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一于雀,無暇他顧,得照會,竟姑置幾上,其鎮靜情形,視謝安方圍棋得驿書時,殆有甚焉。
彼特看畢無喜色,此則并不拆視也。
久之,一幕客觀局者,取牍欲啟封,高元尚尼之,而牌已出矣。
幕客則極口狂呼怪事。
高元聞變,推案起,倉皇下令開隊,則敵兵已布通衢踞藥庫矣。
将士皆挾空槍,無子藥。
既不能戰,詣德将辯論,亦無效,遂被幽署中。
于是德人不折一矢而青島非複中國有矣。
事後,高元疊電總署,謂被德人誘登兵艦,威脅萬端,始終不屈,皆矯飾文過之辭耳。
嗟乎,青島迄今再易主矣。
吾中國亦陵谷變遷,而唯看竹之風,日盛一日。
尤足異者,舊人号稱操雅,亦複未能免俗。
群居終日,無複氣類之區别,則此風伊于胡底也。
俯仰陳迹,感慨系之矣。
宜興許午樓囑審定其尊人《木民漫筆》,泰半詩話及異聞,間涉災祥果報之說,關系掌故者絕少。
茲節錄數事如左: 壽陽相國祁文端易箦日,胸微溫,越六日複蘇,索筆題詩雲:“聖駕臨軒選異才,八方平靖物無災。
上元世業十年後,自有賢豪應運來。
” 長白青墨卿督學江蘇,無名氏制聯雲: “白旗丁偏心真可怕,青瞎子無目不成睛。
”頗工,然非實錄。
青公鑒衡殊允也。
周迪号藕塘,鄉試薦卷,以“心腹腎腸”,為滿洲某公所黜,曰醫書不可入文。
曹鐵香太中朝考以“蕰”字見抑,鐵香詩雲:“禦頒詩韻從頭檢,蕰字何曾作蘊書。
” 楚某貴人,蚤歲不善治生,箪飄屢空,高尚其志,不受嗟來之食。
有戚某官江蘇,往探,兼為山水之遊。
抵金陵,其戚早引歸。
資用既罄,幸逆旅主人不甚索逋,且時來就談,曰:“相君之貌,非久困風塵者。
”因教以蔔,設肆于店門,日用粗給無赢餘。
開年首春,主人緻酒曰:“今歲值大比,請複理舊業。
”主人日來勸讀,若師保,端陽後餞行,赆白金三十兩。
貴人歸而舉于鄉。
次年成進士,入翰林,即郵書報主人而未得達。
後十數年,貴人總制兩江,微服訪之,主人老不複識客。
久之始悟,握手如平生歡。
出酒同飲,貴人徐告之故。
主人驚起欲拜,貴人捺令坐曰:“貧賤交勿拘形迹。
”遂邀主人為食客。
甚長子固營卒,旋擢守備;次子略識字,為納資得縣丞,官于浙,後至司馬。
漚尹言,朱九江有猶子酷嗜錢。
一日,九江謂之曰:“錢之為物,有何佳處,汝顧愛之若是?”猶子者亦請問九江曰:“錢之為物,有何不佳處,叔顧不愛之若是?”斯言饒有哲理,猶子者亦複不凡。
因憶吾鄉桂林,清議絕可畏。
舍兄東橋所居,距吾廬不數武,某日向夕詣兄,值盛暑,未易長衣。
甫出門,遇一友,遽诃餘曰:“汝何故着短衣出門?”餘亦笑诘之曰:“汝何故着長衣出門?”當時此友,竟急切不能答也。
餘年十三四,不知詩為何物,辄冒昧屢為之,有句雲:“薄酒并無三日醉,寒梅也隔一窗紗。
”姊丈蔣君梓材,見而誡之曰:“童子學詩,胡為是衰飒語?”因舉似其近作,句雲:“有酒且拌今夕醉,好花不斷四時春。
”自謂興會佳也。
讵蔣君不數年即下世,餘雖坎廪無成,然而垂垂老矣。
因憶及诃餘之友,牽連記之。
蔣君雅人,其規我,其愛我也。
近人某氏撰野乘,有“某太史遺事”兩則。
某太史者,故相國某之館賓也。
相國晚節不可道,方隆盛時,則◇然講學家也。
太史貌理學迎合之,其遺事野乘殊未備。
相國邸第,在前門内東城根,太史寓所在前門外西河沿,相距非甚遠,而亦未為甚近。
