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光緒初元,以曾惠敏言,選派部員傅雲龍、缪佑孫等出洋遊曆。
丁醜歸國,雲龍、佑孫各着有日記,可資考鏡。
佑孫階主事,遊曆俄國。
甫抵俄境,谒某總督,已出見矣,忽返身入,遣侍者語翻譯曰:“此人戴白頂,官太小,我見之何為?曩吾在中國,見金将軍執水煙桶之侍者,亦皆戴白頂矣。
”翻譯為辯明:“此人之白頂,系由考試得來,與金将軍之侍者之白頂,迥乎不同。
”乃複出見。
語次,猶屈以屈在下位,為佑孫惜。
蓋當時交通未久,吾中華制度文為,外人猶未深知也。
張文襄督鄂時,提倡學堂不遺餘力。
某年,某學堂行畢業禮,ト省官僚、各學堂教員、學生畢集。
某書院監督、粵人太史某特制長篇訟詞,道揚盛美,令畢業學生劉某朗誦之,環而肅聽者數百人,雖咳唾弗聞也。
誦甫畢,忽有狂生某,應聲續曰:“嗚呼哀哉,尚飨。
”聞者莫不駭笑,群集視于發聲之一隅。
頃之,亟斂笑收視,肅立如初。
某監督則艴然變色者久之。
唯文襄夷然自若,若充耳不聞者,亦未嘗旁瞬也。
常熟翁叔平相國,少時由監生應鄉試。
某年,同潘文勤典試陝西,内廉正副考官分住東西房,每日同在堂上閱卷。
至第三日,叔平曰:“吾明日在房閱卷,不到堂上矣。
”文勤問其故,叔平曰:“君閱卷,見不佳者,則曰:‘此監生卷也。
’棄之。
吾亦監生也,豈監生而皆不佳者乎?”相與一笑而散。
明日,仍同在堂上閱卷。
不時許,文勤見不佳者,又如昨者之言矣。
老輩真率,不斤斤于世故,風趣可想。
鹹豐軍興,鮑忠壯超本胡文忠部曲,其鄉人李申甫,曾文正門人也,薦之于文正。
未幾,由文忠給咨,率所部,詣文正大營。
初進見,文正以兩營相屬。
鮑少之,退而言于李曰:“曩胡帥之遇我也,推心置腹,視諸将佐有加。
兵若幹,饷若幹,凡吾陳乞,不吾稍靳也。
吾兵有功,則賞赍随頒;有疾,則醫藥立至。
吾乏衣甲,帥解衣衣我;我阙鞍馬,帥易騎騎我。
以是感激,遂許吾帥以馳驅,而所向亦往往克捷。
今吾觀曾帥,未若胡帥之待人以誠也。
且兩營何能為役?君愛我,速為我辦咨文,願仍歸胡帥。
”李溫語慰勸之,為言于文正。
文正曰:“鮑某未有橫草之勞,何遽嫌兵少?姑先帶兩營,傥稍着成效,雖十倍之,吾何吝?”李再三言之,乃得加一營,覆于鮑,且語之曰:“吾帥待人,未遽不如胡公。
公獨初至,未款洽耳。
姑少安,觀其後。
”鮑僅不言去,意殊未慊也。
明日,文正招鮑飲,文正嗜肚脍,宴客則設肚脍,佐以家常雞鹜而已。
席間,鮑首座,屢以兵少為言。
文正辄曰:“今日但鬯飲,勿言兵,且食肚脍。
”于是舉杯相屬,殷懃勸進,鮑竟不得複言。
退而又謂李曰:“曩胡帥宴我,皆盛馔,列珍羞。
甯為口腹之欲,禮意重也。
吾非孟嘗食客,彈铗歌無魚者,而顧以肚脍屢勸進,殆所謂大烹養賢者非欤?幸則晤對,又不令布胸臆。
仆武夫,性忼爽,安能郁郁久居此。
君愛我,速為我辦咨文,願仍歸胡帥。
”李又慰勸之,至于舌敝唇焦,而去住之間,鮑猶徘徊歧路也。
俄警報至,賊攻撲某城急,文正檄鮑赴援,竟全勝以歸。
文正亟獎藉之,立加數營,禮貌優異。
自是,始絕口不言去,而文正亦倚之如左右手矣。
其後,文正克複金陵,論功行賞,鮑忠壯與彭剛直未得膺五等之榮。
