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

關燈
下兩層是月台,各有台階上去。

    最上層做法極像五塔寺塔,刻有數層佛龛,階梯也藏在台身内。

    但它上面五座塔之外,南面左右還有兩座小喇嘛塔,所以共有七座塔了。

     這三處仿中印度式建築的遺物,都在北京近郊風景區内。

    同式樣的塔,國内隻有昆明官渡鎮有一座,比五塔寺塔更早了幾年。

     鼓樓、鐘樓和什刹海 北京城在整體布局上,一切都以城中央一條南北中軸線為依據。

    這條中軸線以永定門為南端起點,經過正陽門、天安門、午門、前三殿、後三殿、神武門、景山、地安門一系列的建築重點,最北就結束在鼓樓和鐘樓那裡。

    北京的鐘樓和鼓樓不是東西相對,而是在南北線上,一前、一後的兩座高聳的建築物。

    北面城牆正中不開城門,所以這條長達八公裡的南北中線的北端就終止在鐘樓之前。

    這個偉大氣魄的中軸直串城心的布局是我們祖先傑出的創造。

    鼓樓面向着廣闊的地安門大街,地安門是它南面的“對景”,鐘樓峙立在它的北面,這樣三座建築便合成一組莊嚴的單位,适當地作為這條中軸線的結束。

     鼓樓是一座很大的建築物,第一層雄厚的磚台,開着三個發券的門洞。

    上面橫列五間重檐的木構殿樓,整體輪廓強調了橫亘的體形。

    鐘樓在鼓樓後面不遠,是座直立聳起、全部磚石造的建築物;下層高聳的台,每面隻有一個發券門洞。

    台上鐘亭也是每面一個發券的門。

    全部使人有渾雄堅實的矗立的印象。

    鐘、鼓兩樓在對比中,一橫一直,形成了和諧美妙的組合。

    明朝初年智慧的建築工人,和當時的“打圖樣”的師父們就這樣樸實、大膽地創造了自己市心的立體标志,充滿了中華民族特征的不平凡的風格。

     鐘、鼓樓西面俯瞰什刹海和後海。

    這兩個“海”是和北京曆史分不開的。

    它們和北海、中海、南海是一個系統的五個湖沼。

    十二世紀中建造“大都”的時候,北海和中海被劃入宮苑(那時還沒有南海),什刹海和後海留在市區内。

    當時有一條水道由什刹海經現在的北河沿、南河沿、六國飯店出城通到通州,銜接到運河。

    江南運到的糧食便在什刹海卸貨,那裡船帆桅杆十分熱鬧,它的重要性正相同于我們今天的前門車站。

    到了明朝,水源發生問題,水運隻到東郊,什刹海才喪失了作為交通終點的身份。

    尤其難得的是它外面始終沒有圍牆把它同城區阻隔,正合乎近代最理想的市區公園的布局。

     海的四周本有十座佛寺,因而得到“什刹”的名稱。

    這十座寺早已荒廢。

    滿清末年,這裡周圍是茶樓、酒館和雜耍場子等。

    但湖水逐漸淤塞,雖然夏季裡香荷一片,而水質污穢、蚊蟲孳生已威脅到人民的健康。

    解放後人民自己的政府首先疏浚全城水道系統,将什刹海掏深,砌了石岸,使它成為一片清澈的活水,又将西側小湖改為可容四千人的遊泳池。

    兩年來那裡已成勞動人民夏天中最喜愛的地點。

    垂柳倒影,隔岸可遙望鐘樓和鼓樓,它已真正地成為首都的風景區。

    并且這個風景區還正在不斷地建設中。

     在全市來說,由地安門到鐘、鼓樓和什刹海是城北最好的風景區的基礎。

    現在鼓樓上面已是人民的第一文化館,小海已是遊泳池,又緊接北海。

    這一個美好環境,由鐘、鼓樓上遠眺更為動人。

    不但如此,首都的風景區是以湖沼為重點的,水道的連結将成為必要。

    什刹海若予以發展,将來可能以金水河把它同頤和園的昆明湖結連起來。

    那樣,人們将可以在假日裡從什刹海坐着小船經由美麗的西郊,直達頤和園了。

     雍和宮 北京城内東北角的雍和宮,是二百十幾年來北京最大的一座喇嘛寺院。

    喇嘛教是蒙藏兩族所崇奉的宗教,但這所寺院因為建築的宏麗和佛像雕刻等的壯觀,一向都非常著名,所以遊覽首都的人們,時常來到這裡參觀。

    這一組莊嚴的大建築群,是過去中國建築工人以自己傳統的建築結構技術來适應喇嘛教的需要所創造的一種宗教性的建築類型,就如同中國工人曾以本國的傳統方法和民族特征解決過回教的清真寺或基督教的禮拜堂的需要一樣。

    這寺院的全部是一種符合特殊實際要求的藝術創造,在首都的文物建築中間,它是不容忽視的一組建築遺産。

     雍和宮曾經是胤祯(清雍正)做王子時的府第。

    在一七三四年改建為喇嘛寺。

     雍和宮的大布局,緊湊而有秩序,全部由南北一條中軸線貫穿着。

    由最南頭的石牌坊起到“琉璃花門”是一條“禦道”——也像一個小廣場。

    兩旁十幾排向南并列的僧房就是喇嘛們的宿舍。

    由琉璃花門到雍和門是一個前院,這個前院有古槐的幽蔭,南部左右兩角立着鐘樓和鼓樓,北部左右有兩座八角的重檐亭子,更北的正中就是雍和門;雍和門規模很大,才經過修繕油飾。

    由此北進共有三個大庭院,五座主要大殿閣。

    第一院正中的主要大殿稱做雍和宮,它的前面中線上有碑亭一座和一個雕刻精美的銅香爐,兩邊配殿圍繞到它後面一殿的兩旁,規模極為宏壯。

     全寺最值得注意的建築物是第二院中的法輪殿,其次便是它後面的萬佛樓。

    它們的格式都是很特殊的。

    法輪殿主體是七間大殿,但它的前後又各出五間“抱廈”,使平面成十字形。

    殿的瓦頂上面突出五個小閣,一個在正脊中間,兩個在前坡的左右,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