太中固英年,堂上猶具慶,自到館已還,下榻相國邸,每日授讀餘閑,必回寓省親一次。
往還時間,不差繭發。
且無論寒暑風雨,必步行不乘車,相國以是益重之。
而不知其去時,出相邸數武即顧車;回時,未至相邸數武,僅舍車而徒。
且未必果回寓,即回寓,亦未必非别有所為也。
太史尊人近耄耋,患失明。
一日,太史夫人炙牛脯,雜紫蘭丹椒,芬馨撲鼻觀。
尊人問焉,且曰:“幸分而翁一杯羹也。
”适太史省親在寓,則對曰:“吾家近戒食牛犬,安有是?其殆東鄰殺牛乎?”太史以相國奧援,入清秘堂,京察一等,出守大郡。
嘗語友人曰:“居官要訣,唯穩、冷、狠三字。
”友人徐曰:“其如别有三字,不能兼顧何?”曰:“何也?”曰:“君、親、民也。
”太史愠甚,而無如何。
先是,太史之捷于鄉也,年甫十七,其尊人持重特甚,囑一老仆衛之北行。
老仆者,與太史尊人年相若,其尊人幼年入塾時,仆即為僮伴讀者也。
其行也,以仲冬,由東大道遵陸。
當是時,風氣猶未甚開,視航海猶畏途也。
太史為節費計,與友人共賃一車,而命老仆徒步以從,風雪長途,踉跄曆十八站。
甫抵都門,仆以積勞病殁,太史夷然,薄斂叢葬之而已。
太史自應童子試,至于散館考差,皆出手得廬,未嘗枉抛心力。
年未三十,一麾出守,東南繁富,宦橐甚充,其福命誠加人一等。
國變以後,不聞消息。
意者,坐擁厚資,優遊林下矣。
有清一代,滿大臣昏庸陋劣,見于載籍,不勝偻指。
定遠方子嚴《蕉軒随錄》所記一事,尤為奇絕。
雍正間,陝西巡撫西琳接見僚屬,有二裁縫旁坐縫衣,不但司道恭輯,二裁縫穩坐,至府廳以下,或長跪白事,二裁縫穩坐如故,凡地方緊要事事件,一一聽聞。
大小官員,莫不駭異。
見陝西糧鹽道杜濱奏折。
意者,滿人好修飾邊幅,雖苛其中之所有,而于章身之具,務求熨帖安詳。
茲事非裁縫不辦,宜其待之有加禮也。
雖然,若西琳者,殆猶有質直之風焉。
優禮裁縫,即不妨令衆人見之,以視工于掩着,貌為尊嚴,而其中不可問者,猶為襟懷坦白已。
滿大臣轶事,尤有絕可笑者。
乾隆季年,山東巡撫國泰年甫逾冠,玉貌錦衣。
在東日,酷嗜演劇,适藩司于某,亦雅擅登場,嘗同演《長生殿》院本。
國去玉環,于去三郎,演至“定情窺浴”等出,于自念堂屬也,過◇亵或非宜,弄月嘲花,略存形式而已,讵舞餘歌阕。
國莊容責于曰:“曩謂君達士,今而知迂儒也。
在官言官,在戲言戲,一關目,一科诨,戲之精神寓焉。
苟非應有盡有,則戲之精神不出,即扮演者之職務未盡。
君非頭腦冬烘者,若為有餘不敢盡,何也?”于唯唯承指。
繼此再演,則形容盡緻,唐突西施矣。
國意殊惬,謂循規赴節,當如是也。
其後國為禦史錢南園所劾,旋解任去,而鵲華明湖間,猶有流風餘韻,令人低徊不置雲。
光緒朝,江西巡撫德馨酷嗜聲劇,優伶負盛名者,雖遠道必羅緻之。
節轅除忌辰外,無日不笙歌沸地也。
新建令汪以誠者,有能吏名,專為撫轅主辦劇政,即俗所謂戲提調也。
邑署中事無大小,悉付他員代之。
是時贛人為制聯曰:“以酒為緣,以色為緣,十二時買笑追歡,永夕永朝酣大夢;誠心看戲,誠意聽戲,四九旦登場奪錦,雙麟雙鳳共銷魂。
”額曰:“汪洋欲海。
”四九旦、雙麟雙鳳,皆伶名也。
稍後,柯逢時撫粵西,頗不洽輿情。
無名氏制聯雲:“逢君之惡,罪不容于死;時日曷喪,予及女偕亡。
”額曰:“執柯伐柯。
”兩聯額皆嵌姓名同格,粵聯集句尤渾成。
道光時,浙江巡撫烏某莅任有年,唯留意海塘工程及考試書院二事,浙人作對譏之曰:“畢生事業三書院,蓋世功名一海塘。