後人滋遺議焉,謂夫當日者,苟無剛直水師及忠壯遊擊之師,則金陵之克複,或猶需以歲時也。
挽聯之作,有措詞極難得體者。
曾文正挽其門生某婦雲:“得見其夫為文學侍從之臣,雖死何恨;側聞人言于父母昆弟無間,其賢可知。
”語莊而意赅,斯為合作。
道光壬寅,海氛不靖。
弈山以靖逆将軍駐廣東,弈經以揚威将軍駐浙江,擁兵自衛,久而無功。
二弈,兄弟也。
時浙撫劉韻珂竭蹷籌防,畢殚心力,輿論翕然。
浙人某制聯雲:“逆不靖,威不揚,兩将軍難兄難弟;波未甯,海未定,一中丞憂國憂民。
” 友人某君告餘:某年,谒某大府,同見者六人。
有知縣饒某與焉,昔為大府幕僚,今選安徽池州府屬某縣者也。
坐間,各問對數語。
次及饒,問何日赴任,則鞠躬對曰:“卑職情願伺候大帥,不願到任,專候大帥分示,求大帥栽培,不作赴任之想,故尚未有期也。
”。
頃之,六人者皆辭畢,已舉茶送客矣。
饒忽作而言曰:“卑職尚有要話回大帥。
”則又皆坐。
饒乃繼續言曰:“卑職此次投供在京,見日本小田公使,渠佩仰大帥甚至。
”大府辄曰:“渠佩仰我者何也?”饒于是曆舉興學、練兵、理财、外交各大政,洋洋灑灑,舌本瀾翻,其辭不能殚述。
大府為之掀髯笑樂,歡惬而散。
某君出而詫駭者久之,謂夫某大府,信非不學錄錄者,而顧可罔非其道若是,所謂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非耶。
好腴惡直,賢直不免,而況其下焉者耶。
唐人飲酒貴新不貴陳。
白居易詩:“綠蟻新醅酒。
”儲光羲詩:“新豐主人新酒熟。
”張籍詩:“下藥遠求新熟酒。
”皆以新酒為言。
杜甫詩:“尊酒家貧隻舊醅。
”且于酒非新醅,深緻歉仄。
李白詩:“吳姬壓酒勸客嘗。
”白以飲中仙稱,而嘗吳姬新壓之酒,尤為酒不貴陳之确證。
白又有句雲:“白酒新熟山中歸。
” 康熙朝,舉行鴻博特科,一時俊彩星馳,得人稱盛,乃《鄭寒村集》雲:“時新任台省者,俱補牍續薦,内多勢要子弟。
聞有鴻儒一名,價值二十四兩,遂作《告求舉博學鴻儒》二詩雲: 博學鴻儒本是名,寄聲詞客莫營營。
比周休得尤台省,門第還須怨父兄。
補牍因何也動心,紛紛求薦竟如林。
總然博得虛名色,袖裡應持廿四金。
按:鄭寒村,名梁,字禹湄,慈溪人,黃梨洲弟子,所著見黃集,為受業梨洲已後作,有《曉行》詩最佳,稱為“鄭曉行”。
此二詩雖諷切時事,難免打油釘鉸之诮。
校勘之學,近儒列為專門,非博極群書,而性複沉靜能伏案者不辦。
故遐稽載稽,以武人而多藏書者有之,以武人而能校書者未之聞焉。
餘舊藏《百川書志》二十卷,明古涿高儒子醇撰。
其自序作于嘉靖庚子,有雲:“叨承祖蔭,緻身武弁。
”此武人多藏書者也。
其武人能校書者,唯康熙朝武進士楊恺,儀征人,以文學受特達之知,召入南書房,同蔣文恪、何屺瞻諸名輩校雠書史,時論榮之。
恺後提督荊湖,許登濂作聯贈之雲:“天祿校書名進士,嶽陽持節老将軍。
” 某學使喜割裂試題,某場試兩屠,以“牛未”、“馬皆”為題。
一卷《牛未》題破雲:“物有生于醜者,可以觀其所沖也。
”一卷《馬皆》題破雲:“午與戌合,純乎火局矣。
”并用子平家言,新穎殊絕。
某場,以“鼈生焉”為題。
一卷破雲:“以鼈考生,生真不測矣。
