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1 列傳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宋孝武曰:“觀過可以知仁,不須案也。
” 累遷山一陰一令,職事閑理。
巴陵王休若爲北徐州,未親政事,以岱爲冠軍谘議參軍,領彭城太守,行府、州、國事。
後臨海王爲征虜将軍廣州,豫章王爲車騎揚州,晉安王爲征虜南兖州,岱曆爲三府谘議三王行一事,與典簽主帥共事,事舉而情得。
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雲何緻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
我爲政端平,待物以禮,悔吝之事,無由而及;明闇短長,更是才用多少耳。
” 入爲黃門郎。
新安王子鸾以盛一寵一爲南徐州,割吳郡屬焉。
高選佐史,孝武召岱謂曰:“卿美效夙着,兼資宦已多,今欲用卿爲子鸾别駕,總刺史之任,無謂小屈,終當大申也。
”帝崩,累遷吏部郎。
泰始末,爲吳興太守。
元徽中,爲益州刺史,加都督。
數年,益土安其政。
累遷吏部尚書。
王儉爲吏部郎,時專斷曹事,岱每相違執。
及儉爲宰相,以此頗不相善。
兄子瑰、弟恕誅吳郡太守劉遐,齊高帝欲以恕爲晉陵郡。
岱曰:“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
”高帝曰:“恕爲人我所悉,其又與瑰同勳,自應有賞。
”岱曰:“若以家貧賜祿,此所不論;語功推事,臣門之恥。
”加散騎常侍。
建元元年,中诏序朝臣,欲以右仆射拟岱。
褚彥回謂得此過優,若别有忠誠,特宜升引者,别是一理。
”诏更量。
出爲吳郡太守。
高帝知岱曆任清直,至郡未幾,手敕曰:“大郡任重,乃未欲回換,但總戎務殷,宜須望實。
今用卿爲護軍。
加給事中。
”岱拜竟,诏以家爲府。
武 帝即位,複爲吳興太守。
岱晚節在吳興,更以寬恕着名。
遷南兖州刺史,未拜卒。
岱初作遺命,分張家财,封置箱中,家業張減,随複改易,如此十數年。
諡曰貞子。
緒字思曼,岱兄子也。
父演,宋太子中舍人。
緒少知名,清簡寡欲,從伯敷及叔父鏡、從叔暢并貴異之。
鏡比之樂廣,敷雲“是我輩人”。
暢言于孝武帝,用爲尚書倉部郎。
都令史谘詳郡縣米事,緒蕭然直視,不以經懷。
宋明帝每見緒,辄歎其清淡。
轉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
吏部尚書袁粲言于帝曰:“臣觀張緒有正始遺風,宜爲宮職。
”複轉中庶子。
後爲侍中,遷吏部郎,參掌大選。
元徽初,東宮官罷,選曹拟舍人王儉爲格外記室。
緒以儉人地兼美,宜轉秘書丞。
從之。
緒又遷侍中,嘗私謂客曰:“一生不解作諾。
”有以告袁粲、褚彥回者,由是出爲吳郡太守,緒初不知也。
升明二年,自祠部尚書爲齊高帝太傅長史。
建元元年,爲中書令。
緒善談玄,深見敬異。
仆射王儉嘗雲:“緒過江所未有,北士可求之耳。
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 駕幸莊嚴寺聽僧達道人講維摩,坐遠不聞緒言,上難移緒,乃遷僧達以近之。
時帝欲用緒爲右仆射,以問王儉。
儉曰:“緒少有清望,誠美選也。
南士由來少居此職。
”褚彥回曰:“儉少年或未憶耳,江左用陸玩、顧和,皆南人也。
”儉曰:“晉氏衰政,不可爲則。
”先是緒諸子皆輕俠,中子充少時又不護細行,儉又以爲言,乃止。
及立國學,以緒爲太常卿,領國子祭酒,以王延之代緒爲中書令。
何點歎曰:“晉以子敬、季琰爲此職,今以王延之、張緒爲之,可謂清官。
後接之者,實爲未易。
”緒長于周易,言一精一理奧,見宗一時。
常雲“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
武帝即位,轉吏部尚書,祭酒如故。
永明二年,領南郡王師,加給事中。
三年,轉太子詹事,師、給事如故。
緒每朝見,武帝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
”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師如故,給親信二十人。
複領中正。
長沙王晃屬選用吳郡聞人邕爲州議曹,緒以資籍不當,執不許。
晃遺書于緒固請之,緒正色謂晃信曰:“此是身家州鄉,殿下何得見一逼一。
”乃止。
緒吐納風一流,聽者皆忘饑疲,見者肅然如在宗廟。
雖終日與居,莫能測焉。
劉悛之爲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
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一流可一愛一,似張緒當年時。
”其見賞一愛一如此。
王儉爲尚書令、丹一陽一尹,時諸令史來問訊,有一令史善俯仰,進止可觀。
儉賞異之,問曰:“經與誰共事?”答雲:“十餘歲在張令門下。
”儉目送之。
時尹丞殷存至在坐,曰:“是康成門人也。
” 七年,竟陵王子良領國子祭酒,武帝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辭祭酒以授張緒,物議以爲如何?”子良竟不拜,以緒領國子祭酒。
緒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談端坐,或竟日無食。
