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小
中
大
,無論如何感人,它隻要可信,就好比一幅真正原創的正确圖畫那樣。
演員假裝承受的痛苦或所做的事表現給觀衆的隻是他們自己的感受。
在觀衆面前,心靈受到打擊的邪惡不是真正的邪惡,可人們知道自己會受到這些邪惡的危害。
如果有任何一種假象存在,我們假設的不是演員而是我們自己不幸倒黴的片刻。
我們憐憫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假設的悲哀的表現,如同一個母親想起她的小孩可能會死去,就為孩子流淚那樣。
悲劇的快感來自我們潛意識中的虛構。
如果我們把這些謀殺和背叛看作是真實的,它們絕不會令我們感到愉快。
模仿産生痛苦或愉快,不是因為它們被誤會為真實,而是因為它們讓我們的心靈接觸到真實。
當一幅風景畫引起想象的快樂後,沒人假設畫上的樹可以給我們遮陰,泉水可以帶給我們清涼,我們隻是想到,若在這些泉水邊上玩耍,有這些搖曳起伏的樹木做伴,該是多麼快樂幸福。
我們激起探究《亨利五世》曆史的興趣,卻不會有人拿着書把它當作阿金庫爾?。
一個戲劇能表現書本裡所有的效果,并對這些效果有時給予增強或減弱作用。
為人熟悉的喜劇在劇場裡比在書本上常常有更強有力的作用,而帝國的悲劇卻總是相對微弱的。
彼特魯喬?的幽默感可以由滑稽表演增強,可用什麼聲音或姿勢能讓卡圖?的獨白具有尊嚴或力量呢? 讀一個劇本,我們心靈受到的影響就像看一出戲。
事實上,沒人會把戲中的行動當真。
在各幕之間允許有或長或短的過渡時間,因此,一台戲劇的觀衆較之閱讀叙述文學的讀者,更在乎空間和時間的長短。
在他們面前,一個英雄的一生或一個帝國的革命可以在一個小時内完成。
莎士比亞是否知道&ldquo一緻性&rdquo而故意拒絕它,或以幸運的無知忽視它,在我看來這很難确切地知道,也無須探讨。
我們能合理地假設,當他成名并受到公衆注意時,他不需要學者和專家的鼓勵和勸告,始終有意把一開始就偶然形成的創作方法堅持下去。
由于傳奇故事把行動一緻當作必要的原則,由于時間和地點的一緻,明顯是從虛假的觀念中産生的,而在一出戲的界限内,多樣性必須減少,因此,我不認為莎士比亞不知道或不遵守這些原則就是令人遺憾的。
如果其他的詩人堅持第一場地點在威尼斯、第二場在塞浦路斯,我也不會對此做出強烈的責備。
莎士比亞如此違背規則是他全面天才的積極表現,而就此對他做出的批評隻能符合伏爾泰所說的瑣碎淺薄的評論: 如果法律執行麥特斯?發出的聲音, 事情不會如此混亂, 世界也不甘願由恺撒來統治。
&mdash&mdash盧坎 然而,當我很輕視地提到這些戲劇的規則時,我恐怕隻想到會引起許多智者和學人的反對。
在這些權威面前我有些猶豫,不是因為我考慮到目前的問題隻能由權威來解決,而是因為我懷疑這些規則之所以難以接受,是因為它們具有我尚未發現的更好的理由。
我探讨的結果,要誇耀說不偏不倚未免荒謬,可我認為,時間和地點的&ldquo一緻性&rdquo對戲劇表現的恰當性,并非必要條件,盡管有時它能給人愉快,可總是要以犧牲多樣性和教誨這些高層次的美感為代價。
一個嚴格按照重要規則寫出來的戲,隻是作為一種費盡心機的努力結果,就像一件奢侈浮誇的藝術品隻是向人們表明技藝所能達到的可能性而不是它的必要性。
堅持&ldquo一緻性&rdquo的完整而不降低作品其他方面的優秀之處,是值得贊揚的,就如同建築師展現一個城堡的所有設計規則,而不減少它的力量。
一個城堡美麗的重要原則在于能抗拒敵人入侵,同樣,一出戲最偉大的榮耀,是模仿自然和指導生活。
也許我并不武斷,可我有意識地要強調的觀點是,我們要對戲劇的原則進行新的檢驗。
我幾乎為自己的蠻勇感到驚恐,當我估計那些堅持與我看法相反的人是如此有名望或有力量時,我準備以尊敬的沉默退卻,如同埃涅阿斯看到海神尼普頓震撼城牆和朱諾女神在帶頭打沖鋒時,他從特洛伊城的防線上撤走。
那些與我争論卻不能被說服的人,不能對莎士比亞做出适當的判斷,可他們在考慮莎士比亞的生活環境後,很容易就能原諒莎士比亞的無知。
要恰當地評價每個人的成就,必須把他所處時代的背景和他自己特有的機會加以比較。
盡管讀者在讀書時,自己的狀态也不會比作者的情況更好或更差,心裡卻總會默默地把人類的作品與人類的能力做比較,想知道一個人還能超越他本身的能力多少。
在比較其他特殊的成就時,想知道還能把自然的力量所表現出的偉大榮耀提高多少。
我們由于好奇心一直想發現表現的方式,了解其技巧,知道有多少是屬于原始的力量,又有多少是得到臨時和偶然的幫助的。
秘魯或墨西哥的宮殿,比起歐洲皇家的建築肯定簡陋和不方便,可當想起人們建造它們時沒有使用鋼鐵,誰又能克制自己不去觀賞它們并為之感到驚訝呢? 在莎士比亞的時代,英國民族正處在從野蠻中掙脫出來的時期。
意大利語已在亨利八世的年代輸入英國,先後有一批人努力培養這種文雅的語言,起初是黎裡、利納克爾、穆爾,接着是波爾、奇克、加德納,然後是史密斯、克拉克、哈登、阿謝姆。
貴族學校已向男孩子們講授希臘文。
有些極力追求文雅和學識的人,勤奮地學習意大利和西班牙詩人的作品。
可文學還局限在自命不凡的學者或上流社會的男女中,一般公衆依然粗俗無知。
能讀能寫因罕見而被當作一種成就,受到人們重視。
一個民族如同一個人那樣,有自己的童年。
一個剛喚醒對文學愛好的民族,還不熟悉事物的本來面目,不知道如何去判斷文學是否反映了真實。
越是遠離普通熟悉的事物,便越受到普通人的歡迎,如同孩子的輕信一般。
一個沒有受到知識啟蒙的國家,所有人都是粗俗的。
鼓勵通俗教育的人,他們把學習計劃集中在冒險、巨人、龍妖和魔法故事上。
《亞瑟王之死》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讀物。
腦海裡有過豐富的虛構想象的人們,會對真實感到平淡乏味。
一個隻是模仿世界一般事件的戲劇,不會給喜歡《帕爾梅林》?和《可笑的華威人》的讀者留下多少印象。
為這類讀者寫作,要努力尋找陌生的故事和驚人的事件。
對這類無稽之談的虛構,有閱曆的成熟的讀者讨厭它,倒成為寫作時要寫陌生好奇的重要建議。
我們這位作者運用的情節通常都借用虛構的故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亞采用了許多人讀或講的最流行的故事。
因為如果沒有現成的故事線索,他的觀衆是無法跟随他了解那些錯綜複雜的戲劇的。
我們現在隻能在一些遠古作家那裡找到的故事,在莎士比亞時代卻是被人接受和廣為人所熟識的。
如《皆大歡喜》的傳說,可能是來自喬叟的《蓋木林》。
這是一本當時流行的小冊子。
西伯?老先生回憶,《哈姆萊特》當時是淺顯易懂的散文,而批評家現在卻要到丹麥史學家薩克索·格拉瑪提庫斯的編年史裡去尋找故事來源。
莎士比亞的英國曆史劇,取材于英國編年史和民間歌謠。
那些古代作家的作品經改編後,為英國讀者所熟悉。