”此場蓋試生員者,破題語涉機鋒,亦出題者有
丁醜歸國,雲龍、佑孫各着有日記,可資考鏡。
佑孫階主事,遊曆俄國。
甫抵俄境,谒某總督,已出見矣,忽返身入,遣侍者語翻譯曰:“此人戴白頂,官太小,我見之何為?曩吾在中國,見金将軍執水煙桶之侍者,亦皆戴白頂矣。
”翻譯為辯明:“此人之白頂,系由考試得來,與金将軍之侍者之白頂,迥乎不同。
”乃複出見。
語次,猶屈以屈在下位,為佑孫惜。
蓋當時交通未久,吾中華制度文為,外人猶未深知也。
張文襄督鄂時,提倡學堂不遺餘力。
某年,某學堂行畢業禮,ト省官僚、各學堂教員、學生畢集。
某書院監督、粵人太史某特制長篇訟詞,道揚盛美,令畢業學生劉某朗誦之,環而肅聽者數百人,雖咳唾弗聞也。
誦甫畢,忽有狂生某,應聲續曰:“嗚呼哀哉,尚飨。
”聞者莫不駭笑,群集視于發聲之一隅。
頃之,亟斂笑收視,肅立如初。
某監督則艴然變色者久之。
唯文襄夷然自若,若充耳不聞者,亦未嘗旁瞬也。
常熟翁叔平相國,少時由監生應鄉試。
某年,同潘文勤典試陝西,内廉正副考官分住東西房,每日同在堂上閱卷。
至第三日,叔平曰:“吾明日在房閱卷,不到堂上矣。
”文勤問其故,叔平曰:“君閱卷,見不佳者,則曰:‘此監生卷也。
’棄之。
吾亦監生也,豈監生而皆不佳者乎?”相與一笑而散。
明日,仍同在堂上閱卷。
不時許,文勤見不佳者,又如昨者之言矣。
老輩真率,不斤斤于世故,風趣可想。
鹹豐軍興,鮑忠壯超本胡文忠部曲,其鄉人李申甫,曾文正門人也,薦之于文正。
未幾,由文忠給咨,率所部,詣文正大營。
初進見,文正以兩營相屬。
鮑少之,退而言于李曰:“曩胡帥之遇我也,推心置腹,視諸将佐有加。
兵若幹,饷若幹,凡吾陳乞,不吾稍靳也。
吾兵有功,則賞赍随頒;有疾,則醫藥立至。
吾乏衣甲,帥解衣衣我;我阙鞍馬,帥易騎騎我。
以是感激,遂許吾帥以馳驅,而所向亦往往克捷。
今吾觀曾帥,未若胡帥之待人以誠也。
且兩營何能為役?君愛我,速為我辦咨文,願仍歸胡帥。
”李溫語慰勸之,為言于文正。
文正曰:“鮑某未有橫草之勞,何遽嫌兵少?姑先帶兩營,傥稍着成效,雖十倍之,吾何吝?”李再三言之,乃得加一營,覆于鮑,且語之曰:“吾帥待人,未遽不如胡公。
公獨初至,未款洽耳。
姑少安,觀其後。
”鮑僅不言去,意殊未慊也。
明日,文正招鮑飲,文正嗜肚脍,宴客則設肚脍,佐以家常雞鹜而已。
席間,鮑首座,屢以兵少為言。
文正辄曰:“今日但鬯飲,勿言兵,且食肚脍。
”于是舉杯相屬,殷懃勸進,鮑竟不得複言。
退而又謂李曰:“曩胡帥宴我,皆盛馔,列珍羞。
甯為口腹之欲,禮意重也。
吾非孟嘗食客,彈铗歌無魚者,而顧以肚脍屢勸進,殆所謂大烹養賢者非欤?幸則晤對,又不令布胸臆。
仆武夫,性忼爽,安能郁郁久居此。
君愛我,速為我辦咨文,願仍歸胡帥。
”李又慰勸之,至于舌敝唇焦,而去住之間,鮑猶徘徊歧路也。
俄警報至,賊攻撲某城急,文正檄鮑赴援,竟全勝以歸。
文正亟獎藉之,立加數營,禮貌優異。
自是,始絕口不言去,而文正亦倚之如左右手矣。
其後,文正克複金陵,論功行賞,鮑忠壯與彭剛直未得膺五等之榮。
後人滋遺議焉,謂夫當日者,苟無剛直水師及忠壯遊擊之師,則金陵之克複,或猶需以歲時也。
挽聯之作,有措詞極難得體者。
