署理左将軍府事,就是主公左将軍的一應事務都由他全面負責辦理。
” 關羽聽了,心中覺得很不平衡。
原先諸葛亮在荊州時,雖說起到了一個智囊的作用,但職位僅僅是軍師中郎将,論班次與自己不相上下,如今卻升任軍師将軍,還署理左将軍府事,無論是班次和職權都超過自己了。
關羽正在那裡鬧心,隻聽孫乾又繼續說:“法孝直(法正)為揚武将軍、蜀郡太守;張翼德仍為征虜将軍,任巴西太守;劉封任副軍中郎将……” 關羽聽說劉封也升了官,憤憤地說:“這小子無德無才,也做了副軍中郎将,不過因為他是主公的幹兒子罷了。
主公初到荊州時,還沒有兒子,就收了他做幹兒子,可現在主公的親生兒子阿鬥已經8歲,将來劉封若是争奪嗣位,主公的家事就麻煩了。
” 孫乾接下來說:“黃漢升任讨虜将軍……” 關羽不以為然地說:“當年主公征讨長沙郡時,他投降過來的。
那時我屯兵在江陵一帶,并沒有南征長沙,人們傳說:他是一員勇将,但據我這些年的觀察,他并沒有太大的本領。
” “可這次跟随主公入蜀,常常率先登鋒陷陣,勇冠三軍,多次受到主公的嘉獎。
” 關羽仍不以為然地說:“即或他作戰勇敢一些,也不過是一名老兵而已!他通曉兵書戰策嗎?他知道《春秋左傳》的戰例嗎?” 治中從事潘平時就對關羽的狂妄自大很不滿意,現在見關羽對别人如此品頭論足,毫無謙遜之風,怒氣就不打一處來,便從中插話說:“君侯,主公是有知人之明的,關于人事上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我們還是不要妄加評論為好。
” 關羽見潘如此頂撞自己,豈能容忍?不禁氣極敗壞地說:“我與公佑談話,幹你潘承明什麼事?你隻管喝你的酒,吃你的肉,不要亂插嘴!” 潘待要回擊幾句,将軍趙累在旁邊拽了拽他的衣服,他便忍了下來,沒有再還嘴。
這時整個大廳都寂靜下來了,誰也不再出聲了。
關羽喝了一會兒悶酒,又搭讪着問孫乾說:“新來歸附的馬超,被授與什麼職務?” 孫乾回答說:“被授與平西将軍,封前都亭侯。
” 關羽聽了,愈加覺得不是滋味,以輕蔑的口吻說:“馬超是什麼人?一介涼州莽漢耳,怎麼剛剛歸附過來,就授與這麼高的職位?” “君侯有所不知,這馬孟起可不簡單,他在涼州和關中一帶名聲顯赫,甚得羌胡之心,主公任命他為征西将軍,就是要讓他鎮撫羌胡各族,減少主公的後顧之憂。
此人武藝高強,治軍有方,曹孟德對他都敬畏三分。
曹孟德在潼關一帶與他作戰,多次交手,都奈何他不得,後來曹孟德用了離間之計,使他與韓遂互相猜疑,不能團結作戰,才把他們逐出了關中。
而馬超到涼州後,又以雷霆萬鈞之勢,占據了隴上諸縣,殺了涼州刺史韋康,自稱征西将軍,領并州牧,使天下諸侯都為之震驚。
” 關羽問道:“這馬超如此了得,又為什麼去漢中依附張魯呢?” “以後涼州刺史韋康的部下楊阜、姜叙等使用計謀打敗了他,他才不得不到漢中去依附張魯。
” 這一下子可讓關羽抓住了把柄,他有些得意洋洋地說:“怎麼樣?最後還不是一敗塗地,無處容身!說他是涼州莽漢又有什麼錯?” 糜芳實在忍不住了,接過了話頭說:“不能那麼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怎能以成敗論英雄?當年君侯在下邳,不也是……” 糜芳剛說到這裡,士仁向他遞了個眼色,他才沒有繼續說下去,可是座上有不少人都看到關羽的臉立刻就紅了。
