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燈
以自取矣。

    又鹹豐朝,某學使以試題割裂褫職。

    其最觸忌諱者,嘗試某屬,以“賢聖之君六”為題。

    其它題雖割裂,罪猶不至褫職也。

     南陽铨部刻《雙梅景闇叢書》,首列異書三種,曰《素女經》,曰《玉房秘訣》,附《玉房指要》,曰《洞玄子》,皆絕豔奇麗之文。

    求之古人,非庾、鮑以次克辦,而至理所寓,尤玄之又玄,通乎天人性命之故,合大《易》微言、《黃庭》内景而一以貫之,其殆庶幾乎。

    刻成,以贈某尚書,尚書語人曰:“南陽之才信美,獨惜其不莊耳。

    ”南陽之友聞之曰:“不莊者見之謂之不莊。

    ”曩餘得見是書于十建齋,求之南陽,至于再三,弗可得也。

     曩閱各說部,見百文敏菊溪轶事三則。

     其一雲:總制江南時,閱兵江西,胡果泉中初與之宴,百嚴厲威肅,竟日無言。

    自中丞以下莫不震懾。

    次日再宴演劇,有優伶荷官者舊在京師,色藝冠倫,為百所昵。

    是日承值,百見之色動,顧問:“汝非荷官耶,何以至是?年稍長矣,無怪老夫之鬓皤也。

    ”荷官因跪進至膝,作捋其須狀,曰:“太師不老。

    ”蓋依院本貂婵語。

    百大喜,為之引滿三爵,曰:“爾可謂荷老尚餘擎雨蓋,老夫可謂菊殘猶有傲霜枝矣。

    ”荷官叩謝,是日,四座盡歡。

    核閱營政,少所推劾。

     其二雲:有女伶來江甯,在莫愁湖亭演劇,聞者若狂,皆走相告。

    公饬縣令驅之出境,并占一絕示僚屬雲: 宛轉歌喉一串珠,好風吹出莫愁湖。

     誰教打槳匆匆去,煮鶴焚琴笑老夫。

     其三雲:乾隆五十八年,公陳臬浙江,李曉園河帥知杭州府,兩公皆漢軍,甚相得也。

    忽以事龃龉,李大愠,至一月不禀見,告病文書已具矣。

    時屆伏暑,公遺以扇,并書一詩,有句雲:“我非夏日何須畏,君似清風不肯來。

    ”李見詩釋然,遂相得如初。

     閑嘗綜而論之,其第二事,若與第一事相反,其實無足異也。

    一則春明夢華,偶然之枨觸;一則憲司風紀,當然之維持。

    而且禁令之具,即寓風雅之贻,其于道德齊劄,庶乎近焉。

    其第三事,尤為溫厚和平,非挽近巨公所及。

    嘗謂“薄俗”二字相連,“厚雅”二字亦相連,不雅不能厚也。

    文敏之為人,要不失為賢者,風趣亦複爾爾。

     滇、黔、蜀、粵各土官,娶妻以五色璎珞盛印為聘,過門時懸之項下,謂之挂印夫人。

    娶後印即掌于其妻,呼為護印夫人。

    築高樓以居之,曰印樓。

    民間稅契,例價千錢外,折錢百五十,名印色錢,護錢夫人之花粉錢也。

    光緒朝,兩淮都轉某公,其先官漢黃德道。

    某年,道署不戒于火,時夜逾半,而覺察又甚遲,振臂一呼,熊熊者燭霄漢矣。

    群驚起睡夢中,太半索褲履弗及。

    其文孫甫周歲,由乳媪倒抱而出,其匆遽可想。

    當是時,火正熾于上房,親丁畢集于大堂,查點未竟。

    俄幕府某君疾趨至,問印救出否,衆無以應,都轉惶急不知所雲。

    蓋印若被毀,則處分彌重也。

    先是,都轉長公子娶于延陵,有媵婢豔而慧,亸袖低鬟,辄顧影自負,謂必不久居人下也。

    是日以印故,自都轉已下,舉相觑無策,則亭亭自衆中出,近都轉立,從容出印懷袖中,莊肅而奉上之,黃袱宛然,芗澤溫香,微聞鼻觀。

    都轉喜極,若無可為之獎藉者,第高舉其印,以示衆人,其為欣慰,殆并未熄之火,而亦忘之。

    凡所損失,一切金玉錦繡,耳目玩好,微塵視之弗若矣。

    錢塘某尚書,都轉兒女姻也。

