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歲在甲午,東敗于日,割地媾和。
李文忠忍辱蒙垢,定約馬關。
一日宴會間,日相伊藤博文謂文忠曰:“有一聯能屬對乎?”因舉上聯曰:“内無相,外無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文忠猝無以應,憤愧而已。
翌日乃馳書報之,下聯曰:“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則随員某君之筆。
某君浙人,向不蒙文忠青眼者,相将度量,系鈴解鈴,允推工巧。
鮑子年《内閣中書題名跋》:“嘉慶初,李鼎元曾充冊封琉球國王副使,賜一品麒麟莽服。
”相傳此項品服,唯自陛辭之日始,至複命之日止,得用之,所以示威重也。
又清初視翎支極重,凡賞戴花翎者,必有非常之功。
其花翎确由内廷頒給,隻準戴此一支,自己不得購用。
方子嚴《内閣中書題名跋》大庾戴文端雲:“和相珅執政時,兼掌院事,清秘堂中風氣為之一變,往往有趨至輿前迎送者,獨閣中一循舊例,不為動。
用是和相雅不喜閣中人,曾以微事黜張蘭濤倉場。
而汪舍人履基、趙青州懷玉、朱溫處文翰皆一時名宿,亦思有以摧抑之。
迨和相敗,而閣中無一人波及者。
” 京朝大僚因公獲咎,傳旨申饬者,必須納賄于内監,則屆時一到午門,跪聽内監口宣上谕,即傳旨申饬雲雲,奉行故事而已。
賄之多寡以缺之肥瘠為衡。
相傳某年,某總督述職入都,忽因事傳旨申饬。
某督未曆京曹,不知行賄,及赴午門跪聽傳旨時,該内監竟盡情辱詈,有仆隸所難堪者,亦無可如何也。
文淵閣但聞其名,不知所在,或雲在大内,或雲即内閣大庫。
庫中儲藏書籍書畫甚多,惜太半損壞。
有一種白綿紙書,版本皆絕精舊,黴朽尤甚。
遠而望之似乎完整,偶一幡◇,辄觸手斷散如絲,不複成葉。
蓋北地雖無潮,而深廊大廈,锢陰沉郁,亦能腐物。
兼此種白綿紙尤緻而不韌,當制造之時,捶抄之工,殆未盡善耳。
每科會試,由内閣舉人中書中式者,殿試日,領題後,得攜卷回直房填寫。
書籍文具先存直房,不必臨時攜帶,一便也。
幾案視席地為适,二便也。
馔茗有廚役候伺,三便也。
刮補托能手代勞,四便也。
傍晚得随意列燭,五便也。
唯地屬中秘,外人未便闌入,刮補等事,必同僚相切者為之。
即試策中條對排比,亦可相助為理。
俾得專力精寫,不至限于晷刻,有此種種使宜。
故每科鼎甲由中書中式者,往往得與其選。
相傳光緒中葉,某修撰書法能工而不能速,殿試日,甚瞑暗矣,猶有一行半未畢,目力不複克辦。
正惶急間,适監場某貝勒至,悅其字體婉美,竟旁立,燃吸煙之紙煤照之,屢盡屢易其紙煤,且屢慰安之:“姑徐徐,勿亟也。
”迨竣事而紙煤亦罄矣。
殿撰感恩知己,胪唱後,以座師禮谒某貝勒。
蓋旗人務觀美,稍高異者,固猶知愛字,尤能愛狀元字也。
此殿撰設由中書中式者,則何庸乞靈于紙煤耶。
對聯有絕不吃力而工巧無倫者。
某名士少時随其師入浙,日暮抵武林關,關閉不得入,小飲旅店。
師出對曰:“開關遲,關關早,阻過客過關。
”某應聲曰:“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師為之欣然浮白。