這些作品為他提供了新素材。
當諾斯把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翻譯出版後,莎士比亞就把其中的故事擴寫進他的劇本裡。
他的情節不論是曆史的還是虛構的,總是塞滿了事件。
比起情緒表現或激烈争論,普通人更容易被一連串的事件所吸引。
這個絕妙的能力讓那些蔑視他的人也受其感染,因此,每個人都會發現,比起其他作家,他們的心靈更容易被莎士比亞的悲劇故事吸引。
其他作家用某些對白博得我們的歡心,而莎士比亞總是讓我們為事件發展憂慮。
他刺激無休止和難以壓抑的好奇心,迫使讀他作品的人要一口氣把它讀完。
在作家寫作所要達到的這些首要目标方面,他超過了除荷馬外的所有作家。
莎士比亞戲劇中有大量華麗的表演和匆忙行動的場面,它們與這些場面本身的要求出于同樣的理由。
當人們的知識提高後,愉快感就會從眼睛到耳朵;反之,知識水平下降,又會從耳朵回到眼睛。
我們這位作者,把他的努力成果擺在這樣一類人的面前,他們對炫耀和進行的表演比對詩的語言更熟悉,因此,也許要求一眼可見和異常突出的事件來作為對話的說明。
莎士比亞知道如何獲得最大的快感。
不管他的演出是否與自然更和諧,或者他的榜樣是否形成民族的偏見,我們現在仍感到,在舞台上既要有行動,也要有言論。
光說不做的雄辯無論怎麼動聽或文雅、熱情或崇高,也是無法被人們熱情接受的。
伏爾泰表示過他的異議,為何接受過《卡圖》這出悲劇的民族,能夠容忍莎士比亞那些鋪張炫耀的華麗場面。
我們的回答是,艾迪生說的是詩人的語言,而莎士比亞說的是普通人的語言。
我們在《卡圖》中看到無數的美麗,為這些美麗喜歡上它的作者,卻看不到任何為我們熟悉的人類情緒或行動。
我們把它看作最美麗和最高尚的成果,判斷它屬于理智學識的範圍,而生動暢快的《奧賽羅》是觀察的産物,是天才孕育的結果。
《卡圖》有很多奢華的人為和虛幻的方式,用流暢、動人與和諧的措辭,表現出公正和高貴的情緒,可它所表達的希望和害怕等感情并不能震撼人心。
作品給我們的印象隻是作者,所以我們說起《卡圖》的名字,心裡想到的隻是艾迪生。
一個合乎規矩的作家的作品是一座事先精心策劃和勤勞種植的花園,有樹蔭,有花香,而莎士比亞的作品是一片森林,如橡樹自由伸展它的分枝,松樹在空中盡情呈現它的塔狀枝幹,有時它下面點綴着野草和荊棘,有時它為香桃木和玫瑰花遮陰擋風。
它們以壯麗景觀使人一飽眼福,以無窮無盡的多樣性使心靈舒暢。
其他詩人展示櫥櫃裡的精緻罕見的物品,它們制作精緻,有模有樣,光彩照人,而莎士比亞為我們打開一個礦藏,裡面有采之不盡的黃金和鑽石,盡管它們被蒙上硬殼,混上雜物,摻上大量低劣的雜石。
人們經常争議的是,莎士比亞的成就是否來自他的天賦才華,或是否得到過諸如一般學校的教育、文藝批評的規則和古代作家的榜樣此類幫助。
一直有個流行的說法是,莎士比亞缺少學問,沒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古語言的技巧。
他的朋友本·瓊森說&ldquo他(莎士比亞)懂一點拉丁文,以及很有限的希臘文&rdquo。
瓊森不僅沒有說謊的理由,而且他說這話的時候,莎士比亞的個性和名望已為公衆熟悉。
因此,瓊森的證據本應能解決關于莎士比亞備受争議的問題,除非有某些相當分量的事實能作為反駁的依據。
有人認為,他們已在莎士比亞模仿的許多作家的作品中,發現了深厚的學問,可就這些我所知的例證,都是從他那時代翻譯的書中引用的,或者它們是思想的巧合。
這在所有考慮同樣題目的人中都會很容易發生,或者這些是在談話中流傳的評論或道德的原則,以諺語的句式流傳到世界各地。
我已找到一個可評論的例句。
這個重要句子是&ldquo你先走,我随後&rdquo,它是從一句拉丁文翻譯過來的。
有人告訴我,卡列班做了一個美夢後說:&ldquo我哭喊着再睡一覺。
&rdquo莎士比亞模仿阿那克裡翁,他如同其他人一樣,在同樣環境下表達同樣的願望。
有少數的段落也許算是模仿的,可是由于數量太少,這些隻能說是例外。
莎士比亞從偶然中獲得經典名句,或從交談中,得到精彩語言。
他熟練掌握他熟悉的語言,如果他能得到更多,那他會利用得更多。
人們已證實《錯誤的喜劇》取材于普勞圖斯的《孿生兄弟》。
這是普勞圖斯當時唯一被譯成英文的戲劇。
莎士比亞盡管有能力去模仿,可不會利用那些沒有翻譯過來的作品。
因此,隻要條件許可,他怎可能不去做更多的模仿呢? 莎士比亞是否知道現代語言我們無法确定。
他戲劇有些法語味這一事實,幾乎說明不了什麼。
他改編和導演它們要比寫出來容易,也有可能即使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現代語言,他還是要靠别人幫助才能寫出來。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裡,人們認為他模仿從意大利文翻譯過來的英文文本。
可是,從另一方面說,這不能表明他不懂意大利文。
他要模仿的不是他自己知道的東西,而是他的觀衆知道的東西。
他掌握的拉丁文很有可能足以使他熟悉文法結構,可他熟悉的程度不會很高,無法任意地閱讀羅馬作家的作品。
對他表現在現代語言方面的技巧,我找不到充足的理由來解釋。
盡管意大利詩歌在當時很受重視,但我們沒發現他模仿過法國或意大利的作家,因此我認為,除英文之外,他讀外語作品不多,他采用的多是翻譯過來的故事。
蒲柏說得很對,莎士比亞作品中到處有知識,可不是在書本裡能找到的知識。
要了解莎士比亞,人們不能滿足于關在書房裡學習研究,有時要到娛樂場所中,有時要到商店廠房裡,才能了解他表達的意義。
無論如何,事實充分證明,他是個勤奮細心的讀者。
由于我們書本的語言還不算貧乏,使他能自由地放縱自己的想象,不必非讀外國文學作品不可。
當時英國已有許多羅馬作家和一些希臘作家的譯著。
宗教改革運動傳播了許多神學知識。
大多數探讨人類生活的專門論題,都能在英語作家的作品中找到。
受到鼓勵的詩歌創作,不僅數量很多而且非常成功。
這些知識的寶庫足以為一個能适當地接受和改進它們的人提供借鑒。
莎士比亞的優秀作品大部分出自他的天才創作。
他面對的是英國草創簡陋的戲劇舞台。
當時不論悲劇還是喜劇的嘗試,都不能給人們提供一定程度的娛樂。
沒人了解角色和對白的作用。
莎士比亞可以說是真正地把人物和對白介紹給我們的作家,并在他那些最令人愉快的場面裡,把它們提升到一個最高的藝術境界。
莎士比亞如何逐步完善他的戲劇,我們已不容易了解,因為關于他作品的編年史尚未确定。
羅武?有這樣的看法:&ldquo我們也許不應如對待其他作家一樣,從他最不完美的作品中尋找他的早期作品。
他的創作技藝成分少,天賦成分多,這是我所了解的。
&rdquo他還說:&ldquo他年輕時的作品,因為最有生氣,也是最好的。
&rdquo可是,天賦能力隻是一種可運用于任何目的的能力,要勤奮或者憑偶然機會才能得到。
天賦不能給人知識。
