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1 列傳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事不設柳翣,止以蘆葭。
車需車引柩,靈上置杯水香火,不設祭”。
從弟融敬緒,事之如親兄。
齎酒于緒靈前酌飲恸哭曰:“阿兄風一流頓盡。
”追贈散騎常侍、特進、光祿大夫,諡簡子。
子完,宋後廢帝時爲正員郎,險行見一寵一,坐廢锢。
完弟允,永明中安西功曹,一婬一通殺人伏法。
允兄充知名。
充字延符,少好逸遊。
緒嘗告歸至吳,始入西郭,逢充獵,右臂鷹,左牽狗。
遇緒船至,便放絏脫鞋拜于水次。
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充跪曰:“充聞三十而立,今充二十九矣,請至來歲。
”緒曰:“過而能改,顔氏子有焉。
”及明年便修改,多所該通,尤明老、易,能清言。
與從叔稷俱有令譽。
曆尚書殿中郎、武陵王友。
時尚書令王儉當朝用事,齊武帝皆取決焉。
儉方聚親賓,充縠巾葛帔,至便求酒,言論放逸,一坐盡傾。
及聞武帝欲以緒爲尚書仆射,儉執不可。
充以爲愠,與儉書曰: 頃日路長,霖霞韬晦,叙暑未平,想無虧攝。
充幸以漁釣之閑,鎌采之暇,時複引軸以自娛,逍遙乎前史。
從橫萬古,動默之路多端,紛綸百年,升降之塗不一。
故金剛水柔,一性一之别也;圓行方止,器之異也。
善禦一性一者,不違金水之質;善爲器者,不易方圓之用。
充生平少偶,不以利欲幹懷,三十六年,差得以栖貧自澹。
介然之志,峭聳霜崖,确乎之情,峰橫海岸。
至如彯纓天閣,既謝廊廟之華,綴組雲台,終愧衣冠之秀。
實由氣岸疏凝,情塗狷隔。
獨師懷抱,不見許于俗人,孤秀神崖,每邅回于在世。
長群魚鳥,畢景松阿。
雖複玉沒于訪珪之辰,桂掩于搜芳之日,泛濫于漁父之遊,偃息于蔔居之會,如此而已,充何識哉。
若夫驚岩罩日,吐海逢天,竦石崩尋,分危落仞。
桂蘭绮一靡一,叢雜于山幽,松柏一陰一森,相缭于澗側。
元卿于是乎不歸,伯休亦以茲長往。
至于飛竿釣渚,濯足滄洲,獨一浪一煙霞,高卧風月,悠悠琴酒,岫遠誰來,灼灼文言,空拟方寸。
不覺郁然千裡,路隔江川,每至西風,何嘗不歎。
丈人歲路未強,學優而仕,道佐蒼生,功橫海望,可謂德盛當時,孤松獨秀者也。
而茂陵之彥,望冠蓋而長懷,渭川之甿,伫簪裾而竦歎,得無惜乎。
充昆西百姓,岱表一人,蠶而衣,耕而食。
不能事王侯,覓知己,造時人,騁遊說。
容與于屠博之間,其歡甚矣。
然舉世皆謂充爲狂,充亦何能與諸君道之哉。
是以披聞見,掃心胸,述平生,論語默。
所可通夢一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
阙廷敻阻,書罷莫因,傥遇樵夫,妄塵執事。
儉以爲脫略,弗之重,仍以書示緒,緒杖之一百。
又爲禦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禁锢。
沈約見其書,歎曰:“充始爲之敗,終爲之成。
”久之,爲司徒谘議參軍,與琅邪王思遠、同郡陸慧曉等并爲司徒竟陵王賓客。
累遷義興太守,爲政清靜,吏人便之。
後爲侍中。
梁武帝兵至建邺,東昏逢殺,百官集西锺下,召充,充不至。
武帝霸府建,以充爲大司馬谘議參軍。
天監初,曆太常卿、吏部尚書,居選以平允稱。
再遷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登堂講說,皇太子以下皆至。
