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鹹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随俗為變。
奏太醫令李(醢去右改兮)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
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按《列子》湯問篇: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
扁鵲治之,既同愈。
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幹腑髒者,固藥石之所已。
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願先聞其驗。
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于謀而寡于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于慮而傷于專。
若換汝之心,則均于善矣。
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胷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
于是公扈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
二室因相與訟,求辨于扁鵲。
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按《說苑》:扁鵲過趙,趙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醫者曰苗父。
苗父之為醫也,以管為席,以刍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輿而來者,皆平複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
又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拊,俞拊之為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複為生人,故曰俞拊。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
鈞若子之方,竟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謂屍蹶者也。
以為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
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
言末已,涕泣沾襟。
扁鵲遂為診之。
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砺石,取三陽五輸。
子容搗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遊矯摩,太子遂得複生。
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
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
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
詩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藥。
甚之之辭也。
子陽 按《古今醫統》:子陽,扁鵲弟子。
虢太子死,扁鵲使子陽用厲針砭石,以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遂蘇。
子豹 按《古今醫統》:子豹,扁鵲弟子。
虢太子疾死,鵲使子豹為五分之熨,八減之劑和煮之,以熨兩脅下,遂能起坐。
子容【子明陽儀子越子遊】 按《說苑》:趙太子暴病而死,扁鵲為診,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砺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搗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反形,子遊矯摩,太子遂得複生。
按《韓詩外傳》:扁鵲過虢,侯世子暴病而死,扁鵲入,砥針砺石,取三陽五輸,為光軒之竈,八拭之湯,子容藥,子明灸,子遊按摩,子儀反神,子越扶形,于是世子複生。
鳳綱 按《神仙傳》:鳳綱者,戰國時漁陽人。
常采百草花,水漬之,甕盛泥封,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甕埋之百日,煎九火。
卒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
綱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入地肺山中仙去。
文摯 按《呂氏春秋》:齊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摯。
文摯診王疾,謂太子曰:非怒則王疾不可治,怒王則文摯死。
太子曰:苟已王疾,臣與母以死争之,願先生勿患也!文摯曰:諾。
與太子期而往。
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
文摯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問疾。
王怒不與言,文摯因出陋辭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
王不悅,果以鼎生烹文摯,太子與母合争之不得。
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濁世難也。
按《古今醫統》:文摯,戰國時宋之良臣,洞明醫道,兼能異術。
龍叔子有疾,文摯令背明而立,從後視之曰:吾見子之心,方寸之地虛矣。
治之遂愈。
沈羲 按《神仙傳》:沈羲者,吳郡人,學道于蜀中,能消災治病,救濟百姓,功德感天,天神識之。
一日,羲與妻賈共載,逢白鹿車、青龍車、白虎車各一乘,從者皆數十騎。
朱衣伏劍問羲曰:君是沈羲否?羲愕然。
騎人曰:君有功于民,心不忘道,自少小以來,履行無過,壽命不長,年壽将盡,黃老今遣仙官來迎。
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是也;度世君司馬生,乘青龍車是也;迎使者徐福,乘白虎車是也。
須臾,三仙以白玉簡、青玉介、丹玉字授羲,遂載羲升天。
道間人皆見。
斯須大霧,霧解失其所在,但見羲車牛在田食苗。
羲家恐是邪鬼,将藏山谷間,乃分求,不得。
後四百餘年,忽還鄉裡,推求得數世孫懷喜曰:聞先人說,家有先人,仙去久不歸也。
留數十日,說上天時事。
老君令玉女持金案玉杯來賜曰:此是神丹,飲者不死。
夫妻各一杯,壽萬歲。
後将棗二枚,大如雞子,脯五寸,遺羲曰:可暫還人間,治百姓疾病。
如欲上來,書此符懸之竿杪,吾當迎汝。
乃以一符及仙方一首賜羲。
羲奄忽如寐,已在地上也。
秦 安期生 按《列仙傳》:安期生,琅邪人,嘗賣藥東海,海濱人皆言千歲。
秦始皇東遊請見,與居凡三日夜,賜金璧萬數,出阜鄉亭,皆置而去,乃留書與玉舄一雙為報,曰:後千歲求我于蓬萊山下。
始皇遣使入海求仙藥,未至蓬萊山,風阻而還。
按《高士傳》:安期生,受學河上丈人,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
及秦敗,安期生與其友蒯通交往,項羽欲封之,卒不肯受。
崔文子 按《列仙傳》:崔文子,泰山人,世好黃老,自言三百歲。
賣藥都市,後作黃散赤丸。
民間疫氣死者萬計,凡經文子與散,飲之即活。
後至蜀中賣藥,蜀人望之如神仙雲。
漢 公孫光【楊中倩】 按《史記》淳于意傳:菑川唐裡公孫光,善為古傳方。
意往谒之,得見事之,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意悉受書之。
意欲盡受他精方,公孫光曰:吾方盡矣,不為愛公所,吾身已衰,無所複事之,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與公,毋以教人!意曰:得見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意死不敢妄傳人。
