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關燈
見《舊唐書》本傳。

    杜少陵計《聞斛斯六官未歸》雲:“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錢。

    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

    荊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煙。

    ”何斛斯翁之生涯寥落,一至于此。

    其無當于圈鹿欄羊,視子雲殆有甚耶。

    若韓退之谀墓中人得金,則訾次如苴何難矣。

     蕭山湯紀尚《◇◇◇文甲集》有書二俠,略雲:俠者孫據德,蕪湖人,工畫山水,與蕭尺木為友。

    少偕某客揚州,某以事系獄。

    據德思脫其罪,無資,懸所畫于市,連不售,憤甚,裂焚之。

    有過者于烈焰中攫一幅,委金而去,據德追還之。

    徒步歸蕪湖,盡斥産,得千金,卒出某于獄。

    遂焚筆硯,終身不複畫。

    同時歙人周翼聖亦工畫,居蕪湖,少負技擊。

    嘗獨行泰山,遇盜,行且及,周飛◇喬仆盜堕水。

    縱之,投邸店。

    夜剝扉急,啟門,盜也。

    盜固逆旅主,周念無可逸,出勞之。

    盜喜,置酒,請為弟子。

    酒酣,周剌剌述生平任俠事。

    盜益喜,出金為周壽。

    晨熹微,周辭盜◇履去,盜尾送數十裡,喜極而悲,泣請曰:“某無賴,幸遇君,不然死矣,自今願易行。

    ”周與指陳大義,且曰:“大豪傑無他,不諱過耳。

    ”盜竭誠聽受,鄭重而别。

     向來俠士皆勇夫,若孫據德者獨能以藝事行其俠,乃至斥産脫友罪,近于敦勵庸行者所為。

    即以俠論,亦加人一等矣。

    若夫周翼聖所遇之盜,何其遷善改過之果且速也。

    人孰生而為盜,甘心為盜者,往往老死不聞德義之言,乃至陷溺,終其身而不克自拔,讵不重可哀哉! 偶閱《延綏志》,有雲:“崇祯癸未仲冬,闖賊陷延安城,留賊将河南人張某據守。

