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略

關燈
之小乘時代。

    

  2.印度大乘時代

  從佛滅度,摩诃衍義久湮聞于世,至交入第六百年,十二代祖馬鳴大士崛然興起,始宏暢之。

    著莊嚴論、大乘起信論、大宗地論、攘外道,抑小乘,俾佛學真理,皎然無蔽。

    治者可式之而行。

    十三祖迦毗摩羅說法南印,慧化頗著。

    迨獲龍樹為嗣,克紹馬鳴之洪緒,作大智度論、毗婆沙論、十二門論、中觀論等凡數十部,破袪邪小,宣揚圓妙。

    示自性自度悟入修證之真詣,使同跻康莊,直達寶所。

    慈雲法澤,蔭潤全印,叆叇滂沱之所至,拓臻異域。

    佛教中興之功,實無過馬鳴、龍樹者!後世以八宗泰祖、千部論師尊之,洵非誇耳。

    

  十五祖提婆尊者克弘大乘,著百論以斥邪謬。

    外道疾之甚,竟為所刺。

    是時魔外披猖,佛道堕落,五印如陷長夜,幸十六祖羅候羅多,苦心捍衛,适值無著、天親共起匡扶,魔炎用戢,佛日重光。

    無著、天親,蓋馬鳴、龍樹而後佛教史上出類拔萃之钜子也。

    無著單宏大乘;天親初宏小乘,後宏大乘。

    其宗彌勒所撰大乘論,有瑜伽師地、金剛般若、辯中邊、十地、唯識等數十部,皆能洞發甚深了義之蘊奧,精粹高廣,為後世相宗之钤轄雲。

    

  繼是有護法、清辨二論師,據有空二義,各标論旨。

    其徒宗之,大乘遂裂為二。

    下逮佛入滅千二百年間,學者知行離異,間贻口實,外道乘隙醜诋,複拟僧相,流布惡行誣陷佛徒,印王惑而憾之;燔經籍,毀塔寺,戮僧尼,二十四祖獅子尊者,亦與斯劫。

    印度之正法,于是一墜千丈,不絕如縷。

    然其時即我國後漢時也。

    故印度衰歇之時,即我國萌坼之時,與全亞取次推行之時也。

    此第二五百年印度佛教史之大略也。

    其間諸祖除馬鳴、龍樹、無著、天親、護法、清辨六大士外,雖多有大小乘兼宏者,而小乘之勢焰卒不敵大乘。

    故此期可謂印度佛教之大乘時代。

    

  3.印度時代贊語

  綜佛入寂後千餘載之變遷大勢論之:初百年間迦葉、阿難諸大羅漢住世,持佛儀範,未少離異,為小乘全盛時代。

    從四祖而下,内讧漸興,為小乘兆衰時代。

    及四百年後,内诤彌烈外患疊乘,十祖十一祖之間,幾于掃地,為小乘極替時代。

    此五百年之興廢污隆,但關系小乘,故總為大乘之隐伏時代。

    

  逮第二五百年初,馬嗚崛作,佛性真如以顯,為大乘中興時代。

    龍樹繼之,為大乘全盛時代。

    提婆後漸衰,無著、天親複中興之。

    護法、清辨之後又漸衰。

    此後為大小乘同歸不振之時代矣。

    

  然苟無馬嗚、龍樹,雖謂于五百年後當即萎落,蔑不可也。

    苟無無著、天親,雖謂于提婆之後不複能中興,蔑不可也。

    千餘年之時,苟有嗎嗚、龍樹、無著、天親其人,雖謂其隆盛當不下于六七百年間,無不可也。

    我國今日之佛教,寝頹昏陋,視印度彼時為何加欤?所恃者僅有國人之信仰心未全死耳。

    

  然脫有馬嗚、龍樹、無著、天親其人,乘此世界文明過渡之潮流,安知其不能化而為世界佛教之中興與全盛之時代乎!人能宏道,非道宏人;曆史第為英雄之牒譜,甯不信哉。

    嗟夫!澐澐巨浸,莽莽神州,尚有馬嗚、龍樹、無著、天親其人乎!雖為之執佛持杖,施四大作床而供養之,所忻慕焉!

  乙亞洲時代

  佛曆數百年,教法已旁及龜茲、月氏、羌氏、暹羅、緬甸等國。

    經像之來我中夏,實在佛入滅後一千零十八年。

    隋唐之際,複由我國經三韓入日本。

    厥旨宏敷,風播全亞。

    故迄今二千年以上,一千八百餘載,總束之為亞州時代。

    從茲厥後,當渡入世界時代,另開鑿空之紀元耳。

    

  然自法輪東轉之後,印度頻興屢蹶,卒不複振。

    南洋西域各國,徒轉其皮相,耽著小乘,鮮有聞大道者。

    三韓、日本、皆承我國之餘流,其變化消長,亦大略似我。

    故是一千餘載,代表全亞佛教,舍中國殆無其他能任。

    請略舉佛教流行中國之始末,以觇全亞佛教之衰旺遞遷大勢。

    

  1.創開到全盛時代

  初東漢明帝夜夢金人,因傅毅之對遣蔡愔、王遵等十八人,西訪至月氏國遇摩騰、竺法蘭二師,邀其赍經像來至洛陽,譯四十二章經,中國于是乎始知有佛。

    然是時僅京、洛間有寺院數處,僧民數百而已;人民薄宗教思想,莫之尊崇也。

    迨東漢末葉,有謙、谶、亮三支,及佛朔、嚴佛調、昙果輩、翻譯道行般若、般舟三昧等經,稍稍講述。

    又有世稱牟子者、著理惑論以推尚佛道,編戶遂漸有敬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