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源流及其新運動

關燈
一佛學的發源二佛學在印度的流行三佛學在中國的流行四現今佛教在世界上的三個中心五餘之佛學新運動甲人生的佛學乙科學的佛學丙實證的佛學丁世界的佛學

  一、佛學的發源

  佛學所說明的宇宙萬有之實事真理,本是無始無終普遍常住的,亦是十方世界中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佛陀所證明的。

    但在我們這渺小的地球上現今所流行的佛學,實源于二千數百年前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在其大覺的心海中所流出來的。

    似海流一般的流了二千多年,流遍了南亞東亞幾十國的民族,當然有了因時因地因人的許多變遷。

    然直溯釋迦牟尼大覺心海的源頭,我以為隻是“圓明了無始終無邊中的法界諸法實相──宇宙萬有之實事真理──體現為以法界諸法為自身,以自身為法界諸法的法身;又完全的開顯表示出來,以之教導無數世界中有成佛可能性的種種衆生之類,使皆得成就無上大覺一樣的圓明法界諸法實相,且體現為無盡無礙的法身”;而并非後來許多支流派别的傳說。

    這是我們考之中國文的華嚴、法華等大乘經,馬鳴、龍樹、無著、天親的大乘論,尤其是直證佛心傳佛心印的中國禅宗諸大師之語錄,皆可為堅強之證據;而且太虛本人,也曾于此有确切之經驗的。

    

  二、佛學在印度的流行

  釋迦佛陀時,印度的思想是以“個人解脫而得到自我獨存”為風氣的。

    佛陀處此環境中,于其無上大覺的法界諸法實相幾乎無可宣說。

    然不說法則覺世悟人之大願無由得達,乃方便為說人無我的小乘法,适應當時印度思想的機宜,使先真正達到其個人解脫的要求。

    于是流行為印度的佛教,以至今日猶流行在錫蘭等處之佛教。

    然佛陀同時與曼殊師利及彌勒等一二大心深智者,則直說其自證的法界──諸法實相,至後期與先從小乘悟入的摩诃迦葉等,亦說明其自悟的法界,及方便說小乘的意思。

    且拈花示衆使迦葉直證佛陀的心境,開後來不立文字言語而傳佛心印的正宗。

    但在印度一般的機宜上,則仍流行阿含等經所傳個人解脫的小乘佛學。

    故印度初五百年中所發展的,隻是小乘的上座部大衆部的學派。

    至五百年後,雖由龍樹、無著等發見了曼殊師利與彌勒等所傳的佛說,成了印度大乘思想的發展時代。

    然實際的行為上與組織上,仍保持小乘學派的态度。

    未能以大乘思想成為印度的社會文化。

    至一千數百年後,小乘的精神日趨渙散,而大乘的思想,又為當時印度民族一般的心理所未能接受,适逢印度舊有婆羅門教有非常偉大商羯羅其人者起,竊取大乘佛學以文飾其吠檀陀說,造成婆羅門教複興的勢力。

    而大乘的佛學者又遷就婆羅門的新興教勢,衍為現今流行西藏等處的神秘佛學。

    于是印度的大乘學亦告衰敝,而真正的大乘佛學,遂始終未成為印度的民族文化。

    

  三、佛學在中國的流行

  佛學流傳到中國,已有一千九百年的曆史,承受之深博與發展之弘遠,實為佛學之第二源海。

    日本、朝鮮、安南等既不過分承中國佛學的支流,而西藏的佛學亦曾受中國佛學的影響。

    中國除全盤的承受了印度所傳來的小乘大乘佛學,且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偉大悠遠基礎上,更開展了中國佛學許多特色。

    約而言之:

  一、以中國老莊派的自然哲學為影響,開展了普遍的遠微玄妙,特别是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的玄義理論;并養成一般佛教徒之灑脫的高逸的淡泊的山林素樸風尚。

    

  二、以中國孔孟派的人倫哲學為影響,開展之注重人類的倫理道德,先養成賢善的人格,再漸由菩薩行以進趨佛果的理論和事行;而表現為調和大小乘律的南山律宗,及禅宗叢林清規,與天台、華嚴的宗義。

    

  三、以中國民族重生懷死、畏神敬祖、趨福避禍之一般俗尚為影響,傳習成至今流行中國民間的密宗、淨土宗的佛教,且為一般外國人所觀察到的佛教。

    

  四、最雄奇的是從中國第一流人士自尊獨創的民族特性,以達摩西來的啟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而直證釋迦未開口說法前的覺源心海,打開了自心徹天徹地的大光明藏,佛心自心印合無間。

    與佛一般無二的圓明了體現了法界諸法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