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奎會沈自炳、自駉之軍破走之。
已而提督吳勝兆敗盧象觀、葛麟,遂引兵追易。
兆奎率銳卒伏蘆葦中,襲殺甚衆。
易衆方酾酒賀,俄勝兆合四郡兵至石樁橋,斷港■〈氵義〉;易軍無見糧,遂大潰。
易與骁騎三十人潰圍走,父承緒、妻沈及女皆投水死,兆奎等皆戰死;一軍盡殲。
易之潰圍走也,舟重,三十人盡覆,易泅水半裡;從子某見水面紅快鞋,謂易已死,以追兵急,不得挈,取之系舟尾半裡許,始舉視之,尚未死。
張目問曰:『吾兵尚有幾何』?左右曰:『百人耳』。
易曰:『速返擊,此去必獲大勝』!果奪其辎重而還。
明年春,吳江人周瑞者,複聚衆長白蕩,迎易入其軍。
未幾,衆潰。
飲孫璋家;偵者引王師至,被獲,殺于杭州草橋門。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孫兆奎,吳江舉人。
佐吳易募水卒,旬日間得三千人。
或阻之曰:『清起遼左,自神宗以來竭中華全力,僅足搘拄江南。
所恃惟水戰;而大衆深入險要,悉為憑守,舟楫無所用其長。
大勢若此,而妄有所圖乎』!兆奎曰:『我豈不知!但恨三百年養士而義聲寂寂,我故欲以一身殉之;其成敗,則聽之天耳』!時浙東人李九成者,假名建義,以戰艦千艘宵晝劫掠;兆奎與易密謀,僞結好以弛其備,約期兩軍合營。
或以大敵方強,不宜自翦羽翼;兆奎曰:『不然!今日之事,正如寸刃剚鲸、空拳搏虎。
所恃以号令人衆者,惟此區區之信義耳。
若縱彼焚掠,則所在之民誰非寇仇!是敵未至,而先自敗矣』!八月七日,遣骁将許某統十三艘往讨。
先有黑氣如長堤,直撲李營而隕;北風大起,塵埃漲天。
未幾,複大霧,咫尺不相睹:李營之衆以為吳軍來合營也。
俄而炮聲大起,兵四集,李衆大潰;九成就縛,斬之。
所俘婦女,皆遣還。
時起事諸人多驕暴為民害,惟易、兆奎整戎卒、戒侵掠,衆頗效命。
嘗敗王師于白龍橋,又敗之于八斥;衆酾酒賀,而兆奎戒其下謹備。
八月二十四日,王師大集石樁橋。
或勸兆奎走海;兆奎曰:『今四圍皆兵,海其可至乎?事之不濟,我将橫屍水上;豈能竄海苟活邪』!黎明,王師八面環攻;時陰雨連旬,舉炮炮不震、持弓弓弦解。
兆奎往來督戰,自寅至午;王師益衆,易潰圍走。
兆奎慮易妻女被辱,祖其赴水,然後行;遂為追者所獲。
械至江甯,見洪承疇,大言曰:『崇祯時有一洪承疇身死封疆,先帝親祭哭之;今又一洪承疇,為一人邪、兩人邪』?承疇曰:『咄,爾自為一人事可耳』!驅出斬之。
臨刑,顔色不變;年三十九。
沈自征、自炳、自駉,皆吳江諸生;副使珫之子也。
兄弟以詞翰聞江左,任俠自負。
自征嘗辟賢良方正,不就;見天下亂,造漁船千艘匿太湖以備非常。
未幾,殁。
自炳、自駉收其船以集兵,吳易一軍所由起也;長白蕩之潰,皆戰死(或曰沈于湖)。
又,華京、吳旦、趙汝珪,皆吳江諸生之有志行知名于時者也;從吳易舉兵。
衆潰,京驅妻子入水,格殺數人,與大兵搏戰;相持不釋,同溺死。
旦、汝珪亦死。
吳鑒,吳江諸生。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王師徇吳江,縣丞朱國佐以城降;鑒入縣庭罵之。
國佐執送蘇州,知府詢其黨;抗聲曰:『孔子、孟子、張睢陽、顔平原是也,何問為』!遂殺于胥門學士街。
吳易聞而哀之;率衆擒國佐授鑒父汝延,令殺以祭鑒。
