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四十五
義士
馬純仁(嚴紹賢)王台輔(石樓寺僧)(補)許德溥(王解卒)祝淵王毓蓍(潘集、周蔔年、周瑞)徐啟睿沈齊賢趙景麟張槤鄧思銘(楊應和、楊居久)徐英(陳泰)楊履圜(李大載、吳士楫)晝網巾先生邝露殷國桢胡澹劉永錫魏耕(王寅生)薛大觀吳炎(潘柽章)
馬純仁(嚴紹賢)王台輔(石樓寺僧)(補)許德溥(王解卒)
祝淵王毓蓍(潘集、周蔔年、周瑞)徐啟睿沈齊賢
趙景麟張槤鄧思銘(楊應和、楊居久)徐英(陳泰)
楊履圜(李大載、吳士楫)晝網巾先生邝露殷國桢
胡澹劉永錫魏耕(王寅生)薛大觀吳炎(潘柽章)
馬純仁字樸公,六合諸生也。
乙酉(一六四五)七月,聞薙發令下,囊石袖中赴龍津橋下,大書橋柱曰:『與死乃心,甯死厥身;一時迂事,千古完人』。
沈河死,屍逆流不腐。
生平多著作;死之前一夕,取稿焚之。
先是,有同研生汪彙者,約同赴難,而彙竟以順治己醜(一六四九)進士授景陵知縣。
一日坐堂上,見純仁至,責以負義;驚懼成疾死(妻侯氏,詳「列女傳」)。
嚴紹賢,無錫諸生。
聞薙發令,題壁書「守義全歸」字,與妾張氏對經死。
王台輔,邳州監生。
崇祯末,聞宦官複出鎮将,草疏極谏;甫入都,都城陷,乃還。
弘光時,東平伯劉澤清、禦史王燮張樂大宴于睢甯;台輔缞绖直入,責之曰:『國破君亡,此公等卧薪嘗膽、食不下咽時;顧置酒大會邪』!左右欲鞭之;燮曰:『此狂生也』!命引去。
及南都陷,自視其廪曰:『此吾所樹,當盡此粟』!盡,集親朋哭祭,就缢。
石樓寺僧過其門,手持一麻鞭指之曰:『此常事,惡用是矜張為』!未幾,僧自經死(補)。
許德溥,如臯布衣也。
聞薙發令下,刺字胸前,曰「不愧本朝」;又刺臂,曰「生為明人,死為明鬼」。
被逮,棄市。
妻當徙,解卒王某者高德溥義,欲脫其妻而無術,終夜欷歔。
妻怪之,語以故;妻曰:『此義舉也,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安得其人哉』?妻曰:『吾成子之義,代之可乎』?乃匿德溥妻于母家;王夫婦抵徙所,如官役解罪婦然。
如臯人感其義,贖之歸江陰;陳鼎為作王義士傳(或謂德溥死,妻朱氏殉之者;誤也)。
祝淵字開美,海甯人;崇祯癸酉(一六三三)舉于鄉。
嘗借僧舍讀書三年,僧罕睹其面。
壬午(一六四二)冬,入都會試,值劉宗周诤熊、姜獄削籍,抗疏申救;罰停會試,下禮官議。
時與宗周猶未相識也;既得命,始走谒之。
宗周曰:『子為是舉,無為而為之乎?抑動于名心而為之也』?因爽然自失曰:『先生名滿天下,誠恥不得列門牆爾』!遂執贽為弟子。
明年,禮官議逮淵,下獄。
诘指使者姓名;慷慨對曰:『男兒死則死,安肯聽人指使』! 未幾,都城陷,太常少卿吳麟征殉難,親為函殓,宿柩下者旬日。
尋詣南京刑部,請竟前獄;尚書谕止之。
已複草一疏請誅奸輔;通政司屏不奏。
時宗周再罷官歸,因子往從學。
嘗有過,入曲室閉戶長跪,竟日不起,流涕自撾。
杭州失守,方葬母山中,趣速竣工;還家設祭,即投缳死;年三十有五。
有「月隐先生」集。
王毓蓍字符趾,會稽人。
少為諸生,跌宕不羁;已受業劉宗周門下,同門生鹹非笑之,不顧。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宗周絕粒未死,乃上書曰:『願先生早自裁,毋為王炎午所吊』!宗周得書,呼其字曰:『元趾!吾講學數十年,得子随之,足矣』!俄其友來視;毓蓍問曰:『子若何』?友曰:『有陶淵明故事在』。
曰:『是不然!吾輩聲色中人,久則難持;及今早死為愈』!乃召故交張樂歡飲。
既酣,攜燈出門,投柳橋下死。
鄉人私谥曰「正義」。
潘集字子翔,山陰人;劉宗周弟子。
聞王毓蓍死,為文祭之;袖二石及所著詩文,至東渡橋下自沈死。
周蔔年字定夫,山陰布衣也。
聞劉宗周門人王毓蓍、潘集殉義,乃痛飲極酣,作「五噫歌」;趨至海濱,招牧牛兒,出一緘付之曰:『家人來問,煩以此示』!遂蹈海死。
父追至,發緘,為辭親永訣語,屬其弟立後事也。
父号哭曰:『兒死誠當。
但屍不可得,奈何』!明日,怒濤湧屍而上,冠履不脫。
又有周瑞者,亦投江死。
徐啟睿字聖思,鄞諸生。
負才任氣;嗜擊劍,卧起皆佩之。
醉則拔劍起舞,謾罵座上貴人,以劍拟之;人莫敢忤視,相戒遠之。
然肯規人過,至苦口泣下。
一日,忽自埋故劍、髡其首,事徑山浮屠雪峤;則又澄靜寡言,粥粥如真道者。
甲申(一六四四)之難,哭七日夜不絕聲。