時王侯多在學,執經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當。
再遷尚書仆射。
頃之,出爲吳郡太守。
下車恤貧老,故舊莫不忻悅。
卒于吳郡,諡曰穆子。
子最嗣。
瑰字祖逸,宋征北将軍、南兖州刺史永之子也。
仕宋,累遷桂一陽一内史。
不欲前兄玮處祿,自免不拜。
後爲司徒右長史,通直散騎常侍,骁騎将軍。
初,瑰父永拒桂一陽一王休範于白下,敗績,阮佃夫等欲加罪,齊高帝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結。
後遭父母喪,還吳持服。
升明元年,劉彥節有異圖,弟遐爲吳郡,潛相影響。
高帝密遣殿中将軍卞白龍令瑰取遐。
諸張世有豪氣,瑰宅中常有父時舊部曲數百。
遐召瑰委以軍事,瑰僞受命,與叔恕領兵十八人入郡斬之,郡内莫敢動。
事捷,高帝以告左軍張沖。
沖曰:“瑰以百口一擲,出手得盧矣。
”即授吳郡太守,錫以嘉名,封義城縣侯。
從弟融聞之,與瑰書曰:“吳郡何晚,何須王反,聞之嗟驚,乃是阿兄。
”郡人顧暠、陸閑并少年未知名,瑰并引爲綱紀,後并立名,世以爲知人。
齊建元元年,改封平都侯,遷侍中,與侍中沈文季俱在門下。
高帝常謂曰:“卿雖我臣,我親卿不異赜、嶷等。
”文季每還直,器物若遷;瑰止朝服而已。
時集書每兼門下,東省實多清貧,有不識瑰者,常呼爲散騎。
出爲吳興太守。
瑰以既有國秩,不取郡奉。
高帝敕上庫别藏其奉,以表其清。
武帝即位,爲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征拜左戶尚書,加右軍将軍。
還後,安陸王纡臨雍州,行部登蔓山,有野老來乞。
纡問:“何不事産而行乞邪?”答曰:“
車需車引柩,靈上置杯水香火,不設祭”。
從弟融敬緒,事之如親兄。
齎酒于緒靈前酌飲恸哭曰:“阿兄風一流頓盡。
”追贈散騎常侍、特進、光祿大夫,諡簡子。
子完,宋後廢帝時爲正員郎,險行見一寵一,坐廢锢。
完弟允,永明中安西功曹,一婬一通殺人伏法。
允兄充知名。
充字延符,少好逸遊。
緒嘗告歸至吳,始入西郭,逢充獵,右臂鷹,左牽狗。
遇緒船至,便放絏脫鞋拜于水次。
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充跪曰:“充聞三十而立,今充二十九矣,請至來歲。
”緒曰:“過而能改,顔氏子有焉。
”及明年便修改,多所該通,尤明老、易,能清言。
與從叔稷俱有令譽。
曆尚書殿中郎、武陵王友。
時尚書令王儉當朝用事,齊武帝皆取決焉。
儉方聚親賓,充縠巾葛帔,至便求酒,言論放逸,一坐盡傾。
及聞武帝欲以緒爲尚書仆射,儉執不可。
充以爲愠,與儉書曰: 頃日路長,霖霞韬晦,叙暑未平,想無虧攝。
充幸以漁釣之閑,鎌采之暇,時複引軸以自娛,逍遙乎前史。
從橫萬古,動默之路多端,紛綸百年,升降之塗不一。
故金剛水柔,一性一之别也;圓行方止,器之異也。
善禦一性一者,不違金水之質;善爲器者,不易方圓之用。
充生平少偶,不以利欲幹懷,三十六年,差得以栖貧自澹。
介然之志,峭聳霜崖,确乎之情,峰橫海岸。
至如彯纓天閣,既謝廊廟之華,綴組雲台,終愧衣冠之秀。
實由氣岸疏凝,情塗狷隔。
獨師懷抱,不見許于俗人,孤秀神崖,每邅回于在世。
長群魚鳥,畢景松阿。
雖複玉沒于訪珪之辰,桂掩于搜芳之日,泛濫于漁父之遊,偃息于蔔居之會,如此而已,充何識哉。
