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體,當不死。
輕者罰一歲俸,至款段出都門,極矣。
公等愛一歲俸不沽名,奎熾以性命沽名,奎熾誠沽名。
”遂罷訊。
按:杜生之論,得之百數年前,雖朝陽鳴鳳曷逮焉。
清有兩張國梁,一雍正朝,雲南提督贈右都督張國梁,谥勤果。
一鹹豐朝,江南提督幫辦軍務張國梁,谥忠武,見《谥法考》。
前話記塔忠武戰馬,又有陳都督義馬,亦可傳也。
道光辛醜,英艦犯廣州,都督陳建升禦之沙角之炮台,死之。
馬為英軍所得,飼之他顧不肯食;乘之,蹷◇是弗克止;棄之,悲鳴跳擲而死。
三水歐陽雙南為賦《義馬行》雲: 有馬有馬,公忠馬忠。
公心唯國,馬心唯公。
公殲群醜,馬助公鬥。
群醜傷公,馬馱公走。
馬悲馬悲,公死安歸。
公死無歸,馬守公屍。
賊牽馬怒,賊飼馬吐。
賊騎馬拒,賊棄馬舞。
公死留钅誇,馬死留髁。
死所死所,一公一馬。
滬上愚園有長短人各一,短人非甚短,長亦未足為長。
按:宋嶽珂《桯史》雲:“姑蘇民唐姓者,兄妹俱長一丈二尺。
”又《五雜俎》雲:“明時口西人,長一丈一尺,腰腹十圍,其妹亦長丈許。
”倘愚園之長人見之,殆猶不敢望其項背矣。
歐洲各國,僧皆娶妻生子,與常人無異。
吾國亦有之。
《五雜俎》雲:“天下僧,唯鳳陽一郡,飲酒食肉娶妻,無别于凡民,而無差傜之累。
相傳太祖湯沐地,以此優恤之也。
至吾閩之邵武汀州,則僧衆公然蓄發,長育妻子矣。
寺僧數百,唯當戶者一人削發,以便于入公門,其它雜處四民之中,莫能辨也。
按:陶榖《清異錄》謂僧妻曰梵嫂。
《番禺雜記》載廣中僧有室家者,謂之火宅僧,則他處亦有之矣。
又《百粵風土記》雲:“僧多不削發,娶妻生子,名曰在家僧。
” 《四庫全書總目存目.交友論》一卷,明利瑪窦撰。
萬曆己亥,利瑪窦遊南昌,與建安王論友道,因署是編以獻。
有雲:“友者過譽之害,大于仇者過訾之害。
”此中理者也。
又雲:“多有密友,便無密友。
”此洞悉物情者也。
自餘持論醇駁參半。
西洋人入中國,自利瑪窦始。
利瑪窦所著書,又有《二十五言》一卷。
西洋宗教傳中國,自《二十五言》始。
東坡樂府《菩薩蠻·詠足》雲: 途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
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按:詩詞專詠纖足,自長公此詞始,前乎此者,皆斷句耳。
吾國人精建築學者,嘗彙記之得數事。
宋時木工喻皓以工巧蓋一時,為都料匠,着有《木經》三卷,識者謂宋三百年一人而已。
皓最工制塔,在汴起開寶寺塔,極高且精,而頗傾西北,人多惑之,不百年平正如一。
蓋汴地平無山,西北風高,常吹之,故也。
其精如此。
錢氏在杭州建一木塔,方兩三級,登之辄動。
匠雲:“未瓦,上輕,故然。
”及瓦布,動如故。
匠不知所出,走汴,賂皓之妻,使問之。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闆訖,便實釘之,必不動矣。
”如其言,乃定。
皓無子有女十餘歲,卧則交手于胸,為結構狀。
或雲《木經》,女所著也。
明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嘗為内殿易一棟,審視良久,于外别作一棟。
