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揮,不拜;自稱白衣參軍。
時諸營首鼠觀望;則詈之曰:『今日焚舟前進,猶或一逞;可逍遙坐老以自困乎』?每江上耀兵,先衆立矢石間。
一日晨起,衷甲佩劍,集麾下百人徑渡江,薄西岸。
大兵以為遊騎,不為意;則奮劍直前,掩殺過半。
乃亟出銳師,且戒曰:『觀其帥甚奇,必生緻之』!由是長圍四合,且戰且擁,陷入泥淖中被執。
谕之降,謾罵;怒刳其腹,實以草,懸之望江門。
其麾下百人,亦無一降者。
方其出也,肅樂力止之曰:『軍行必無繼,徒入虎口奚益』!曰:『信陵君欲以賓客赴秦軍,豈能若秦何!亦各申其志也。
吾将觸鬥而死,以愧諸營之賦清人者』!監國聞而悼之,令以原官加贈都督,蔭其子為衛指揮。
沈齊賢字寤伊,錢唐諸生。
髫年執經問難,師為之诎。
性峭直,一語不合,辄發聲詈;以故人無與近。
父病,刳臂肉療之,弗起;屢恸至絕。
時流寇犯鳳陽寝園,江、浙騷動,治兵者議登陴;歎曰:『寇未至而勞民奚益』!流涕上書,謂『饷不知措、兵不知用、地不知屯、民不知恤,束于具文,畫界而保;将以聽寇之蹂躏乎』!大吏目為妄,置弗問。
乃彷皇痛飲,入神廟狂号,聲徹衢路;行者皆駭避。
甲申(一六四四)之難,百官率紳士哭臨三日,齊賢亦從之而如其哭廟時,群吏皆駭散。
因複于裡社私立木主,每日朝拜伏地哭;題其楹曰:『臣身誓死,君雠必報』!社故有雷部神,■〈土素〉作猙獰狀。
怒叱之曰:『汝亦當為國捍禦,徒自金睛赤發驚裡媪乎』!操杖擊之,金泥片片落。
闾巷小兒環之而嘩,一市人皆以為癡。
家之人勸以飯,進肉;怒曰:『此豈肉食時邪』!以惡草進,亦澀喉若不可下。
哭泣不時,或阻之;答曰:『君毋阻我!我淚盡,當自止』。
或曰:『頃禦史大夫劉公至矣』!乃具白衣冠往,拂地坐,扼腕論事,聲淚與俱。
有一生私謂坐客曰:『黃巢、朱溫,倘亦天命』!齊賢突起,奮拳搏之。
南都立,辄歎曰:『江左敬仲安在』?遂遯迹臯亭山下。
乙酉(一六四五),闖賊入九宮山為村農所斃,道路傳為殛于神。
越年,或告之;拊掌起躍曰:『神能報國雠乎!吾少時期為張代州,今乃不及吳門許秀才,吾死矣』!竟寝疾數日而死。
趙景麟,鄞縣諸生。
丙戌(一六四六)六月,江上師潰,題詩案上曰:『書生不律難驅敵,何處秦庭可借兵?隻有東津橋下水,西流直接汨羅清』。
誓死不食。
既念貸友人金未償,晨起納衣巾于文廟,詣友人家返金。
友稔其貧,訝返之速,叩之;笑不答。
走城東,躍入江;漁舟驚救之,家人亦迹至,共以拯溺法活之。
弟子徐生者,強輿入山,不食;則謬語之曰:『李侍郎長祥克紹興矣』!則又曰:『翁洲黃斌卿、石浦張名振奉監國恢複矣』!半年,病稍愈。
間出,問樵子;則曰:『天下大定,何問焉』!景麟大恸踣地,更不複食。
尋死。
張槤字子隆,鄞人。
世以孝友稱,裡人呼「雍睦堂張氏」。
性喜酒,醉即陶然卧,或彌日不醒。
國變後,改易章服令下,乃閉戶取酒獨酌;既醺,遶床而走,複索酒,連舉百餘杯。
自摩其頂而歎曰:『彼曲局者,惡可以兵之乎』!時方盛暑,爇炭床下,覆以重衾;俄頃而絕。
家人舁屍出,則已绀色矣:丙戌(一六四六)六月事。
鄧思銘字建侯,南城諸生。
