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一切衆生。

    歌舞調戲。

    随衆所為。

    示與俱同。

    常如一心。

    菩薩定意。

    初未曾亂是五淨路。

    又複佛子。

    菩薩已度於世俗法。

    而於諸業。

    悉無所著。

    不舍度道。

    救攝衆生。

    是六淨路。

    又複佛子。

    菩薩住道。

    為顯聖慧。

    以入正道。

    越諸邪見。

    在於邪徑。

    訓誨衆生。

    使得勉濟。

    不與邪徑而俱同塵。

    是七淨路。

    又複佛子。

    菩薩大士。

    其身口意。

    無有缺漏。

    亦不護戒。

    将養如來清淨之禁。

    為諸凡夫愚騃之黨。

    顯清淨行。

    教惡戒者,使普具足一切淨福。

    菩薩所由。

    皆除地獄。

    餓鬼畜生。

    緻三善路。

    現在不閑。

    生於衆難貧匮之處。

    而到所在。

    勉濟衆生。

    雖遊其中。

    不與合同。

    是八淨路。

    又複佛子。

    菩薩所為。

    不傾仰人。

    而於佛法。

    逮無礙辯。

    普觀諸佛逮法慧光。

    諸如來等。

    下無形種。

    一切諸佛。

    皆一法身。

    諸佛導利。

    為一切故。

    遍照法門。

    等住諸乘。

    諸佛遊居。

    悉在目前。

    一切黎庶。

    佥無堪任。

    衆生面手。

    悉見形呰。

    至未曾有悉為普等。

    其所求法。

    未曾忘失。

    其所現師。

    為從何受。

    悉恭敬之。

    鹹起迎逆。

    因怪而生。

    緣其受之。

    彼修行法。

    在於衆生。

    所以者何。

    善權方便。

    菩薩所行。

    開士真谛。

    住於道業。

    辄以方便。

    趣使衆生。

    得随律教。

    顯現權道。

    各使得所。

    是九淨路。

    又複佛子。

    菩薩合集衆德之本。

    逮得菩薩最上妙法。

    普具如來阿惟顔行。

    一切法尊所度無極系著無量離垢法冠。

    正缯為帶。

    十方世界。

    現無央數諸如來身。

    轉無耗損。

    建立法輪。

    其身盡遍一切佛土。

    遊於諸法。

    獨步三界。

    度于彼岸。

    逮諸菩薩。

    皆得自在。

    生十方國。

    過去當來現在諸佛。

    所可示現。

    教化衆生。

    皆一佛界。

    亦不違失諸菩薩行。

    不迷道慧。

    不違開士德原之本而退還也。

    履菩薩迹而不回還。

    在大士行而不懈廢。

    亦複不斷正士啟受。

    亦複不舍善權方便。

    不廢聖業。

    不違菩薩所行勢力。

    不以危害加於他馀。

    不遠聖士所建正行。

    所以者何。

    若斯菩薩。

    速得無上正真之道。

    如是菩薩。

    行無所著。

    觀一切智。

    明如來體像而無形貌。

    是為十淨路。

    菩薩住此。

    疾成如來無上大道。

     佛子菩薩。

    有十奉行。

    何謂為十。

    修于禁戒大願殊特。

    漸備具足。

    為精進行。

    懷來一切諸道品義。

    而不回還。

    遵神通行。

    從衆人志。

    各令歡悅。

    修神足行。

    普入十方諸佛國土。

    合為一刹。

    而無動者,志奉清和。

    得入殊妙。

    誓願堅固。

    一切所作靡不成辦。

    若受伏勝。

    不越一切衆尊師命。

    求聞經典。

    行無厭倦。

    奉修諸佛所班宣法。

    不以為勞。

    崇法聖性。

    遊于一切衆會道常勇無怯弱。

    就於無極大行清淨。

    解知一切。

    鹹無所生。

    是為十行。

    菩薩住斯。

    普遊十方一切佛土。

    無所罣礙。

     菩薩有十事手。

    何謂為十。

    謂笃信手信如來教一志信樂不可窮極。

    以手供養諸佛正覺。

    積累大德增益無倦。

    為放舍手一切諸求皆令得悅充滿所願歎善哉言:先問訊手。

    伸其右掌。

    博聞善手斷除一切猶豫結網三界寂然。

    大遊出手愛欲無常。

    當以大手化衆生界授所施與。

    住安地手。