至日斷舊易新,分毫不差,都不聞斧鑿聲也。
又魏國公大第傾斜,欲正之,計非數百金不可。
徐令人囊沙千餘石置兩旁,而自與主人對飲。
酒闌而出,則第已正矣。
以伎倆緻位九列,固不偶然。
又唐文宗時有正塔僧,履險若平地,換塔杪一柱,不假人力。
傾都奔走,皆以為神。
宋時真定木浮圖十三級,勢尤孤絕,久而中級大柱壞欲傾,衆工不知所為。
有僧懷丙,度短長,别作柱,命衆維而上,已而卻衆工,以一介自随。
閉戶良久,易柱下,不聞斧鑿聲也。
明姑蘇虎丘寺塔傾側,議欲正之,非萬缗不可。
一遊僧見之曰:“無煩也,我能正之。
”每日獨攜木楔百餘片,閉戶而入,但聞丁丁聲。
不月餘,塔正如初,覓其補綻痕迹,了不可得也。
三事極相類,而皆出遊僧,尤奇。
至于浙人項升,為隋炀帝起迷樓,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
樓閣高下,軒窗掩映。
幽房曲室,玉闌朱◇,互相連屬;回環四合,曲屋自通;千門萬牖,上下金碧。
金虬伏于棟下,玉獸蹲于戶旁。
璧砌生光,瑣窗射日。
工巧之極,自古無有。
人誤入者,雖終日不能出。
帝大喜,因以迷樓目之雲雲。
則雖失之導淫逢惡,然其經營締造之窮工極緻,要亦迥乎弗可及矣。
竊意西人之于建築,唯是高堅巨麗,是其能事;若夫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鈎心鬥角,藻周慮密,則吾中國古之良匠,殆未遑多讓焉。
乃至喻皓、徐杲輩之神明變化,不可方物,不尤古今中外所難能耶。
世俗稱美人之材勇,辄曰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
斯語也,傳奇演義家多用之,蓋在百年或數十年前。
迄今滄桑變易,火器盛行,往往一彈加遺,烏獲孟贲無能役,快劍長戟失其利,即斯語亦等諸務去之陳言矣。
考明英宗正統乙巳夏,诏陳懷井源等練京軍備瓦刺,招募天下勇士。
山西李通者,行教京師,試其技藝十八般,皆無人可與為敵,遂膺首選。
十八般之名,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頭、十七綿繩套孛、十八白打。
平南黎謙亭,乾隆戊子舉人,官泾州知州,着有《素軒詩集》梓行。
其《甕玉行》有序雲:“于阗貢大玉三,大者重二萬三千餘斤,小者亦數千斤,役人畜挽拽,率以千計,至哈密有期矣。
嘉慶四年,奉诏免貢,詩以紀事。
”詩雲: 于阗飛檄馳京都,大車小車大小圖。
軸長三丈五尺咫,塹山導水堙泥途。
小玉百馬力,次乃百十逾。
就中甕玉大第一,千蹄萬◇引行踟躇。
日行五裡七八裡,四輪生角千人扶。
又雲: 诏書寶善不寶玉,嵯峨巨◇蔔輕锱铢。
所到之處即棄置,毋重百姓罹無辜。
又雲: 大玉雕琢镌其瑜,小玉鏟鑿為龜趺。
大書己未恤民诏,金寒石泐玉不渝。
按:貢玉大至二萬三千餘斤,殆古昔所未有。
此詩足備掌故,因節錄之。
俗謂婦妒為吃醋。
按“吃醋”二字見《續通考》:“獅子日食醋酪各一瓶。
”世以妒婦比河東獅吼,故有此語。
嘗聞北地橐駝嗜鹽,日必飼以若幹斤,否則遠行弗健。
以橐駝吃鹽例之,則獅子吃醋,亦事所或有。
臨桂倪雲臞《桐陰清話》:阮文達平蔡牽,得其兵器,悉◇鑄秦桧夫婦鐵像,跪于嶽忠武廟前。