北都陷,說益王由本曰:『王身兼臣子,今宗社傾危,豈容坐視』!由本大感動。
思銘即号召諸生數百人,名曰庠兵;以贍财者助饷、負才者參謀、有勇者出戰。
請于有司;有司笑之曰:『兵可庠邪』?衆乃散,思銘郁郁不得志。
乙酉(一六五四),建昌知府王域等奉由本舉兵,遂入幕參贊。
城破被執,指降将金聲桓大罵;乃系于竿首射之。
每發一矢,辄呼曰:『未中要害』!連及六矢,大吼曰:『經時不能殺我,技何劣也』!已而死。
楊應和字惠生、從弟居久字淡若,皆新城諸生。
邑被圍,紳士議迎款;應和賦詩痛哭曰:『我一身當敵,禍不及諸公也』!衆遂止。
居久歎曰:『壯哉!吾兄可無與之共事者乎』?提刀出,殺數人;并就縛,直立不少俯。
強之,不屈。
既死,屍不仆,兩手猶作擊刺狀。
徐英字振烈,侯官人。
少豪健,擔米為業,而折節讀書。
喜擊劍,談司馬兵法。
曹學佺嘗訪之,鐍戶不見;遇諸塗,強之至石倉園入社,刻其詩于「十二代詩選」。
王師入福州,學佺殉難;英伏屍哀恸,噍舌噴血數升死。
着有「鳴劍集」。
陳泰字降人,鎮海衛諸生。
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設儲賢館,曾櫻拔為第二人。
閩亡,流離海上,與阮文錫訂交。
櫻死,文錫謀收遺骸;泰哭曰:『無庸。
子出而不返,則老父倚闾而望;吾孤身在,死則死耳!子效力于親、吾效力于師,不亦可乎』?乃匍匐負櫻屍走三十裡,付其家人殡之。
歸不食,三日卒。
楊履圜字萊氏,漳浦人;按察使聯芳之季子也,為勳臣裔。
有夙慧,讀書日萬言。
丙戌(一六四六)後,隐居不就試,悲歌慷慨。
嘗作書與門客宋琳,談興複事。
琳
時諸營首鼠觀望;則詈之曰:『今日焚舟前進,猶或一逞;可逍遙坐老以自困乎』?每江上耀兵,先衆立矢石間。
一日晨起,衷甲佩劍,集麾下百人徑渡江,薄西岸。
大兵以為遊騎,不為意;則奮劍直前,掩殺過半。
乃亟出銳師,且戒曰:『觀其帥甚奇,必生緻之』!由是長圍四合,且戰且擁,陷入泥淖中被執。
谕之降,謾罵;怒刳其腹,實以草,懸之望江門。
其麾下百人,亦無一降者。
方其出也,肅樂力止之曰:『軍行必無繼,徒入虎口奚益』!曰:『信陵君欲以賓客赴秦軍,豈能若秦何!亦各申其志也。
吾将觸鬥而死,以愧諸營之賦清人者』!監國聞而悼之,令以原官加贈都督,蔭其子為衛指揮。
沈齊賢字寤伊,錢唐諸生。
髫年執經問難,師為之诎。
性峭直,一語不合,辄發聲詈;以故人無與近。
父病,刳臂肉療之,弗起;屢恸至絕。
時流寇犯鳳陽寝園,江、浙騷動,治兵者議登陴;歎曰:『寇未至而勞民奚益』!流涕上書,謂『饷不知措、兵不知用、地不知屯、民不知恤,束于具文,畫界而保;将以聽寇之蹂躏乎』!大吏目為妄,置弗問。
乃彷皇痛飲,入神廟狂号,聲徹衢路;行者皆駭避。
甲申(一六四四)之難,百官率紳士哭臨三日,齊賢亦從之而如其哭廟時,群吏皆駭散。
因複于裡社私立木主,每日朝拜伏地哭;題其楹曰:『臣身誓死,君雠必報』!社故有雷部神,■〈土素〉作猙獰狀。
怒叱之曰:『汝亦當為國捍禦,徒自金睛赤發驚裡媪乎』!操杖擊之,金泥片片落。
闾巷小兒環之而嘩,一市人皆以為癡。
家之人勸以飯,進肉;怒曰:『此豈肉食時邪』!以惡草進,亦澀喉若不可下。
哭泣不時,或阻之;答曰:『君毋阻我!我淚盡,當自止』。