孫乾又繼續說:“馬超在漢中很不得志,又逃到了主公這裡。
當時主公正率兵在成都城下圍攻劉璋,馬超到來之後,也駐紮在成都城下,劉璋登城了望,見馬超的駐地旌旗招展,部伍分明,心中甚為恐懼,所以當主公派簡雍入城勸降時,劉璋馬上便獻城投降了。
” 關羽不服地說:“我想劉璋獻城投降,乃是因為兵臨城下,大勢所趨,怎麼會因為懼怕馬超個人而投降呢?如果馬超不來,劉璋就永遠不會投降嗎?真是豈有此理!” 孫乾說:“是的,劉璋的投降,是勢窮力竭的結果,馬超不來,他最後也要投降的,但馬超的到來,對他起了很大的震攝作用,畢竟是加速了他投降的步伐啊!” 關羽聽到這話,暫時沉默下來,心緒煩亂地喝着酒。
少頃,他又問孫乾:“這回得到财物賞賜的還有誰?” “除了君侯之外,還有諸葛孔明、法孝直和張翼德。
” “各得多少?” “都和君侯一樣,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錦千匹。
當然,這些都是首功,是數額最大的,其他的文武官員,也都有不同的賞賜。
” “隻是這法正,叛離了他的主公劉璋,迎接我家主公入川,賣主求榮,為人臣而不忠,怎麼配得上這麼高的賞賜?” “君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法孝直這人,對于劉璋來說,算是叛臣;而對于主公來說,則算是大大的功臣啊,如果不是他導引主公入川,又在取蜀戰争中進行了全盤謀畫,主公的功業能有今天的輝煌嗎?” 孫乾這樣一說,關羽又無話可說了,他看到座上的糜芳和士仁在小聲地交談着什麼,聲音很低,聽不太清,隻聽糜芳的話裡有“下邳”二字,這再一次觸着了他的痛處。
這時關羽有點醉了,借着酒力,厲聲地對糜芳叫道:“下邳又怎麼了?你說的還是我在下邳降曹的那件事吧?方才你就說過一次,我沒有理你,你現在又嘀咕起來了。
可法正怎麼能和我相比?他是賣主求榮,可是我……” 将軍趙累見勢頭不妙,急忙調解說:“法正怎能和君侯相比,君侯身在曹營不忘舊主,終于回到了主公的身邊,可謂大義凜然,浩氣沖天,僅此一端,就足以流芳千古了。
” 夜裡,關羽一覺醒來,醉意已經消失大半,想起今天席間的一番談話,心裡很不平衡,翻來覆去,再也睡不着了,在他腦際盤旋的,主
” “聽說有我的一封信,由你取走了?” 楊儀聞言,尴尬地打着自己的腦袋說:“瞧我這記性!我在郵傳見到有軍師的一封信,就捎來了,方才見到軍師卻忘了。
” 說着便從懷裡拿出信來,遞給諸葛亮說:“信在這裡,軍師請看!” 諸葛亮拿信在手,翻轉着看了幾眼,厲聲地說:“這信有人拆看過!” 楊儀聞言,驚恐萬分,腦袋裡立刻湧出一股熱流,額頭上也挂滿了汗珠,他喃喃地說:“不會吧?我怎麼沒有看出來?” 諸葛亮說:“隻要信被人拆開過,不管他封得怎麼巧妙,我也能看出來!” 關羽也很緊張,卻勉強地故作姿态,對楊儀喊道:“楊儀!信是你拆開的嗎?還不從實招來!” 楊儀惶恐地擺着手說:“老天作證!我确實沒有拆軍師的信!” 諸葛亮不再作聲了,拆開了信,坐在那裡讀了起來。
讀畢,舉着信對大家說:“這是家兄從東吳寫來的平安家信,本來是沒有什麼事的。
” 說着,把信舉在關羽的面前說:“君侯,想看看嗎?” 關羽尴尬地連連擺手說:“不,不敢……” 諸葛亮見座上的氣氛太緊張了,便微笑着說:“算了吧,本來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信,有人拆看也罷,沒人拆看也罷,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 他坦然地環視了一下衆人,接下來說。