好事者戲撰一聯,制兩小牌題之,作夫婦二人追悔口脗,其一系秦桧頸上曰:“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其一系王氏頸上曰:“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公谒廟時見之,不覺失笑。
按:《檐曝雜記》:“李太虛,南昌人,吳梅村座師也。
明崇祯中為列卿,國變不死,降李自成。
本朝定鼎後,乃脫歸。
有舉人徐巨源者,其年家子也,嘗撰一劇,演太虛及某巨公降賊後,聞大清兵入,急逃而南。
至杭州,為追兵所蹑,匿于嶽墳鐵鑄秦桧夫人胯下,值夫人方入月,迨兵過而出,兩人頭皆血污。
此劇已演于民間,稍稍聞于太虛。
”雲雲。
據雜記,則嶽墳鐵像明末清初已有之,倪雲阮文達所鑄,未詳何本。
《桐陰清話》又雲:“秦淮舊院教坊規條碑,餘嘗見其拓本。
略雲:‘入教坊者,準為官妓,另報丁口賦稅。
凡報明脫籍過三代者,準其捐考。
官妓之夫,綠巾綠帶,着豬皮靴,出行路側,至路心被撻勿論。
老病不準乘輿馬,跨一木,令二人肩之。
’”雲雲。
此碑入金石話,絕新。
某觀察号鳳樓,行五。
光緒乙巳、丙午間,薄遊江南,參某督幕。
公暇陶情絲竹,為秦淮名妓小五寶脫籍。
其友某贈聯雲:“小樓一夜聽春雨,五鳳齊飛入翰林。
”署名“鳳倒鸾颠客”。
扁雲“二五為偶”。
按:宋陳藏一《話腴》:“昌黎伯《和裴晉公東征》詩雲:‘旗穿曉日雲霞雜,山倚秋空劍戟明。
’蓋以我之旗,況彼雲霞;以彼之山,況我劍戟,回鸾舞鳳格也。
”鳳倒鸾颠,略與回鸾舞鳳,體格暗合。
又小五寶之姊名小四寶,亦擅豔名,或贈以聯雲:“小南強,大北勝。
四美具,二難并。
”亦工巧典雅。
錢唐張勤果由軍功起家,官至河南布政使,為禦史劉寶楠所劾。
疏有“目不識丁”語,竟對調潮州鎮總兵,旋擢廣東提督,轉山東巡撫。
勤果夙工書法,模《聖教序》,得右軍神髓,自被劾後,刻“目不識丁”小印,凡為人作書辄于署名下钤用之。
江甯諸生李仙根,名光節。
鹹豐間,阖門殉發賊之難,僅以身免。
仙根工詩詞,擅丹青,跌宕饒風趣。
有小印,文曰:“自成一家”。
凡繪事惬心之作,辄钤用之,殊忍俊不禁。
宋時廬陵永和市,有舒翁以陶器著稱,工為玩具。
翁女尤善,号曰舒嬌。
其垆甕諸色幾與柴哥等價。
按:◇專書談瓷故者,世不多觏,間見數種,亦不具舒嬌之名,亟記之。
前話載清幹、嘉間于阗國貢大玉,重二萬三千餘斤。
自來玉之大者,殆無逾此。
相傳内廷節慎庫有大銀,猶為明代遺物,其重幾何,弗可得而考也,陟其巅必以梯。
曩餘客京師,聞之友人雲雲。
黃伐檀集《妒芽說》:“客有語予,人有以桃為杏者,名曰接。
其法斷桃之本,而易以杏。
春陽既作,其枝葉與花皆杏也。
桃之萌亦出于其本,蓊然若與杏争盛者。
主人命去之,此妒芽也。
”又《蜀語》:“七夕漬綠豆令芽生,名巧芽。
”妒芽、巧芽,語并絕新。
蕙風曰:“吾廣右花匠最擅接花之技,如以櫻桃花接垂絲海棠,則先植櫻桃于盆,其本必蟠倔有姿緻,僅留一二枝條,壯約指許。
屆清明前,則就海棠撰其枝氣王者,壯相若者,與櫻桃之本姿緻宜稱者,審定長短距離,削去其半,約寸許,同時于櫻桃枝近本處,亦削去其半,亦寸許,速就兩枝削處,密切黏合,以苎皮緊束之,外用海棠根畔土,調融塗護,勿露削口。
若所接海棠枝距地較高,則植木為架,支櫻桃盆,務令兩花高下相若,無稍拗屈強附。
迨至夏初,兩枝必合而為一,苎皮暫不必解,于海棠枝削口稍下,徐徐鋸斷。
