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大事記

關燈
縣。

     十二月,令甘輝、周全斌攻羅源、甯德等縣。

     清順治十四年(丁酉。

    明永曆十一年) 三月,以萬禮、韓英洪、楊朝棟等輪防閩安鎮、羅星塔等處。

    清遣總督李率泰等水陸并進,平之。

     清順治十七年(庚子。

    明永曆十四年) 八月,成功率舟師返廈門,令陳堯策屯琅埼,掠連江馬鼻及透堡,令楊富屯福清,黃元屯長樂,沿海聯絡征饷。

     清順治十八年(辛醜。

    明永曆十五年) 清誅降将鄭芝龍。

     十二月,明延平王朱成功取台灣。

     清康熙元年(壬寅。

    明永曆十六年。

    是歲四月,滇亡,台灣鄭氏猶存王正朔) 五月,明延平王朱成功卒于台灣,子經嗣立。

     清康熙二年(癸卯。

    台灣鄭氏稱水曆十七年) 十月,清水師提督施琅與海澄公黃梧、總督李率泰、陸路提督馬得功攻廈門。

    得功船被圍,死之。

    鄭經棄廈門、金門,走銅山。

    清兵入廈門,墟其地而還。

     清康熙三年(甲辰。

    台灣鄭氏稱永曆十八年) 三月,鄭經遁入台灣。

     清康熙十六年(丁巳。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一年) 正月,鄭經兵自館頭踰嶺,夜掠連江水南(今江南鋪),焚民居數十家,清守備鄭興擊卻之。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二年) 八月,鄭經鎮将蕭琛、蕭圭璋、章本鎮等守定海,攻掠連江幕浦堡;清水師聯絡官陳君翼破之,定海失守。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三年) 鄭經自浙召回朱天貴守海壇,以陳諒為水師攻定海;清兵集船百餘出拒,遇風折回五虎門。

    經兵仍退海壇。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四年) 正月,清水師提督萬正色督師出閩安鎮,攻海壇。

    鄭經退泉州迎敵,糧盡,棄廈門遁歸台灣,朱天貴降。

     清康熙二十年(辛酉。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五年) 正月,鄭經卒于台灣(凡立十九年),子克塽嗣立(年十二)。

     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六年) 六月,清靖海将軍施琅會各鎮官兵發銅山,取澎湖。

     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

    台灣鄭氏稱永曆三十七年。

    是歲,台灣亡,明朔亦終) 閏六月(按漳、泉二州府志,悉作七月),鄭克塽降(自成功起兵,迄克塽凡三世,計三十八年而亡)。

     鄭成功事略(附) 成功小字森(按賜姓始末及三藩紀事皆同,惟府志多舍字),号大木,南安人。

    父芝龍娶倭婦翁氏所生也。

    讀書穎敏,少補縣學廪生。

    進見唐王,王奇之,賜姓朱,名成功,封為忠孝伯,自是中外稱「國姓爺」雲。

     芝龍既降,令招成功,不至。

    成功攜所著儒巾衫赴文廟焚之,與陳輝、張進等掉小舟泊鼓浪嶼,招集數百人。

    方苦無資,适有日本舶來,詢之,鄭仆也。

    成功命出資佐軍,仆辭以未得主母命,立斬之。

    止南澳,招兵制械,得數千人。

    時鄭彩與弟聯據廈門(中左所)、浯州(金門),成功攻揭陽回,彩見成功軍容籍甚,移軍出避。

    聯方醉萬石岩,成功見聯曰:『兄能以一軍見假乎』?聯未對,諸執銳者前,唯唯惟命。

    于是麾軍過聯船,未幾,邀聯出進,剚之,成功遂兼有兩島,威震海上。

    自是取漳浦、海澄、長泰,圍漳州,凡七閱月不下。

    清援至,成功潰,退保海澄,大擾福州、興化。

    清乃遣滿員入海議撫,無順意,歸報,因置芝龍于高牆,戍芝豹于甯古塔。

    甲午,又攻漳州,守将降,于是十邑皆下。

    遂略泉州,不能破而還。

    明年,複攻仙遊,取舟山,破之。

    繼得台州、甯波、安平三鎮及惠安、同安、南安三邑。

    清遣定遠大将軍庶子王至閩,成功遁回島中。

    及班師,成功又進略溫、台等郡,陷樂清等縣。

    戊戌,桂王遣周金湯航海,進成功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軍,賜尚方便宜行事。

    成功議大舉複金陵,用兵不利而罷。

    清複遣将軍達素、總督李率泰攻兩島,兵大潰。

    辛醜,議取台灣,舟師次鹿耳門,會水驟漲,遂克赤嵌城,攻王城。

    紅夷堅守不下,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乃先人故物(初,芝龍與海盜出沒其地),今我所欲者地耳,餘悉以歸爾』。

    荷蘭乃降。

     成功既得台灣,制律法,興學校,改台灣為東都,以赤嵌城為承天府,置天興、萬年二縣。

    康熙元年五月庚辰,成功卒于台灣。

    計自隆武丙戌起兵,凡十七年。

    卒年三十九。

    時成功長子經在廈門,台人以成功弟襲理台事。

    六月,赴至島,經乃自稱招讨大将軍嗣立。

    後成功及經喪,清特命歸葬南安。

     閩海徙民志略(附) 順治十八年(辛醜) 戶部尚書蘇納海至閩,遷沿海居民入内地,離海三十裡村莊田宅悉皆焚棄,城堡台寨盡行拆毀,撤回汛兵,于内地畫界築垣備禦,并禁漁舟、商舟出海,令移民開墾荒陂。