”康熙朝,商丘宋牧仲撫吳十
彼特看畢無喜色,此則并不拆視也。
久之,一幕客觀局者,取牍欲啟封,高元尚尼之,而牌已出矣。
幕客則極口狂呼怪事。
高元聞變,推案起,倉皇下令開隊,則敵兵已布通衢踞藥庫矣。
将士皆挾空槍,無子藥。
既不能戰,詣德将辯論,亦無效,遂被幽署中。
于是德人不折一矢而青島非複中國有矣。
事後,高元疊電總署,謂被德人誘登兵艦,威脅萬端,始終不屈,皆矯飾文過之辭耳。
嗟乎,青島迄今再易主矣。
吾中國亦陵谷變遷,而唯看竹之風,日盛一日。
尤足異者,舊人号稱操雅,亦複未能免俗。
群居終日,無複氣類之區别,則此風伊于胡底也。
俯仰陳迹,感慨系之矣。
宜興許午樓囑審定其尊人《木民漫筆》,泰半詩話及異聞,間涉災祥果報之說,關系掌故者絕少。
茲節錄數事如左: 壽陽相國祁文端易箦日,胸微溫,越六日複蘇,索筆題詩雲:“聖駕臨軒選異才,八方平靖物無災。
上元世業十年後,自有賢豪應運來。
” 長白青墨卿督學江蘇,無名氏制聯雲: “白旗丁偏心真可怕,青瞎子無目不成睛。
”頗工,然非實錄。
青公鑒衡殊允也。
周迪号藕塘,鄉試薦卷,以“心腹腎腸”,為滿洲某公所黜,曰醫書不可入文。
曹鐵香太中朝考以“蕰”字見抑,鐵香詩雲:“禦頒詩韻從頭檢,蕰字何曾作蘊書。
” 楚某貴人,蚤歲不善治生,箪飄屢空,高尚其志,不受嗟來之食。
有戚某官江蘇,往探,兼為山水之遊。
抵金陵,其戚早引歸。
資用既罄,幸逆旅主人不甚索逋,且時來就談,曰:“相君之貌,非久困風塵者。
”因教以蔔,設肆于店門,日用粗給無赢餘。
開年首春,主人緻酒曰:“今歲值大比,請複理舊業。
”主人日來勸讀,若師保,端陽後餞行,赆白金三十兩。
貴人歸而舉于鄉。
次年成進士,入翰林,即郵書報主人而未得達。
後十數年,貴人總制兩江,微服訪之,主人老不複識客。
久之始悟,握手如平生歡。
出酒同飲,貴人徐告之故。
主人驚起欲拜,貴人捺令坐曰:“貧賤交勿拘形迹。
”遂邀主人為食客。
甚長子固營卒,旋擢守備;次子略識字,為納資得縣丞,官于浙,後至司馬。
漚尹言,朱九江有猶子酷嗜錢。
一日,九江謂之曰:“錢之為物,有何佳處,汝顧愛之若是?”猶子者亦請問九江曰:“錢之為物,有何不佳處,叔顧不愛之若是?”斯言饒有哲理,猶子者亦複不凡。
因憶吾鄉桂林,清議絕可畏。
舍兄東橋所居,距吾廬不數武,某日向夕詣兄,值盛暑,未易長衣。
甫出門,遇一友,遽诃餘曰:“汝何故着短衣出門?”餘亦笑诘之曰:“汝何故着長衣出門?”當時此友,竟急切不能答也。
餘年十三四,不知詩為何物,辄冒昧屢為之,有句雲:“薄酒并無三日醉,寒梅也隔一窗紗。
”姊丈蔣君梓材,見而誡之曰:“童子學詩,胡為是衰飒語?”因舉似其近作,句雲:“有酒且拌今夕醉,好花不斷四時春。
”自謂興會佳也。
讵蔣君不數年即下世,餘雖坎廪無成,然而垂垂老矣。
因憶及诃餘之友,牽連記之。
蔣君雅人,其規我,其愛我也。
近人某氏撰野乘,有“某太史遺事”兩則。
某太史者,故相國某之館賓也。
相國晚節不可道,方隆盛時,則◇然講學家也。
太史貌理學迎合之,其遺事野乘殊未備。
相國邸第,在前門内東城根,太史寓所在前門外西河沿,相距非甚遠,而亦未為甚近。
太中固英年,堂上猶具慶,自到館已還,下榻相國邸,每日授讀餘閑,必回寓省親一次。
往還時間,不差繭發。
且無論寒暑風雨,必步行不乘車,相國以是益重之。