人們要經過學習和實踐并把它形成形象後,才可以在綜合應用方面得到天賦的幫助。
莎士比亞不論如何受自然恩賜,他所表現的也隻是他所了解的那部分。
由于必須提高他的思想,如同其他人一樣,他逐步地獲取知識。
他也如同其他人那樣,年紀越大變得越聰明,知道得越多,越能更好地表現生活,當他受更多的教育時,他就能有效地教誨人。
有些敏感的觀察和準确的分辨靠書本和規則是學不到的。
幾乎所有原始和天然的優秀都源于這些。
莎士比亞一定以他的敏銳觀察人類,并給予最高程度的好奇和關注。
其他人從以前的作家那裡借用一些人物,靠偶然附帶一些當下的方式來對人物進行一些變化,盡管人物服飾稍有改變,身體卻完全相同。
我們這位作家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新表現。
除了喬叟外,我認為莎士比亞受作家影響不多。
我相信,在英國,沒有一個作家能如莎士比亞這樣反映生活的自然色彩。
那時,關于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讨論尚未開始。
分析人的心靈,追溯熱情之源,揭示善與惡的重要原則或了解心靈深處的行為動機,這類探索還沒有進行。
所有這些探索都從人的本性成為時髦話題開始,盡管有時出現一些深刻的見解,可經常模棱兩可,沒有深入下去。
那些幼稚的知識能得到滿足的傳奇故事隻表現外在的行動,提及事件和現象,卻忽視它們産生的原因,追求一種喜愛驚奇而不愛好真理的效果。
那時,不能在書房裡研究人性。
一個要了解世界的人,必須把他的工作和娛樂經曆綜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判斷。
博伊爾慶幸自己出生在貴族家庭,所以他有無數的便利讓其去滿足好奇心,莎士比亞沒有這個優越條件。
他作為一個貧困的冒險者來到倫敦,受雇做着低賤的工作維持生計。
許多天才和博學的作品在創作時,作者本人處在很不利于思考或探讨的生活逆境中。
這類作品如此多,考慮過這些生活狀況的人們認為,作家看到進取和堅持的精神終會支配所有外部的力量,所有得不到的幫助和所有障礙都會在他們面前消失。
天才的莎士比亞不為貧困所困,不為窮人那些不可避免地受到責備的狹隘談話所限制。
他從心靈上甩掉命運的負擔,&ldquo如同獅子抖動它毛上的露珠&rdquo。
盡管他有許多困難要克服,同時得到很少能解決這些困難的幫助,可他能夠獲得許多确切的生活方式和衆多不同的當地人物的個性特點。
他用多樣性來變換角色,突出角色的特征,用适當的組合全方位地表現它們。
在這方面,他所達到的成就沒有任何可供模仿的地方,他反而被後來所有成功的作家作為模仿對象。
而且所有模仿他的成功者,他們加起來提供的理論原則和實踐規範,是否比他一個人給我們這個國家貢獻得還多,這很值得懷疑。
他的注意力不僅限于人的行動,還準确觀察一個無生物的世界。
他的描寫總有某些特别的地方,彙聚了實際存在而又經思考的事實。
據觀察,許多民族的古老詩人保留了他們自己的名譽,而後來一代的智者短暫出名後很快就沉沒被人遺忘。
最早的詩人們,無論他們是誰,一定直接從所接受的關于事物的知識中表達他們的情緒和做出他們的描寫,因此,有類同之處很正常。
不同人的眼睛都證實他們的描寫,每個人的心胸都懷有他們的情緒。
有些同樣慕名而來并受到關注研究的作家,部分模仿前輩作家,部分複制自然,直到下一代的其他作品取代它們的地位成為權威。
這類模仿總會有一點偏離,最終變得有些反複無常和任意。
不論莎士比亞以生活還是自然為題材,他都直接地去反映,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把他所接收到的形象表現出來,不因其他人的思想幹涉而減弱或曲解這些形象。
因此,對他的描寫,普通人覺得很合理,學者認為很全面。
除荷馬外,人們也許不容易找到一位如莎士比亞那樣有諸多創新的作家。
莎士比亞在他所努力研究的方面做得很出色,為他的時代和國家貢獻了許多新穎的東西。
英國戲劇的形式、角色、語言和表演都是他創造的。
如丹尼斯所說:&ldquo他似乎給我們英國悲劇式和諧帶來原創性。
這種無韻詩的和諧,由于用雙音節和三音節詞作結尾,常使韻文變得多樣。
因為多樣性,有别于英雄式的和諧更接近一般場合的應用。
它的應用能得到人們适當的關注,更适合舞台行動和對白。
我們寫散文時使用這類韻體,我們平常談話時也用這類韻體。
&rdquo 我不知道這樣的稱贊是否确切公正。
對雙音節詞結尾這個批評家适當地應用在戲劇裡的術語,無法在《高布達克》?裡找到,因為這出戲已被公認寫在我們作者之前,但我認為,在《赫羅尼莫》裡應該找得出來,它被寫就的具體的日期不确定,可至少有理由認為,它和莎士比亞早年的戲劇那樣早就存在了。
然而,這是要肯定的:莎士比亞是第一個教我們悲劇或喜劇可以用來娛樂的人。
除了在古籍裡,我們看不到任何年紀稍大且有名望的作家寫過關于這些戲劇的經驗。
我們要努力在古籍裡尋找這些人的名字,可他們幾乎罕見。
如果這些人早就受到重視,也就不需要我們努力去尋找了。
第一個發現如何用英語達到表現輕松與和諧效果的榮譽的人,我們要歸功于莎士比亞,除非斯賓塞能夠與他一起分享。
莎士比亞的對白有時是整個場景,具有羅武所有的微妙,卻沒有他的嬌柔。
他通常确實盡力加強對話的力量和氣勢,可他這方面的效果,絕不會比試圖讓對話悅耳輕松做得更好。
我們至少要承認,由于我們感激他所做的每個貢獻,他也得到我們的好處。
如果他的許多贊揚是通過理解和判斷給予的,那麼這些贊揚也是世俗和崇拜給他的。
我們把目光注視着他的光輝,回避他的醜陋。
我們對其他人不能寬容地厭惡或憎恨,對他卻給予容忍。
如果我們隻是容忍卻不加贊揚的話,那麼我們對&ldquo戲劇之父&rdquo的尊敬也應得到原諒。
在一些現代批評家的書裡,我看到一本收集很多奇怪句子的書,彙集了莎士比亞戲劇中語言敗壞的例句,殊不知,崇拜他的人卻把它收藏起來當作榮耀的标志。
莎士比亞戲劇具有不可置疑和永恒的品質,可它現在若隻是當代作家的一出戲的話,也許不會有人要把它從頭看到尾。
我絕不認為他的著作是按他自己完美的觀念創造的。
當它們是如此讓觀衆滿意時,也會讓作者感到滿足。
盡管有些作家在勤奮求名方面,比莎士比亞有更大的追求,但幾乎無人能超出他們時代的标準。
這些人為得到目前的贊揚,隻需增加一些被認為最好的東西就能達到。
那些發現自己名聲提高的人,願意接受贊美者的奉承,省去自己付出競争勞動的代價。
莎士比亞似乎沒有想到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價值。
他排斥未來時代給他的任何榮譽,除了得到時下流行的名聲和現實的利益,他沒有任何别的指望。
隻要他的戲劇搬上舞台,他的願望就滿足了。
他不再從觀衆那兒追求額外的贊譽。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重複在許多對白中出現的俏話,或者用同一個困惑的繩結來使不同的情節複雜化。