居有閑,公孫光閑處,意深論方,見言百世為之精也。
光喜曰:公必為國工!吾有所善者皆疏,同産處臨菑,善為方,吾不若。
其方甚奇,非世之所聞也。
吾年中時,嘗欲受其方,楊中倩不肯,曰:若非其人。
胥與公往見之,當知公喜方也。
其人亦老矣,其家給富。
時者未往,會慶子男殷來獻馬,因光奏馬王所,意以故得與殷善。
光又屬意于殷曰:意好數,公必謹遇之。
其人聖儒,即為書以意屬陽慶,以故知慶。
意事慶謹,以故愛意。
陽慶 按《史記》淳于意傳:意喜醫,師臨菑元裡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
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
慶家富善醫,不肯為人治病,以故不聞。
慶告意曰:慎毋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慶子男殷,意與善。
淳于意 按《史記》本傳: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醫方術,高後八年,更受師同郡元裡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
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
然左右行遊諸侯,不以家為家,或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傷父之言,乃随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
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複生,而刑者不可複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
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意家居,诏召問所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诏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也?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俱悉而對。
臣意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
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菑元裡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
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
可一年所,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
要事之三年所,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
今慶已死十年所,臣意年盡三年,年三十九歲也。
齊侍禦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也。
即出,獨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内發于腸胃之間,後五日當癰腫,後八日嘔膿死。
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内。
成即如期死。
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得肝氣,肝氣濁而靜,此内關之病也。
脈法曰: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于肝。
和即經主病也,代則絡脈有過。
經主病和者,其病
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鹹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随俗為變。
奏太醫令李(醢去右改兮)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
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按《列子》湯問篇: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
扁鵲治之,既同愈。
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幹腑髒者,固藥石之所已。
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願先聞其驗。
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于謀而寡于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于慮而傷于專。
若換汝之心,則均于善矣。
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胷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
于是公扈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
二室因相與訟,求辨于扁鵲。
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按《說苑》:扁鵲過趙,趙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醫者曰苗父。
苗父之為醫也,以管為席,以刍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輿而來者,皆平複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
又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拊,俞拊之為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複為生人,故曰俞拊。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
鈞若子之方,竟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謂屍蹶者也。
以為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
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
言末已,涕泣沾襟。
扁鵲遂為診之。
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砺石,取三陽五輸。
子容搗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遊矯摩,太子遂得複生。
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
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
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
詩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藥。
甚之之辭也。
子陽 按《古今醫統》:子陽,扁鵲弟子。
虢太子死,扁鵲使子陽用厲針砭石,以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遂蘇。
子豹 按《古今醫統》:子豹,扁鵲弟子。
虢太子疾死,鵲使子豹為五分之熨,八減之劑和煮之,以熨兩脅下,遂能起坐。
