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2 列傳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嘗爲飛白書題尚書省壁曰:“圓行方止,物之定質,修之不已則溢,高之不已則栗,馳之不已則踬,引之不已則疊,是故去之宜疾。
”當時嗟賞,以比坐右銘。
兄子儉每觐見,辄勖以前言往行、忠貞止足之道。
雅好文史,解音律,以朝廷禮樂,多違正典,人間競造新聲。
時齊高帝輔政,僧虔上表請正聲樂,高帝乃使侍中蕭惠基調正清商音律。
齊受命,轉侍中、丹一陽一尹。
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僧虔上言:“湯本救疾,而實行冤暴,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若去惡宜疾,則應先啓,豈有死生大命,而潛制下邑。
”上納其言而止。
文惠太子鎮雍州,有盜發古冢者,相傳雲是楚王冢,大獲寶物:玉履、玉屏風、竹簡書、青絲綸。
簡廣數分,長二尺,皮節如新。
有得十餘簡以示僧虔,雲是科鬥書考工記,周官所阙文也。
高帝素善書,笃好不已,與僧虔賭書畢,謂曰:“誰爲第一?”對曰:“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
”帝笑曰:“卿可謂善自爲謀。
”或雲帝問:“我書何如卿?”答曰:“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二;陛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
臣無第三,陛下無第一。
”帝大笑曰:“卿善爲辭;然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帝示僧虔古迹十一卷,就求能書人名。
僧虔得人間所有卷中所無者:吳大皇帝、景帝、歸命侯書,桓玄書,及王丞相導、領軍洽、中書令瑉、張芝、索靖、衛伯儒、張翼十一卷,奏之。
又上羊欣所撰能書人名一卷。
遷湘州刺史,侍中如故。
清簡不營财産,百姓安之。
武帝即位,以風疾欲陳解,遷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僧虔少時,群從并會,客有相之雲:“僧虔年位最高,仕當至公,餘人莫及。
”及此授,僧虔謂兄子儉曰:“汝任重于朝,行當有八命之禮,我若複此授,一門有二台司,實所畏懼。
”乃固辭,上優而許之。
客問其故,僧虔曰:“吾榮位已過,無以報國,豈容更受高爵,方贻官謗邪。
”儉既爲朝宰,起長梁齋,制度小餅,僧虔視之不悅,竟不入戶。
儉即日毀之。
永明三年薨,時年六十。
追贈司空,侍中如故。
諡簡穆。
僧虔頗解星文,夜坐見豫章分野當有事故,時僧虔子慈爲豫章内史,慮有公事;少時而僧虔薨,棄郡奔赴。
時有前将軍陳天福,坐讨唐宇之于錢唐掠奪百姓财物棄市。
先是天福将行,令家人豫作壽冢,未至東,又信催速就。
冢成而得罪,因以葬焉。
又宋世光祿大夫劉鎮之年三十許,病笃,已辦兇具;既而疾愈,因畜棺以爲壽,九十馀乃亡,此器方用。
因此而言,天道未易知也。
僧虔論書雲:“宋文帝書,自言可比王子敬。
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于欣’。
王平南廙,右軍叔,過江,右軍之前以爲最。
亡曾祖領軍書,右軍雲:‘弟書遂不減吾。
’變古制,今惟右軍。
領軍不爾,至今猶法锺、張。
亡從祖中書令書,子敬雲:‘弟書如騎騾,駸駸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
在荊州與都下人書雲:‘小兒輩賤家雞,皆學逸少書,須吾下當比之。
’張翼,王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後答,右軍當時不别,久後方悟,雲‘小人幾欲亂真’。
張芝、索靖、韋誕、锺會、二衛,并得名前代,無以辨其優劣,唯見其筆力驚異耳。
張澄當時亦呼有意。
郗愔章草亞于右軍。
郗嘉賓草亞于二王,緊媚過其父。
桓玄自謂右軍之流,論者以比孔琳之。
謝安亦入能書錄,亦自重,爲子敬書嵇康詩。
羊欣書見重一時,親受子敬。
行書尤善,正乃不稱名。
孔琳之書,天然縱放,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
丘道護與羊欣俱面受子敬,故當在欣後。
範晔與蕭思話同師羊欣,後小叛,既失故步,爲複小有意耳。
蕭思話書,羊欣之影,風一流趨好,殆當不減,筆力恨弱。
謝綜書,其舅雲緊生起。
是得賞也,恨少媚好。
謝靈運書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
賀道力書亞丘道護。
庾昕學右軍,亦欲亂真矣。
” 僧虔嘗自書讓尚書令表,辭制既雅,筆迹又麗,時人以比子敬崇賢。
吳郡顧寶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飛白以示之。
寶先曰:“下官今爲飛白屈矣。
”僧虔着書賦,儉爲注序甚工。
僧虔宋世嘗有書誡子曰: 知汝恨吾未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阖棺自欺,或更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
但亟聞斯唱,未睹其實,吾未信汝,非徒然也。
