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支煙。
注意,不是一盒煙。
他看着陳列架上的酒瓶,就像眼前根本沒有人。
接着他又從同一個口袋裡掏出一根火柴&mdash&mdash不是火柴盒&mdash&mdash在釉質櫃台上擦着,吸了兩口煙,說: &ldquo啤酒!&rdquo 在廚房忙碌的朱利亞出來又進去。
收音機裡的音樂沉悶不快。
不知為什麼,陌生人一進來,所有的人都不說話了。
坐在櫃台邊最裡面凳子上的尤戈打破安靜: &ldquo歡迎!&rdquo 他遠遠地舉起威士忌酒杯,一飲而盡。
喝完他就笑了,他像是已經醉了,向旁邊的人眨眼睛。
讓查理感到不快的是,這位新客人走進酒吧時臉上毫無應有的驚訝表情。
在這條街上,對于第一次來這裡的人們,找到美國風格的酒吧輕而易舉。
但是在随處可見的美式酒吧中有發現一家意大利風格的酒吧實屬不易。
與昏暗的别的酒吧不同,這裡大廳很敞亮,擺放着一般隻有在船上才能看到的木質隔闆,硬葉松木質的桌椅。
不同之處還不僅于此。
透過最裡面那扇開着的門,能看到一間真正的廚房,一間家庭式廚房。
查理的妻子在裡面忙碌着,孩子們剛剛還圍坐在桌子旁。
店家不會用熱狗或者三明治來打發客人,而會給他準備一份真正的飯菜,一份帶家庭煲湯的飯菜。
來這裡的都是熟客。
查理不需要問他們要喝什麼。
他了解他們的故事、家庭和擔憂。
他們一走進來,查理就知道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但是,眼前這位客人隻是睜着碩大的魚一樣的眼睛看着這一切,就像看着任意一家平淡無奇的酒吧一樣。
&ldquo您來自加拿大?&rdquo查理挑釁地問道。
還不如往河裡丢石頭。
往河裡丢石頭至少還能看到漣漪,而這位客人毫無回應,以至于查理隻能認為他可能是沒戴助聽器的聾啞人。
惱羞成怒的查理追問道: &ldquo您的車出問題了嗎?&rdquo 這位客人終于張開嘴,以淡漠的語氣答道: &ldquo我不是開車來的。
&rdquo 查理認為他是故意以不友好的生疏的姿态出現在大家面前。
查理見過許多在這座城市停留的人,但他不知道應該把這位客人歸于哪一類。
從外表看來,他可能是個挨家挨戶推銷專用筆或者吸塵器的推銷員。
他個子不高,微胖但不臃腫,五十多歲,不修邊幅,可能還是單身。
從右手夾着煙的兩跟黃色手指頭和下巴下的一圈黃暈可以推斷出,他從不浪費煙頭。
他一副大城市人的打扮:一身海藍色西服,腳踏一雙在這個城市很紮眼的精緻黑皮鞋。
外套是春秋天穿的灰黃色大衣,很皺,而且對于北方的冬天來說過于單薄。
酒吧裡剛才有八個人,每個人都想繼續剛才的談話。
大家為什麼在猶豫,又為什麼尴尬地看着這個陌生人呢?最後又是尤戈打破安靜,轉向鄰座,解釋道: &ldquo在我們那裡&hellip&hellip&rdquo 他醉酒時總是這樣。
從他令人費解的英語中,鄰座可以猜到他關于故鄉、歐洲東部山區的回憶。
沒有人在聽他講話。
他也不需要别人聽他講話。
他時不時轉向查理,做個加酒的手勢,接過沒加蘇打的酒一飲而盡。
音樂停下來。
和每天一樣,新聞時間一到,查理就把收音機轉向櫃台裡面。
粉刷匠傑夫·桑德斯爾幹活去了。
&ldquo您之前來過這裡嗎?&rdquo 查理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但是好奇心讓他變成了孩子。
然而這位新客人卻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
他不像尤戈那種新移民,也不像在制革廠工作的波蘭人和拉脫維亞人。
這個人叫馬喬,生于布魯克林區,從來沒有去過祖父生活的那不勒斯。
他在水果店長大。
在經濟獨立之前,他在底特律、芝加哥和辛辛那提的酒吧當過酒保。
查理以前見過這樣的人嗎?他剛剛本不應該那樣說話。
但這位陌生人讓他想起了什麼。
查理一邊聽着收音機,一邊偷偷觀察新客人。
他注意到陌生人沒戴婚戒,也沒戴别的戒指,襯衣看上去很舊,已經穿了好幾天。
&ldquo您定酒店了嗎?&rdquo &ldquo還沒有。
&rdquo &ldquo可能不好找了。
&rdquo 這個回答似乎并沒有讓陌生人驚訝。
他開始細細打量店裡的客人。
廣播裡播放的是當日要聞,長篇政治演講,罷工,正在中央平原肆虐的飓風已經奪去二十二個人的生命。
接着是六十英裡外加來台的社會新聞。
&ldquo聖讓·杜拉克農場主莫頓·普萊斯的屍體在路邊翻倒的小卡車裡被發現&hellip&hellip&rdquo 人們豎起耳朵,不止是因為這條新聞發生在當地,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
農場主莫頓·普萊斯在當天采購完從加來離開時,在自己的車上被一顆子彈當胸擊中身亡。
人們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兩個小時之前。
在回家的一條荒無人煙的小路上,加油站的
