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方的混戰與吳的衰亡

關燈
),是為白公。

    白公向執政子西請求伐鄭以報父仇,子西未允;晉人伐鄭,子西反去援救,與鄭結盟。

    白公大怒,就起來作亂,殺死執政子西和子期,劫了惠王。

    幸而葉公、沈諸梁起兵會合國人讨亂,白公失敗奔山,自己吊死。

    當白公亂時,陳兵侵楚;楚亂定後,就派兵略取陳國的麥子,打敗陳兵,順勢又把陳國攻滅。

    巴人也來伐楚,楚人又把他們打敗。

    隔了些時,楚人更征服了從越的東夷,從此國勢就複振了。

     吳越鬥争的開始當魯襄公時,吳人開始伐越,俘獲越人,砍了他的腳,派他看守船隻。

    有一天吳王餘祭去看船,越俘一刀把他殺死&mdash&mdash這是吳人最早吃到越人的虧。

    魯昭公三十二年,吳人又曾伐越。

    當吳人破楚郢都的時候,越王允常也乘機來搗亂。

    魯定公十四年,允常去世,子句踐嗣位。

    吳人乘機伐越報仇,句踐起兵抵禦,兩國在槜李(在今浙江嘉興縣?)開戰,越人派死士沖鋒,吳陣不受動搖。

    他們想出一條妙計:陳列罪人三行,教他們各自把劍勒在頸上,向着吳軍自刎。

    吳兵奇怪起來,一齊注目,越兵乘勢攻擊,吳軍大敗,吳王阖廬受了重傷去世。

    子夫差即位,派人每天站在庭中,叫他候自己進出的時候,向着自己提醒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恨嗎?”他自己敬謹地答道:“唉!我決不敢忘。

    ”這樣過了三年,預備充足,動手報仇。

     夫椒之戰魯哀公元年,吳王夫差帶兵伐越,把越兵在夫椒(在今江蘇吳縣太湖中)地方打敗,順勢攻破越都。

    越王句踐帶了五千甲螲之士退守會稽山,派有名的大夫文種勾通了吳太宰嚭向吳王委屈請和。

    吳王忘了父仇,将要答應,伍員趕快谏止道:“句踐這人很有才幹,萬萬不可輕易放縱!況且越國和我們鄰近,世為仇敵,不乘這次打勝的機會把它滅掉,将來你懊悔也來不及了!”吳王哪裡肯聽,竟答應了越人的和議,班師回國。

     吳國的衰亡吳王夫差打勝越人之後,北上經營中原,侵伐陳國,服屬魯、宋,破敗齊軍,又邀晉為黃池之會。

    越人乘機休養生聚,伺吳王在黃池的機會,起來伐吳,分兵兩路而進,大敗吳軍,斬獲吳太子友等,攻入了吳都。

    吳人向王告警,吳王生怕消息洩漏,自己殺死七個親信,勉強向晉争得盟主的虛号;急忙回國,與越講和。

     魯哀公十五年,楚人也乘吳衰伐吳報仇,打到桐禭(即今安徽廣德縣桐水?)。

    次年,吳兵伐楚,卻被楚将白公殺敗。

    魯哀公十七年,越人又乘吳國荒年伐吳,吳王起兵抵禦,在笠澤(即今江蘇吳江縣平望湖?)夾水列陣。

    越王創制“左右句卒”,在夜間或左或右,鼓噪着進擾吳營。

    吳人分兵抵敵,越王暗領大軍渡水,突犯吳的中軍,吳兵大亂,越兵乘勢又把他們打得大敗。

    魯哀公十九年,越人有意去侵楚,借以安穩吳人的心,使他們不防備。

    次年,越王突然大舉攻吳,把吳都圍困了三年,終把吳國滅掉,吳王夫差自缢而死。

    這才結束了吳、越尋仇的公案。

     越句踐的霸業越王句踐滅吳以後,也學吳人的樣,開始經營北方,起兵渡過淮水,和齊、晉等諸侯會于徐州(在今山東滕縣)。

    據說他曾向周室進貢,周元王(敬王子仁,嗣敬王位)派人賜給句踐祭肉,命他為諸侯之伯。

    句踐把淮上的地送給楚國,把吳國所侵略的宋地還給宋國,又把泗東方百裡的地送給魯國,威德并行。

    又據史書的記載,那時越兵橫行于江淮之間,東方的諸侯都向越王慶賀,上句踐的尊号為“霸王”。

    當句踐稱霸的時候,春秋時代早告終了。

     楚吳越鬥争結論我們應該明白,春秋末年南方混戰的局面,對于整個的中國史是很有關系的。

    因為當時北方諸國的政局不定,倘若南方形勢稍為安穩,楚、吳必乘晉霸衰微,起來并吞中原。

    這樣一來,或許為中國文化基礎的戰國文化便會大變換個樣子。

    幸虧當中原各國政局變動的當兒,南方同時也在大斫大殺,這種局面就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種子,使得它到數十年之後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