近人江浦陳亮甫浏所著《匋雅》有雲:“香瓷種類不一,凡泥漿胎骨者,發香較多,瓷胎亦偶一有之。
要必略磨底足,露出胎骨,而後香氣噴溢。
鑒家又安肯一一試之耶。
”又雲:“香瓷最不易得,有土胎香者,有泥漿胎香者,有瓷胎香者,此自然之古香也。
有藏香胎者,有沉香胎者,有各種香胎者,此人工之香也。
然亦稀世之珍。
有梳頭油香者,古宮奁具,别是一種風流佳話。
亮甫嘗得一蘋果綠之印盒,康熙六字雙行直款,顔色妍麗,異香郁發,非蘭非麝,為撰《瓷香館記》,并謂恽南田瓯香館,非雲茶香,直是瓯香。
”大抵古物皆有香,唯書之香,尤醇而穆,澹而隽。
某說部雲:“阮文達受和珅之指,以眼鏡詩得蒙睿賞,薦跻清要。
”餘前已辯之矣。
又按:文達以乾隆辛亥大考第一,由編修升少詹事。
是年大考,題為拟張衡《天象賦》,拟劉向《封陳湯甘延壽疏》,并陳今日同不同,賦得眼鏡詩,閱卷大臣極賞拟賦博雅,而不識賦中峜字音義竟置三等。
旋查字典,始置一等二名,奉谕:“第二名阮元,比一名好,疏更好,是能作古文者。
”親改擢為一等一名。
文達嘗自謂所以得改第一者,實因疏中所陳今日三不同,最合聖意。
審是,則文達當日仰邀親擢,實以疏非以詩,讵亦受之于和珅耶。
竊意文達贍博,心目中何有于大考,何至乞靈和珅以自污。
高宗明察,和珅對于其私人,平日厚賂固結者,或猶不敢多所漏洩,而獨何厚于寒儒冷宦之文達。
誠如某說部所雲:“吾恐反以覗探幹罪戾,文達通人,斷乎不出此也。
” 場屋以字編号,未詳始自何時,名臣奏疏,司馬光論氊氈兩号所對策,辭理俱高,是宋時取士編号之字。
又劉昌世《蘆浦筆記》載所編字号,尚有◇弓、<多農>、<角免>、◇、蚡五字,編号必以僻字,殆亦慎密關防之一道欤。
鹹豐間,順天闱中,哄傳大頭鬼事。
據稱其頭大逾五鬥栲栳,門之小者,不能容出入。
同考官有悸而死者。
迨後同、光朝鄉會闱,大頭鬼猶間一示現,人亦習聞而不畏之。
相傳其面閃閃作金光,團團如富翁,見者試官必升遷,士子必中式,鹹謂為勢利鬼裝絕大面孔者。
乾隆朝,陽湖孫淵如星衍以一甲第三授編修,散館題為《厲志賦》,孫用“匔匔如畏。
”時和珅當國,指為别字,抑置二等應改官。
故事:一甲授編修者,散館居下等,或仍留館,即改官,可得員外。
有勸孫谒和者,孫不往,遂改主事。
自後凡散館改部,皆以主事用。
乾隆庚戌以前,會試有明通榜,例得内閣中書,猶鄉試之有副榜也。
長洲王惕甫芑孫素有才名,上計時,和相欲緻之門下,王拒之,不通一刺,和銜之甚深。
會試王中明通榜,和特奏停止,竟将榜撤回。
會試明通榜,遂自庚戌永遠停止矣。
和珅權力之偉,能以私意屈抑人才,變更舊制若此。
長洲何屺瞻學士焯博極群書,長于考訂,其手校書籍,今人不惜重金購之。
康熙朝以李文貞薦,特賜舉人進士,授編修。
及散館,竟列下等,應改官,奉旨着留館再教習三年。
蒙古烏爾吉時帆祭酒,亦負風雅重名,乾隆朝由檢讨薦曆清華。
二十餘年未嘗得與直省學政,及鄉會典試分校之役,兩試翰詹,并以三等左遷。
相傳祭酒不工書,學士則書名藉甚,号稱能品者也。
考試得失不足為據,其信然耶。
每科各直省鄉試,故事揭曉後,中式者谒見典試,斷無不第者與焉。
唯錢塘陳句山太修兆侖,文章德業為世儒宗。
