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镌、李颀、胡士瑞交章劾吉翔欺君賣國,天壽表裡為奸;上敕廷臣議罪。

    天壽懼,與雄飛走貴陽。

     我大清順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春正月壬辰朔,上在安龍,稱永曆八年。

    改雲南為雲興府、辰州為沅興府、沅州為黔興府。

    孫可望疏請以劉文秀為大招讨,都督諸軍東伐;文秀辭,強起之。

     是月,江西廣信九仙山寨陷,進士徐敬時等死之。

    前監國魯王移居南澳。

    張名振複以舟師入長江,望祭孝陵。

    朱成功遣兵攻崇明,敗績;仁武伯平原将軍姚志倬、定南伯徐仁爵死之。

     二月,開科取士四十人,四川熊渭第一,授庶吉士;餘授知縣、教職有差。

    李定國複高州,降将張月複叛大清來歸。

    孫可望既聞密敕事,使鄭國械馬吉翔至安龍與諸臣面質;挾吳貞毓入文華殿,脅上索主謀者。

    上不敢質言,謂『必外人假敕寶所為』。

    國怒目出,與龐天壽至朝房械貞毓并刑科給事中張镌、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鄭允元、大理寺丞楊锺、太仆寺少卿趙赓禹、翰林院檢讨蔣幹昌、李元開、吏科給事中徐極、江西道禦史周允吉、廣西道禦史宗室議浘、福建道禦史胡士瑞、兵部郎中朱東旦、工部郎中蔡演、内閣中書易士佳、吏部員外郎直诰敕房事任鬥墟等十四人,系私室。

    中官張福祿、全為國愬于太後求救,天壽直入擒二人于坤甯宮外;太後與後稍問之,天壽怒诃徑出。

    冷孟銋、朱企鋘、蒲纓、宋德亮逼上速具主名;上大悲憤曰:『汝等逼朕認出,朕知是誰』?翌日,以次拷镌等;諸臣不勝楚,皆自承。

    國又問皇上知否?演大聲曰:『未經奏明』。

    乃複收系;以欺君誤國、盜寶矯诏為罪報可望。

    可望請上親裁;上無如何,下廷議。

    吏部侍郎張佐辰、刑部主事蔣禦曦票旨,以镌、福祿、為國三人為首,淩遲;餘為從,斬;貞毓以大臣,賜絞。

    吉翔、天壽謂後必知情,将廢之,嗾主事蕭尹陳往古廢後事;上不許,事得已。

    可望憾定國益深;定國亦慮可望襲己,出掠雷、廉以避之。

     夏四月,定國複羅定、新興、石城、電白、陽江、陽春等縣。

    六月,攻梧州。

    冬十月,圍廣州。

     十一月,改都康、萬承、安平、龍安諸州為府。

     是月,朱成功奉表行在,遣兵援李定國于廣東。

     十二月,我大清命降将尚可喜、耿繼茂援廣州,定國敗走。

    尋攻肇慶,不克。

     是月,朱成功取漳州。

     我大清順治十二年(乙未、一六五五)春正月丙戌朔,上在安龍,稱永曆九年。

     是月,朱成功取仙遊;自置官屬于中左所,改曰思明州。

     二月,江南地震。

    李定國自高州退入南甯。

    劉文秀駐兵川南。

     夏五月,劉文秀攻常德,敗績。

     是月,張名振複舟山。

     六月,江南地震。

    朱成功複揭陽,遂複普甯。

    我大清命鄭親王世子濟度率師平海。

    朱成功堕安平鎮及漳州府惠安、同安、南安三縣城,回師廈門。

     冬十一月,魯太師定西侯張名振卒。

     是歲,上在安龍塗葦薄以處,日食脫粟。

    守将承孫可望意,更相淩逼,挾彈騎馬直入宮門;文吏乘輿過殿,呵之不下。

    仍改安龍為安隆;歲造開銷銀米冊報可望,稱『皇帝一員,月支若幹;皇後一口,月支若幹』。

    上亦隐忍之,苟延殘喘而已。

     我大清順治十三年(丙申、一六五六)春正月庚辰朔,上在安龍,稱永曆十年。

    時李定國駐兵南甯,衰弱不振;孫可望遣總兵張明志、關有才襲之。

    定國用中書金維新、曹延生計,從田州小路出不意,敗明志等軍,降其衆三千人;遂進趨安龍。

     二月壬子(初三日),舟山城哭。

     三月,孫可望聞田州之敗,知李定國必至安龍,令白文選将兵迎上入貴州;太後聞之哭,從官皆哭。

    文選見之心動,度定國軍且至,陰留候之;至則與連和,奉上由安南衛走雲南,抵曲靖。

    時守滇者劉文秀也,亦怨可望;因偕扈入省垣。

    沐天波迎駕馬龍驿,上居可望第。

    改雲南府為滇都。

    論迎扈功,封定國為晉王、文秀為蜀王、文選為鞏國公、王尚禮為保國公、王自奇為夔國公、賀九儀為保康侯、張虎為醇化伯,餘進職有差;自尚禮以下皆可望心複、不為上用者,以其在雲南、且擁重兵,故并封焉。

    以金維新為行在吏部侍郎兼左都禦史、龔銘為行在兵部侍郎。

    加黔國公沐天波柱國少師。

    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