往年有意于史,取三國志聚置一床一頭,百日許,複徙業就玄。
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而終日自欺人,人不受汝欺也。
由吾不學,無以爲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勳無令子,亦各由己耳。
汝輩竊議,亦當雲‘阿越不學,何忽自課’?汝見其一耳,不全爾也。
設令吾學如馬、鄭,亦複甚勝,複倍不如,今亦必大減,緻之有由,從身上來也。
汝今壯年,自勤數倍,許勝劣及吾耳。
吾在世雖乏德素,要複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耳。
即化之後,若自無調度,誰複知汝事者。
舍中亦有少負令譽、弱冠越超清級者,于時王家門中,優者龍鳳,劣猶虎豹。
失蔭之後,豈龍一虎之議?況吾不能爲汝蔭,政應各自努力耳。
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耳。
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
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宦,兼有室累,何處複得下帷如王郎時邪?各在爾身已切,豈複關吾邪!鬼唯知一愛一深松茂柏,甯知子弟毀譽事。
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懷。
子慈。
慈字伯寶。
年八歲,外祖宋太宰江夏王義恭迎之内齋,施寶物恣所取,慈取素琴石硯及孝子圖而已,義恭善之。
袁淑見其幼時,撫其背曰;“叔慈内潤也。
” 少與從弟儉共書學。
謝鳳子超宗嘗候僧虔,仍往東齋詣慈。
慈正學書,未即放筆,超宗曰:“卿書何如虔公?”慈曰:“慈書比大人,如雞之比鳳。
”超宗狼狽而退。
十歲時,與蔡興宗子約入寺禮佛,正遇沙門忏,約戲慈曰:“衆僧今日可謂虔虔。
”慈應聲曰:“卿如此,何以興蔡氏之宗。
”曆位吳郡太守,大司馬長史,侍中,領步兵校尉,司徒左長史。
慈患腳,齊武帝敕王晏:“慈有微疾,不能騎,聽乘車在仗後。
”江左以來少例也。
慈妻劉彥節女,子觀尚武帝長女吳縣公主,修婦禮,姑未嘗交答。
江夏王鋒爲南徐州,王妃,慈女也,以慈爲東海太守,行南徐州府州事。
還爲冠軍将軍、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永明九年卒。
贈太常,諡懿。
子泰。
泰字仲通,幼敏悟。
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于一床一,群兒競之,泰獨不取。
問其故,對曰:“不取自當得賜。
”由是中表異之。
少好學,手所抄寫二千許卷。
及長,通和溫雅,家人不見喜愠
嘗爲飛白書題尚書省壁曰:“圓行方止,物之定質,修之不已則溢,高之不已則栗,馳之不已則踬,引之不已則疊,是故去之宜疾。
”當時嗟賞,以比坐右銘。
兄子儉每觐見,辄勖以前言往行、忠貞止足之道。
雅好文史,解音律,以朝廷禮樂,多違正典,人間競造新聲。
時齊高帝輔政,僧虔上表請正聲樂,高帝乃使侍中蕭惠基調正清商音律。
齊受命,轉侍中、丹一陽一尹。
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僧虔上言:“湯本救疾,而實行冤暴,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若去惡宜疾,則應先啓,豈有死生大命,而潛制下邑。
”上納其言而止。
文惠太子鎮雍州,有盜發古冢者,相傳雲是楚王冢,大獲寶物:玉履、玉屏風、竹簡書、青絲綸。
簡廣數分,長二尺,皮節如新。
有得十餘簡以示僧虔,雲是科鬥書考工記,周官所阙文也。
高帝素善書,笃好不已,與僧虔賭書畢,謂曰:“誰爲第一?”對曰:“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
”帝笑曰:“卿可謂善自爲謀。
”或雲帝問:“我書何如卿?”答曰:“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二;陛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
臣無第三,陛下無第一。
”帝大笑曰:“卿善爲辭;然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帝示僧虔古迹十一卷,就求能書人名。
僧虔得人間所有卷中所無者:吳大皇帝、景帝、歸命侯書,桓玄書,及王丞相導、領軍洽、中書令瑉、張芝、索靖、衛伯儒、張翼十一卷,奏之。
又上羊欣所撰能書人名一卷。
遷湘州刺史,侍中如故。
清簡不營财産,百姓安之。
武帝即位,以風疾欲陳解,遷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僧虔少時,群從并會,客有相之雲:“僧虔年位最高,仕當至公,餘人莫及。
”及此授,僧虔謂兄子儉曰:“汝任重于朝,行當有八命之禮,我若複此授,一門有二台司,實所畏懼。
”乃固辭,上優而許之。
客問其故,僧虔曰:“吾榮位已過,無以報國,豈容更受高爵,方贻官謗邪。
”儉既爲朝宰,起長梁齋,制度小餅,僧虔視之不悅,竟不入戶。
儉即日毀之。
永明三年薨,時年六十。
追贈司空,侍中如故。
諡簡穆。
僧虔頗解星文,夜坐見豫章分野當有事故,時僧虔子慈爲豫章内史,慮有公事;少時而僧虔薨,棄郡奔赴。