乾隆丙辰薦鴻博
李文忠忍辱蒙垢,定約馬關。
一日宴會間,日相伊藤博文謂文忠曰:“有一聯能屬對乎?”因舉上聯曰:“内無相,外無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文忠猝無以應,憤愧而已。
翌日乃馳書報之,下聯曰:“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則随員某君之筆。
某君浙人,向不蒙文忠青眼者,相将度量,系鈴解鈴,允推工巧。
鮑子年《内閣中書題名跋》:“嘉慶初,李鼎元曾充冊封琉球國王副使,賜一品麒麟莽服。
”相傳此項品服,唯自陛辭之日始,至複命之日止,得用之,所以示威重也。
又清初視翎支極重,凡賞戴花翎者,必有非常之功。
其花翎确由内廷頒給,隻準戴此一支,自己不得購用。
方子嚴《内閣中書題名跋》大庾戴文端雲:“和相珅執政時,兼掌院事,清秘堂中風氣為之一變,往往有趨至輿前迎送者,獨閣中一循舊例,不為動。
用是和相雅不喜閣中人,曾以微事黜張蘭濤倉場。
而汪舍人履基、趙青州懷玉、朱溫處文翰皆一時名宿,亦思有以摧抑之。
迨和相敗,而閣中無一人波及者。
” 京朝大僚因公獲咎,傳旨申饬者,必須納賄于内監,則屆時一到午門,跪聽内監口宣上谕,即傳旨申饬雲雲,奉行故事而已。
賄之多寡以缺之肥瘠為衡。
相傳某年,某總督述職入都,忽因事傳旨申饬。
某督未曆京曹,不知行賄,及赴午門跪聽傳旨時,該内監竟盡情辱詈,有仆隸所難堪者,亦無可如何也。
文淵閣但聞其名,不知所在,或雲在大内,或雲即内閣大庫。
庫中儲藏書籍書畫甚多,惜太半損壞。
有一種白綿紙書,版本皆絕精舊,黴朽尤甚。
遠而望之似乎完整,偶一幡◇,辄觸手斷散如絲,不複成葉。
蓋北地雖無潮,而深廊大廈,锢陰沉郁,亦能腐物。
兼此種白綿紙尤緻而不韌,當制造之時,捶抄之工,殆未盡善耳。
每科會試,由内閣舉人中書中式者,殿試日,領題後,得攜卷回直房填寫。
書籍文具先存直房,不必臨時攜帶,一便也。
幾案視席地為适,二便也。
馔茗有廚役候伺,三便也。
刮補托能手代勞,四便也。
傍晚得随意列燭,五便也。
唯地屬中秘,外人未便闌入,刮補等事,必同僚相切者為之。
即試策中條對排比,亦可相助為理。
俾得專力精寫,不至限于晷刻,有此種種使宜。
故每科鼎甲由中書中式者,往往得與其選。
相傳光緒中葉,某修撰書法能工而不能速,殿試日,甚瞑暗矣,猶有一行半未畢,目力不複克辦。
正惶急間,适監場某貝勒至,悅其字體婉美,竟旁立,燃吸煙之紙煤照之,屢盡屢易其紙煤,且屢慰安之:“姑徐徐,勿亟也。
”迨竣事而紙煤亦罄矣。
殿撰感恩知己,胪唱後,以座師禮谒某貝勒。
蓋旗人務觀美,稍高異者,固猶知愛字,尤能愛狀元字也。
此殿撰設由中書中式者,則何庸乞靈于紙煤耶。
對聯有絕不吃力而工巧無倫者。
某名士少時随其師入浙,日暮抵武林關,關閉不得入,小飲旅店。
師出對曰:“開關遲,關關早,阻過客過關。
”某應聲曰:“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師為之欣然浮白。
近人江浦陳亮甫浏所著《匋雅》有雲:“香瓷種類不一,凡泥漿胎骨者,發香較多,瓷胎亦偶一有之。