    明年五月,張某叛,闖遣悍賊名小瞎子者,率兵萬餘圍城。

    城破,将屠之,令已下矣,則索故所狎妓妙玉兒出,告之故。

    玉兒泣請收回成命,弗許,因盡出其所贈繡襦珠瑙,蓬發囚首,匍匐以死請。

    賊意解,乃得免屠,城賴以全,坐罪張某一人而已。

    ”此與光緒庚子聯軍之役,吳娘賽金花,自過于德帥瓦德西,保全東南宦族及廠肆書籍事略同。

    國變後,賽猶淪落滬濱。

    甲寅六月,嬰疾幾殆,方沉頓間,其老母年逾七十矣,為禱于某女巫。

    巫托神語決無患,謂夫夙種善因,事在十數年前。

    巫固驵婦,絕不省北都事,漫為無稽之言,乃與事實暗合。

    未幾,賽亦竟占勿藥,絕奇。

     漚尹言,有人傳誦宗室瑞臣近作詩锺句,帝時燕颔雲:“高帝子孫龍有種,舊時王謝燕無家。

    ”何言之沉痛乃爾。

    又漚尹舊作《黃山谷蠹魚分詠》雲:“特派縱橫不羁馬,書叢生死可憐蟲。

    ”亦渾雅。

     相傳吳郡某方伯,清之季年,開藩江右。

    一日,在簽押房接見僚屬。

    值春陰,室稍暗,見方伯兩足一靴一鞋,鹹駭異。

    明日再見亦如之。

    或審谛,則非一靴一鞋,乃襪一黑一白耳,顧襪黑特甚。

    微詢之侍者,則數日前甚雨初霁,方伯散步後圃,誤插足泥淖中,泥污其襪及胫,尚未經更易也。

    辛亥已還,方伯避地滬上,僦居一樓。

    方伯不輕下樓,非位望與方伯若,亦毋庸上樓。

    某日卓午,某巨公過訪,值方伯晨興,近案坐,着襪未竟,案陳寒具二。

    客至,方伯辍襪,起迎客,随手置襪寒具上。

    客坐定,方伯從容着襪竟,自手一寒具,而以其一囑客,客亟敬謝弗遑雲。

     常熟相國翁叔平,相國文端公子,濟甯大司寇孫文恪,大司徒文定公子,翁孫固通家,誼夙厚。

    同治壬戌,兩公子同捷禮榜。

    文端以狀頭期相國,顧文恪,勁敵也。

    方意計間,俄文恪造谒,文端亟出見,禮貌彌殷懇。

    因語文恪:“世兄寓京日淺,于廷試規則或未盡谙悉。

    小兒幸同譜,曷暫移寓敝齋,俾晨夕互切琢。

    老夫公餘獲暇,亦貢愚一二也。

    ”于是文恪移居翁邸,與相國共硯席,每日練習殿試卷,或作試帖詩。

    文端辄獎藉指陳,不遺餘力。

    未幾,殿試期屆。

    先一日,辍課休息。

    既夕,相國入内寝,文恪宿外舍。

    甫就枕,則文端出,與深談試事逾時許,始鄭重别去,文恪又就枕。

    頃之,則又出,問筆墨整饬未,筆堪用否耶。

    則就所書殿試卷餘幅,親為試筆,蟬聯如幹行。

    每畢一行,辄自審谛,謂老眼幸無花也。

    久之,試筆竟,又從容久之,乃曰:“明日試期,當及時安息矣。

    ”匆匆竟去,則夜已逾丙矣。

    文恪仍就枕,稍輾轉反側,俄聞傳呼,促庖人進馔矣,促圉人駕車矣,傔從◇伺者皆起,語聲紛然。

    文恪竟不得寐,匆匆遽起,食畢,登車而去。

    是日以精神較遜,弗克畢殚能事。

    洎胪唱,得第二人,而相國以第一人及第矣。

    清之季年,朝野竟尚科第,尤醉心鼎甲,乃至耆臣碩望為繼體策顯榮,不恤詭道達勝算,晚近世風不古,不亦甚可慨哉。

     乾隆壬子科,侍郎吳省欽典試江西。

    榜發,士子有“少目豈能觀文字,欠金切莫問科名”之聯。

    見高安朱鐵梅《江城舊事》。

     《江城舊事》引《續表忠記》雲:劉綎家居,嘗乘畫舫,将之旁郡。

    岩上有少林僧自矜拳勇,索敵無偶。

    綎船尾一老妪呼僧曰:“吾船上第七娘子來。

    ”忽少婦帕首绔褶,面微紫,年可十八九,登岸與僧周旋者三。

    僧舒左臂從後高舉少婦,聚觀者大噪。

    婦曰:“少下。

    ”僧如其言;婦曰:“再少下。