那些能想到康格裡夫的&ldquo四部喜劇&rdquo的人,至少會原諒莎士比亞。
因為康格裡夫有兩個喜劇是在假結婚的面具下結束的。
這個欺騙也許從來不會發生,不管可能或不可能,都不是作者的發明創造。
這位偉大詩人從不在乎自己未來顯赫的聲望。
盡管在他還沒有步入老年,用疲憊不堪掩飾自己或因體弱而病殘之前,他已退休安享輕松富有的生活,可他沒有出版他的作品集,也不希望糾正那些已經出版的作品中的錯誤,或給世人一個真實的版本,以便确保它們有更好的命運。
在後來出版的那些印有莎士比亞名字的劇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他死後七年才出版的。
隻有少數幾個劇本在他生前出版,顯然是在作者不關心的情況下胡亂地印刷的,因此,也許根本沒有得到作者的許可。
所有不論私下或公開的出版人,他們的粗心大意或非專業化已被後來修訂出版的作品暴露無遺。
這些錯誤不僅數量多而且顯而易見,不僅有許多訛誤已難以複原,而且引起很多懷疑。
這些懷疑隻是由于模棱兩可的累贅句子或作者的粗心大意引起的,删除它們比解釋要容易。
采取魯莽的方式比謹慎使它們有更好的品質。
有人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猜測臆想的辦法,他們樂意沉溺于此做進一步的解釋。
要是作者生前出版了自己的作品,我們就能安靜地解開他的複雜性,排除他的模糊。
可是,我們現在隻能撕開我們不能解開的結扣,把我們不理解的東西扔掉。
如不考慮許多引起錯誤的因素,錯誤的數量可能會更多。
莎士比亞的文字本身不合語法,語意模糊,令人費解。
他的著作被那些可能很少了解它們的人抄寫下來,給藝術家表演,那些複制後的劇本,同樣粗制濫造,到處充滿錯誤。
有時這些劇本文字的錯誤是因為演員為了減少對白而增添的,它們至少沒有得到出版商的校正就印出來了。
那些錯誤之所以保留了下來,不是如沃伯頓?博士所說的,因為它們不受重視,而是因為編輯者的技術還沒有用到現代語言的文本上。
我們的祖先習慣于英國印刷商的馬虎,能耐心地忍受它們。
最終,羅武編輯了一本《莎士比亞作品集》,這不是因為他作為一個詩人才想出版詩人的作品。
羅武似乎也很少想到校正或注釋的問題,而是他認為,莎士比亞作品也應與他的同行一樣,附有生平和推薦的前言加以出版。
羅武因為沒有做他應該做的工作而受到嚴厲指責,現在是給他一個公正評價的時候。
我們要承認,盡管他沒有想到糾正更多除了印刷之外的錯誤,可他還是做了許多修訂工作。
如果這些修訂在他之前沒人做過,後來的編輯者會接受它們而不感謝他。
如果那些人把它們發表出來,便開始連篇累牍地對每頁笨拙的錯誤進行譴責,對編輯産生的錯誤加以曝光,同時炫耀誇贊自己的新解讀本,為新發現的快樂沾沾自喜。
如其他編輯者一樣,我保留羅武的前言,同樣附上羅武為介紹莎士比亞寫的生平,盡管寫得不是很有文采或傳神,但它涉及我們現在應知道的一些東西,因此,這些值得保留在後來出版的一切版本裡。
多年來,我們國家的人都滿意羅武先生的編輯本,蒲柏先生則告訴大家莎士比亞文本的真實情況,指出文本受到嚴重歪曲,表明有希望複原它的辦法。
他比較那些從未有人要去檢驗的舊文本,複原許多句子以使它們更完整。
可他用簡明扼要的評論标準排斥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切除而不是治療的問題。
我不知道沃伯頓博士為什麼對蒲柏的去僞存真大加推薦。
在編選時,蒲柏沒有施加自己的判斷。
他采用的第一版是海明和康德爾編輯的,而他拒絕使用的其他版本,根據當時出版的泛濫成災,它們是在莎士比亞生前以他的姓名出版的,經他朋友削除後,從未添加到他1664年版以前的著作中,可它們被後來的出版商重印。
這似乎本是一件蒲柏似乎認為不值得他去付出努力的工作,因為他讨厭&ldquo編輯者的乏味勞動&rdquo。
他隻了解他所從事工作的一半。
編輯者确實承擔一種乏味無趣的任務,可如同其他單調的工作,它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僅僅是單調乏味,一個校訂編纂者,若沒有其他品質,是不能很好地履行他的職責的。
在審讀一個錯誤百出的作品時,編輯者應事先放置一切可能的意義和可能的表達的材料在他面前,因此,他要有自己思考的理解力,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
從反複的閱讀中,他要盡可能挑選出最恰當的适合不同時代人的陳述、觀念和語言的表達方式,同時考慮作者特别表達的思想和描寫的變化。
因此,編輯者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具備這方面的趣味。
做推測揣摩的批評,要有超過一般人的能力。
要做好,受到贊揚,經常需要耐心韌勁準備。
讓我們現在别去理睬那些關于編輯者工作單調的說法。
自信通常是成功的結果。
那些在各方面表現突出并得到極大贊揚的人,很容易就被人斷言,他們具有無所不能的力量。
蒲柏的編輯本沒有達到他自己的期待,當知道人們指責他留下很多事給後來人做時,他很惱火。
他在對抗這種不滿和敵意的批評中度過了後半生。
我保留了他所有的注解。
這樣,這位偉大作家的隻言片語也不會失傳。
他的前言如同一個完美的創作和公正的評論,包含對莎士比亞的綜合評論。
這些評論如此廣泛,無須再增添什麼,又如此準确,很少再引起争議。
盡管每個編輯者都有興趣删除它,可每個讀者都要求把它附上。
繼蒲柏之後,是西奧博爾德。
他這個人眼光狹隘,目标不大,沒有自然的天才素質,隻有一些勤奮學習的亮點,可他熱衷于細微的準确,在精讀中一點不馬虎。
他通過比較古代的版本,校正了許多錯誤。
一個如此多疑計較小事的人,本應期待他能做得更多,不過他雖然做得少,但一般說來都是正确的。
在提及各種複制和編輯版本時,人們不能不做檢驗就相信他。
西奧博爾德有時說到不同版本,他自己卻隻有一種版本。
在他列舉的許多版本中,他提到第一對開本中有兩個最好,第三對開本屬于中等,而實際上其他的版本由于印刷工人的疏忽而走樣。
除了那些隻是反複出現的異樣版本外,無論誰有這類版本都足夠了。
我把這些版本的開頭做了比較,後來隻采用第一版。
我一般維持西奧博爾德在第二次編輯出版中保留的注解,摒棄那些被後來注釋家證明是錯誤的或太細微沒有很大保留價值的注解。
有時我會接受他對一個标點符号的糾正,沒有加上贊揚的語言文字,而這是他自以為做出的了不起的成就。
我常割去他用語中多餘的瘤子,有時壓抑他自以為勝于蒲柏和羅武的驕傲狂妄,經常抹去他那些可鄙的炫耀,可在有些地方,為了讀者的快樂,我會誇耀他,如他美化自己那樣,因為誇大一些空洞無物的注解,可有利于判斷或原諒其他一些幹癟的注解。
西奧博爾德的注解是這樣虛弱和無知,這樣平庸和不可信,這樣狂妄炫耀,借着把蒲柏作為他的敵人的幸運,他逃脫并且隻有