子容【子明陽儀子越子遊】 按《說苑》:趙太子暴病而死,扁鵲為診,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砺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搗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反形,子遊矯摩,太子遂得複生。
按《韓詩外傳》:扁鵲過虢,侯世子暴病而死,扁鵲入,砥針砺石,取三陽五輸,為光軒之竈,八拭之湯,子容藥,子明灸,子遊按摩,子儀反神,子越扶形,于是世子複生。
鳳綱 按《神仙傳》:鳳綱者,戰國時漁陽人。
常采百草花,水漬之,甕盛泥封,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甕埋之百日,煎九火。
卒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
綱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入地肺山中仙去。
文摯 按《呂氏春秋》:齊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摯。
文摯診王疾,謂太子曰:非怒則王疾不可治,怒王則文摯死。
太子曰:苟已王疾,臣與母以死争之,願先生勿患也!文摯曰:諾。
與太子期而往。
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
文摯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問疾。
王怒不與言,文摯因出陋辭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
王不悅,果以鼎生烹文摯,太子與母合争之不得。
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濁世難也。
按《古今醫統》:文摯,戰國時宋之良臣,洞明醫道,兼能異術。
龍叔子有疾,文摯令背明而立,從後視之曰:吾見子之心,方寸之地虛矣。
治之遂愈。
沈羲 按《神仙傳》:沈羲者,吳郡人,學道于蜀中,能消災治病,救濟百姓,功德感天,天神識之。
一日,羲與妻賈共載,逢白鹿車、青龍車、白虎車各一乘,從者皆數十騎。
朱衣伏劍問羲曰:君是沈羲否?羲愕然。
騎人曰:君有功于民,心不忘道,自少小以來,履行無過,壽命不長,年壽将盡,黃老今遣仙官來迎。
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是也;度世君司馬生,乘青龍車是也;迎使者徐福,乘白虎車是也。
須臾,三仙以白玉簡、青玉介、丹玉字授羲,遂載羲升天。
道間人皆見。
斯須大霧,霧解失其所在,但見羲車牛在田食苗。
羲家恐是邪鬼,将藏山谷間,乃分求,不得。
後四百餘年,忽還鄉裡,推求得數世孫懷喜曰:聞先人說,家有先人,仙去久不歸也。
留數十日,說上天時事。
老君令玉女持金案玉杯來賜曰:此是神丹,飲者不死。
夫妻各一杯,壽萬歲。
後将棗二枚,大如雞子,脯五寸,遺羲曰:可暫還人間,治百姓疾病。
如欲上來,書此符懸之竿杪,吾當迎汝。
乃以一符及仙方一首賜羲。
羲奄忽如寐,已在地上也。
秦 安期生 按《列仙傳》:安期生,琅邪人,嘗賣藥東海,海濱人皆言千歲。
秦始皇東遊請見,與居凡三日夜,賜金璧萬數,出阜鄉亭,皆置而去,乃留書與玉舄一雙為報,曰:後千歲求我于蓬萊山下。
始皇遣使入海求仙藥,未至蓬萊山,風阻而還。
按《高士傳》:安期生,受學河上丈人,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
及秦敗,安期生與其友蒯通交往,項羽欲封之,卒不肯受。
崔文子 按《列仙傳》:崔文子,泰山人,世好黃老,自言三百歲。
賣藥都市,後作黃散赤丸。
民間疫氣死者萬計,凡經文子與散,飲之即活。
後至蜀中賣藥,蜀人望之如神仙雲。
漢 公孫光【楊中倩】 按《史記》淳于意傳:菑川唐裡公孫光,善為古傳方。
意往谒之,得見事之,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意悉受書之。
意欲盡受他精方,公孫光曰:吾方盡矣,不為愛公所,吾身已衰,無所複事之,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與公,毋以教人!意曰:得見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意死不敢妄傳人。
居有閑,公孫光閑處,意深論方,見言百世為之精也。
光喜曰:公必為國工!吾有所善者皆疏,同産處臨菑,善為方,吾不若。
其方甚奇,非世之所聞也。
吾年中時,嘗欲受其方,楊中倩不肯,曰:若非其人。
胥與公往見之,當知公喜方也。
其人亦老矣,其家給富。
時者未往,會慶子男殷來獻馬,因光奏馬王所,意以故得與殷善。
光又屬意于殷曰:意好數,公必謹遇之。
其人聖儒,即為書以意屬陽慶,以故知慶。
意事慶謹,以故愛意。
陽慶 按《史記》淳于意傳:意喜醫,師臨菑元裡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
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
慶家富善醫,不肯為人治病,以故不聞。
慶告意曰:慎毋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慶子男殷,意與善。
淳于意 按《史記》本傳: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醫方術,高後八年,更受師同郡元裡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
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
然左右行遊諸侯,不以家為家,或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傷父之言,乃随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
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複生,而刑者不可複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
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意家居,诏召問所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诏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也?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俱悉而對。
臣意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
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菑元裡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
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
可一年所,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
要事之三年所,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
今慶已死十年所,臣意年盡三年,年三十九歲也。
齊侍禦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也。
即出,獨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内發于腸胃之間,後五日當癰腫,後八日嘔膿死。
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内。
成即如期死。
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得肝氣,肝氣濁而靜,此内關之病也。
脈法曰: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于肝。
和即經主病也,代則絡脈有過。
經主病和者,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