周瑞,一作周毓祥;蓋名字之互見也。
長白蕩之師既潰,丙戌(一六四六)春,瑞複聚四保彙。
王師讨之,死者八百人;軍聲遂振,迎吳易入其營。
五月五日,泛蒲飲酒;王師掩至,殺其将羅騰蛟。
未幾,與吳易被執于孫璋家;見殺。
張飛遠,亦吳郡諸生。
負膂力;聚衆與吳易合營。
丙戌(一六四六)五月六日,襲金山衛;我守将出戰,飛遠遁去。
初,飛遠約城中内應者墨其鼻;飛遠遁而城中人鼻尚墨也,悉就誅。
陸世鑰,吳江諸生;以财雄于洞庭東湖。
有十将官者,集衆千餘屯湖中。
世鑰慮其為亂,亦聚千餘人;名為犄角,實防遏也。
薙發令下,鄉民駭愕,洶洶思亂。
十将官因邀世鑰起兵,與吳易、沈自炳諸軍相應和。
時兵多肆劫;惟世鑰毀家充饷,部下妄掠一錢者必死,故一軍獨戢。
兵敗,為僧去。
茹略文字振先,餘姚人;吳易之部将也。
骁勇善戰。
初入太湖,從徐雲龍破長興,屢戰有功;後歸易,奏授總兵。
長白蕩之敗,略文手斫數十人;身被十餘創,血盡而仆。
兵疑其佯死,連刃之。
兵去稍蘇,捧其頭以走。
至浔溪,休于野廟;廟祝故識之,傅以良藥,百日愈。
後與大兵戰于麻湖,援絕乃死。
其将周志韬,收餘衆自保;魯監國遙授為參将。
久之兵敗,赴水死。
又有戴之隽亦作戴武功、周謙亦作周長吉,蓋名字之互見也:皆吳郡諸生,從吳易起兵。
長白蕩兵敗,諸起義者皆死;二人降于提督吳勝兆,教之通舟山黃斌卿,合力取南都。
事敗,勝兆誅,二人亦見殺。
任源邃、吳福之、徐安遠,皆武進諸生,起兵與吳易軍相應者也。
源邃深沈有大略,見所在起兵者皆不當意;喟然曰:『天下事遂無可為乎!我視諸軍皆兒戲耳』。
及福之、安遠起兵,約源邃同就李總兵者合為一軍;屢與王師戰,曆三月始潰,李總兵自刎死。
源邃執至溧陽,官命之跪;源邃曰:『若非明臣邪?見我不愧死而欲屈我乎』!曰:『子年少,姑待之』!源邃曰:『汝惟有待,故至此;我何待,速死耳』!乃見殺。
安遠亦不屈死,妻楊氏、妾蕙香殉之(福之詳「吳锺巒傳」。
而李總兵者名字、裡居不可詳)。
朱旦,蘇州人。
祖名鹭,世所稱白民先生者也;嘗撰「建文書法疑」表章遜國諸臣,将進呈請複革除年号不果,隐于西華山。
總兵吳志葵等之襲蘇州而敗也,旦奮然曰:『昔我祖作書忠建文帝;今我舉義忠先帝,死猶生也』!拜母訣别。
走太湖說黃蜚,不應;再遺書促志葵,亦不應。
乃偕西山徐雲龍等薄胥門;王師沖突而出,雲龍斷甲走,其弟君達、僧景嗤皆戰死,旦亦遇害。
同時,邑人韋志斌、李伯含皆以武勇稱。
志斌從魯之玙戰城中之南園,死焉;伯含率衆至盤門,堕水死。
盧象觀字幼哲,宜興人;故宣大總督象升弟也。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鄉試第一。
癸未(一六四三)成進士,官中書舍人。
象觀習家學,以仕晚未獲用。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大兵南下;與宗室盛瀝遇西湖,相與痛哭入于忠肅祠,誓同起兵。
至茅山,以象升故将陳坦公為先鋒,謀攻南京。
都人朱君兆,奇士也;為之計曰:『南京雄深未易拔,況北兵四面萃于我;敗道也。
盍謀内應者乎?願為公先入結其豪,定期告我;我從中以火為應』。
已而遣僧詣君兆約期,僧乃密叩我大營告變,舉火诳之。
象觀兵薄城下,燒太平門;騎兵突出沖擊,象觀駭敗,精銳盡喪。
盛瀝匿水窦中,得逸;已複與象觀至宜興收士卒攻溧陽,又敗。
