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殉焉。
方芷生歸楊龍友,勸龍友殉節。
陳退庵《秦淮雜詠》有雲:“勸郎殉國全忠義,更有當年方芷生。
”葛嫩,字蕊芳,歸桐城孫克鹹。
江上之變,克鹹移家雲間,間道入閩,授監中丞楊文骢軍事,兵敗被執,并縛嫩。
主将欲犯之,嫩不從,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将手刃之。
克鹹見嫩抗節死,乃大笑曰:“孫三今日仙登矣。
”亦被殺,何舊曲之多烈媛也。
意者,明之季年,士大夫敦尚氣節,一時眉妩西家,燕支南部,舞餘歌阕,多聞忠義憤發之談,有以潛移默化于不覺耶。
秦淮校書王翹雲嘗以舌血染絹素,贈汪紫珊。
松壺道人仿《桃花扇》故事加點綴焉。
郭頻伽、陳竹士并有詞紀之。
陳退庵《後秦淮雜詠》雲: 畫筆空勞點染工,尚留餘恨在春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羅巾一撚紅。
睢陽殺妾,後人或議其忍,不圖後世,乃有仿而行之者。
甘文焜,遼東人,康熙十二年為雲貴總督。
吳三桂反,緻書貴州提督李本深,慷慨數千言,約共剿禦,而本深以安順應賊。
甘知貴陽不可守,遂馳下鎮遠,殺其妾以飨士,冀招楚兵扼隘。
而副将姜議先已從賊。
甘知事不可為,乃自缢于吉祥寺。
事聞,贈兵部尚書,谥忠果。
五代時,梁将王彥章以鐵槍稱,雖屢建奇功,跻身将帥,而不令其終。
嘉慶朝,淮甯有張鐵槍,名永祥。
丁巳二月,白蓮教賊婦齊王氏自楚掠豫,勢将南趨襄城葉。
賊五千人,張以鄉兵三百,破之于盧氏。
賊遂潰竄秦蜀間,而中州無賊矣。
當事者給張把總銜,棄之而去。
又十年,儀征文達阮公撫河南,乃羅緻麾下。
洎文達再撫浙,命從行,教習溫甯營槍法。
文達内召,張送别至儀征,乃應儀征知縣屠孟昭之聘,捕縛蔣光鬥等若幹人置諸法,皆十餘載漏網之戎首也。
其它渠枭積滑,擒治略盡。
張諸技皆長,而槍法尤絕,其人則恂謹若書生,忠信出于天性。
大興舒立人賦詩贈之,當是時,蓋猶在儀征縣署也。
夫王鐵槍見用而非其時,張鐵槍懷才而不見用,其為不盡其才,一也。
夫張鐵槍挾不可一世之慨,落拓風塵,至樂為儀征縣令之用,若猶有知己之感然,讵不重可悲夫。
光緒戊子,滿洲文鏡堂以潼商道兼權陝西巡撫。
越十年,戊戌在川臬任,值将軍出缺,總督藩司,均新簡,未到任,文又得護督篆。
向來臬司首道,護理督撫,亦事之常,無足異者。
惟至于再則僅見,亦遇合之奇也。
某督部初莅任,凡候補道禀見,延入廳事,必令先寫履曆呈閱,然後出見。
某道員曾榷鹽綱,所寫履曆于鹽字鹵中之四點,布置不勻,幾不成字。
無名氏作詩嘲之雲: 鹽差原不是鹽差,鹵莽塗成草草鴉。
一個臣兮猶簡便,何如點爾怪紛拿。
毫揮苦恨歪田窄,汗出應沾半面麻。
屬吏風流喬太守,鴛鴦簿上也交加。
光緒乙未、丙申間,張文襄權江督,幕僚多才俊。
值幕春佳日,觀察數公相約踏青,訪随園故址,谒簡齋先生墓,七姬墓亦在焉。
随園大門外有石碣,刻王夢樓先生撰序,姚姬傳先生題名,或摩挲憑吊久之。
歸途集顧石公寓園,縱談遊事,石公亦秣陵耆宿也。
某觀察者夙有通才之目,席間謂石公曰:“袁公七姬,其一姓姚,頃見石碑上有姚姬傳字樣。