俾兩花脫離,即将削口稍上之櫻桃枝鋸棄,則本櫻桃而花葉皆海棠矣。
他花接法并同。
比見日本櫻花絕佳,竊意可以中國海棠之本接之。
宋人稱他人妻曰閣中,孫觌《鴻慶集.與惠次山帖》雲:“忽聞閣中卧病,何為遽至此也。
伉俪之重,追恸奈何。
”元人稱妾曰少房,黃氵晉為義門鄭氏撰《青◇連居士鄭君墓銘》雲:“娶傅福,字世昌,少房徐偉,字妙英,皆前君卒,同葬縣東金村。
”又宋濂撰《宣政院照磨鄭府君墓志》雲:“越四年,夫人吳氏卒。
越一十五日,少房勞氏又卒,◇葬府君之穴。
” 漁洋山人《詩話》雲:“李滄溟先生身後最為寥落,其寵姬蔡,萬曆癸卯,年七十餘矣,在濟南西郊賣胡餅自給。
叔祖季木考功見之,為賦詩雲:“白雪高埋一代文,蔡姬典盡舊羅裙。
”滄溟清節可知矣。
《西山日記》雲:“李于鱗解組後,構白雪樓,樓三層,最上其吟詠處,中以居一愛姬,最下延客。
四面環以水,有山人來谒,先請投其所作詩文,許可,方以小舴艋渡之;否者,遙語曰:‘亟歸讀書,不煩枉駕也。
’山人所記賣餅蔡姬,豈即第二樓中人耶。
”又于源《镫窗瑣話》雲:“嘉興張叔未解元嘗寓西埏裡酒肆,其姬人母家也。
後寓餅店内翟氏别業,有句雲:‘不妨司馬當垆客,來寓公羊賣餅家。
’”是亦雅故關于賣餅者,而于鱗蔡姬事,尤令人枨觸。
徐東癡隐君居系水之東,高尚其志。
李容庵為新城令,最敬禮之,與相倡和。
李罷官,僑居曆下。
繼之者東光馬某,亦知東癡之名,然每有詩文之役,辄發朱票,差隸囑其結撰,稍遲則簽捉無差限比。
隸畏撲責,督迫良苦,東癡亦無計避之。
時傅彤臣侍禦裡居,數以為言。
馬唯唯,然終不悛也。
容庵知之,乃遣人迎往曆下,及馬罷官始歸。
此與周青士館嘉善柯氏園,月夜吟
輕者罰一歲俸,至款段出都門,極矣。
公等愛一歲俸不沽名,奎熾以性命沽名,奎熾誠沽名。
”遂罷訊。
按:杜生之論,得之百數年前,雖朝陽鳴鳳曷逮焉。
清有兩張國梁,一雍正朝,雲南提督贈右都督張國梁,谥勤果。
一鹹豐朝,江南提督幫辦軍務張國梁,谥忠武,見《谥法考》。
前話記塔忠武戰馬,又有陳都督義馬,亦可傳也。
道光辛醜,英艦犯廣州,都督陳建升禦之沙角之炮台,死之。
馬為英軍所得,飼之他顧不肯食;乘之,蹷◇是弗克止;棄之,悲鳴跳擲而死。
三水歐陽雙南為賦《義馬行》雲: 有馬有馬,公忠馬忠。
公心唯國,馬心唯公。
公殲群醜,馬助公鬥。
群醜傷公,馬馱公走。
馬悲馬悲,公死安歸。
公死無歸,馬守公屍。
賊牽馬怒,賊飼馬吐。
賊騎馬拒,賊棄馬舞。
公死留钅誇,馬死留髁。
死所死所,一公一馬。
滬上愚園有長短人各一,短人非甚短,長亦未足為長。
按:宋嶽珂《桯史》雲:“姑蘇民唐姓者,兄妹俱長一丈二尺。
”又《五雜俎》雲:“明時口西人,長一丈一尺,腰腹十圍,其妹亦長丈許。
”倘愚園之長人見之,殆猶不敢望其項背矣。
歐洲各國,僧皆娶妻生子,與常人無異。
吾國亦有之。
《五雜俎》雲:“天下僧,唯鳳陽一郡,飲酒食肉娶妻,無别于凡民,而無差傜之累。
相傳太祖湯沐地,以此優恤之也。
至吾閩之邵武汀州,則僧衆公然蓄發,長育妻子矣。
寺僧數百,唯當戶者一人削發,以便于入公門,其它雜處四民之中,莫能辨也。
按:陶榖《清異錄》謂僧妻曰梵嫂。
《番禺雜記》載廣中僧有室家者,謂之火宅僧,則他處亦有之矣。
又《百粵風土記》雲:“僧多不削發,娶妻生子,名曰在家僧。
” 《四庫全書總目存目.交友論》一卷,明利瑪窦撰。