或曰:『頃禦史大夫劉公至矣』!乃具白衣冠往,拂地坐,扼腕論事,聲淚與俱。
有一生私謂坐客曰:『黃巢、朱溫,倘亦天命』!齊賢突起,奮拳搏之。
南都立,辄歎曰:『江左敬仲安在』?遂遯迹臯亭山下。
乙酉(一六四五),闖賊入九宮山為村農所斃,道路傳為殛于神。
越年,或告之;拊掌起躍曰:『神能報國雠乎!吾少時期為張代州,今乃不及吳門許秀才,吾死矣』!竟寝疾數日而死。
趙景麟,鄞縣諸生。
丙戌(一六四六)六月,江上師潰,題詩案上曰:『書生不律難驅敵,何處秦庭可借兵?隻有東津橋下水,西流直接汨羅清』。
誓死不食。
既念貸友人金未償,晨起納衣巾于文廟,詣友人家返金。
友稔其貧,訝返之速,叩之;笑不答。
走城東,躍入江;漁舟驚救之,家人亦迹至,共以拯溺法活之。
弟子徐生者,強輿入山,不食;則謬語之曰:『李侍郎長祥克紹興矣』!則又曰:『翁洲黃斌卿、石浦張名振奉監國恢複矣』!半年,病稍愈。
間出,問樵子;則曰:『天下大定,何問焉』!景麟大恸踣地,更不複食。
尋死。
張槤字子隆,鄞人。
世以孝友稱,裡人呼「雍睦堂張氏」。
性喜酒,醉即陶然卧,或彌日不醒。
國變後,改易章服令下,乃閉戶取酒獨酌;既醺,遶床而走,複索酒,連舉百餘杯。
自摩其頂而歎曰:『彼曲局者,惡可以兵之乎』!時方盛暑,爇炭床下,覆以重衾;俄頃而絕。
家人舁屍出,則已绀色矣:丙戌(一六四六)六月事。
鄧思銘字建侯,南城諸生。
北都陷,說益王由本曰:『王身兼臣子,今宗社傾危,豈容坐視』!由本大感動。
思銘即号召諸生數百人,名曰庠兵;以贍财者助饷、負才者參謀、有勇者出戰。
請于有司;有司笑之曰:『兵可庠邪』?衆乃散,思銘郁郁不得志。
乙酉(一六五四),建昌知府王域等奉由本舉兵,遂入幕參贊。
城破被執,指降将金聲桓大罵;乃系于竿首射之。
每發一矢,辄呼曰:『未中要害』!連及六矢,大吼曰:『經時不能殺我,技何劣也』!已而死。
楊應和字惠生、從弟居久字淡若,皆新城諸生。
邑被圍,紳士議迎款;應和賦詩痛哭曰:『我一身當敵,禍不及諸公也』!衆遂止。
居久歎曰:『壯哉!吾兄可無與之共事者乎』?提刀出,殺數人;并就縛,直立不少俯。
強之,不屈。
既死,屍不仆,兩手猶作擊刺狀。
徐英字振烈,侯官人。
少豪健,擔米為業,而折節讀書。
喜擊劍,談司馬兵法。
曹學佺嘗訪之,鐍戶不見;遇諸塗,強之至石倉園入社,刻其詩于「十二代詩選」。
王師入福州,學佺殉難;英伏屍哀恸,噍舌噴血數升死。
着有「鳴劍集」。
陳泰字降人,鎮海衛諸生。
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設儲賢館,曾櫻拔為第二人。
閩亡,流離海上,與阮文錫訂交。
櫻死,文錫謀收遺骸;泰哭曰:『無庸。
子出而不返,則老父倚闾而望;吾孤身在,死則死耳!子效力于親、吾效力于師,不亦可乎』?乃匍匐負櫻屍走三十裡,付其家人殡之。
歸不食,三日卒。
楊履圜字萊氏,漳浦人;按察使聯芳之季子也,為勳臣裔。
有夙慧,讀書日萬言。
丙戌(一六四六)後,隐居不就試,悲歌慷慨。
嘗作書與門客宋琳,談興複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