    覺了四流度無極臂總攝内藏奉平等行為無師法。

    悉化衆生無起害心。

    講說經典明知世俗及度世法手。

    能除身心諸有災疾。

    智慧寶手消滅塵勞現無量法光明之耀。

    是為菩薩十事手也。

    以此道手弘覆一切。

     菩薩腹有十事。

    何謂為十。

    謂志性腹。

    所念清和。

    質直之藏。

    而無谀谄。

    不思僞飾。

    悉無所受。

    無因緣界。

    不樂一切諸所有業。

    去諸塵勞。

    以慧為胎。

    其心清淨。

    而無瑕穢。

    觀斷諸食。

    思真谛法。

    察萬物無。

    曉了十二因緣之故。

    分别一切諸生死業。

    志性柔軟。

    純淑之故。

    除於一切邊際邪見。

    為菩薩腹。

    普使衆生。

    入佛道藏。

    是為菩薩十事腹也。

     菩薩複有十藏。

    何謂為十。

    不斷佛教。

    住菩薩行。

    奉諸佛教。

    以無放逸。

    而得由生。

    顯熾法訓。

    為菩薩胎。

    住無極慧。

    現出世間。

    遵承聖衆。

    為菩薩胎。

    住不退轉。

    而轉法輪。

    必從衆生。

    善法殘來。

    為菩薩胎。

    所住随時。

    不失道節。

    衆生在於不決了處。

    究竟開化。

    為菩薩胎。

    立之報應。

    各各使度。

    令無斷絕。

    衆生處在。

    處邪見地。

    興大悲哀。

    為菩薩胎。

    興熾當來無極光明。

    如來十力。

    奉修報應。

    令其具足。

    為菩薩胎。

    降伏衆魔。

    德本無雙。

    大無所畏。

    為師子吼,則菩薩胎。

    一住立處。

    歡悅衆生。

    令無馀疑。

    逮得十八諸佛之法。

    為菩薩胎。

    皆以聖慧。

    道利一切。

    一切衆生十方國土。

    有諸佛法。

    勸助佛道。

    為菩薩胎。

    生無差特。

    入于一慧。

    是為菩薩之十胎矣。

     菩薩心業有十事。

    何謂為十。

    所可念業。

    一切所作。

    辄得成就。

    心不懷怯。

    積累功德。

    習具相好。

    愍大行步。

    降伏一切諸魔官屬。

    随時行愍。

    消除一切塵勞愛欲。

    修不退轉。

    亦不回還弘愍之行。

    至佛道常本淨顯耀。

    心無所至。

    了無所倚。

    愍入衆生。

    随其所好。

    而開化之。

    修大梵行。

    入諸佛法。

    不樂馀道。

    救濟衆生。

    空無相願。

    達無所有。

    去諸邪見。

    不舍三界。

    舉諸莊嚴。

    為金剛界堅固無壞。

    正使一切皆成為魔。

    不能動遙菩薩一毛。

    所興德行。

    是為十愍菩薩有十事被德铠。

    何謂為十。

    被大慈铠。

    将護民庶。

    修無極哀。

    皆忍衆苦。

    志誓願铠。

    悉能究暢一切方便。

    勸助德铠。

    親奉諸佛清淨之行。

    興功德铠。

    使諸衆生。

    皆蒙其恩。

    諸度無極。

    皆度群黎。

    聖慧之铠。

    消除一切塵勞愛欲。

    善權方便。

    殖衆德本。

    導利普門。

    一切智心。

    安不愦鬧。

    其意無變。

    一志德铠。

    心懷法念。

    而不忽忘是為菩薩十德之铠降伏衆魔。

     菩薩杖有十事。

    何謂為十。

    以布施杖害諸慳貪。

    修禁戒業壞除一切犯衆惡事。

    等勸法杖消去妄想,則以智慧。

    斷截衆生塵勞愛欲。

    以正業杖遠離一切不曉活業。

    以善權杖普自現身淫怒癡亂。

    菩薩皆以法杖消化衆生一切愛欲衆瑕穢門。

    其在生死則以慧力斷為穢行而開化之。

    講一法杖破壞一切諸所依倚一切智門。

    能為消去諸反逆戶。

    是為菩薩所執十杖。

     菩薩頭有十事。

    何謂為十。

    無慢為首。

    天上世間莫能見頂。

    稽首師長孝順二親。

    天上世間皆為跪拜。

    好上妙首三千大千世界靡不戴仰。

    衆德之本而為元首。

    三界衆生鹹來歸命。

    代諸衆生負於重擔。

    為枕之首常得舉頭周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