此傳公曾讀過否?”否公瞠目不能答,越日而此事乃盛傳白下。
曩餘少時,往往于行用制錢中得古小平錢佳品,如平當五铢,永安五铢,二面幹封泉寶,二面天啟之類,占畢之餘,以為至樂。
自銅元盛行,孔方戢影,此樂不複可得。
比閱某官書有雲:“廣東雷州府向來行用古錢。
”就令其說信然,今亦未必然矣。
曩寓京師,于廠肆得舊鈔三冊,皆考論金石書畫之作,太半未經刻行。
内有潘文勤與諸侄論書數葉,老輩風趣,流露于楮墨之表,茲錄一則如左。
天涼後,吾欲令侄輩看吾寫大字。
凡此七人,吾當各為寫一扁一對一屏,須用碏箋、白碏黃碏均可,勿用生紙,紙由尊處備,墨由尊處研,若伺候則兄帶人來。
蓋尊處人,向不慣伺候寫字。
兄寫字易怒,如《儒林外史》末卷,季君一怒,則不能寫。
雖在懋勤殿寫字,亦未嘗改乎此度,而太監等亦服者。
蓋伺候三十年,深知之也。
若不知者,越巴結,越怒,則一字亦不能寫。
吳人自以為機靈,其實大愚也,但能放膽作契耳,此外何能哉!侄輩小字可以言說,大字必須目睹,乃能得其旨也。
雖不必好,亦勝于盲人瞎寫焉。
若不須,則亦不必,兄非以此求售。
侄輩即能書,亦無用,人之勳名不在書,且亦貤封不到我。
《闆橋雜記》雲:“劉元佻達輕盈,有一過江名士與之同寝,元避面向裡帷,不與之接。
拍其肩曰:‘汝不知我為名士耶?’元轉面曰:‘名士是何物,值幾文錢耶?’相傳以為笑。
”臯蘭朱香孫《瞑庵二識》雲:“某官素惡名士,嘗曰:‘名士名士,能辟谷乎?’餘聞之,戲為詩曰:‘名士原無辟谷方,貴人休替達人忙。
冰山我有天公在,勝似人家沈部堂。
’”同一鄙夷名士之言,受之美人可忍,聞之俗吏不可耐,彼拍肩人,博得劉元一轉面,甯非幸乎。
純廟晚年,每多忌諱。
當修幹清宮上梁之日,預敕奏事處:“是日凡直省章奏,不必進呈。
”蓋恐有觸忌語也。
時和├管奏事處,獨進直隸總督一折,折中皆吉祥事,督臣梁肯堂也。
即日和與梁皆蒙嘉獎。
和之揣摩迎合,大率類此。
庚寅正月某日,中班入直,過廠肆東火神廟,匆匆入内浏覽。
見地攤有篆隸書一冊,用極精竹紙,間黏高麗箋。
篆徑不逾四分,隸稱是。
所書或古文一段,或陶詩、杜詩一二首,必兩段相同,後段末署“臣汪由敦書”,前段蓋宸翰也。
議定價五金,約翌日往取,因未攜資,又不能返寓,迨下直則向夕矣。
明日以午前往,甫抵廟門,值常熟相國自内出,手攜此冊,詢其價,則十金矣。
常熟行走毓慶宮,購此冊以進呈,甚為得體也。
缪嘉蕙,字素筠,雲南人,善篆隸書,尤工畫。
歸于陳,早孀。
光緒十五年五月四日,奉特宣入儲秀宮,供奉繪事。
庚子西幸,随駕至長安,仍居宮中。
太後幾暇無事,辄召入寝宮,賜坐地上,閑論今古。
内監皆稱為缪先生。
有兄嘉玉,由舉人教習某官學,期滿可得知縣,嘉蕙為言不勝外任,冀特予京秩,讵竟以教職用。
未幾,入資為内閣中書舍人,事在壬辰、癸巳間。
嘉蕙随駕至秦,有侄留滞北都,侄婦年二十餘,嘉蕙攜以自随,居于太後寝宮東偏小室中,終日不得出戶。
嘉蕙參承禁闼,入陪清宴,出侍宸遊,垂二十餘年,國變後不聞消息矣。
有《供奉畫稿》,武進屠寄為之叙。
大凡中人以上之姿,大都具有慧根焉。
能善葆其清氣,涵養其性靈,可以通于神明,彰往察來,而知變化之道。
吳縣潘功甫舍人,文恭冢子,值文恭當國,深自