盛瀝亡入都司方明軍;象觀遂亡入太湖,與葛麟、王期升合,有衆二萬,奉通城王盛澄居長興。
八月二十八日,陣于小湄,鏖戰久之;麟敗殁。
象觀知不免,起拜其衆曰:『我兄弟受國恩,無以報;空煩公等,死有餘愧』!躍入水。
部下掖之出;歎曰:『愛我者,不如成我義也』!複自沈以死。
從弟諸生象同、先鋒副将陳坦公、總兵毛重泰俱死之。
諸生象晉,象觀兄也;為僧終。
我朝賜象觀通谥,曰「忠節」。
方明字開之,廣德屯田都司也;起兵據廣德。
宗室盛瀝之敗于溧陽也,明迎之入其軍,号召義旅;連破孝豐、臨安、甯國等縣,聲勢頗振。
閩中封盛瀝為瑞昌王,明等授官有差。
無何,降将張天祿自徽州還師;明不能禦,棄營走浙東。
明年,潛還長興。
衆疑為諜者,執付防将郭虎所;一小卒指曰:『此方明也』。
遂斬之。
初,明之敗也,有鎮江人潘文煥者匿瑞昌王盛瀝于茅山民舍。
其部曲喜正赴京口置弓矢事覺,有司雜治之,遂殺盛瀝;事連文煥。
文煥見喜正,切齒罵曰:『吾死何足惜!王能一日在,則人心一日未散;鼠子乃壞吾大計』!奮起批其頰。
其子哭;文煥曰:『我死忠、汝死孝,傳之後世,有頌述焉。
不然,一老氓也,誰複知』!械至金陵,洪承疇欲屈之,不可;乃被殺。
一女,亦不食死。
葛麟,丹陽人;與盧象觀同舉于鄉。
有膂力,能開數石弓。
弘光時,巡撫祁彪住薦其才勇;授中書舍人,與鄭鴻逵協守京口。
上便宜十二事,又請練兵江北;皆不報。
京口破,過家門不入;走海上,佐總兵吳志葵起兵,攻複青浦。
志葵敗,潰卒無所歸,推麟為帥;乃揚帆抵太湖,與郎中王期升合營。
未幾,象觀亦至,軍遂盛。
期升不能軍,惟以剽奪鄰近為事;民苦之,引大兵焚其舟。
期升遁,象觀危甚。
麟望見火光,率三舟沖之;軍吏曰:『衆寡弗敵,毋陷死地』!
已而提督吳勝兆敗盧象觀、葛麟,遂引兵追易。
兆奎率銳卒伏蘆葦中,襲殺甚衆。
易衆方酾酒賀,俄勝兆合四郡兵至石樁橋,斷港■〈氵義〉;易軍無見糧,遂大潰。
易與骁騎三十人潰圍走,父承緒、妻沈及女皆投水死,兆奎等皆戰死;一軍盡殲。
易之潰圍走也,舟重,三十人盡覆,易泅水半裡;從子某見水面紅快鞋,謂易已死,以追兵急,不得挈,取之系舟尾半裡許,始舉視之,尚未死。
張目問曰:『吾兵尚有幾何』?左右曰:『百人耳』。
易曰:『速返擊,此去必獲大勝』!果奪其辎重而還。
明年春,吳江人周瑞者,複聚衆長白蕩,迎易入其軍。
未幾,衆潰。
飲孫璋家;偵者引王師至,被獲,殺于杭州草橋門。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孫兆奎,吳江舉人。
佐吳易募水卒,旬日間得三千人。
或阻之曰:『清起遼左,自神宗以來竭中華全力,僅足搘拄江南。
所恃惟水戰;而大衆深入險要,悉為憑守,舟楫無所用其長。
大勢若此,而妄有所圖乎』!兆奎曰:『我豈不知!但恨三百年養士而義聲寂寂,我故欲以一身殉之;其成敗,則聽之天耳』!時浙東人李九成者,假名建義,以戰艦千艘宵晝劫掠;兆奎與易密謀,僞結好以弛其備,約期兩軍合營。
或以大敵方強,不宜自翦羽翼;兆奎曰:『不然!今日之事,正如寸刃剚鲸、空拳搏虎。
所恃以号令人衆者,惟此區區之信義耳。
若縱彼焚掠,則所在之民誰非寇仇!是敵未至,而先自敗矣』!八月七日,遣骁将許某統十三艘往讨。
先有黑氣如長堤,直撲李營而隕;北風大起,塵埃漲天。
未幾,複大霧,咫尺不相睹:李營之衆以為吳軍來合營也。
俄而炮聲大起,兵四集,李衆大潰;九成就縛,斬之。