    ”語未畢,忽旋身以足尖蹴僧喉,仆地幾死,少婦神色不動。

    綎在船中憑幾大笑。

    婦從容回船,解纜去。

    有識者咋舌曰:“此南昌劉大刀也,門下多蓄異人,秃驢乃敢捋虎須耶。

    ” 又引《明季北略》雲:無錫秦燈,力舉千斤,聞滁州武狀元陳錫多力,往與之角。

    将柏木八仙台,列十六簋,果盒悉具,設酒二爵。

    秦燈隻手握案足,能舉而不能行,陳錫則能行,力較大矣,然僅數步而止耳。

    唯劉綎繞庭三匝,而爵簋如故,其力更有獨絕者。

     又自注有雲:綎姬妾二十餘,極燕趙之選,皆善走馬彈械。

    綎每出巡,諸姬戎裝,着小皮靴,跨善馬為前導,四勇士共舉刀架繼之,綎在其後。

    旁觀者意氣亦為之豪。

     據此,則岸次蹴僧之少婦,屬虎帥擁纨之列矣。

    莺燕導前,貔貅擁後,求之古名将中,得未曾有,而莺燕即貔貅,尤奇。

     《江城舊事》又有“葉節母以詩擇婿”一則,尤雅故也。

    略雲:汪辇雲《魚亭集》有《納征》詩,自序雲:轫孤且貧,賣文無所售,有南昌節母葉孺人者重予詩,延課二子。

    予病疫濱死,命二子謹護予,獲更生焉。

    越一歲,察予之恪也,托媒氏字予以女,且曰:“吾以詩擇婿,請仍以詩為儀,他無所需。

    ”于是敬賦《納征》詩二章,因盛水師熊浣青往聘焉: 镂金作鳳凰,兩兩張奇翼。

    欲盡茲鳥神,頗費工人力。

     相許在高枝,桐花為結實。

    好風萬裡來,文采共相惜。

     東南有嘉木,上生連理枝。

    雲中有好鳥,息此育華姿。

     朱陽深照耀,錦翰互參差。

    請看雙飛翼,翺翔度天池。

     世人擇婿多計家資,故貧士往往不得妻。

    若其破庸俗之見,别具藻鑒,雖丈夫難之,況婦女乎。

    轫為一時名下士,而貧不自振,憐才如葉母,可謂巾帼中之絕特者矣。

     錢塘戴文簡數理最精,滿屋列小泥人,暇則為之推算,雲其成毀,亦如人生死也。

    相傳明萬曆間,内廷造觀音像大小各一,命日者推算:大像壽命不甚綿長,小像合受數百餘年香火。

    神宗敕大者供養禁中,小者龛置前門外市廟。

    迨崇祯甲申,大像為闖賊所毀,而市廟之像,俗傳簽蔔最靈。

    乃至清之末年,猶香火甚盛,膜拜者踵相接也。

    則推算泥人,明人有能之者,不自戴文簡始。

     北京前門城樓,相傳有狐仙居之。

    樓前窗牗,今日此開彼阖,明日彼開此阖,累日未有同者。

    曩餘常川入直,前門為必由之路,留心觇之,誠然。

    竊意地高風勁,窗牗未經牢闩,自必因風開阖,無庸故神其說也。

     有清一代,天澤之分綦嚴,往往繁文缛節,近于苛細,然亦有禮行自上者。

    故事:雖内臣奏事,主上不冠,則不進見。

    盛暑除冠,則有一小内侍捧立于旁,見臣下亦不用扇。

    俟一起畢,稍揮數扇,仍納于袖,再見一起。

     内閣漢票簽處,壁懸橫幅一紙,為“攀龍鱗附鳳翼”六字。

    字徑三尺,而不署款,白紙黑字,印畫甚真。

    閱蔣苕生《忠雅堂集》,知為虞永興書。

    碑二片,在趙州栢林寺,列東西墀。

    寺壁尚有吳道子畫水,赝筆也。

    又“攀龍附鳳”四大字,在今西安貢院,為虞世南書,系明時所翻。

    原刻四川中江岩上,曾訪之未得。

    按:已上二家所記,未知是一是二,當是永興此書,翻撫不止一處。

    韓氏雲雲,或誤奪“鱗、翼”二字耳。

     金陵随園有二,揚州亦有随園,見前話。

    又關中羅賢亦有随園。

    其自記雲:餘辟地誅茆,偶有怪石,便疊為山;偶臨水,便浚為池;偶折柳,植而環之。

    有草不除,落花不掃。

    讀《易》其中,喟然歎曰:“随之時義大矣哉,随地而安之,亦随地而樂之。

    孔子曰:‘樂亦在其中矣。