“人隻要光明磊落,胸懷坦蕩,走的正,行的端,就什麼也不怕。
” 諸葛亮停頓了一下,對楊儀說:“威公,你說呢?” 楊儀很不自然地連連點頭說:“是的!是的!” 關羽見座上的氣氛有些緩和了,便站起來喊道:“廖主簿!” 廖化聞聲匆匆地走進來,問關羽說:“君侯,有何吩咐?” “趕緊到廚下傳令,準備酒席,為孔明軍師與孫大夫接風洗塵!” 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人入川後,關羽日日夜夜地關注着益州的戰況,可是由于蜀道限險,山重水複,再加上戰亂中郵傳難通,很少得到那裡的消息。
到了6月,天氣更加炎熱起來。
有一個軍吏的老鄉,從益州逃避兵燹流落荊州,無意中在營房附近與這位軍吏邂逅而遇,他因為生活無着,要求當兵。
軍吏告知主簿廖化,廖化收下了他,編入部伍中。
關羽知道了這件事,趕緊命廖化把這名新兵喚入帳中。
向他詢問益州的情況。
這個飽經淪桑的中年人竟是一個百事通,知道的時事着實不少。
他說:“上一個月,就是閏五月,左将軍的軍隊攻破了雒縣,然後進圍成都,益州牧劉璋獻城投降,各地的守軍也相繼放下了武器,現在左将軍已經完全平定了益州。
” 關羽和廖化聽說劉璋歸降,益州已經平定,都非常高興,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那人又說:“在進圍雒城時,軍師龐統中流矢而死;進圍成都時,涼州名将馬超從漢中前來,投歸了左将軍。
這裡還有一段插曲呢!” 關羽問:“什麼插曲?” 那人說:“進圍雒城之前,左将軍到過一個古寺,請老方丈為他蔔卦。
這老方丈蔔完之後,不談卦象如何,隻是說,‘有兇有吉,還好!還好!’左将軍再三追問,老方丈才說了四句話,‘雒城折鳳,錦官得馬,宗人歸命,竹玉同車。
’後來這四句話都應驗了。
” 關羽問:“這四句話都是什麼意思?” “雒城折鳳,是說進攻雒城時,龐統軍師中流矢而死,龐軍師不是号稱鳳雛嗎!錦官指成都,成都稱錦官城嘛。
錦官得馬,是說馬超在成都城下投歸了左将軍。
宗人歸命,是說原益州牧劉璋投降,他與左将軍同宗,都姓劉,所以稱宗人。
竹玉同車,是指,簡中郎進城去說降劉璋,劉璋與簡中郎同坐一車,出城投降。
” 廖化在一旁不解地問:“那怎麼叫竹玉同車呢?” 沒等那人回答,關羽搶話說:“元儉,你真笨,簡字不是竹字頭嗎?璋字不是玉旁嗎?竹玉同車,就是劉璋與簡雍同坐一車呗!” 那人連連說:“君侯說對了,就是這個意思。
” 關羽說:“那個老方丈算得太神了!” 那人說:“我才不信那一套呢!哪有那麼靈的?我看這是有人在事後編造出來的故事。
” 這次談話之後不久,關羽就派主簿廖化和功曹楊儀到成都去,溝通一下益州與荊州的情況。
過了大約一個月的樣子,廖化回來了,同來的還有孫乾。
孫乾一見關羽便說:“恭喜君侯!我給君侯帶來了好消息。
” “什麼好消息?” “主公取得益州後,封拜功臣,君侯仍以襄陽太守和蕩寇将軍的頭銜全權督理荊州軍政事務。
當初主公調軍師諸葛亮等入蜀時,命君侯全權督理荊州,是臨時指派,這回卻是實授了。