演員假裝承受的痛苦或所做的事表現給觀衆的隻是他們自己的感受。
在觀衆面前,心靈受到打擊的邪惡不是真正的邪惡,可人們知道自己會受到這些邪惡的危害。
如果有任何一種假象存在,我們假設的不是演員而是我們自己不幸倒黴的片刻。
我們憐憫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假設的悲哀的表現,如同一個母親想起她的小孩可能會死去,就為孩子流淚那樣。
悲劇的快感來自我們潛意識中的虛構。
如果我們把這些謀殺和背叛看作是真實的,它們絕不會令我們感到愉快。
模仿産生痛苦或愉快,不是因為它們被誤會為真實,而是因為它們讓我們的心靈接觸到真實。
當一幅風景畫引起想象的快樂後,沒人假設畫上的樹可以給我們遮陰,泉水可以帶給我們清涼,我們隻是想到,若在這些泉水邊上玩耍,有這些搖曳起伏的樹木做伴,該是多麼快樂幸福。
我們激起探究《亨利五世》曆史的興趣,卻不會有人拿着書把它當作阿金庫爾?。
一個戲劇能表現書本裡所有的效果,并對這些效果有時給予增強或減弱作用。
為人熟悉的喜劇在劇場裡比在書本上常常有更強有力的作用,而帝國的悲劇卻總是相對微弱的。
彼特魯喬?的幽默感可以由滑稽表演增強,可用什麼聲音或姿勢能讓卡圖?的獨白具有尊嚴或力量呢? 讀一個劇本,我們心靈受到的影響就像看一出戲。
事實上,沒人會把戲中的行動當真。
在各幕之間允許有或長或短的過渡時間,因此,一台戲劇的觀衆較之閱讀叙述文學的讀者,更在乎空間和時間的長短。
在他們面前,一個英雄的一生或一個帝國的革命可以在一個小時内完成。
莎士比亞是否知道&ldquo一緻性&rdquo而故意拒絕它,或以幸運的無知忽視它,在我看來這很難确切地知道,也無須探讨。
我們能合理地假設,當他成名并受到公衆注意時,他不需要學者和專家的鼓勵和勸告,始終有意把一開始就偶然形成的創作方法堅持下去。
由于傳奇故事把行動一緻當作必要的原則,由于時間和地點的一緻,明顯是從虛假的觀念中産生的,而在一出戲的界限内,多樣性必須減少,因此,我不認為莎士比亞不知道或不遵守這些原則就是令人遺憾的。
如果其他的詩人堅持第一場地點在威尼斯、第二場在塞浦路斯,我也不會對此做出強烈的責備。
莎士比亞如此違背規則是他全面天才的積極表現,而就此對他做出的批評隻能符合伏爾泰所說的瑣碎淺薄的評論: 如果法律執行麥特斯?發出的聲音, 事情不會如此混亂, 世界也不甘願由恺撒來統治。
&mdash&mdash盧坎 然而,當我很輕視地提到這些戲劇的規則時,我恐怕隻想到會引起許多智者和學人的反對。
在這些權威面前我有些猶豫,不是因為我考慮到目前的問題隻能由權威來解決,而是因為我懷疑這些規則之所以難以接受,是因為它們具有我尚未發現的更好的理由。
我探讨的結果,要誇耀說不偏不倚未免荒謬,可我認為,時間和地點的&ldquo一緻性&rdquo對戲劇表現的恰當性,并非必要條件,盡管有時它能給人愉快,可總是要以犧牲多樣性和教誨這些高層次的美感為代價。
一個嚴格按照重要規則寫出來的戲,隻是作為一種費盡心機的努力結果,就像一件奢侈浮誇的藝術品隻是向人們表明技藝所能達到的可能性而不是它的必要性。
堅持&ldquo一緻性&rdquo的完整而不降低作品其他方面的優秀之處,是值得贊揚的,就如同建築師展現一個城堡的所有設計規則,而不減少它的力量。
一個城堡美麗的重要原則在于能抗拒敵人入侵,同樣,一出戲最偉大的榮耀,是模仿自然和指導生活。
也許我并不武斷,可我有意識地要強調的觀點是,我們要對戲劇的原則進行新的檢驗。
我幾乎為自己的蠻勇感到驚恐,當我估計那些堅持與我看法相反的人是如此有名望或有力量時,我準備以尊敬的沉默退卻,如同埃涅阿斯看到海神尼普頓震撼城牆和朱諾女神在帶頭打沖鋒時,他從特洛伊城的防線上撤走。
那些與我争論卻不能被說服的人,不能對莎士比亞做出适當的判斷,可他們在考慮莎士比亞的生活環境後,很容易就能原諒莎士比亞的無知。
要恰當地評價每個人的成就,必須把他所處時代的背景和他自己特有的機會加以比較。
盡管讀者在讀書時,自己的狀态也不會比作者的情況更好或更差,心裡卻總會默默地把人類的作品與人類的能力做比較,想知道一個人還能超越他本身的能力多少。
在比較其他特殊的成就時,想知道還能把自然的力量所表現出的偉大榮耀提高多少。
我們由于好奇心一直想發現表現的方式,了解其技巧,知道有多少是屬于原始的力量,又有多少是得到臨時和偶然的幫助的。
秘魯或墨西哥的宮殿,比起歐洲皇家的建築肯定簡陋和不方便,可當想起人們建造它們時沒有使用鋼鐵,誰又能克制自己不去觀賞它們并為之感到驚訝呢? 在莎士比亞的時代,英國民族正處在從野蠻中掙脫出來的時期。
意大利語已在亨利八世的年代輸入英國,先後有一批人努力培養這種文雅的語言,起初是黎裡、利納克爾、穆爾,接着是波爾、奇克、加德納,然後是史密斯、克拉克、哈登、阿謝姆。
貴族學校已向男孩子們講授希臘文。
有些極力追求文雅和學識的人,勤奮地學習意大利和西班牙詩人的作品。
可文學還局限在自命不凡的學者或上流社會的男女中,一般公衆依然粗俗無知。
能讀能寫因罕見而被當作一種成就,受到人們重視。
一個民族如同一個人那樣,有自己的童年。
一個剛喚醒對文學愛好的民族,還不熟悉事物的本來面目,不知道如何去判斷文學是否反映了真實。
越是遠離普通熟悉的事物,便越受到普通人的歡迎,如同孩子的輕信一般。
一個沒有受到知識啟蒙的國家,所有人都是粗俗的。
鼓勵通俗教育的人,他們把學習計劃集中在冒險、巨人、龍妖和魔法故事上。
《亞瑟王之死》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讀物。
腦海裡有過豐富的虛構想象的人們,會對真實感到平淡乏味。
一個隻是模仿世界一般事件的戲劇,不會給喜歡《帕爾梅林》?和《可笑的華威人》的讀者留下多少印象。
為這類讀者寫作,要努力尋找陌生的故事和驚人的事件。
對這類無稽之談的虛構,有閱曆的成熟的讀者讨厭它,倒成為寫作時要寫陌生好奇的重要建議。
我們這位作者運用的情節通常都借用虛構的故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亞采用了許多人讀或講的最流行的故事。
因為如果沒有現成的故事線索,他的觀衆是無法跟随他了解那些錯綜複雜的戲劇的。
我們現在隻能在一些遠古作家那裡找到的故事,在莎士比亞時代卻是被人接受和廣為人所熟識的。
如《皆大歡喜》的傳說,可能是來自喬叟的《蓋木林》。
這是一本當時流行的小冊子。
西伯?老先生回憶,《哈姆萊特》當時是淺顯易懂的散文,而批評家現在卻要到丹麥史學家薩克索·格拉瑪提庫斯的編年史裡去尋找故事來源。
莎士比亞的英國曆史劇,取材于英國編年史和民間歌謠。
那些古代作家的作品經改編後,為英國讀者所熟悉。
這些作品為他提供了新素材。
當諾斯把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翻譯出版後,莎士比亞就把其中的故事擴寫進他的劇本裡。