     康熙元年(壬寅) 調遷長樂八寨居民于内地(北從雁山抵金峰,南至大嶼轉壺井,直至三溪為界,絡繹設八寨)。

     康熙二年(癸卯) 總督李率泰複請棄諸島,移民遷界守邊。

     康熙八年(己酉) 命展界(據連江志,康熙庚戌九年,鄭經已退台灣,總督範承谟疏請複沿海移民;然僅複館頭、大小澳、透堡等處,至離縣稍遠如定海各地,尚未準複。

    惟按府志職官表,範系十二年連任,志似誤)。

     康熙十一年(壬子) 又調移海民于内地。

     康熙十二年(癸醜) 總督範承谟乞展界,複沿海移民。

     康熙十五年(丙辰) 康親王疏請遷界累民,罷之,于是遷民悉複故土(時耿藩之變已平)。

     康熙十七年(戊午) 十二月,督撫複請重遷沿海居民于内地。

     康熙二十年(辛酉) 總督姚啟聖疏請原移民盡複故土,凡二十七上書,以身任海上事,诏許之。

    海民至是始得安集複業。

     論曰:移民之事,海上錄雲:先是房星曜上言,海兵皆從邊海取饷,空其土而徙其人,寸闆不許下海,則彼無食而兵自散矣。

    從之。

    上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

    築短牆,立界牌,調兵戍守。

    出界者死。

    按海寇跳梁,肇自明初,而熾于萬曆末葉,與倭夷此起彼仆,相間侵掠,海民受荼毒深矣。

    至清順、康間,台灣鄭氏父子及靖藩耿精忠(以康熙十三年甲寅叛,十五年丙辰九月降)複相繼騷擾,濱海各地無甯歲。

    閩人活計,非耕則漁,一自遷界禁海以來,流離瑣尾,裡落為墟。

    民田數萬餘頃盡成斥鹵。

    且漁鹽之利既塞,民兵交困,無所聊生,凡二十一年間,屢遷屢複。

    至辛酉,海氛漸掃,重旋故土。

    彼蚩者氓,始慶安樂焉(按漳州府志:先是原任漳州知府房星葉降賊,逃歸,使其弟候補通判星曜上言:海賊皆從海邊取饷,使空其土而徙其人,寸闆不許下海,則彼無食而賊自散矣。

    至是上自山東,下至廣東,皆遷徙,撥兵戍守。

    海上錄之遼東當系山東之誤,所謂五省遷界是也)。

     ?法人侵閩始末記 光緒十年(甲申) 閏五月,法人以安南之釁率兵艦寇台灣,戰不利,乃開抵馬江,窺福州。

    督撫卿使共議添勇,而增募粵勇為多。

    及下旬,均有法輪進口。

    有請照萬國公法兵船入口不得逾兩艘,停泊不得逾兩禮拜,違者即行開仗。

    将軍穆圖善欲行是說,閩浙總督何璟深恐開釁,不從。

    于是穆圖善出守長門,會辦大臣張佩綸亦出馬尾。

    揚武管駕遊擊張成有口才,佩綸喜之,遂劾閩安副将蔡根業,而以成署之,仍令管駕揚武,統帶兵船,一切水師聽其調度。

    陸續調回大小兵輪十一号,駐泊一處,則揚武、濟安、飛雲、伏波、福星、振威、藝新、永保、琛航、福勝、建勝是也。

     七月初三日辰刻,法人緻戰書。

    大吏乃不通谕水陸各軍知悉。

    午刻,法果舉炮。

    船政大臣何如璋聞炮避福州,會辦大臣張佩綸繼避鼓山。

    先是二何嘗嚴谕水師,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必讓敵炮先開,我方還擊。

    以故各管駕不敢妄動。

    我船所泊地方皆由張成派定。

    福州各管駕面請于張成,謂我船與法船并在一處,倘先開炮,恐緻全陷,須與蜑船疏密相間,首尾數裡,以便救應,萬一前船有失,後船亦可接戰。

    而張成不之聽。

    佩綸又受其先入之言,遂謂閩人膽怯,不如粵人,不從各管駕之請。

    且将戰之船,宜早起椗,便于轉動。

    張成身為統帶,并此不知,抛錨如故。

    及戰,揚武首被轟擊。

    張成令水手起椗不及,凫水而遁。

    福星水缸、火藥等艙被炮轟毀,管駕陳英與三副王琏同時殒命。

    振威管駕許壽山與大副梁祖勳立望台督戰,被彈轟飛,其死最慘。

    建勝全船擊破,管駕林森林亦死。

    福勝管駕葉琛左喉中彈,猶負痛力呼開炮,複中炮仆。

    計管駕十一人,閩人五,死其四,兵船被毀九号。

    伏波、藝新兩輪受損稍輕,逃至濂浦亦沉。

    蜑船十九艘,盡被擊碎。

    是時,總督何璟、巡撫張兆棟同守省城,眷屬紛行,民間遂無固志。

    城外南台及沿海居民,十徙八九,城内十去六、七,大局幾不可問。

    惟各軍于瀕危之際,猶複奮力接戰,擊壞法輪二艘、雷艇一隻。

     初四日,法兵由馬尾登岸,毀我船廠、船塢。

    提督黃超群、道員方勳、都司陸桂山督隊擊卻之。

     初五日,法船二艘冒美旗進口。

    總兵張得勝、副将洪永安、守備康長慶等率隊截剿,斃敵甚多,擊沈敵輪一艘。

     初六、七日,法攻田螺灣閩安南北岸各台寨,晝夜不息,遊擊張世興等督隊卻之。

     初八、九日,法輪六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