同時賜給君侯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錦千匹,這些賞賜和督理荊州的文狀,我都帶來了。
” 說着,掏出文狀遞給關羽,又命人把賞賜的财物擡了上來,關羽都拜收了。
然後命廖化安排孫乾先到館驿中休息。
廖化辦完後,向關羽複命。
關羽問道:“楊威公怎麼沒有回來?” 廖化回答說:“留在主公那裡,不回來了。
他到了成都,主公與他談論軍國大計、政治得失,他談得頭頭是道,頗有見地,主公大悅,就聘他做了兵曹掾。
” 關羽感到有些失落,悻悻地說:“這位楊威公啊,原來在這裡時,總說要好好地輔佐我建功立業,不料到了成都,就攀上高枝,不再回來了。
” 晚上,關羽在州廨的大廳裡大擺酒宴,為孫乾和廖化接風洗塵。
席上還有荊州的文官武将作陪,大家交杯遞盞,談笑風生,場面非常熱烈。
關羽不斷地向孫乾詢問取蜀戰争的情況和成都諸事。
當關羽問起主公在平蜀後任命官職的情況時,孫乾回答說:“諸葛孔明由軍師中郎将提升為軍師将軍,并且署理左将軍府事,就是主公左将軍的一應事務都由他全面負責辦理。
” 關羽聽了,心中覺得很不平衡。
原先諸葛亮在荊州時,雖說起到了一個智囊的作用,但職位僅僅是軍師中郎将,論班次與自己不相上下,如今卻升任軍師将軍,還署理左将軍府事,無論是班次和職權都超過自己了。
關羽正在那裡鬧心,隻聽孫乾又繼續說:“法孝直(法正)為揚武将軍、蜀郡太守;張翼德仍為征虜将軍,任巴西太守;劉封任副軍中郎将……” 關羽聽說劉封也升了官,憤憤地說:“這小子無德無才,也做了副軍中郎将,不過因為他是主公的幹兒子罷了。
主公初到荊州時,還沒有兒子,就收了他做幹兒子,可現在主公的親生兒子阿鬥已經8歲,将來劉封若是争奪嗣位,主公的家事就麻煩了。
” 孫乾接下來說:“黃漢升任讨虜将軍……” 關羽不以為然地說:“當年主公征讨長沙郡時,他投降過來的。
那時我屯兵在江陵一帶,并沒有南征長沙,人們傳說:他是一員勇将,但據我這些年的觀察,他并沒有太大的本領。
” “可這次跟随主公入蜀,常常率先登鋒陷陣,勇冠三軍,多次受到主公的嘉獎。
” 關羽仍不以為然地說:“即或他作戰勇敢一些,也不過是一名老兵而已!他通曉兵書戰策嗎?他知道《春秋左傳》的戰例嗎?” 治中從事潘平時就對關羽的狂妄自大很不滿意,現在見關羽對别人如此品頭論足,毫無謙遜之風,怒氣就不打一處來,便從中插話說:“君侯,主公是有知人之明的,關于人事上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我們還是不要妄加評論為好。
” 關羽見潘如此頂撞自己,豈能容忍?不禁氣極敗壞地說:“我與公佑談話,幹你潘承明什麼事?你隻管喝你的酒,吃你的肉,不要亂插嘴!” 潘待要回擊幾句,将軍趙累在旁邊拽了拽他的衣服,他便忍了下來,沒有再還嘴。
這時整個大廳都寂靜下來了,誰也不再出聲了。
關羽喝了一會兒悶酒,又搭讪着問孫乾說:“新來歸附的馬超,被授與什麼職務?” 孫乾回答說:“被授與平西将軍,封前都亭侯。
” 關羽聽了,愈加覺得不是滋味,以輕蔑的口吻說:“馬超是什麼人?一介涼州莽漢耳,怎麼剛剛歸附過來,就授與這麼高的職位?” “君侯有所不知,這馬孟起可不簡單,他在涼州和關中一帶名聲顯赫,甚得羌胡之心,主公任命他為征西将軍,就是要讓他鎮撫羌胡各族,減少主公的後顧之憂。
此人武藝高強,治軍有方,曹孟德對他都敬畏三分。
