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四
關燈
小
中
大
晉與秦國親姻之故,聞秦有良醫,發使往請。
秦王乃命緩速赴晉。
醫緩将至晉國,晉君夜夢二鬼相謂曰:秦使醫緩來,我等何逃?若往必當有殺,若去亦獲其死,二途何适?一鬼答曰:此事何憂乎!我等二人,但居膏之上,肓之下,若我何?一鬼又問:何者為膏肓而免此難?答曰:心上為膏,心下為肓,此處針灸不能及,湯藥不能至。
二鬼相喜,各居其處。
旬日醫至,察其容,候其脈,良久歎曰:此病不可療也!其疾在膏肓,藥餌不可及,針灸不能至。
晉侯聞之,嗟曰:此良醫也!今古罕有。
遂與百金令還本國。
晉侯不逾十日而薨矣。
醫和 按《左傳》:晉侯有疾,求醫于秦。
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
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
公曰:女人可近乎?對曰:節之。
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
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
物亦如之。
至于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
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
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
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
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
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内熱惑蠱之疾。
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
主相晉國,于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阙,可謂良矣。
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
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禦,是吾以雲也。
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
于文,皿蟲為蠱。
谷之飛亦為蠱。
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皆同物也。
趙孟曰,良醫也!厚其禮而歸之。
按《國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出曰:疾不可為也,是謂遠男而近女,惑以生蠱,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良臣不生,天命不佑。
若君不死,必失諸侯。
趙文子聞之曰:武從二三子以佐君,為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
内無苛慝,諸侯不二,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佑?對曰:自今之謂,和聞之曰:直不輔曲,明不規闇,榣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吾子不能谏惑,使至于生疾,又不自退而寵其政,八年之謂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固醫官也。
文子曰:子稱蠱,何實生之?對曰:蠱之慝,谷之飛,實生之。
物莫伏于蠱,莫嘉于谷,谷興蠱伏而章明者也。
故食谷者,晝選男德,以象谷明;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今君一之,是不飨谷而食蠱也,是不昭谷明而皿蠱也。
夫文,蟲皿為蠱,吾是以雲。
文子曰:君其幾何?對曰:若諸侯服不過三年,不服不過十年,過是晉之殃也。
是歲,趙文子卒,諸侯叛晉;十年,平公薨。
按《通志》列傳:或曰:緩即和也,音訛耳。
醫竘 按《屍子》:醫竘,未詳其姓,春秋時人,秦良醫。
有張子求療背疾,謂之曰:非吾背,任君治之。
竘醫之即愈。
必有所委,然後能有所任也。
範蠡 按《古今醫統》:範蠡,春秋時越王勾踐之臣,佐越王滅吳,遂退身遨遊五湖。
有服餌之法,可以度世,并授孔安國等皆成地仙,數百歲面如童顔。
醫藥濟人不取利,所居處不二年緻富,棄其所積,遷徙别居,逾年而富,人鹹稱為陶朱公。
問聚财之法,惟曰:種五谷,蓄五牸而已。
盧氏【矯氏俞氏】 按《列子》力命篇: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漸,其子環而泣之,請醫。
季梁謂楊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勿識,人胡能覺。
匪佑自天,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其弗知乎?醫乎巫乎!其和之乎?其子弗曉,終谒三醫,一曰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
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病由餓飽色欲,精慮煩散,非天非鬼,雖漸可攻也。
季梁曰:衆醫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則胎氣不足,乳湩有餘,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勿可已也。
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
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重贶遣之。
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長桑君 按《史記》扁鵲傳: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髒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扁鵲 按《戰國策》: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聽,目不明。
君以告左右,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按《史記》本傳:扁鵲者,勃海郡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日: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髒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為醫或在齊,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
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
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于是召扁鵲。
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
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學也。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将霸,未老而死。
霸者之子,且令兩國男女無别。
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于是出。
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于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
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來,我又射之,中罴,罴死。
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
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
嬴姓将大,敗周人于範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
董安于受言,書而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
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于衆事。
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洩,暴發于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洩,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
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
其死未能平日也。
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未嘗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杭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髒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髒,練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
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孩嬰之兒。
終日,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
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于大表,不出千裡,決者至衆,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于陰,當尚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于中阙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洩橫,流涕長潸,忽忽承(目夾),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
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
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絡,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争,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
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凡此數事,皆五髒蹶中之時暴作也。
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有間,太子蘇。
乃使子豹為五方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
更适陰陽,但服湯二旬而複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将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望見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