方芷生歸楊龍友,勸龍友殉節。
陳退庵《秦淮雜詠》有雲:“勸郎殉國全忠義,更有當年方芷生。
”葛嫩,字蕊芳,歸桐城孫克鹹。
江上之變,克鹹移家雲間,間道入閩,授監中丞楊文骢軍事,兵敗被執,并縛嫩。
主将欲犯之,嫩不從,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将手刃之。
克鹹見嫩抗節死,乃大笑曰:“孫三今日仙登矣。
”亦被殺,何舊曲之多烈媛也。
意者,明之季年,士大夫敦尚氣節,一時眉妩西家,燕支南部,舞餘歌阕,多聞忠義憤發之談,有以潛移默化于不覺耶。
秦淮校書王翹雲嘗以舌血染絹素,贈汪紫珊。
松壺道人仿《桃花扇》故事加點綴焉。
郭頻伽、陳竹士并有詞紀之。
陳退庵《後秦淮雜詠》雲: 畫筆空勞點染工,尚留餘恨在春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羅巾一撚紅。
睢陽殺妾,後人或議其忍,不圖後世,乃有仿而行之者。
甘文焜,遼東人,康熙十二年為雲貴總督。
吳三桂反,緻書貴州提督李本深,慷慨數千言,約共剿禦,而本深以安順應賊。
甘知貴陽不可守,遂馳下鎮遠,殺其妾以飨士,冀招楚兵扼隘。
而副将姜議先已從賊。
甘知事不可為,乃自缢于吉祥寺。
事聞,贈兵部尚書,谥忠果。
五代時,梁将王彥章以鐵槍稱,雖屢建奇功,跻身将帥,而不令其終。
嘉慶朝,淮甯有張鐵槍,名永祥。
丁巳二月,白蓮教賊婦齊王氏自楚掠豫,勢将南趨襄城葉。
賊五千人,張以鄉兵三百,破之于盧氏。
賊遂潰竄秦蜀間,而中州無賊矣。
當事者給張把總銜,棄之而去。
又十年,儀征文達阮公撫河南,乃羅緻麾下。
洎文達再撫浙,命從行,教習溫甯營槍法。
文達内召,張送别至儀征,乃應儀征知縣屠孟昭之聘,捕縛蔣光鬥等若幹人置諸法,皆十餘載漏網之戎首也。
其它渠枭積滑,擒治略盡。
張諸技皆長,而槍法尤絕,其人則恂謹若書生,忠信出于天性。
大興舒立人賦詩贈之,當是時,蓋猶在儀征縣署也。
夫王鐵槍見用而非其時,張鐵槍懷才而不見用,其為不盡其才,一也。
夫張鐵槍挾不可一世之慨,落拓風塵,至樂為儀征縣令之用,若猶有知己之感然,讵不重可悲夫。
光緒戊子,滿洲文鏡堂以潼商道兼權陝西巡撫。
越十年,戊戌在川臬任,值将軍出缺,總督藩司,均新簡,未到任,文又得護督篆。
向來臬司首道,護理督撫,亦事之常,無足異者。
惟至于再則僅見,亦遇合之奇也。
某督部初莅任,凡候補道禀見,延入廳事,必令先寫履曆呈閱,然後出見。
某道員曾榷鹽綱,所寫履曆于鹽字鹵中之四點,布置不勻,幾不成字。
無名氏作詩嘲之雲: 鹽差原不是鹽差,鹵莽塗成草草鴉。
一個臣兮猶簡便,何如點爾怪紛拿。
毫揮苦恨歪田窄,汗出應沾半面麻。
屬吏風流喬太守,鴛鴦簿上也交加。
光緒乙未、丙申間,張文襄權江督,幕僚多才俊。
值幕春佳日,觀察數公相約踏青,訪随園故址,谒簡齋先生墓,七姬墓亦在焉。
随園大門外有石碣,刻王夢樓先生撰序,姚姬傳先生題名,或摩挲憑吊久之。
歸途集顧石公寓園,縱談遊事,石公亦秣陵耆宿也。
某觀察者夙有通才之目,席間謂石公曰:“袁公七姬,其一姓姚,頃見石碑上有姚姬傳字樣。
此傳公曾讀過否?”否公瞠目不能答,越日而此事乃盛傳白下。