    ’”遂自号曰随園雲。

     見《無事為福齋随筆》,則随園有四矣。

     昆山朱以載《多師集.楊九娘廟歌自序》略雲:“《嘉定縣志》:‘楊九娘性至孝,父命守桔槔,苦為蚊齧,不易其處,竟以羸死。

    土人立廟祀之。

    ’”按:此與露筋祠事絕類,彼以貞,此以孝,後先輝映矣。

     諸葛武侯在隆中時,客至,囑妻治面,坐未溫而面具,侯怪其速。

    後密觇之,見數木人斲麥,運磨如飛,因求其術,演為木牛流馬雲。

    此說絕新,見明謝在杭《五雜俎》,不知其何所本也。

     名士有潔癖者,至米海嶽、倪雲林,殆蔑以加矣。

    閨閣中人亦多有潔癖。

    其尤甚者,《五雜俎》雲:“汪伯玉先生夫人,繼娶也,蔣姓,性好潔,每先生入寝室,必親視其沐浴,令老妪以湯從首澆之,畢事即出。

    翌日,客至門,先生則以◇發辭,人鹹知夜有内召矣。

    ”似此潔癖,殆複不能有二。

    設令易钗而弁,庶幾駕米、倪而上之矣。

     《五雜俎》雲:“漢蔔式、司馬相如皆入資為郎,則知古者鬻爵之制其來已久。

    蓋亦當時開邊治河,軍國之需不足,而取給于是也,然止于為郎而已。

    至桓、靈時,始賣至三公。

    ”按:清制,捐納一途,京官亦至郎中止,庶幾媲美西京,賢于東漢末造遠矣。

    然而桓、靈時之三公,特誦言賣耳,君子謂其直道猶存也。

     機器制造,吾國古亦有之。

    璇玑、玉衡,以齊七政,萬世巧藝之祖,無出曆山老農矣。

    皇帝之指南車,周公之欹器,其次也。

    公輸之雲梯,武侯之木牛流馬,又其次也。

    南齊祖沖之因武侯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裡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裡,及欹器、指南車之屬,皆能制造。

    北齊胡太後使沙門靈昭造七寶鏡台,三十六戶各有婦人,手各執鎖,才下一關,三十六戶一時自閉;若抽此關,諸門皆啟,婦人皆出戶前。

    唐馬登封為皇後制妝台,進退開合皆不須人,巾栉香粉,次第疊進,見者以為鬼工。

    元順帝自制宮漏,藏壺櫃中,運水上下。

    櫃上設三聖殿,腰立玉女,按時捧籌。

    二金甲神擊鼓撞锺,分豪無舛。

    鐘鼓鳴時,獅鳳在側,飛舞應節。

    櫃兩旁有日月宮,飾以金烏玉兔。

    宮前飛仙六人,子午之交,仙自耦進,度橋進三聖殿,已複退,立如常。

    今廣州猶有銅壺滴漏,亦元人制,第略仿其意,不能如宮漏之精美耳。

     上元梅伯言先生《柏枧山房文鈔》有标題曰《記聞》者,事絕奇偉可傳,文尤簡重,足以傳之,移錄如左:杜奎熾,昌黎狂生也,以狂死。

    嘉慶戍辰應鄉試,書策後千餘言。

    言直隸官吏不能奉宣德意,旗民買漢人田,免租,漢人買旗民田,沒其田,且治罪,非普天下王臣王土之意。

    又民遇饑馑,毋得攜族過山海關,非古人移民移粟之道。

    又言後之人君不以一權與人,大小事必從中覆,臣下皆無所為作,委成敗于天子;不能給,則委之律例,故權之名出于天子,而其實則出于吏。

    與其權出于吏,無甯分其權于臣。

    書聞,大臣訊之曰:“當年少,不知為此。

    ”言指使者免罪,奎熾大言曰:“奎熾所言,皆忠孝事。

    天生之,孔孟教之,何者為指使。

    奎熾生十八年,今乃知孔孟為千古忠孝訟師。

    ”訊者皆噤且怒,或叱曰:“汝沽名耳,何知忠孝。

    ”奎熾曰:“然。

    奎熾誠沽名,然奎熾今死矣。

    公等為宰輔受大恩,萬一樹牙颏,論列是非,朝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