曾文正挽其門生某婦雲:“得見其夫為文學侍從之臣,雖死何恨;側聞人言于父母昆弟無間,其賢可知。
”語莊而意赅,斯為合作。
道光壬寅,海氛不靖。
弈山以靖逆将軍駐廣東,弈經以揚威将軍駐浙江,擁兵自衛,久而無功。
二弈,兄弟也。
時浙撫劉韻珂竭蹷籌防,畢殚心力,輿論翕然。
浙人某制聯雲:“逆不靖,威不揚,兩将軍難兄難弟;波未甯,海未定,一中丞憂國憂民。
” 友人某君告餘:某年,谒某大府,同見者六人。
有知縣饒某與焉,昔為大府幕僚,今選安徽池州府屬某縣者也。
坐間,各問對數語。
次及饒,問何日赴任,則鞠躬對曰:“卑職情願伺候大帥,不願到任,專候大帥分示,求大帥栽培,不作赴任之想,故尚未有期也。
”。
頃之,六人者皆辭畢,已舉茶送客矣。
饒忽作而言曰:“卑職尚有要話回大帥。
”則又皆坐。
饒乃繼續言曰:“卑職此次投供在京,見日本小田公使,渠佩仰大帥甚至。
”大府辄曰:“渠佩仰我者何也?”饒于是曆舉興學、練兵、理财、外交各大政,洋洋灑灑,舌本瀾翻,其辭不能殚述。
大府為之掀髯笑樂,歡惬而散。
某君出而詫駭者久之,謂夫某大府,信非不學錄錄者,而顧可罔非其道若是,所謂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非耶。
好腴惡直,賢直不免,而況其下焉者耶。
唐人飲酒貴新不貴陳。
白居易詩:“綠蟻新醅酒。
”儲光羲詩:“新豐主人新酒熟。
”張籍詩:“下藥遠求新熟酒。
”皆以新酒為言。
杜甫詩:“尊酒家貧隻舊醅。
”且于酒非新醅,深緻歉仄。
李白詩:“吳姬壓酒勸客嘗。
”白以飲中仙稱,而嘗吳姬新壓之酒,尤為酒不貴陳之确證。
白又有句雲:“白酒新熟山中歸。
” 康熙朝,舉行鴻博特科,一時俊彩星馳,得人稱盛,乃《鄭寒村集》雲:“時新任台省者,俱補牍續薦,内多勢要子弟。
聞有鴻儒一名,價值二十四兩,遂作《告求舉博學鴻儒》二詩雲: 博學鴻儒本是名,寄聲詞客莫營營。
比周休得尤台省,門第還須怨父兄。
補牍因何也動心,紛紛求薦竟如林。
總然博得虛名色,袖裡應持廿四金。
按:鄭寒村,名梁,字禹湄,慈溪人,黃梨洲弟子,所著見黃集,為受業梨洲已後作,有《曉行》詩最佳,稱為“鄭曉行”。
此二詩雖諷切時事,難免打油釘鉸之诮。
校勘之學,近儒列為專門,非博極群書,而性複沉靜能伏案者不辦。
故遐稽載稽,以武人而多藏書者有之,以武人而能校書者未之聞焉。
餘舊藏《百川書志》二十卷,明古涿高儒子醇撰。
其自序作于嘉靖庚子,有雲:“叨承祖蔭,緻身武弁。
”此武人多藏書者也。
其武人能校書者,唯康熙朝武進士楊恺,儀征人,以文學受特達之知,召入南書房,同蔣文恪、何屺瞻諸名輩校雠書史,時論榮之。
恺後提督荊湖,許登濂作聯贈之雲:“天祿校書名進士,嶽陽持節老将軍。
” 某學使喜割裂試題,某場試兩屠,以“牛未”、“馬皆”為題。
一卷《牛未》題破雲:“物有生于醜者,可以觀其所沖也。
”一卷《馬皆》題破雲:“午與戌合,純乎火局矣。
”并用子平家言,新穎殊絕。
某場,以“鼈生焉”為題。
一卷破雲:“以鼈考生,生真不測矣。
”此場蓋試生員者,破題語涉機鋒,亦出題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