要必略磨底足,露出胎骨,而後香氣噴溢。
鑒家又安肯一一試之耶。
”又雲:“香瓷最不易得,有土胎香者,有泥漿胎香者,有瓷胎香者,此自然之古香也。
有藏香胎者,有沉香胎者,有各種香胎者,此人工之香也。
然亦稀世之珍。
有梳頭油香者,古宮奁具,别是一種風流佳話。
亮甫嘗得一蘋果綠之印盒,康熙六字雙行直款,顔色妍麗,異香郁發,非蘭非麝,為撰《瓷香館記》,并謂恽南田瓯香館,非雲茶香,直是瓯香。
”大抵古物皆有香,唯書之香,尤醇而穆,澹而隽。
某說部雲:“阮文達受和珅之指,以眼鏡詩得蒙睿賞,薦跻清要。
”餘前已辯之矣。
又按:文達以乾隆辛亥大考第一,由編修升少詹事。
是年大考,題為拟張衡《天象賦》,拟劉向《封陳湯甘延壽疏》,并陳今日同不同,賦得眼鏡詩,閱卷大臣極賞拟賦博雅,而不識賦中峜字音義竟置三等。
旋查字典,始置一等二名,奉谕:“第二名阮元,比一名好,疏更好,是能作古文者。
”親改擢為一等一名。
文達嘗自謂所以得改第一者,實因疏中所陳今日三不同,最合聖意。
審是,則文達當日仰邀親擢,實以疏非以詩,讵亦受之于和珅耶。
竊意文達贍博,心目中何有于大考,何至乞靈和珅以自污。
高宗明察,和珅對于其私人,平日厚賂固結者,或猶不敢多所漏洩,而獨何厚于寒儒冷宦之文達。
誠如某說部所雲:“吾恐反以覗探幹罪戾,文達通人,斷乎不出此也。
” 場屋以字編号,未詳始自何時,名臣奏疏,司馬光論氊氈兩号所對策,辭理俱高,是宋時取士編号之字。
又劉昌世《蘆浦筆記》載所編字号,尚有◇弓、<多農>、<角免>、◇、蚡五字,編号必以僻字,殆亦慎密關防之一道欤。
鹹豐間,順天闱中,哄傳大頭鬼事。
據稱其頭大逾五鬥栲栳,門之小者,不能容出入。
同考官有悸而死者。
迨後同、光朝鄉會闱,大頭鬼猶間一示現,人亦習聞而不畏之。
相傳其面閃閃作金光,團團如富翁,見者試官必升遷,士子必中式,鹹謂為勢利鬼裝絕大面孔者。
乾隆朝,陽湖孫淵如星衍以一甲第三授編修,散館題為《厲志賦》,孫用“匔匔如畏。
”時和珅當國,指為别字,抑置二等應改官。
故事:一甲授編修者,散館居下等,或仍留館,即改官,可得員外。
有勸孫谒和者,孫不往,遂改主事。
自後凡散館改部,皆以主事用。
乾隆庚戌以前,會試有明通榜,例得内閣中書,猶鄉試之有副榜也。
長洲王惕甫芑孫素有才名,上計時,和相欲緻之門下,王拒之,不通一刺,和銜之甚深。
會試王中明通榜,和特奏停止,竟将榜撤回。
會試明通榜,遂自庚戌永遠停止矣。
和珅權力之偉,能以私意屈抑人才,變更舊制若此。
長洲何屺瞻學士焯博極群書,長于考訂,其手校書籍,今人不惜重金購之。
康熙朝以李文貞薦,特賜舉人進士,授編修。
及散館,竟列下等,應改官,奉旨着留館再教習三年。
蒙古烏爾吉時帆祭酒,亦負風雅重名,乾隆朝由檢讨薦曆清華。
二十餘年未嘗得與直省學政,及鄉會典試分校之役,兩試翰詹,并以三等左遷。
相傳祭酒不工書,學士則書名藉甚,号稱能品者也。
考試得失不足為據,其信然耶。
每科各直省鄉試,故事揭曉後,中式者谒見典試,斷無不第者與焉。
唯錢塘陳句山太修兆侖,文章德業為世儒宗。
乾隆丙辰薦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