    方枋樞要,道署之火,印與大堂皆未毀。

    樞臣複為之地,僅予薄譴。

    未幾,擢都轉兩淮,而昔者護印之功人,始猶肅抱衾稠,繼且榮膺珈服。

    蓋都轉久虛嫡室,至是竟敵體中閨。

    其後數舉丈夫子,皆成立,女亦作嫔名門,每年都轉攬揆之晨,祝百齡,稱雙壽,以及元辰令節,舞彩稱觞,延陵少夫人,當然領子婦班行,不能獨異,亦無可如何也。

    揚人士作《護印緣》院本事張其事,謂夫以護印得夫人,非尋常護印夫人比。

    夫人性慷慨,樂施予,禦下以寬,而内政殊井井,持滿戒溢,絕無驕奢侈靡之習。

    飛上枝頭變鳳凰,要亦其德有以緻之。

    其護印一節,《參同契》所謂神明告人,心靈自悟,偶然而非偶然也。

     清之季年,财政紊亂。

    如某省官報局、某省官書局皆冗散之尤,而虛糜絕巨,弊窦甚多。

    往往盤踞數年,因而緻富者有之。

    某太守起家翰林,為某省官書局總辦,而總纂則某紳也。

    一日,某書刻成,呈樣本于總辦,甫幡◇,見第一卷弟字,不作“第”,遽加寸許紅勒,并于書眉批“白字”二字。

    總纂大愠,白之中丞。

    中丞不得已,改委某守某府厘金局總辦。

    約計每歲所入,視官書局相差五千金,總笑語局員曰:“俗雲,一字值千金。

    今吾一白字,乃竟值五千金耶。

    ” 托活洛忠敏官霸昌道時,有直隸順德府知府重陽谷,與端午橋作對,天然巧合。

    又歪、扁二字,昔人以狀隸書者,或以對忠敏之名,亦工。

     靈岩畢公撫陝,孫淵如居幕府。

    淵如素狂,靈岩實能容之。

    然亦有時匡正靈岩,非唯阿取容而已。

    有長安生員某,揭鹹陽生員某僞造妖書,結黨謀逆,已捕置獄中矣,并搜獲妖書及名冊,刑幕縱臾窮治之,将興大獄。

    淵如聞有妖書,約洪稚存同往,就請假觀,則皆剽襲佛門福利之說,為誘脅箕斂計,并無悖逆字樣,名冊乃編造門牌底稿也。

    時方隆寒,爐火甚熾,二公出其不意,遽雜燒之。

    刑幕以白中丞,中丞坦然,事竟冰釋。

     嘉慶朝,四川簡州牧宋霭若,佚其名。

    有積案猾賊,不畏嚴刑,以不能得其實事,乃于公案取錦箋十幅,詩韻一部,前列四役,旁侍一童,以訊賊事。

    賊無言,先作絕句二首。

    再訊之,賊無言,繼作五七律各一首;又訊之,賊無言,乃作短古一首。

    賊竟無言,更作長七古一首,朗誦不已。

    遂不複訊賊。

    時漏已三轉,役倦如醉,童癡如木,而賊不覺泣下,自言賊不畏嚴而畏清也,乃具言所事。

    大興舒立人作《折獄篇》,而為之序如此。

    餘意此案得其情實信有之,此賊殆意氣豪邁者,靜夜聞咿喔聲,其為不可耐,有甚于桁楊刀鋸,故不惜傾吐底裡,藉免目前之◇厄,安所謂不畏嚴而畏清者,且公案吟詩,亦何與于清也。

     錢塘陳退庵《熙道堂詩.題李香小影序》雲:“丙寅冬日,梅庵宮保勘河雲梯關,于安東行館壁間得明李香小影,寫在聚頭扇面上。

    長身玉立,着澹紅衣,碧襦,白練裙。

    圖中梅樹二,映以奇礓。

    憑梅伫立,眉宇間有英氣恨色。

    ”後署“辛卯四月,為香君寫照”。

    款曰“洛生”,印曰“馬振”。

    按:餘澹心《闆橋雜記》雲:“李香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調笑無雙,人名之為香扇墜。

    ”澹心贈詩,有“懷中婀娜袖中藏”之句。

    此雲身軀短小,彼雲長身玉立,讵初時嬌小,後乃苗條耶?辛卯香君年約十九二十。

     柳如是勸錢牧齋殉節,牧齋不聽。

    牧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