萬曆己亥,利瑪窦遊南昌,與建安王論友道,因署是編以獻。
有雲:“友者過譽之害,大于仇者過訾之害。
”此中理者也。
又雲:“多有密友,便無密友。
”此洞悉物情者也。
自餘持論醇駁參半。
西洋人入中國,自利瑪窦始。
利瑪窦所著書,又有《二十五言》一卷。
西洋宗教傳中國,自《二十五言》始。
東坡樂府《菩薩蠻·詠足》雲: 途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
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按:詩詞專詠纖足,自長公此詞始,前乎此者,皆斷句耳。
吾國人精建築學者,嘗彙記之得數事。
宋時木工喻皓以工巧蓋一時,為都料匠,着有《木經》三卷,識者謂宋三百年一人而已。
皓最工制塔,在汴起開寶寺塔,極高且精,而頗傾西北,人多惑之,不百年平正如一。
蓋汴地平無山,西北風高,常吹之,故也。
其精如此。
錢氏在杭州建一木塔,方兩三級,登之辄動。
匠雲:“未瓦,上輕,故然。
”及瓦布,動如故。
匠不知所出,走汴,賂皓之妻,使問之。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闆訖,便實釘之,必不動矣。
”如其言,乃定。
皓無子有女十餘歲,卧則交手于胸,為結構狀。
或雲《木經》,女所著也。
明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嘗為内殿易一棟,審視良久,于外别作一棟。
至日斷舊易新,分毫不差,都不聞斧鑿聲也。
又魏國公大第傾斜,欲正之,計非數百金不可。
徐令人囊沙千餘石置兩旁,而自與主人對飲。
酒闌而出,則第已正矣。
以伎倆緻位九列,固不偶然。
又唐文宗時有正塔僧,履險若平地,換塔杪一柱,不假人力。
傾都奔走,皆以為神。
宋時真定木浮圖十三級,勢尤孤絕,久而中級大柱壞欲傾,衆工不知所為。
有僧懷丙,度短長,别作柱,命衆維而上,已而卻衆工,以一介自随。
閉戶良久,易柱下,不聞斧鑿聲也。
明姑蘇虎丘寺塔傾側,議欲正之,非萬缗不可。
一遊僧見之曰:“無煩也,我能正之。
”每日獨攜木楔百餘片,閉戶而入,但聞丁丁聲。
不月餘,塔正如初,覓其補綻痕迹,了不可得也。
三事極相類,而皆出遊僧,尤奇。
至于浙人項升,為隋炀帝起迷樓,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
樓閣高下,軒窗掩映。
幽房曲室,玉闌朱◇,互相連屬;回環四合,曲屋自通;千門萬牖,上下金碧。
金虬伏于棟下,玉獸蹲于戶旁。
璧砌生光,瑣窗射日。
工巧之極,自古無有。
人誤入者,雖終日不能出。
帝大喜,因以迷樓目之雲雲。
則雖失之導淫逢惡,然其經營締造之窮工極緻,要亦迥乎弗可及矣。
竊意西人之于建築,唯是高堅巨麗,是其能事;若夫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鈎心鬥角,藻周慮密,則吾中國古之良匠,殆未遑多讓焉。
乃至喻皓、徐杲輩之神明變化,不可方物,不尤古今中外所難能耶。
世俗稱美人之材勇,辄曰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
斯語也,傳奇演義家多用之,蓋在百年或數十年前。