所俘婦女,皆遣還。
時起事諸人多驕暴為民害,惟易、兆奎整戎卒、戒侵掠,衆頗效命。
嘗敗王師于白龍橋,又敗之于八斥;衆酾酒賀,而兆奎戒其下謹備。
八月二十四日,王師大集石樁橋。
或勸兆奎走海;兆奎曰:『今四圍皆兵,海其可至乎?事之不濟,我将橫屍水上;豈能竄海苟活邪』!黎明,王師八面環攻;時陰雨連旬,舉炮炮不震、持弓弓弦解。
兆奎往來督戰,自寅至午;王師益衆,易潰圍走。
兆奎慮易妻女被辱,祖其赴水,然後行;遂為追者所獲。
械至江甯,見洪承疇,大言曰:『崇祯時有一洪承疇身死封疆,先帝親祭哭之;今又一洪承疇,為一人邪、兩人邪』?承疇曰:『咄,爾自為一人事可耳』!驅出斬之。
臨刑,顔色不變;年三十九。
沈自征、自炳、自駉,皆吳江諸生;副使珫之子也。
兄弟以詞翰聞江左,任俠自負。
自征嘗辟賢良方正,不就;見天下亂,造漁船千艘匿太湖以備非常。
未幾,殁。
自炳、自駉收其船以集兵,吳易一軍所由起也;長白蕩之潰,皆戰死(或曰沈于湖)。
又,華京、吳旦、趙汝珪,皆吳江諸生之有志行知名于時者也;從吳易舉兵。
衆潰,京驅妻子入水,格殺數人,與大兵搏戰;相持不釋,同溺死。
旦、汝珪亦死。
吳鑒,吳江諸生。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王師徇吳江,縣丞朱國佐以城降;鑒入縣庭罵之。
國佐執送蘇州,知府詢其黨;抗聲曰:『孔子、孟子、張睢陽、顔平原是也,何問為』!遂殺于胥門學士街。
吳易聞而哀之;率衆擒國佐授鑒父汝延,令殺以祭鑒。
周瑞,一作周毓祥;蓋名字之互見也。
長白蕩之師既潰,丙戌(一六四六)春,瑞複聚四保彙。
王師讨之,死者八百人;軍聲遂振,迎吳易入其營。
五月五日,泛蒲飲酒;王師掩至,殺其将羅騰蛟。
未幾,與吳易被執于孫璋家;見殺。
張飛遠,亦吳郡諸生。
負膂力;聚衆與吳易合營。
丙戌(一六四六)五月六日,襲金山衛;我守将出戰,飛遠遁去。
初,飛遠約城中内應者墨其鼻;飛遠遁而城中人鼻尚墨也,悉就誅。
陸世鑰,吳江諸生;以财雄于洞庭東湖。
有十将官者,集衆千餘屯湖中。
世鑰慮其為亂,亦聚千餘人;名為犄角,實防遏也。
薙發令下,鄉民駭愕,洶洶思亂。
十将官因邀世鑰起兵,與吳易、沈自炳諸軍相應和。
時兵多肆劫;惟世鑰毀家充饷,部下妄掠一錢者必死,故一軍獨戢。
兵敗,為僧去。
茹略文字振先,餘姚人;吳易之部将也。
骁勇善戰。
初入太湖,從徐雲龍破長興,屢戰有功;後歸易,奏授總兵。
長白蕩之敗,略文手斫數十人;身被十餘創,血盡而仆。
兵疑其佯死,連刃之。
兵去稍蘇,捧其頭以走。
至浔溪,休于野廟;廟祝故識之,傅以良藥,百日愈。
後與大兵戰于麻湖,援絕乃死。
其将周志韬,收餘衆自保;魯監國遙授為參将。
久之兵敗,赴水死。
又有戴之隽亦作戴武功、周謙亦作周長吉,蓋名字之互見也:皆吳郡諸生,從吳易起兵。
長白蕩兵敗,諸起義者皆死;二人降于提督吳勝兆,教之通舟山黃斌卿,合力取南都。
事敗,勝兆誅,二人亦見殺。
任源邃、吳福之、徐安遠,皆武進諸生,起兵與吳易軍相應者也。
源邃深沈有大略,見所在起兵者皆不當意;喟然曰:『天下事遂無可為乎!我視諸軍皆兒戲耳』。
及福之、安遠起兵,約源邃同就李總兵者合為一軍;屢與王師戰,曆三月始潰,李總兵自刎死。
源邃執至溧陽,官命之跪;源邃曰:『若非明臣邪?見我不愧死而欲屈我乎』!曰:『子年少,姑待之』!源邃曰:『汝惟有待,故至此;我何待,速死耳』!乃見殺。