門生見緒饑,爲之辦餐,然未嘗求也。
死之日,無宅以殡,遺命“兇
” 累遷山一陰一令,職事閑理。
巴陵王休若爲北徐州,未親政事,以岱爲冠軍谘議參軍,領彭城太守,行府、州、國事。
後臨海王爲征虜将軍廣州,豫章王爲車騎揚州,晉安王爲征虜南兖州,岱曆爲三府谘議三王行一事,與典簽主帥共事,事舉而情得。
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雲何緻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
我爲政端平,待物以禮,悔吝之事,無由而及;明闇短長,更是才用多少耳。
” 入爲黃門郎。
新安王子鸾以盛一寵一爲南徐州,割吳郡屬焉。
高選佐史,孝武召岱謂曰:“卿美效夙着,兼資宦已多,今欲用卿爲子鸾别駕,總刺史之任,無謂小屈,終當大申也。
”帝崩,累遷吏部郎。
泰始末,爲吳興太守。
元徽中,爲益州刺史,加都督。
數年,益土安其政。
累遷吏部尚書。
王儉爲吏部郎,時專斷曹事,岱每相違執。
及儉爲宰相,以此頗不相善。
兄子瑰、弟恕誅吳郡太守劉遐,齊高帝欲以恕爲晉陵郡。
岱曰:“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
”高帝曰:“恕爲人我所悉,其又與瑰同勳,自應有賞。
”岱曰:“若以家貧賜祿,此所不論;語功推事,臣門之恥。
”加散騎常侍。
建元元年,中诏序朝臣,欲以右仆射拟岱。
褚彥回謂得此過優,若别有忠誠,特宜升引者,别是一理。
”诏更量。
出爲吳郡太守。
高帝知岱曆任清直,至郡未幾,手敕曰:“大郡任重,乃未欲回換,但總戎務殷,宜須望實。
今用卿爲護軍。
加給事中。
”岱拜竟,诏以家爲府。
武 帝即位,複爲吳興太守。
岱晚節在吳興,更以寬恕着名。
遷南兖州刺史,未拜卒。
岱初作遺命,分張家财,封置箱中,家業張減,随複改易,如此十數年。
諡曰貞子。
緒字思曼,岱兄子也。
父演,宋太子中舍人。
緒少知名,清簡寡欲,從伯敷及叔父鏡、從叔暢并貴異之。
鏡比之樂廣,敷雲“是我輩人”。
暢言于孝武帝,用爲尚書倉部郎。
都令史谘詳郡縣米事,緒蕭然直視,不以經懷。
宋明帝每見緒,辄歎其清淡。
轉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
吏部尚書袁粲言于帝曰:“臣觀張緒有正始遺風,宜爲宮職。
”複轉中庶子。
後爲侍中,遷吏部郎,參掌大選。
元徽初,東宮官罷,選曹拟舍人王儉爲格外記室。
緒以儉人地兼美,宜轉秘書丞。
從之。
緒又遷侍中,嘗私謂客曰:“一生不解作諾。
”有以告袁粲、褚彥回者,由是出爲吳郡太守,緒初不知也。
升明二年,自祠部尚書爲齊高帝太傅長史。
建元元年,爲中書令。
緒善談玄,深見敬異。
仆射王儉嘗雲:“緒過江所未有,北士可求之耳。
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 駕幸莊嚴寺聽僧達道人講維摩,坐遠不聞緒言,上難移緒,乃遷僧達以近之。
時帝欲用緒爲右仆射,以問王儉。
儉曰:“緒少有清望,誠美選也。
南士由來少居此職。
”褚彥回曰:“儉少年或未憶耳,江左用陸玩、顧和,皆南人也。
”儉曰:“晉氏衰政,不可爲則。
”先是緒諸子皆輕俠,中子充少時又不護細行,儉又以爲言,乃止。
及立國學,以緒爲太常卿,領國子祭酒,以王延之代緒爲中書令。
何點歎曰:“晉以子敬、季琰爲此職,今以王延之、張緒爲之,可謂清官。
後接之者,實爲未易。
”緒長于周易,言一精一理奧,見宗一時。
常雲“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
武帝即位,轉吏部尚書,祭酒如故。
永明二年,領南郡王師,加給事中。
三年,轉太子詹事,師、給事如故。
緒每朝見,武帝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
”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師如故,給親信二十人。
複領中正。
長沙王晃屬選用吳郡聞人邕爲州議曹,緒以資籍不當,執不許。
晃遺書于緒固請之,緒正色謂晃信曰:“此是身家州鄉,殿下何得見一逼一。
”乃止。
緒吐納風一流,聽者皆忘饑疲,見者肅然如在宗廟。
雖終日與居,莫能測焉。
劉悛之爲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
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一流可一愛一,似張緒當年時。
”其見賞一愛一如此。
王儉爲尚書令、丹一陽一尹,時諸令史來問訊,有一令史善俯仰,進止可觀。
儉賞異之,問曰:“經與誰共事?”答雲:“十餘歲在張令門下。
”儉目送之。
時尹丞殷存至在坐,曰:“是康成門人也。
” 七年,竟陵王子良領國子祭酒,武帝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辭祭酒以授張緒,物議以爲如何?”子良竟不拜,以緒領國子祭酒。
緒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談端坐,或竟日無食。
門生見緒饑,爲之辦餐,然未嘗求也。
死之日,無宅以殡,遺命“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