迄今滄桑變易,火器盛行,往往一彈加遺,烏獲孟贲無能役,快劍長戟失其利,即斯語亦等諸務去之陳言矣。
考明英宗正統乙巳夏,诏陳懷井源等練京軍備瓦刺,招募天下勇士。
山西李通者,行教京師,試其技藝十八般,皆無人可與為敵,遂膺首選。
十八般之名,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頭、十七綿繩套孛、十八白打。
平南黎謙亭,乾隆戊子舉人,官泾州知州,着有《素軒詩集》梓行。
其《甕玉行》有序雲:“于阗貢大玉三,大者重二萬三千餘斤,小者亦數千斤,役人畜挽拽,率以千計,至哈密有期矣。
嘉慶四年,奉诏免貢,詩以紀事。
”詩雲: 于阗飛檄馳京都,大車小車大小圖。
軸長三丈五尺咫,塹山導水堙泥途。
小玉百馬力,次乃百十逾。
就中甕玉大第一,千蹄萬◇引行踟躇。
日行五裡七八裡,四輪生角千人扶。
又雲: 诏書寶善不寶玉,嵯峨巨◇蔔輕锱铢。
所到之處即棄置,毋重百姓罹無辜。
又雲: 大玉雕琢镌其瑜,小玉鏟鑿為龜趺。
大書己未恤民诏,金寒石泐玉不渝。
按:貢玉大至二萬三千餘斤,殆古昔所未有。
此詩足備掌故,因節錄之。
俗謂婦妒為吃醋。
按“吃醋”二字見《續通考》:“獅子日食醋酪各一瓶。
”世以妒婦比河東獅吼,故有此語。
嘗聞北地橐駝嗜鹽,日必飼以若幹斤,否則遠行弗健。
以橐駝吃鹽例之,則獅子吃醋,亦事所或有。
臨桂倪雲臞《桐陰清話》:阮文達平蔡牽,得其兵器,悉◇鑄秦桧夫婦鐵像,跪于嶽忠武廟前。
好事者戲撰一聯,制兩小牌題之,作夫婦二人追悔口脗,其一系秦桧頸上曰:“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其一系王氏頸上曰:“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公谒廟時見之,不覺失笑。
按:《檐曝雜記》:“李太虛,南昌人,吳梅村座師也。
明崇祯中為列卿,國變不死,降李自成。
本朝定鼎後,乃脫歸。
有舉人徐巨源者,其年家子也,嘗撰一劇,演太虛及某巨公降賊後,聞大清兵入,急逃而南。
至杭州,為追兵所蹑,匿于嶽墳鐵鑄秦桧夫人胯下,值夫人方入月,迨兵過而出,兩人頭皆血污。
此劇已演于民間,稍稍聞于太虛。
”雲雲。
據雜記,則嶽墳鐵像明末清初已有之,倪雲阮文達所鑄,未詳何本。
《桐陰清話》又雲:“秦淮舊院教坊規條碑,餘嘗見其拓本。
略雲:‘入教坊者,準為官妓,另報丁口賦稅。
凡報明脫籍過三代者,準其捐考。
官妓之夫,綠巾綠帶,着豬皮靴,出行路側,至路心被撻勿論。
老病不準乘輿馬,跨一木,令二人肩之。
’”雲雲。
此碑入金石話,絕新。
某觀察号鳳樓,行五。
光緒乙巳、丙午間,薄遊江南,參某督幕。
公暇陶情絲竹,為秦淮名妓小五寶脫籍。
其友某贈聯雲:“小樓一夜聽春雨,五鳳齊飛入翰林。
”署名“鳳倒鸾颠客”。
扁雲“二五為偶”。
按:宋陳藏一《話腴》:“昌黎伯《和裴晉公東征》詩雲:‘旗穿曉日雲霞雜,山倚秋空劍戟明。
’蓋以我之旗,況彼雲霞;以彼之山,況我劍戟,回鸾舞鳳格也。
”鳳倒鸾颠,略與回鸾舞鳳,體格暗合。
又小五寶之姊名小四寶,亦擅豔名,或贈以聯雲:“小南強,大北勝。
四美具,二難并。
”亦工巧典雅。
錢唐張勤果由軍功起家,官至河南布政使,為禦史劉寶楠所劾。
疏有“目不識丁”語,竟對調潮州鎮總兵,旋擢廣東提督,轉山東巡撫。