秦王乃命緩速赴晉。
醫緩将至晉國,晉君夜夢二鬼相謂曰:秦使醫緩來,我等何逃?若往必當有殺,若去亦獲其死,二途何适?一鬼答曰:此事何憂乎!我等二人,但居膏之上,肓之下,若我何?一鬼又問:何者為膏肓而免此難?答曰:心上為膏,心下為肓,此處針灸不能及,湯藥不能至。
二鬼相喜,各居其處。
旬日醫至,察其容,候其脈,良久歎曰:此病不可療也!其疾在膏肓,藥餌不可及,針灸不能至。
晉侯聞之,嗟曰:此良醫也!今古罕有。
遂與百金令還本國。
晉侯不逾十日而薨矣。
醫和 按《左傳》:晉侯有疾,求醫于秦。
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
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
公曰:女人可近乎?對曰:節之。
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
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
物亦如之。
至于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
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
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
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
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
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内熱惑蠱之疾。
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
主相晉國,于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阙,可謂良矣。
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
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禦,是吾以雲也。
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
于文,皿蟲為蠱。
谷之飛亦為蠱。
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皆同物也。
趙孟曰,良醫也!厚其禮而歸之。
按《國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出曰:疾不可為也,是謂遠男而近女,惑以生蠱,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良臣不生,天命不佑。
若君不死,必失諸侯。
趙文子聞之曰:武從二三子以佐君,為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
内無苛慝,諸侯不二,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佑?對曰:自今之謂,和聞之曰:直不輔曲,明不規闇,榣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吾子不能谏惑,使至于生疾,又不自退而寵其政,八年之謂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固醫官也。
文子曰:子稱蠱,何實生之?對曰:蠱之慝,谷之飛,實生之。
物莫伏于蠱,莫嘉于谷,谷興蠱伏而章明者也。
故食谷者,晝選男德,以象谷明;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今君一之,是不飨谷而食蠱也,是不昭谷明而皿蠱也。
夫文,蟲皿為蠱,吾是以雲。
文子曰:君其幾何?對曰:若諸侯服不過三年,不服不過十年,過是晉之殃也。
是歲,趙文子卒,諸侯叛晉;十年,平公薨。
按《通志》列傳:或曰:緩即和也,音訛耳。
醫竘 按《屍子》:醫竘,未詳其姓,春秋時人,秦良醫。
有張子求療背疾,謂之曰:非吾背,任君治之。
竘醫之即愈。
必有所委,然後能有所任也。
範蠡 按《古今醫統》:範蠡,春秋時越王勾踐之臣,佐越王滅吳,遂退身遨遊五湖。
有服餌之法,可以度世,并授孔安國等皆成地仙,數百歲面如童顔。
醫藥濟人不取利,所居處不二年緻富,棄其所積,遷徙别居,逾年而富,人鹹稱為陶朱公。
問聚财之法,惟曰:種五谷,蓄五牸而已。
盧氏【矯氏俞氏】 按《列子》力命篇: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漸,其子環而泣之,請醫。
季梁謂楊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勿識,人胡能覺。
匪佑自天,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其弗知乎?醫乎巫乎!其和之乎?其子弗曉,終谒三醫,一曰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
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病由餓飽色欲,精慮煩散,非天非鬼,雖漸可攻也。
季梁曰:衆醫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則胎氣不足,乳湩有餘,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勿可已也。
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
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重贶遣之。
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長桑君 按《史記》扁鵲傳: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髒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扁鵲 按《戰國策》: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聽,目不明。
君以告左右,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按《史記》本傳:扁鵲者,勃海郡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日: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髒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為醫或在齊,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
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
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于是召扁鵲。
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
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學也。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将霸,未老而死。
霸者之子,且令兩國男女無别。
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于是出。
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于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
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來,我又射之,中罴,罴死。
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
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
嬴姓将大,敗周人于範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
董安于受言,書而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
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于衆事。
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洩,暴發于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洩,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
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
其死未能平日也。
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鄚,未嘗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杭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髒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髒,練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
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孩嬰之兒。
終日,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
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于大表,不出千裡,決者至衆,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于陰,當尚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于中阙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洩橫,流涕長潸,忽忽承(目夾),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
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
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絡,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争,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
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凡此數事,皆五髒蹶中之時暴作也。
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有間,太子蘇。
乃使子豹為五方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
更适陰陽,但服湯二旬而複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将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望見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