注意,不是一盒煙。
他看着陳列架上的酒瓶,就像眼前根本沒有人。
接着他又從同一個口袋裡掏出一根火柴&mdash&mdash不是火柴盒&mdash&mdash在釉質櫃台上擦着,吸了兩口煙,說: &ldquo啤酒!&rdquo 在廚房忙碌的朱利亞出來又進去。
收音機裡的音樂沉悶不快。
不知為什麼,陌生人一進來,所有的人都不說話了。
坐在櫃台邊最裡面凳子上的尤戈打破安靜: &ldquo歡迎!&rdquo 他遠遠地舉起威士忌酒杯,一飲而盡。
喝完他就笑了,他像是已經醉了,向旁邊的人眨眼睛。
讓查理感到不快的是,這位新客人走進酒吧時臉上毫無應有的驚訝表情。
在這條街上,對于第一次來這裡的人們,找到美國風格的酒吧輕而易舉。
但是在随處可見的美式酒吧中有發現一家意大利風格的酒吧實屬不易。
與昏暗的别的酒吧不同,這裡大廳很敞亮,擺放着一般隻有在船上才能看到的木質隔闆,硬葉松木質的桌椅。
不同之處還不僅于此。
透過最裡面那扇開着的門,能看到一間真正的廚房,一間家庭式廚房。
查理的妻子在裡面忙碌着,孩子們剛剛還圍坐在桌子旁。
店家不會用熱狗或者三明治來打發客人,而會給他準備一份真正的飯菜,一份帶家庭煲湯的飯菜。
來這裡的都是熟客。
查理不需要問他們要喝什麼。
他了解他們的故事、家庭和擔憂。
他們一走進來,查理就知道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但是,眼前這位客人隻是睜着碩大的魚一樣的眼睛看着這一切,就像看着任意一家平淡無奇的酒吧一樣。
&ldquo您來自加拿大?&rdquo查理挑釁地問道。
還不如往河裡丢石頭。
往河裡丢石頭至少還能看到漣漪,而這位客人毫無回應,以至于查理隻能認為他可能是沒戴助聽器的聾啞人。
惱羞成怒的查理追問道: &ldquo您的車出問題了嗎?&rdquo 這位客人終于張開嘴,以淡漠的語氣答道: &ldquo我不是開車來的。
&rdquo 查理認為他是故意以不友好的生疏的姿态出現在大家面前。
查理見過許多在這座城市停留的人,但他不知道應該把這位客人歸于哪一類。
從外表看來,他可能是個挨家挨戶推銷專用筆或者吸塵器的推銷員。
他個子不高,微胖但不臃腫,五十多歲,不修邊幅,可能還是單身。
從右手夾着煙的兩跟黃色手指頭和下巴下的一圈黃暈可以推斷出,他從不浪費煙頭。
他一副大城市人的打扮:一身海藍色西服,腳踏一雙在這個城市很紮眼的精緻黑皮鞋。
外套是春秋天穿的灰黃色大衣,很皺,而且對于北方的冬天來說過于單薄。
酒吧裡剛才有八個人,每個人都想繼續剛才的談話。
大家為什麼在猶豫,又為什麼尴尬地看着這個陌生人呢?最後又是尤戈打破安靜,轉向鄰座,解釋道: &ldquo在我們那裡&hellip&hellip&rdquo 他醉酒時總是這樣。
從他令人費解的英語中,鄰座可以猜到他關于故鄉、歐洲東部山區的回憶。
沒有人在聽他講話。
他也不需要别人聽他講話。
他時不時轉向查理,做個加酒的手勢,接過沒加蘇打的酒一飲而盡。
音樂停下來。
和每天一樣,新聞時間一到,查理就把收音機轉向櫃台裡面。
粉刷匠傑夫·桑德斯爾幹活去了。
&ldquo您之前來過這裡嗎?&rdquo 查理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但是好奇心讓他變成了孩子。
然而這位新客人卻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
他不像尤戈那種新移民,也不像在制革廠工作的波蘭人和拉脫維亞人。
這個人叫馬喬,生于布魯克林區,從來沒有去過祖父生活的那不勒斯。
他在水果店長大。
在經濟獨立之前,他在底特律、芝加哥和辛辛那提的酒吧當過酒保。
查理以前見過這樣的人嗎?他剛剛本不應該那樣說話。
但這位陌生人讓他想起了什麼。
查理一邊聽着收音機,一邊偷偷觀察新客人。
他注意到陌生人沒戴婚戒,也沒戴别的戒指,襯衣看上去很舊,已經穿了好幾天。
&ldquo您定酒店了嗎?&rdquo &ldquo還沒有。
&rdquo &ldquo可能不好找了。
&rdquo 這個回答似乎并沒有讓陌生人驚訝。
他開始細細打量店裡的客人。
廣播裡播放的是當日要聞,長篇政治演講,罷工,正在中央平原肆虐的飓風已經奪去二十二個人的生命。
接着是六十英裡外加來台的社會新聞。
&ldquo聖讓·杜拉克農場主莫頓·普萊斯的屍體在路邊翻倒的小卡車裡被發現&hellip&hellip&rdquo 人們豎起耳朵,不止是因為這條新聞發生在當地,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
農場主莫頓·普萊斯在當天采購完從加來離開時,在自己的車上被一顆子彈當胸擊中身亡。
人們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兩個小時之前。
在回家的一條荒無人煙的小路上,加油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