曩餘少時,往往于行用制錢中得古小平錢佳品,如平當五铢,永安五铢,二面幹封泉寶,二面天啟之類,占畢之餘,以為至樂。
自銅元盛行,孔方戢影,此樂不複可得。
比閱某官書有雲:“廣東雷州府向來行用古錢。
”就令其說信然,今亦未必然矣。
曩寓京師,于廠肆得舊鈔三冊,皆考論金石書畫之作,太半未經刻行。
内有潘文勤與諸侄論書數葉,老輩風趣,流露于楮墨之表,茲錄一則如左。
天涼後,吾欲令侄輩看吾寫大字。
凡此七人,吾當各為寫一扁一對一屏,須用碏箋、白碏黃碏均可,勿用生紙,紙由尊處備,墨由尊處研,若伺候則兄帶人來。
蓋尊處人,向不慣伺候寫字。
兄寫字易怒,如《儒林外史》末卷,季君一怒,則不能寫。
雖在懋勤殿寫字,亦未嘗改乎此度,而太監等亦服者。
蓋伺候三十年,深知之也。
若不知者,越巴結,越怒,則一字亦不能寫。
吳人自以為機靈,其實大愚也,但能放膽作契耳,此外何能哉!侄輩小字可以言說,大字必須目睹,乃能得其旨也。
雖不必好,亦勝于盲人瞎寫焉。
若不須,則亦不必,兄非以此求售。
侄輩即能書,亦無用,人之勳名不在書,且亦貤封不到我。
《闆橋雜記》雲:“劉元佻達輕盈,有一過江名士與之同寝,元避面向裡帷,不與之接。
拍其肩曰:‘汝不知我為名士耶?’元轉面曰:‘名士是何物,值幾文錢耶?’相傳以為笑。
”臯蘭朱香孫《瞑庵二識》雲:“某官素惡名士,嘗曰:‘名士名士,能辟谷乎?’餘聞之,戲為詩曰:‘名士原無辟谷方,貴人休替達人忙。
冰山我有天公在,勝似人家沈部堂。
’”同一鄙夷名士之言,受之美人可忍,聞之俗吏不可耐,彼拍肩人,博得劉元一轉面,甯非幸乎。
純廟晚年,每多忌諱。
當修幹清宮上梁之日,預敕奏事處:“是日凡直省章奏,不必進呈。
”蓋恐有觸忌語也。
時和├管奏事處,獨進直隸總督一折,折中皆吉祥事,督臣梁肯堂也。
即日和與梁皆蒙嘉獎。
和之揣摩迎合,大率類此。
庚寅正月某日,中班入直,過廠肆東火神廟,匆匆入内浏覽。
見地攤有篆隸書一冊,用極精竹紙,間黏高麗箋。
篆徑不逾四分,隸稱是。
所書或古文一段,或陶詩、杜詩一二首,必兩段相同,後段末署“臣汪由敦書”,前段蓋宸翰也。
議定價五金,約翌日往取,因未攜資,又不能返寓,迨下直則向夕矣。
明日以午前往,甫抵廟門,值常熟相國自内出,手攜此冊,詢其價,則十金矣。
常熟行走毓慶宮,購此冊以進呈,甚為得體也。
缪嘉蕙,字素筠,雲南人,善篆隸書,尤工畫。
歸于陳,早孀。
光緒十五年五月四日,奉特宣入儲秀宮,供奉繪事。
庚子西幸,随駕至長安,仍居宮中。
太後幾暇無事,辄召入寝宮,賜坐地上,閑論今古。
内監皆稱為缪先生。
有兄嘉玉,由舉人教習某官學,期滿可得知縣,嘉蕙為言不勝外任,冀特予京秩,讵竟以教職用。
未幾,入資為内閣中書舍人,事在壬辰、癸巳間。
嘉蕙随駕至秦,有侄留滞北都,侄婦年二十餘,嘉蕙攜以自随,居于太後寝宮東偏小室中,終日不得出戶。
嘉蕙參承禁闼,入陪清宴,出侍宸遊,垂二十餘年,國變後不聞消息矣。
有《供奉畫稿》,武進屠寄為之叙。
大凡中人以上之姿,大都具有慧根焉。
能善葆其清氣,涵養其性靈,可以通于神明,彰往察來,而知變化之道。
吳縣潘功甫舍人,文恭冢子,值文恭當國,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