安遠亦不屈死,妻楊氏、妾蕙香殉之(福之詳「吳锺巒傳」。
而李總兵者名字、裡居不可詳)。
朱旦,蘇州人。
祖名鹭,世所稱白民先生者也;嘗撰「建文書法疑」表章遜國諸臣,将進呈請複革除年号不果,隐于西華山。
總兵吳志葵等之襲蘇州而敗也,旦奮然曰:『昔我祖作書忠建文帝;今我舉義忠先帝,死猶生也』!拜母訣别。
走太湖說黃蜚,不應;再遺書促志葵,亦不應。
乃偕西山徐雲龍等薄胥門;王師沖突而出,雲龍斷甲走,其弟君達、僧景嗤皆戰死,旦亦遇害。
同時,邑人韋志斌、李伯含皆以武勇稱。
志斌從魯之玙戰城中之南園,死焉;伯含率衆至盤門,堕水死。
盧象觀字幼哲,宜興人;故宣大總督象升弟也。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鄉試第一。
癸未(一六四三)成進士,官中書舍人。
象觀習家學,以仕晚未獲用。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大兵南下;與宗室盛瀝遇西湖,相與痛哭入于忠肅祠,誓同起兵。
至茅山,以象升故将陳坦公為先鋒,謀攻南京。
都人朱君兆,奇士也;為之計曰:『南京雄深未易拔,況北兵四面萃于我;敗道也。
盍謀内應者乎?願為公先入結其豪,定期告我;我從中以火為應』。
已而遣僧詣君兆約期,僧乃密叩我大營告變,舉火诳之。
象觀兵薄城下,燒太平門;騎兵突出沖擊,象觀駭敗,精銳盡喪。
盛瀝匿水窦中,得逸;已複與象觀至宜興收士卒攻溧陽,又敗。
盛瀝亡入都司方明軍;象觀遂亡入太湖,與葛麟、王期升合,有衆二萬,奉通城王盛澄居長興。
八月二十八日,陣于小湄,鏖戰久之;麟敗殁。
象觀知不免,起拜其衆曰:『我兄弟受國恩,無以報;空煩公等,死有餘愧』!躍入水。
部下掖之出;歎曰:『愛我者,不如成我義也』!複自沈以死。
從弟諸生象同、先鋒副将陳坦公、總兵毛重泰俱死之。
諸生象晉,象觀兄也;為僧終。
我朝賜象觀通谥,曰「忠節」。
方明字開之,廣德屯田都司也;起兵據廣德。
宗室盛瀝之敗于溧陽也,明迎之入其軍,号召義旅;連破孝豐、臨安、甯國等縣,聲勢頗振。
閩中封盛瀝為瑞昌王,明等授官有差。
無何,降将張天祿自徽州還師;明不能禦,棄營走浙東。
明年,潛還長興。
衆疑為諜者,執付防将郭虎所;一小卒指曰:『此方明也』。
遂斬之。
初,明之敗也,有鎮江人潘文煥者匿瑞昌王盛瀝于茅山民舍。
其部曲喜正赴京口置弓矢事覺,有司雜治之,遂殺盛瀝;事連文煥。
文煥見喜正,切齒罵曰:『吾死何足惜!王能一日在,則人心一日未散;鼠子乃壞吾大計』!奮起批其頰。
其子哭;文煥曰:『我死忠、汝死孝,傳之後世,有頌述焉。
不然,一老氓也,誰複知』!械至金陵,洪承疇欲屈之,不可;乃被殺。
一女,亦不食死。
葛麟,丹陽人;與盧象觀同舉于鄉。
有膂力,能開數石弓。
弘光時,巡撫祁彪住薦其才勇;授中書舍人,與鄭鴻逵協守京口。
上便宜十二事,又請練兵江北;皆不報。
京口破,過家門不入;走海上,佐總兵吳志葵起兵,攻複青浦。
志葵敗,潰卒無所歸,推麟為帥;乃揚帆抵太湖,與郎中王期升合營。
未幾,象觀亦至,軍遂盛。
期升不能軍,惟以剽奪鄰近為事;民苦之,引大兵焚其舟。
期升遁,象觀危甚。
麟望見火光,率三舟沖之;軍吏曰:『衆寡弗敵,毋陷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