而不知其去時,出相邸數武即顧車;回時,未至相邸數武,僅舍車而徒。
且未必果回寓,即回寓,亦未必非别有所為也。
太史尊人近耄耋,患失明。
一日,太史夫人炙牛脯,雜紫蘭丹椒,芬馨撲鼻觀。
尊人問焉,且曰:“幸分而翁一杯羹也。
”适太史省親在寓,則對曰:“吾家近戒食牛犬,安有是?其殆東鄰殺牛乎?”太史以相國奧援,入清秘堂,京察一等,出守大郡。
嘗語友人曰:“居官要訣,唯穩、冷、狠三字。
”友人徐曰:“其如别有三字,不能兼顧何?”曰:“何也?”曰:“君、親、民也。
”太史愠甚,而無如何。
先是,太史之捷于鄉也,年甫十七,其尊人持重特甚,囑一老仆衛之北行。
老仆者,與太史尊人年相若,其尊人幼年入塾時,仆即為僮伴讀者也。
其行也,以仲冬,由東大道遵陸。
當是時,風氣猶未甚開,視航海猶畏途也。
太史為節費計,與友人共賃一車,而命老仆徒步以從,風雪長途,踉跄曆十八站。
甫抵都門,仆以積勞病殁,太史夷然,薄斂叢葬之而已。
太史自應童子試,至于散館考差,皆出手得廬,未嘗枉抛心力。
年未三十,一麾出守,東南繁富,宦橐甚充,其福命誠加人一等。
國變以後,不聞消息。
意者,坐擁厚資,優遊林下矣。
有清一代,滿大臣昏庸陋劣,見于載籍,不勝偻指。
定遠方子嚴《蕉軒随錄》所記一事,尤為奇絕。
雍正間,陝西巡撫西琳接見僚屬,有二裁縫旁坐縫衣,不但司道恭輯,二裁縫穩坐,至府廳以下,或長跪白事,二裁縫穩坐如故,凡地方緊要事事件,一一聽聞。
大小官員,莫不駭異。
見陝西糧鹽道杜濱奏折。
意者,滿人好修飾邊幅,雖苛其中之所有,而于章身之具,務求熨帖安詳。
茲事非裁縫不辦,宜其待之有加禮也。
雖然,若西琳者,殆猶有質直之風焉。
優禮裁縫,即不妨令衆人見之,以視工于掩着,貌為尊嚴,而其中不可問者,猶為襟懷坦白已。
滿大臣轶事,尤有絕可笑者。
乾隆季年,山東巡撫國泰年甫逾冠,玉貌錦衣。
在東日,酷嗜演劇,适藩司于某,亦雅擅登場,嘗同演《長生殿》院本。
國去玉環,于去三郎,演至“定情窺浴”等出,于自念堂屬也,過◇亵或非宜,弄月嘲花,略存形式而已,讵舞餘歌阕。
國莊容責于曰:“曩謂君達士,今而知迂儒也。
在官言官,在戲言戲,一關目,一科诨,戲之精神寓焉。
苟非應有盡有,則戲之精神不出,即扮演者之職務未盡。
君非頭腦冬烘者,若為有餘不敢盡,何也?”于唯唯承指。
繼此再演,則形容盡緻,唐突西施矣。
國意殊惬,謂循規赴節,當如是也。
其後國為禦史錢南園所劾,旋解任去,而鵲華明湖間,猶有流風餘韻,令人低徊不置雲。
光緒朝,江西巡撫德馨酷嗜聲劇,優伶負盛名者,雖遠道必羅緻之。
節轅除忌辰外,無日不笙歌沸地也。
新建令汪以誠者,有能吏名,專為撫轅主辦劇政,即俗所謂戲提調也。
邑署中事無大小,悉付他員代之。
是時贛人為制聯曰:“以酒為緣,以色為緣,十二時買笑追歡,永夕永朝酣大夢;誠心看戲,誠意聽戲,四九旦登場奪錦,雙麟雙鳳共銷魂。
”額曰:“汪洋欲海。
”四九旦、雙麟雙鳳,皆伶名也。
稍後,柯逢時撫粵西,頗不洽輿情。
無名氏制聯雲:“逢君之惡,罪不容于死;時日曷喪,予及女偕亡。
”額曰:“執柯伐柯。
”兩聯額皆嵌姓名同格,粵聯集句尤渾成。
道光時,浙江巡撫烏某莅任有年,唯留意海塘工程及考試書院二事,浙人作對譏之曰:“畢生事業三書院,蓋世功名一海塘。
”康熙朝,商丘宋牧仲撫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