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十回 朱若虛遺言囑子媳 尉遲恭奉旨造西寺

關燈
恭為先鋒,其餘随征将士,不必細述,留魏征、房玄齡監國。

    出師六七年,天下大定,胡越一家,建都長安,國号大唐。

    事載唐紀,此處不贅。

     再說大唐高祖在位,天下太平,四海無事。

    惟有北番主突厥不朝不貢,每年遣使臣責唐主違盟背約,索取冀州地方。

    高祖念他有唇齒之誼,置而不問。

    過了數年,建成與世民不和,此事愈擱一邊。

    到了太宗登位,貞觀二年,湖廣武昌府節度使尉遲寶林上本告急,言武昌城池被江水沖壞,淹死居民無數。

    太宗見奏,龍顔不悅,退入後宮去了。

    次日登殿,命鄂國公尉遲恭領饷銀十萬,往武昌監造城池;又命皇叔李道宗明日設筵于淩煙閣,與尉遲恭餞行。

     尉遲恭領命,次日來淩煙閣款燕。

    那李道宗尊貴自居,卻不十分為禮。

    尉遲恭心中不樂,飲了幾杯,因舉杯問道:“主上不惜民力,修此淩煙閣何故?”此時道宗亦醉,因答曰:“此間為我李氏先世有大功于社稷,故能受天之命,為天下主。

    凡我李氏子孫,皆祖宗之裔,主上修此閣,乃燕毛序齒親親之意。

    詩曰:諸父昆弟,備言燕私。

    與異姓無與焉。

    ”尉遲恭答曰:“非也。

    主上念隋運将終,天下大亂,生民塗炭,奮然有安世之心。

    及四海清平,海内一家,則念文臣有牧民之勞,武将有開國之苦,修此淩煙閣,以效漢武雲台故事。

    此所謂禮賢才,敬大臣也。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同姓何居焉?”道宗怒道:“大臣與皇親,孰上孰下?”尉遲恭道:“當日主上被難,臣單鞭救駕,此時不見有皇親。

    ”道宗大怒道:“爾每每自恃功高,藐視皇親,不念今日之顯貴,是誰家之爵祿?吾又何得與武夫對飲,自忘尊貴哉!”遂推桌而起。

    尉遲恭大怒,一掌打去,道宗“哎喲”一聲,暈倒在地,打落門牙四齒。

    多官上前勸解,光祿寺大臣已将此信報與太宗知道。

     太宗先召道宗,責之曰:“李氏之有天下,敬德之勞也。

    朕之有今日,敬德救之也。

    皇叔宜卑以自牧,不宜與大臣竟。

    ”再召敬德讓之曰:“朕道卿年老氣衰,心平氣和,奈何仍然少年情性,傷吾父之愛弟,辱寡人之至親,朕每思漢高祖殺戮功臣,心甚恨之。

    今觀卿如此行為,毋乃功臣自取,不獨責漢高祖一人已也。

    然分外之恩,不可多行,卿宜自愛,勿使朕憂。

    ”尉遲恭乃叩首謝罪。

    太宗又道:“卿位極人臣,所不足者國戚耳。

    朕有一女,名開唐公主,使奉卿箕帚可也。

    ”尉遲恭叩首曰:“臣糟糠之妻,願富貴不相易,此事斷不敢從命!”太宗道:“卿如此尚義,忠心可知。

    ”乃止。

     尉遲恭即辭聖駕,望湖廣而來。

    到了武昌,寶林接入,父子相見,擇日興工。

    三年有餘,工程告竣,欲回朝繳旨,太皇後窦國太傳懿旨到。

    尉遲恭忙排香案開讀。

    内雲: 朕幼生西陵城右,常随母吳夫人西寺進香。

    彼時見佛像零落,廟宇弊漏,今五十餘年,廢敗可知。

    特命爾鄂國公尉遲恭往彼重修,務使巍峨莊嚴,盡善盡美。

    欽哉,用命! 尉遲恭謝恩既畢,起馬望西陵西寺而來。

    選能工巧匠,擇日興工。

    造了半年,工程将半。

    一日,尉遲恭精神困倦,伏案而寐,忽聞磐聲嘹亮,袅袅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尉遲恭聽之,驚訝不已,起身信步閑遊,轉過曲檻,見一座花園,十分幽靜。

    周圍看了一遍,處處花鳥宜人,亭台悅目。

    又轉過西廂,隐隐聞讀書之聲。

    尉遲恭不好遽入,立窗外而聽,卻于窗隙中舒眼一看,卻是故人朱恩兄在内。

    急忙走入,躬身下拜。

    那人昂然不動。

    尉遲恭又拜道:“恩兄别來無恙?”那人拂袖起去,向外就走。

    尉遲恭一把扯住,不肯放手。

    那人當胸一掌打來,跌倒在地。

    猛然醒來,乃是南柯一夢。

    叫聲:“哎喲!我二十餘年勞于王事,未報兄長大恩,我尉遲恭真無義男也!”又想起在朱仙鎮遇難相救之時,不覺眼中流淚,慨歎不止。

    左右将校見公爺傷感,慌做一堆。

    尉遲恭收了淚,召香元和尚問曰:“此地有一個老孝廉公,他姓朱名叫若虛,住在何處?”香元和尚答曰:“此人住在雙龍鎮,至此有一百一十裡。

    聞他去世,未知确否?”尉遲恭大驚,即傳城守王鹹宜代理監工:“本帥明日要往雙龍鎮走一遭。

    ” 次日不等天明,帶随身将校,望雙龍鎮而來。

    尉遲恭性急馬快,不上大半日,就到了雙龍鎮。

    找問朱若虛門戶,一人指着兩間草屋道:“朱若虛死了五年,兩個兒子窮得可憐,住在那裡。

    ”尉遲恭分付從人在外,單身走入茅屋中。

    天錫見了,慌忙來迎。

    尉遲恭望上一觀,見朱若虛夫婦的一雙影像,都供在上面,遂倒身下拜,大哭起來。

    那哭聲如雷,不住的千恩人,萬恩人。

    天錫同二子齊來勸解。

    尉遲恭想起在朱仙鎮相遇之時,曆曆在心,一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