時有前将軍陳天福,坐讨唐宇之于錢唐掠奪百姓财物棄市。
先是天福将行,令家人豫作壽冢,未至東,又信催速就。
冢成而得罪,因以葬焉。
又宋世光祿大夫劉鎮之年三十許,病笃,已辦兇具;既而疾愈,因畜棺以爲壽,九十馀乃亡,此器方用。
因此而言,天道未易知也。
僧虔論書雲:“宋文帝書,自言可比王子敬。
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于欣’。
王平南廙,右軍叔,過江,右軍之前以爲最。
亡曾祖領軍書,右軍雲:‘弟書遂不減吾。
’變古制,今惟右軍。
領軍不爾,至今猶法锺、張。
亡從祖中書令書,子敬雲:‘弟書如騎騾,駸駸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
在荊州與都下人書雲:‘小兒輩賤家雞,皆學逸少書,須吾下當比之。
’張翼,王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後答,右軍當時不别,久後方悟,雲‘小人幾欲亂真’。
張芝、索靖、韋誕、锺會、二衛,并得名前代,無以辨其優劣,唯見其筆力驚異耳。
張澄當時亦呼有意。
郗愔章草亞于右軍。
郗嘉賓草亞于二王,緊媚過其父。
桓玄自謂右軍之流,論者以比孔琳之。
謝安亦入能書錄,亦自重,爲子敬書嵇康詩。
羊欣書見重一時,親受子敬。
行書尤善,正乃不稱名。
孔琳之書,天然縱放,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
丘道護與羊欣俱面受子敬,故當在欣後。
範晔與蕭思話同師羊欣,後小叛,既失故步,爲複小有意耳。
蕭思話書,羊欣之影,風一流趨好,殆當不減,筆力恨弱。
謝綜書,其舅雲緊生起。
是得賞也,恨少媚好。
謝靈運書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
賀道力書亞丘道護。
庾昕學右軍,亦欲亂真矣。
” 僧虔嘗自書讓尚書令表,辭制既雅,筆迹又麗,時人以比子敬崇賢。
吳郡顧寶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飛白以示之。
寶先曰:“下官今爲飛白屈矣。
”僧虔着書賦,儉爲注序甚工。
僧虔宋世嘗有書誡子曰: 知汝恨吾未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阖棺自欺,或更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
但亟聞斯唱,未睹其實,吾未信汝,非徒然也。
往年有意于史,取三國志聚置一床一頭,百日許,複徙業就玄。
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而終日自欺人,人不受汝欺也。
由吾不學,無以爲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勳無令子,亦各由己耳。
汝輩竊議,亦當雲‘阿越不學,何忽自課’?汝見其一耳,不全爾也。
設令吾學如馬、鄭,亦複甚勝,複倍不如,今亦必大減,緻之有由,從身上來也。
汝今壯年,自勤數倍,許勝劣及吾耳。
吾在世雖乏德素,要複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耳。
即化之後,若自無調度,誰複知汝事者。
舍中亦有少負令譽、弱冠越超清級者,于時王家門中,優者龍鳳,劣猶虎豹。
失蔭之後,豈龍一虎之議?況吾不能爲汝蔭,政應各自努力耳。
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耳。
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
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宦,兼有室累,何處複得下帷如王郎時邪?各在爾身已切,豈複關吾邪!鬼唯知一愛一深松茂柏,甯知子弟毀譽事。
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懷。
子慈。
慈字伯寶。
年八歲,外祖宋太宰江夏王義恭迎之内齋,施寶物恣所取,慈取素琴石硯及孝子圖而已,義恭善之。
袁淑見其幼時,撫其背曰;“叔慈内潤也。
” 少與從弟儉共書學。
謝鳳子超宗嘗候僧虔,仍往東齋詣慈。
慈正學書,未即放筆,超宗曰:“卿書何如虔公?”慈曰:“慈書比大人,如雞之比鳳。
”超宗狼狽而退。
十歲時,與蔡興宗子約入寺禮佛,正遇沙門忏,約戲慈曰:“衆僧今日可謂虔虔。
”慈應聲曰:“卿如此,何以興蔡氏之宗。
”曆位吳郡太守,大司馬長史,侍中,領步兵校尉,司徒左長史。
慈患腳,齊武帝敕王晏:“慈有微疾,不能騎,聽乘車在仗後。
”江左以來少例也。
慈妻劉彥節女,子觀尚武帝長女吳縣公主,修婦禮,姑未嘗交答。
江夏王鋒爲南徐州,王妃,慈女也,以慈爲東海太守,行南徐州府州事。
還爲冠軍将軍、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永明九年卒。
贈太常,諡懿。
子泰。
泰字仲通,幼敏悟。
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于一床一,群兒競之,泰獨不取。
問其故,對曰:“不取自當得賜。
”由是中表異之。
少好學,手所抄寫二千許卷。
及長,通和溫雅,家人不見喜愠