若夫驚岩罩日,吐海逢天,竦石崩尋,分危落仞。
桂蘭绮一靡一,叢雜于山幽,松柏一陰一森,相缭于澗側。
元卿于是乎不歸,伯休亦以茲長往。
至于飛竿釣渚,濯足滄洲,獨一浪一煙霞,高卧風月,悠悠琴酒,岫遠誰來,灼灼文言,空拟方寸。
不覺郁然千裡,路隔江川,每至西風,何嘗不歎。
丈人歲路未強,學優而仕,道佐蒼生,功橫海望,可謂德盛當時,孤松獨秀者也。
而茂陵之彥,望冠蓋而長懷,渭川之甿,伫簪裾而竦歎,得無惜乎。
充昆西百姓,岱表一人,蠶而衣,耕而食。
不能事王侯,覓知己,造時人,騁遊說。
容與于屠博之間,其歡甚矣。
然舉世皆謂充爲狂,充亦何能與諸君道之哉。
是以披聞見,掃心胸,述平生,
所可通夢一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
阙廷敻阻,書罷莫因,傥遇樵夫,妄塵執事。
儉以爲脫略,弗之重,仍以書示緒,緒杖之一百。
又爲禦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禁锢。
沈約見其書,歎曰:“充始爲之敗,終爲之成。
”久之,爲司徒谘議參軍,與琅邪王思遠、同郡陸慧曉等并爲司徒竟陵王賓客。
累遷義興太守,爲政清靜,吏人便之。
後爲侍中。
梁武帝兵至建邺,東昏逢殺,百官集西锺下,召充,充不至。
武帝霸府建,以充爲大司馬谘議參軍。
天監初,曆太常卿、吏部尚書,居選以平允稱。
再遷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登堂講說,皇太子以下皆至。
時王侯多在學,執經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當。
再遷尚書仆射。
頃之,出爲吳郡太守。
下車恤貧老,故舊莫不忻悅。
卒于吳郡,諡曰穆子。
子最嗣。
瑰字祖逸,宋征北将軍、南兖州刺史永之子也。
仕宋,累遷桂一陽一内史。
不欲前兄玮處祿,自免不拜。
後爲司徒右長史,通直散騎常侍,骁騎将軍。
初,瑰父永拒桂一陽一王休範于白下,敗績,阮佃夫等欲加罪,齊高帝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結。
後遭父母喪,還吳持服。
升明元年,劉彥節有異圖,弟遐爲吳郡,潛相影響。
高帝密遣殿中将軍卞白龍令瑰取遐。
諸張世有豪氣,瑰宅中常有父時舊部曲數百。
遐召瑰委以軍事,瑰僞受命,與叔恕領兵十八人入郡斬之,郡内莫敢動。
事捷,高帝以告左軍張沖。
沖曰:“瑰以百口一擲,出手得盧矣。
”即授吳郡太守,錫以嘉名,封義城縣侯。
從弟融聞之,與瑰書曰:“吳郡何晚,何須王反,聞之嗟驚,乃是阿兄。
”郡人顧暠、陸閑并少年未知名,瑰并引爲綱紀,後并立名,世以爲知人。
齊建元元年,改封平都侯,遷侍中,與侍中沈文季俱在門下。
高帝常謂曰:“卿雖我臣,我親卿不異赜、嶷等。
”文季每還直,器物若遷;瑰止朝服而已。
時集書每兼門下,東省實多清貧,有不識瑰者,常呼爲散騎。
出爲吳興太守。
瑰以既有國秩,不取郡奉。
高帝敕上庫别藏其奉,以表其清。
武帝即位,爲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征拜左戶尚書,加右軍将軍。
還後,安陸王纡臨雍州,行部登蔓山,有野老來乞。
纡問:“何不事産而行乞邪?”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