他的情節不論是曆史的還是虛構的,總是塞滿了事件。
比起情緒表現或激烈争論,普通人更容易被一連串的事件所吸引。
這個絕妙的能力讓那些蔑視他的人也受其感染,因此,每個人都會發現,比起其他作家,他們的心靈更容易被莎士比亞的悲劇故事吸引。
其他作家用某些對白博得我們的歡心,而莎士比亞總是讓我們為事件發展憂慮。
他刺激無休止和難以壓抑的好奇心,迫使讀他作品的人要一口氣把它讀完。
在作家寫作所要達到的這些首要目标方面,他超過了除荷馬外的所有作家。
莎士比亞戲劇中有大量華麗的表演和匆忙行動的場面,它們與這些場面本身的要求出于同樣的理由。
當人們的知識提高後,愉快感就會從眼睛到耳朵;反之,知識水平下降,又會從耳朵回到眼睛。
我們這位作者,把他的努力成果擺在這樣一類人的面前,他們對炫耀和進行的表演比對詩的語言更熟悉,因此,也許要求一眼可見和異常突出的事件來作為對話的說明。
莎士比亞知道如何獲得最大的快感。
不管他的演出是否與自然更和諧,或者他的榜樣是否形成民族的偏見,我們現在仍感到,在舞台上既要有行動,也要有言論。
光說不做的雄辯無論怎麼動聽或文雅、熱情或崇高,也是無法被人們熱情接受的。
伏爾泰表示過他的異議,為何接受過《卡圖》這出悲劇的民族,能夠容忍莎士比亞那些鋪張炫耀的華麗場面。
我們的回答是,艾迪生說的是詩人的語言,而莎士比亞說的是普通人的語言。
我們在《卡圖》中看到無數的美麗,為這些美麗喜歡上它的作者,卻看不到任何為我們熟悉的人類情緒或行動。
我們把它看作最美麗和最高尚的成果,判斷它屬于理智學識的範圍,而生動暢快的《奧賽羅》是觀察的産物,是天才孕育的結果。
《卡圖》有很多奢華的人為和虛幻的方式,用流暢、動人與和諧的措辭,表現出公正和高貴的情緒,可它所表達的希望和害怕等感情并不能震撼人心。
作品給我們的印象隻是作者,所以我們說起《卡圖》的名字,心裡想到的隻是艾迪生。
一個合乎規矩的作家的作品是一座事先精心策劃和勤勞種植的花園,有樹蔭,有花香,而莎士比亞的作品是一片森林,如橡樹自由伸展它的分枝,松樹在空中盡情呈現它的塔狀枝幹,有時它下面點綴着野草和荊棘,有時它為香桃木和玫瑰花遮陰擋風。
它們以壯麗景觀使人一飽眼福,以無窮無盡的多樣性使心靈舒暢。
其他詩人展示櫥櫃裡的精緻罕見的物品,它們制作精緻,有模有樣,光彩照人,而莎士比亞為我們打開一個礦藏,裡面有采之不盡的黃金和鑽石,盡管它們被蒙上硬殼,混上雜物,摻上大量低劣的雜石。
人們經常争議的是,莎士比亞的成就是否來自他的天賦才華,或是否得到過諸如一般學校的教育、文藝批評的規則和古代作家的榜樣此類幫助。
一直有個流行的說法是,莎士比亞缺少學問,沒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古語言的技巧。
他的朋友本·瓊森說&ldquo他(莎士比亞)懂一點拉丁文,以及很有限的希臘文&rdquo。
瓊森不僅沒有說謊的理由,而且他說這話的時候,莎士比亞的個性和名望已為公衆熟悉。
因此,瓊森的證據本應能解決關于莎士比亞備受争議的問題,除非有某些相當分量的事實能作為反駁的依據。
有人認為,他們已在莎士比亞模仿的許多作家的作品中,發現了深厚的學問,可就這些我所知的例證,都是從他那時代翻譯的書中引用的,或者它們是思想的巧合。
這在所有考慮同樣題目的人中都會很容易發生,或者這些是在談話中流傳的評論或道德的原則,以諺語的句式流傳到世界各地。
我已找到一個可評論的例句。
這個重要句子是&ldquo你先走,我随後&rdquo,它是從一句拉丁文翻譯過來的。
有人告訴我,卡列班做了一個美夢後說:&ldquo我哭喊着再睡一覺。
&rdquo莎士比亞模仿阿那克裡翁,他如同其他人一樣,在同樣環境下表達同樣的願望。
有少數的段落也許算是模仿的,可是由于數量太少,這些隻能說是例外。
莎士比亞從偶然中獲得經典名句,或從交談中,得到精彩語言。
他熟練掌握他熟悉的語言,如果他能得到更多,那他會利用得更多。
人們已證實《錯誤的喜劇》取材于普勞圖斯的《孿生兄弟》。
這是普勞圖斯當時唯一被譯成英文的戲劇。
莎士比亞盡管有能力去模仿,可不會利用那些沒有翻譯過來的作品。
因此,隻要條件許可,他怎可能不去做更多的模仿呢? 莎士比亞是否知道現代語言我們無法确定。
他戲劇有些法語味這一事實,幾乎說明不了什麼。
他改編和導演它們要比寫出來容易,也有可能即使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現代語言,他還是要靠别人幫助才能寫出來。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裡,人們認為他模仿從意大利文翻譯過來的英文文本。
可是,從另一方面說,這不能表明他不懂意大利文。
他要模仿的不是他自己知道的東西,而是他的觀衆知道的東西。
他掌握的拉丁文很有可能足以使他熟悉文法結構,可他熟悉的程度不會很高,無法任意地閱讀羅馬作家的作品。
對他表現在現代語言方面的技巧,我找不到充足的理由來解釋。
盡管意大利詩歌在當時很受重視,但我們沒發現他模仿過法國或意大利的作家,因此我認為,除英文之外,他讀外語作品不多,他采用的多是翻譯過來的故事。
蒲柏說得很對,莎士比亞作品中到處有知識,可不是在書本裡能找到的知識。
要了解莎士比亞,人們不能滿足于關在書房裡學習研究,有時要到娛樂場所中,有時要到商店廠房裡,才能了解他表達的意義。
無論如何,事實充分證明,他是個勤奮細心的讀者。
由于我們書本的語言還不算貧乏,使他能自由地放縱自己的想象,不必非讀外國文學作品不可。
當時英國已有許多羅馬作家和一些希臘作家的譯著。
宗教改革運動傳播了許多神學知識。
大多數探讨人類生活的專門論題,都能在英語作家的作品中找到。
受到鼓勵的詩歌創作,不僅數量很多而且非常成功。
這些知識的寶庫足以為一個能适當地接受和改進它們的人提供借鑒。
莎士比亞的優秀作品大部分出自他的天才創作。
他面對的是英國草創簡陋的戲劇舞台。
當時不論悲劇還是喜劇的嘗試,都不能給人們提供一定程度的娛樂。
沒人了解角色和對白的作用。
莎士比亞可以說是真正地把人物和對白介紹給我們的作家,并在他那些最令人愉快的場面裡,把它們提升到一個最高的藝術境界。
莎士比亞如何逐步完善他的戲劇,我們已不容易了解,因為關于他作品的編年史尚未确定。
羅武?有這樣的看法:&ldquo我們也許不應如對待其他作家一樣,從他最不完美的作品中尋找他的早期作品。
他的創作技藝成分少,天賦成分多,這是我所了解的。
&rdquo他還說:&ldquo他年輕時的作品,因為最有生氣,也是最好的。
&rdquo可是,天賦能力隻是一種可運用于任何目的的能力,要勤奮或者憑偶然機會才能得到。
天賦不能給人知識。
人們要經過學習和實踐并把它形成形象後,才可以在綜合應用方面得到天賦的幫助。
莎士比亞不論如何受自然恩賜,他所表現的也隻是他所了解的那部分。
由于必須提高他的思想,如同其他人一樣,他逐步地獲取知識。