勤果夙工書法,模《聖教序》,得右軍神髓,自被劾後,刻“目不識丁”小印,凡為人作書辄于署名下钤用之。
江甯諸生李仙根,名光節。
鹹豐間,阖門殉發賊之難,僅以身免。
仙根工詩詞,擅丹青,跌宕饒風趣。
有小印,文曰:“自成一家”。
凡繪事惬心之作,辄钤用之,殊忍俊不禁。
宋時廬陵永和市,有舒翁以陶器著稱,工為玩具。
翁女尤善,号曰舒嬌。
其垆甕諸色幾與柴哥等價。
按:◇專書談瓷故者,世不多觏,間見數種,亦不具舒嬌之名,亟記之。
前話載清幹、嘉間于阗國貢大玉,重二萬三千餘斤。
自來玉之大者,殆無逾此。
相傳内廷節慎庫有大銀,猶為明代遺物,其重幾何,弗可得而考也,陟其巅必以梯。
曩餘客京師,聞之友人雲雲。
黃伐檀集《妒芽說》:“客有語予,人有以桃為杏者,名曰接。
其法斷桃之本,而易以杏。
春陽既作,其枝葉與花皆杏也。
桃之萌亦出于其本,蓊然若與杏争盛者。
主人命去之,此妒芽也。
”又《蜀語》:“七夕漬綠豆令芽生,名巧芽。
”妒芽、巧芽,語并絕新。
蕙風曰:“吾廣右花匠最擅接花之技,如以櫻桃花接垂絲海棠,則先植櫻桃于盆,其本必蟠倔有姿緻,僅留一二枝條,壯約指許。
屆清明前,則就海棠撰其枝氣王者,壯相若者,與櫻桃之本姿緻宜稱者,審定長短距離,削去其半,約寸許,同時于櫻桃枝近本處,亦削去其半,亦寸許,速就兩枝削處,密切黏合,以苎皮緊束之,外用海棠根畔土,調融塗護,勿露削口。
若所接海棠枝距地較高,則植木為架,支櫻桃盆,務令兩花高下相若,無稍拗屈強附。
迨至夏初,兩枝必合而為一,苎皮暫不必解,于海棠枝削口稍下,徐徐鋸斷。
俾兩花脫離,即将削口稍上之櫻桃枝鋸棄,則本櫻桃而花葉皆海棠矣。
他花接法并同。
比見日本櫻花絕佳,竊意可以中國海棠之本接之。
宋人稱他人妻曰閣中,孫觌《鴻慶集.與惠次山帖》雲:“忽聞閣中卧病,何為遽至此也。
伉俪之重,追恸奈何。
”元人稱妾曰少房,黃氵晉為義門鄭氏撰《青◇連居士鄭君墓銘》雲:“娶傅福,字世昌,少房徐偉,字妙英,皆前君卒,同葬縣東金村。
”又宋濂撰《宣政院照磨鄭府君墓志》雲:“越四年,夫人吳氏卒。
越一十五日,少房勞氏又卒,◇葬府君之穴。
” 漁洋山人《詩話》雲:“李滄溟先生身後最為寥落,其寵姬蔡,萬曆癸卯,年七十餘矣,在濟南西郊賣胡餅自給。
叔祖季木考功見之,為賦詩雲:“白雪高埋一代文,蔡姬典盡舊羅裙。
”滄溟清節可知矣。
《西山日記》雲:“李于鱗解組後,構白雪樓,樓三層,最上其吟詠處,中以居一愛姬,最下延客。
四面環以水,有山人來谒,先請投其所作詩文,許可,方以小舴艋渡之;否者,遙語曰:‘亟歸讀書,不煩枉駕也。
’山人所記賣餅蔡姬,豈即第二樓中人耶。
”又于源《镫窗瑣話》雲:“嘉興張叔未解元嘗寓西埏裡酒肆,其姬人母家也。
後寓餅店内翟氏别業,有句雲:‘不妨司馬當垆客,來寓公羊賣餅家。
’”是亦雅故關于賣餅者,而于鱗蔡姬事,尤令人枨觸。
徐東癡隐君居系水之東,高尚其志。
李容庵為新城令,最敬禮之,與相倡和。
李罷官,僑居曆下。
繼之者東光馬某,亦知東癡之名,然每有詩文之役,辄發朱票,差隸囑其結撰,稍遲則簽捉無差限比。
隸畏撲責,督迫良苦,東癡亦無計避之。
時傅彤臣侍禦裡居,數以為言。
馬唯唯,然終不悛也。
容庵知之,乃遣人迎往曆下,及馬罷官始歸。
此與周青士館嘉善柯氏園,月夜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