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記
關燈
小
中
大
時休暇之嬉。
獨城南李氏為著姓,家多藏書,訓子孫以學。
予為童子,與李氏諸兒戲其家,見李氏方治東園,佳木美草,一一手植,周視封樹,日日去來園間甚勤。
李氏壽終,公佐嗣家,又構亭其間,益修先人之所為。
予亦壯,不復至其家。
已而去客漢沔,遊京師。
久而乃歸,復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尋童子時所見,則樹之孽者抱,昔之抱者枿,草之茁者叢,荄之甲者今果矣。
問其遊兒,則有子,如予童子之歲矣。
相與逆數昔時,則於今七閏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歎嗟徘徊不能去。
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復幾閏,幸而再至,則東園之物又幾變也。
計亭之梁木其蠹,瓦甓其溜,石物其泐乎!隨雖陋,非予鄉,然予之長也,豈能忘情於隨哉!公佐好學有行,鄉裡推之,與予友善。
明道二年十月十二日也。
泗州先春亭記 景祐二年秋,清河張侯以殿中丞來守泗上,既至,問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曰:「暴莫大於淮。
」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舊而廣之,度為萬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萬五千。
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
然人力出於州兵,而石出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
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相與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者。
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實石堅,捍暴備災可久而不壞。
既曰:「泗,四達之州也,賓客之至者有禮。
」於是因前蔣侯堂之亭新之,為勞餞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於前人,而誌邦人之思也。
又曰:「泗,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於此。
」於是治常豐倉西門二夾室,一以視出納,曰某亭;一以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
然後曰:「吾亦有所休乎」。
乃築州署之東城上為先春亭,以臨淮水而望西山。
是歲秋,予貶夷陵,過泗上,於是知張侯之善為政也。
昔周單子聘楚而過陳,見其道穢,而川澤不陂梁,客至不授館,羈旅無所寓,遂知其必亡。
蓋城郭道路,旅舍寄寓,皆三代為政之法,而《周官》尤謹著之以為禦備。
今張侯之作也,先民之備災,而及於賓客往來,然後思自休焉,故曰善為政也。
先時,歲大水,州幾溺,前司封員外郎張侯夏守是州,築堤以禦之,今所謂因其舊者是也。
是役也,堤為大,故餘記其大者詳焉。
真州東園記 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
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禦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禦史裏行,馬君仲塗為其判官,三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遊焉。
歲秋八月,子春以其職事走京師,圖其所謂東園者,來以示予曰︰「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雲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從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讌之堂,闢其後以為射賓之圃;芙蓉芰荷之滴瀝,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陰;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
高甍巨桷,水光日影,動搖而上下;其寬閒深靜,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
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絃;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鼪鼯鳥獸之嗥音也。
吾於是信有力焉。
凡圖之所載,皆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於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於水,以逐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
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吾書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衡也,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於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
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來;而吾三人者,有時而皆去也,豈不眷於是哉!不為之記,則後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為三君子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於其職,知所後先,使上下給足而東南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
然後休其餘閒,又與四方之賢士大夫,共樂於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書。
海陵許氏南園記 高陽許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為小園,作某亭某堂於其間。
許君為江浙、荊淮製置發運使,其所領六路七十六州之廣,凡賦斂之多少,山川之遠近,舟楫之往來,均節轉徙,視江湖數千裡之外如運諸掌,能使人樂為而事集。
當國家用兵之後,修前人久廢之職,補京師匱乏之供,為之
獨城南李氏為著姓,家多藏書,訓子孫以學。
予為童子,與李氏諸兒戲其家,見李氏方治東園,佳木美草,一一手植,周視封樹,日日去來園間甚勤。
李氏壽終,公佐嗣家,又構亭其間,益修先人之所為。
予亦壯,不復至其家。
已而去客漢沔,遊京師。
久而乃歸,復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尋童子時所見,則樹之孽者抱,昔之抱者枿,草之茁者叢,荄之甲者今果矣。
問其遊兒,則有子,如予童子之歲矣。
相與逆數昔時,則於今七閏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歎嗟徘徊不能去。
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復幾閏,幸而再至,則東園之物又幾變也。
計亭之梁木其蠹,瓦甓其溜,石物其泐乎!隨雖陋,非予鄉,然予之長也,豈能忘情於隨哉!公佐好學有行,鄉裡推之,與予友善。
明道二年十月十二日也。
泗州先春亭記 景祐二年秋,清河張侯以殿中丞來守泗上,既至,問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曰:「暴莫大於淮。
」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舊而廣之,度為萬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萬五千。
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
然人力出於州兵,而石出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
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相與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者。
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實石堅,捍暴備災可久而不壞。
既曰:「泗,四達之州也,賓客之至者有禮。
」於是因前蔣侯堂之亭新之,為勞餞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於前人,而誌邦人之思也。
又曰:「泗,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於此。
」於是治常豐倉西門二夾室,一以視出納,曰某亭;一以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
然後曰:「吾亦有所休乎」。
乃築州署之東城上為先春亭,以臨淮水而望西山。
是歲秋,予貶夷陵,過泗上,於是知張侯之善為政也。
昔周單子聘楚而過陳,見其道穢,而川澤不陂梁,客至不授館,羈旅無所寓,遂知其必亡。
蓋城郭道路,旅舍寄寓,皆三代為政之法,而《周官》尤謹著之以為禦備。
今張侯之作也,先民之備災,而及於賓客往來,然後思自休焉,故曰善為政也。
先時,歲大水,州幾溺,前司封員外郎張侯夏守是州,築堤以禦之,今所謂因其舊者是也。
是役也,堤為大,故餘記其大者詳焉。
真州東園記 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
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禦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禦史裏行,馬君仲塗為其判官,三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遊焉。
歲秋八月,子春以其職事走京師,圖其所謂東園者,來以示予曰︰「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雲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從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讌之堂,闢其後以為射賓之圃;芙蓉芰荷之滴瀝,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陰;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
高甍巨桷,水光日影,動搖而上下;其寬閒深靜,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
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絃;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鼪鼯鳥獸之嗥音也。
吾於是信有力焉。
凡圖之所載,皆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於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於水,以逐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
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吾書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衡也,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於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
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來;而吾三人者,有時而皆去也,豈不眷於是哉!不為之記,則後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為三君子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於其職,知所後先,使上下給足而東南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
然後休其餘閒,又與四方之賢士大夫,共樂於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書。
海陵許氏南園記 高陽許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為小園,作某亭某堂於其間。
許君為江浙、荊淮製置發運使,其所領六路七十六州之廣,凡賦斂之多少,山川之遠近,舟楫之往來,均節轉徙,視江湖數千裡之外如運諸掌,能使人樂為而事集。
當國家用兵之後,修前人久廢之職,補京師匱乏之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