他也如同其他人那樣,年紀越大變得越聰明,知道得越多,越能更好地表現生活,當他受更多的教育時,他就能有效地教誨人。
有些敏感的觀察和準确的分辨靠書本和規則是學不到的。
幾乎所有原始和天然的優秀都源于這些。
莎士比亞一定以他的敏銳觀察人類,并給予最高程度的好奇和關注。
其他人從以前的作家那裡借用一些人物,靠偶然附帶一些當下的方式來對人物進行一些變化,盡管人物服飾稍有改變,身體卻完全相同。
我們這位作家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新表現。
除了喬叟外,我認為莎士比亞受作家影響不多。
我相信,在英國,沒有一個作家能如莎士比亞這樣反映生活的自然色彩。
那時,關于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讨論尚未開始。
分析人的心靈,追溯熱情之源,揭示善與惡的重要原則或了解心靈深處的行為動機,這類探索還沒有進行。
所有這些探索都從人的本性成為時髦話題開始,盡管有時出現一些深刻的見解,可經常模棱兩可,沒有深入下去。
那些幼稚的知識能得到滿足的傳奇故事隻表現外在的行動,提及事件和現象,卻忽視它們産生的原因,追求一種喜愛驚奇而不愛好真理的效果。
那時,不能在書房裡研究人性。
一個要了解世界的人,必須把他的工作和娛樂經曆綜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判斷。
博伊爾慶幸自己出生在貴族家庭,所以他有無數的便利讓其去滿足好奇心,莎士比亞沒有這個優越條件。
他作為一個貧困的冒險者來到倫敦,受雇做着低賤的工作維持生計。
許多天才和博學的作品在創作時,作者本人處在很不利于思考或探讨的生活逆境中。
這類作品如此多,考慮過這些生活狀況的人們認為,作家看到進取和堅持的精神終會支配所有外部的力量,所有得不到的幫助和所有障礙都會在他們面前消失。
天才的莎士比亞不為貧困所困,不為窮人那些不可避免地受到責備的狹隘談話所限制。
他從心靈上甩掉命運的負擔,&ldquo如同獅子抖動它毛上的露珠&rdquo。
盡管他有許多困難要克服,同時得到很少能解決這些困難的幫助,可他能夠獲得許多确切的生活方式和衆多不同的當地人物的個性特點。
他用多樣性來變換角色,突出角色的特征,用适當的組合全方位地表現它們。
在這方面,他所達到的成就沒有任何可供模仿的地方,他反而被後來所有成功的作家作為模仿對象。
而且所有模仿他的成功者,他們加起來提供的理論原則和實踐規範,是否比他一個人給我們這個國家貢獻得還多,這很值得懷疑。
他的注意力不僅限于人的行動,還準确觀察一個無生物的世界。
他的描寫總有某些特别的地方,彙聚了實際存在而又經思考的事實。
據觀察,許多民族的古老詩人保留了他們自己的名譽,而後來一代的智者短暫出名後很快就沉沒被人遺忘。
最早的詩人們,無論他們是誰,一定直接從所接受的關于事物的知識中表達他們的情緒和做出他們的描寫,因此,有類同之處很正常。
不同人的眼睛都證實他們的描寫,每個人的心胸都懷有他們的情緒。
有些同樣慕名而來并受到關注研究的作家,部分模仿前輩作家,部分複制自然,直到下一代的其他作品取代它們的地位成為權威。
這類模仿總會有一點偏離,最終變得有些反複無常和任意。
不論莎士比亞以生活還是自然為題材,他都直接地去反映,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把他所接收到的形象表現出來,不因其他人的思想幹涉而減弱或曲解這些形象。
因此,對他的描寫,普通人覺得很合理,學者認為很全面。
除荷馬外,人們也許不容易找到一位如莎士比亞那樣有諸多創新的作家。
莎士比亞在他所努力研究的方面做得很出色,為他的時代和國家貢獻了許多新穎的東西。
英國戲劇的形式、角色、語言和表演都是他創造的。
如丹尼斯所說:&ldquo他似乎給我們英國悲劇式和諧帶來原創性。
這種無韻詩的和諧,由于用雙音節和三音節詞作結尾,常使韻文變得多樣。
因為多樣性,有别于英雄式的和諧更接近一般場合的應用。
它的應用能得到人們适當的關注,更适合舞台行動和對白。
我們寫散文時使用這類韻體,我們平常談話時也用這類韻體。
&rdquo 我不知道這樣的稱贊是否确切公正。
對雙音節詞結尾這個批評家适當地應用在戲劇裡的術語,無法在《高布達克》?裡找到,因為這出戲已被公認寫在我們作者之前,但我認為,在《赫羅尼莫》裡應該找得出來,它被寫就的具體的日期不确定,可至少有理由認為,它和莎士比亞早年的戲劇那樣早就存在了。
然而,這是要肯定的:莎士比亞是第一個教我們悲劇或喜劇可以用來娛樂的人。
除了在古籍裡,我們看不到任何年紀稍大且有名望的作家寫過關于這些戲劇的經驗。
我們要努力在古籍裡尋找這些人的名字,可他們幾乎罕見。
如果這些人早就受到重視,也就不需要我們努力去尋找了。
第一個發現如何用英語達到表現輕松與和諧效果的榮譽的人,我們要歸功于莎士比亞,除非斯賓塞能夠與他一起分享。
莎士比亞的對白有時是整個場景,具有羅武所有的微妙,卻沒有他的嬌柔。
他通常确實盡力加強對話的力量和氣勢,可他這方面的效果,絕不會比試圖讓對話悅耳輕松做得更好。
我們至少要承認,由于我們感激他所做的每個貢獻,他也得到我們的好處。
如果他的許多贊揚是通過理解和判斷給予的,那麼這些贊揚也是世俗和崇拜給他的。
我們把目光注視着他的光輝,回避他的醜陋。
我們對其他人不能寬容地厭惡或憎恨,對他卻給予容忍。
如果我們隻是容忍卻不加贊揚的話,那麼我們對&ldquo戲劇之父&rdquo的尊敬也應得到原諒。
在一些現代批評家的書裡,我看到一本收集很多奇怪句子的書,彙集了莎士比亞戲劇中語言敗壞的例句,殊不知,崇拜他的人卻把它收藏起來當作榮耀的标志。
莎士比亞戲劇具有不可置疑和永恒的品質,可它現在若隻是當代作家的一出戲的話,也許不會有人要把它從頭看到尾。
我絕不認為他的著作是按他自己完美的觀念創造的。
當它們是如此讓觀衆滿意時,也會讓作者感到滿足。
盡管有些作家在勤奮求名方面,比莎士比亞有更大的追求,但幾乎無人能超出他們時代的标準。
這些人為得到目前的贊揚,隻需增加一些被認為最好的東西就能達到。
那些發現自己名聲提高的人,願意接受贊美者的奉承,省去自己付出競争勞動的代價。
莎士比亞似乎沒有想到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價值。
他排斥未來時代給他的任何榮譽,除了得到時下流行的名聲和現實的利益,他沒有任何别的指望。
隻要他的戲劇搬上舞台,他的願望就滿足了。
他不再從觀衆那兒追求額外的贊譽。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重複在許多對白中出現的俏話,或者用同一個困惑的繩結來使不同的情節複雜化。
那些能想到康格裡夫的&ldquo四部喜劇&rdquo的人,至少會原諒莎士比亞。