曹孟德在潼關一帶與他作戰,多次交手,都奈何他不得,後來曹孟德用了離間之計,使他與韓遂互相猜疑,不能團結作戰,才把他們逐出了關中。
而馬超到涼州後,又以雷霆萬鈞之勢,占據了隴上諸縣,殺了涼州刺史韋康,自稱征西将軍,領并州牧,使天下諸侯都為之震驚。
” 關羽問道:“這馬超如此了得,又為什麼去漢中依附張魯呢?” “以後涼州刺史韋康的部下楊阜、姜叙等使用計謀打敗了他,他才不得不到漢中去依附張魯。
” 這一下子可讓關羽抓住了把柄,他有些得意洋洋地說:“怎麼樣?最後還不是一敗塗地,無處容身!說他是涼州莽漢又有什麼錯?” 糜芳實在忍不住了,接過了話頭說:“不能那麼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怎能以成敗論英雄?當年君侯在下邳,不也是……” 糜芳剛說到這裡,士仁向他遞了個眼色,他才沒有繼續說下去,可是座上有不少人都看到關羽的臉立刻就紅了。
孫乾又繼續說:“馬超在漢中很不得志,又逃到了主公這裡。
當時主公正率兵在成都城下圍攻劉璋,馬超到來之後,也駐紮在成都城下,劉璋登城了望,見馬超的駐地旌旗招展,部伍分明,心中甚為恐懼,所以當主公派簡雍入城勸降時,劉璋馬上便獻城投降了。
” 關羽不服地說:“我想劉璋獻城投降,乃是因為兵臨城下,大勢所趨,怎麼會因為懼怕馬超個人而投降呢?如果馬超不來,劉璋就永遠不會投降嗎?真是豈有此理!” 孫乾說:“是的,劉璋的投降,是勢窮力竭的結果,馬超不來,他最後也要投降的,但馬超的到來,對他起了很大的震攝作用,畢竟是加速了他投降的步伐啊!” 關羽聽到這話,暫時沉默下來,心緒煩亂地喝着酒。
少頃,他又問孫乾:“這回得到财物賞賜的還有誰?” “除了君侯之外,還有諸葛孔明、法孝直和張翼德。
” “各得多少?” “都和君侯一樣,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錦千匹。
當然,這些都是首功,是數額最大的,其他的文武官員,也都有不同的賞賜。
” “隻是這法正,叛離了他的主公劉璋,迎接我家主公入川,賣主求榮,為人臣而不忠,怎麼配得上這麼高的賞賜?” “君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法孝直這人,對于劉璋來說,算是叛臣;而對于主公來說,則算是大大的功臣啊,如果不是他導引主公入川,又在取蜀戰争中進行了全盤謀畫,主公的功業能有今天的輝煌嗎?” 孫乾這樣一說,關羽又無話可說了,他看到座上的糜芳和士仁在小聲地交談着什麼,聲音很低,聽不太清,隻聽糜芳的話裡有“下邳”二字,這再一次觸着了他的痛處。
這時關羽有點醉了,借着酒力,厲聲地對糜芳叫道:“下邳又怎麼了?你說的還是我在下邳降曹的那件事吧?方才你就說過一次,我沒有理你,你現在又嘀咕起來了。
可法正怎麼能和我相比?他是賣主求榮,可是我……” 将軍趙累見勢頭不妙,急忙調解說:“法正怎能和君侯相比,君侯身在曹營不忘舊主,終于回到了主公的身邊,可謂大義凜然,浩氣沖天,僅此一端,就足以流芳千古了。
” 夜裡,關羽一覺醒來,醉意已經消失大半,想起今天席間的一番談話,心裡很不平衡,翻來覆去,再也睡不着了,在他腦際盤旋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