既而曰:『江南半壁,我高皇帝龍興地;建武之業可望也』!則又閉關如初。
踰年,南都再陷,則破關出,掘故所埋劍,趨督師錢肅樂營。
肅樂故與之同社,亟引見魯監國,問需何官方稱手?曰:『臣請以布衣居肅樂幕,入參帷幄、出捍軍旅;無需官也』。
監國奇之,授以錦衣衛指
乙酉(一六四五)七月,聞薙發令下,囊石袖中赴龍津橋下,大書橋柱曰:『與死乃心,甯死厥身;一時迂事,千古完人』。
沈河死,屍逆流不腐。
生平多著作;死之前一夕,取稿焚之。
先是,有同研生汪彙者,約同赴難,而彙竟以順治己醜(一六四九)進士授景陵知縣。
一日坐堂上,見純仁至,責以負義;驚懼成疾死(妻侯氏,詳「列女傳」)。
嚴紹賢,無錫諸生。
聞薙發令,題壁書「守義全歸」字,與妾張氏對經死。
王台輔,邳州監生。
崇祯末,聞宦官複出鎮将,草疏極谏;甫入都,都城陷,乃還。
弘光時,東平伯劉澤清、禦史王燮張樂大宴于睢甯;台輔缞绖直入,責之曰:『國破君亡,此公等卧薪嘗膽、食不下咽時;顧置酒大會邪』!左右欲鞭之;燮曰:『此狂生也』!命引去。
及南都陷,自視其廪曰:『此吾所樹,當盡此粟』!盡,集親朋哭祭,就缢。
石樓寺僧過其門,手持一麻鞭指之曰:『此常事,惡用是矜張為』!未幾,僧自經死(補)。
許德溥,如臯布衣也。
聞薙發令下,刺字胸前,曰「不愧本朝」;又刺臂,曰「生為明人,死為明鬼」。
被逮,棄市。
妻當徙,解卒王某者高德溥義,欲脫其妻而無術,終夜欷歔。
妻怪之,語以故;妻曰:『此義舉也,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安得其人哉』?妻曰:『吾成子之義,代之可乎』?乃匿德溥妻于母家;王夫婦抵徙所,如官役解罪婦然。
如臯人感其義,贖之歸江陰;陳鼎為作王義士傳(或謂德溥死,妻朱氏殉之者;誤也)。
祝淵字開美,海甯人;崇祯癸酉(一六三三)舉于鄉。
嘗借僧舍讀書三年,僧罕睹其面。
壬午(一六四二)冬,入都會試,值劉宗周诤熊、姜獄削籍,抗疏申救;罰停會試,下禮官議。
時與宗周猶未相識也;既得命,始走谒之。
宗周曰:『子為是舉,無為而為之乎?抑動于名心而為之也』?因爽然自失曰:『先生名滿天下,誠恥不得列門牆爾』!遂執贽為弟子。
明年,禮官議逮淵,下獄。
诘指使者姓名;慷慨對曰:『男兒死則死,安肯聽人指使』! 未幾,都城陷,太常少卿吳麟征殉難,親為函殓,宿柩下者旬日。
尋詣南京刑部,請竟前獄;尚書谕止之。
已複草一疏請誅奸輔;通政司屏不奏。
時宗周再罷官歸,因子往從學。
嘗有過,入曲室閉戶長跪,竟日不起,流涕自撾。
杭州失守,方葬母山中,趣速竣工;還家設祭,即投缳死;年三十有五。
有「月隐先生」集。
王毓蓍字符趾,會稽人。
少為諸生,跌宕不羁;已受業劉宗周門下,同門生鹹非笑之,不顧。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宗周絕粒未死,乃上書曰:『願先生早自裁,毋為王炎午所吊』!宗周得書,呼其字曰:『元趾!吾講學數十年,得子随之,足矣』!俄其友來視;毓蓍問曰:『子若何』?友曰:『有陶淵明故事在』。
曰:『是不然!吾輩聲色中人,久則難持;及今早死為愈』!乃召故交張樂歡飲。
既酣,攜燈出門,投柳橋下死。
鄉人私谥曰「正義」。
潘集字子翔,山陰人;劉宗周弟子。
聞王毓蓍死,為文祭之;袖二石及所著詩文,至東渡橋下自沈死。
周蔔年字定夫,山陰布衣也。
聞劉宗周門人王毓蓍、潘集殉義,乃痛飲極酣,作「五噫歌」;趨至海濱,招牧牛兒,出一緘付之曰:『家人來問,煩以此示』!遂蹈海死。
父追至,發緘,為辭親永訣語,屬其弟立後事也。
父号哭曰:『兒死誠當。
但屍不可得,奈何』!明日,怒濤湧屍而上,冠履不脫。
又有周瑞者,亦投江死。
徐啟睿字聖思,鄞諸生。
負才任氣;嗜擊劍,卧起皆佩之。
醉則拔劍起舞,謾罵座上貴人,以劍拟之;人莫敢忤視,相戒遠之。
然肯規人過,至苦口泣下。
一日,忽自埋故劍、髡其首,事徑山浮屠雪峤;則又澄靜寡言,粥粥如真道者。
甲申(一六四四)之難,哭七日夜不絕聲。
既而曰:『江南半壁,我高皇帝龍興地;建武之業可望也』!則又閉關如初。
踰年,南都再陷,則破關出,掘故所埋劍,趨督師錢肅樂營。
肅樂故與之同社,亟引見魯監國,問需何官方稱手?曰:『臣請以布衣居肅樂幕,入參帷幄、出捍軍旅;無需官也』。
監國奇之,授以錦衣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