因為康格裡夫有兩個喜劇是在假結婚的面具下結束的。
這個欺騙也許從來不會發生,不管可能或不可能,都不是作者的發明創造。
這位偉大詩人從不在乎自己未來顯赫的聲望。
盡管在他還沒有步入老年,用疲憊不堪掩飾自己或因體弱而病殘之前,他已退休安享輕松富有的生活,可他沒有出版他的作品集,也不希望糾正那些已經出版的作品中的錯誤,或給世人一個真實的版本,以便确保它們有更好的命運。
在後來出版的那些印有莎士比亞名字的劇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他死後七年才出版的。
隻有少數幾個劇本在他生前出版,顯然是在作者不關心的情況下胡亂地印刷的,因此,也許根本沒有得到作者的許可。
所有不論私下或公開的出版人,他們的粗心大意或非專業化已被後來修訂出版的作品暴露無遺。
這些錯誤不僅數量多而且顯而易見,不僅有許多訛誤已難以複原,而且引起很多懷疑。
這些懷疑隻是由于模棱兩可的累贅句子或作者的粗心大意引起的,删除它們比解釋要容易。
采取魯莽的方式比謹慎使它們有更好的品質。
有人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猜測臆想的辦法,他們樂意沉溺于此做進一步的解釋。
要是作者生前出版了自己的作品,我們就能安靜地解開他的複雜性,排除他的模糊。
可是,我們現在隻能撕開我們不能解開的結扣,把我們不理解的東西扔掉。
如不考慮許多引起錯誤的因素,錯誤的數量可能會更多。
莎士比亞的文字本身不合語法,語意模糊,令人費解。
他的著作被那些可能很少了解它們的人抄寫下來,給藝術家表演,那些複制後的劇本,同樣粗制濫造,到處充滿錯誤。
有時這些劇本文字的錯誤是因為演員為了減少對白而增添的,它們至少沒有得到出版商的校正就印出來了。
那些錯誤之所以保留了下來,不是如沃伯頓?博士所說的,因為它們不受重視,而是因為編輯者的技術還沒有用到現代語言的文本上。
我們的祖先習慣于英國印刷商的馬虎,能耐心地忍受它們。
最終,羅武編輯了一本《莎士比亞作品集》,這不是因為他作為一個詩人才想出版詩人的作品。
羅武似乎也很少想到校正或注釋的問題,而是他認為,莎士比亞作品也應與他的同行一樣,附有生平和推薦的前言加以出版。
羅武因為沒有做他應該做的工作而受到嚴厲指責,現在是給他一個公正評價的時候。
我們要承認,盡管他沒有想到糾正更多除了印刷之外的錯誤,可他還是做了許多修訂工作。
如果這些修訂在他之前沒人做過,後來的編輯者會接受它們而不感謝他。
如果那些人把它們發表出來,便開始連篇累牍地對每頁笨拙的錯誤進行譴責,對編輯産生的錯誤加以曝光,同時炫耀誇贊自己的新解讀本,為新發現的快樂沾沾自喜。
如其他編輯者一樣,我保留羅武的前言,同樣附上羅武為介紹莎士比亞寫的生平,盡管寫得不是很有文采或傳神,但它涉及我們現在應知道的一些東西,因此,這些值得保留在後來出版的一切版本裡。
多年來,我們國家的人都滿意羅武先生的編輯本,蒲柏先生則告訴大家莎士比亞文本的真實情況,指出文本受到嚴重歪曲,表明有希望複原它的辦法。
他比較那些從未有人要去檢驗的舊文本,複原許多句子以使它們更完整。
可他用簡明扼要的評論标準排斥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切除而不是治療的問題。
我不知道沃伯頓博士為什麼對蒲柏的去僞存真大加推薦。
在編選時,蒲柏沒有施加自己的判斷。
他采用的第一版是海明和康德爾編輯的,而他拒絕使用的其他版本,根據當時出版的泛濫成災,它們是在莎士比亞生前以他的姓名出版的,經他朋友削除後,從未添加到他1664年版以前的著作中,可它們被後來的出版商重印。
這似乎本是一件蒲柏似乎認為不值得他去付出努力的工作,因為他讨厭&ldquo編輯者的乏味勞動&rdquo。
他隻了解他所從事工作的一半。
編輯者确實承擔一種乏味無趣的任務,可如同其他單調的工作,它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僅僅是單調乏味,一個校訂編纂者,若沒有其他品質,是不能很好地履行他的職責的。
在審讀一個錯誤百出的作品時,編輯者應事先放置一切可能的意義和可能的表達的材料在他面前,因此,他要有自己思考的理解力,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
從反複的閱讀中,他要盡可能挑選出最恰當的适合不同時代人的陳述、觀念和語言的表達方式,同時考慮作者特别表達的思想和描寫的變化。
因此,編輯者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具備這方面的趣味。
做推測揣摩的批評,要有超過一般人的能力。
要做好,受到贊揚,經常需要耐心韌勁準備。
讓我們現在别去理睬那些關于編輯者工作單調的說法。
自信通常是成功的結果。
那些在各方面表現突出并得到極大贊揚的人,很容易就被人斷言,他們具有無所不能的力量。
蒲柏的編輯本沒有達到他自己的期待,當知道人們指責他留下很多事給後來人做時,他很惱火。
他在對抗這種不滿和敵意的批評中度過了後半生。
我保留了他所有的注解。
這樣,這位偉大作家的隻言片語也不會失傳。
他的前言如同一個完美的創作和公正的評論,包含對莎士比亞的綜合評論。
這些評論如此廣泛,無須再增添什麼,又如此準确,很少再引起争議。
盡管每個編輯者都有興趣删除它,可每個讀者都要求把它附上。
繼蒲柏之後,是西奧博爾德。
他這個人眼光狹隘,目标不大,沒有自然的天才素質,隻有一些勤奮學習的亮點,可他熱衷于細微的準确,在精讀中一點不馬虎。
他通過比較古代的版本,校正了許多錯誤。
一個如此多疑計較小事的人,本應期待他能做得更多,不過他雖然做得少,但一般說來都是正确的。
在提及各種複制和編輯版本時,人們不能不做檢驗就相信他。
西奧博爾德有時說到不同版本,他自己卻隻有一種版本。
在他列舉的許多版本中,他提到第一對開本中有兩個最好,第三對開本屬于中等,而實際上其他的版本由于印刷工人的疏忽而走樣。
除了那些隻是反複出現的異樣版本外,無論誰有這類版本都足夠了。
我把這些版本的開頭做了比較,後來隻采用第一版。
我一般維持西奧博爾德在第二次編輯出版中保留的注解,摒棄那些被後來注釋家證明是錯誤的或太細微沒有很大保留價值的注解。
有時我會接受他對一個标點符号的糾正,沒有加上贊揚的語言文字,而這是他自以為做出的了不起的成就。
我常割去他用語中多餘的瘤子,有時壓抑他自以為勝于蒲柏和羅武的驕傲狂妄,經常抹去他那些可鄙的炫耀,可在有些地方,為了讀者的快樂,我會誇耀他,如他美化自己那樣,因為誇大一些空洞無物的注解,可有利于判斷或原諒其他一些幹癟的注解。
西奧博爾德的注解是這樣虛弱和無知,這樣平庸和不可信,這樣狂妄炫耀,借着把蒲柏作為他的敵人的幸運,他逃脫并且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